讀懂《心經》心不累,汲取佛法大智慧。

《心經》是誰寫的?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主角「觀自在菩薩」,是一個菩薩。

從前的人,心裡都有菩薩。他們覺得不論遇到什麼,都有菩薩在看顧著。他們只是按著自己的本分做事,相信菩薩會安排好一切。所以,遇到好事,他們感恩「菩薩保佑」;遇到壞事,他們祈請「菩薩保佑」。從前的人心裡,有低眉的菩薩,所以,不論多大的苦難,他們還是從從容容。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菩薩是一位慈祥而無所不能的老人。後來,學習佛教史才知道,菩薩的巴利文bodhisatta,梵文boodhisattva.也譯作「菩提薩埵」,意思是覺悟了的眾生。

原來,我們每個人如果覺悟了,都是菩薩。菩薩就是我們自己。但覺悟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很多時候,改變一個偏見,都要花上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所以,菩薩還是很少很少。

原始佛教時期,菩薩只有兩位: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彌勒菩薩。到了大乘佛教2時代,菩薩就有五十多位,最有名的如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等等。

《心經》里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svara,漢語譯音「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玄奘大師認為,漢語譯作「觀世音」是一個誤譯,他在《大唐西域記》里說:「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日『觀』,『伊濕伐邏』,譯日『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但中國人一千多年來還是習慣叫「觀世音菩薩」或「觀音菩薩」。你看,即使糾正一個小小的習慣性錯訛都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難事。

好在名稱只是名稱,重要的是人們使用這個名稱的時候想要表達什麼。觀世音菩薩來源於佛教,卻在中國的民間形成了一個觀世音信仰體系,中國人創造了「送子觀音…『魚籃觀音」等美好的形象。

《法華經》里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講了如何透過念誦觀世音的名號離苦得樂。所謂觀世音,大意是聽聞世間的苦難而來到世間解救眾生,是慈悲的象徵。文殊象徵智慧,而觀世音象徵慈悲。所謂觀世音信仰,真正的含義是透過慈悲獲得解脫。這大約是佛教里觀世音菩薩的本義。

觀世音這個名稱,重點是講如何透過慈悲成佛。一些佛教典籍記載,觀世音菩薩旱在無數劫之前就已經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曾經是他的弟子。因為不忍眾生的苦難,又以蔫薩身份重回世間,救度眾生。

這個說法非常符合《心經》里觀自在菩薩的形象。觀自在菩薩在。《心經》里向眾生展現的,是如何運用般若度一切苦厄。他從「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到「照見」,再到「無智無得」,到最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完整地展現了一套離苦得樂的方法和觀念。

《心經》的「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心經》的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核心詞是「心」。我們很常用的詞,幾乎天天出現在我們口中;但很少人會去思考,到底什麼是心?我們自己的心在哪裡?禪宗的二祖慧可,找不到自己的心,就去找初祖達摩,請求達摩為他「安心」。

《心經》的「心」,是什麼心呢?梵文hrdaya,意為心臟、核心等。玄奘的《心經》里的心字,梵漢翻對字音作「紇里那野」(hrdayaim),也有「真言」「咒語」的意思。

一般認為,《心經》的心,指的是核心、精華。什麼核心、精華呢?般若思想的精華、核心。《心經》是般若思想的核心,也有人更具體地認為,《心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提煉。所以,讀《心經》,不能不了解般若(prajna)。

般若的字面意思是智慧,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智慧而用了梵文的音譯?因為佛陀說的般若,不是我們一般人理解的智慧,而是指能夠領悟空性的智慧,或者說,能夠超越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世界抵達真相的智慧。所以,一定要漢語翻譯的話,只能譯成「妙智慧」,意味著圓滿的知識。

「波羅蜜多」(paramita),意思是「到彼岸」。所謂彼岸,就是擺脫了煩惱,擺脫了世間的輪迴。般若波羅蜜多,意指「到彼岸的妙智慧」。這句短語意味著一套佛學的修行方法,就是六度的方法。什麼叫六度呢?就是六種修行方法: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透過這六種方法,佛陀說,你可以得到徹底的解脫。

六度的第六種方法叫般若,就是能夠領悟空性的智慧。般若這個詞又引出了大乘這個概念。由大乘這個概念,不得不提到佛教的宗派。雖然佛教的基本教義決定了佛教的教派之間不可能產生激烈的衝突,給人的感覺是佛教並沒有宗派。但實際上,佛教不僅存在著宗派,而且,在歷史上也有過很短暫的宗派紛爭。

《心經》非常簡要而準確地詮釋了「菩提心」的含義,以及「空性」的含義。而《心經》的260個漢字,濃縮了「菩提心」和「空性」的精華。所以,一般把《心經》看作大乘般若思想的核心。

《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的「核心」和「精華」,可以當作佛教基本原理來讀。如果我們逐字逐句解讀《心經》,就會發現,這短短的260個漢字裡面,蘊藏著佛陀成道之後宣講的所有重要理論和修行方法,是佛法的濃縮,也是一部佛教史的凝縮。

心累為什麼要讀《心經》?

當我們這樣的凡夫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心經》有用瑪?

這個問題要靠我們每個人自己去回答。在同一個演講里,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提到何為涅槃和輪迴。他說,當機器順時針轉的時候,就是輪迴;當機器逆時針轉的時候,就是涅檠。他進一步分析說:「機器有三大零件,一是無明,無明有了投射,並認為投射是真的;二是行為和業;三是果。這台機器轉得如此快,以至於我們看不到它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也不知道它會如何結束。在它轉的時候,如果我們拿出幾個零件,機器就會出故障,我們就會擾亂它的轉動。』』

《心經》里那句廣為流傳的句子「色即是空」,就是一種擾亂,一下子打破我們習以為常的秩序。一切有形的東西,一切可以觸摸的東西,一切我們追求的東西,因為這句話突然變得可疑起來。

當我們按照一般的理解把空理解成「沒有…「空無」,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甸子顛覆了某種根深蒂固的認知,明明存在著的東西怎麼就沒有了?明明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明明是顯赫的名望,怎麼就是空無呢?

當然。如果我們深究下去,就知道把「空」理解成「沒有」「虛無」並非佛陀的本意。色即空的空,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事物都不過因緣和合,緣起緣滅,並沒有一個不變的實體。股票是空的,意味著股票是存在的,但同時它不過是一種因緣和合的存在。婚姻、愛情、工作,世間的事,莫不如此。它們並非不存在,也並非存在。一如你去看3D電影時,戴上眼鏡,電影人物衝到你眼前,你伸手去摸卻又什麼都沒有。

佛陀從一個很特別的思路上回答了所有的問題。當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時候,我們會跟著那個問題走,然後漸漸陷於那個問題的泥潭裡,再也不能自如地在人間行走,如何炒股票?我們就讓股票把我們帶走了;如何找工作?我們就讓工作把我們帶走了。當《心經》說,股票是空的,工作是空的,我們就跳出了原來固有的思維框架,完全以一種更高的視野來看待股票或工作,以一種全新的心態來看待股票和工作,從而創造了另一種現實。

唐代夾山善會和尚曾說:「眾生只見到色,卻未能見到心。」《心經》把所有的問題都帶到了心的層面。當我們換達心的層面,其實,就在一念之間去了另一種境界。有人問白鹿顯端禪師:如何是無相佛?回答:灘頭石獅子。又問:是什麼意思呢?禪師進一步解釋: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

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無論塵世有多少風浪,有多少 泥沙,如果你有心,污泥里能開出蓮花。但是,也許你會問:我怎麼會沒有心呢?我的心不是在跳動嗎?我不是能夠感覺到憤怒或快樂嗎?是的,你的心在跳動,但那不是心。那是心臟這個器官的跳動;你確實感覺到了憤怒或快樂,但那不是「有心」的心在運作,而是慾望的心在動蕩不安。那麼,「有心」的心在哪裡呢?寒山,有一首詩:「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大意是我有一顆心,皎潔得像秋天的明月,世上任何東西都無法和它比擬,但你要我說說它怎麼樣,我卻說不出來。

說不出來並不等於不存在,恰恰相反,說不出來的,恰恰是最深刻的存在,最具有力量的源泉。塵世繁華,但又處處荒涼,因為很多人那顆秋月似的心靈荒蕪了,或者說,丟失了自己的心。因為丟失了自己的心,就不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想要什麼,也不明白自己真正能夠做什麼,整天出於虛榮心在追求人云亦云的的成功,追求人云亦云的幸福,卻在追求的過程里越來越失敗越來越不幸。

而心如何才能清凈呢?要從一個一個剎那的念頭上下功夫,所謂思想,所謂清凈心,都是從一個一個的念頭而來。俗話說,一念之闡,天堂她獄。所謂修心,其實只是要看住自己的念頭。

我們無法決定颱風的方向,也無法決定生命何時死亡,但是,透過修行,我們完全可以決定自己每個念頭的方向。

《心經》還向我們顯示了一個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事情——其實我們已經決定自己的命運。所謂現實,其實是人自己的心理折射。每個人的所謂現實,其實是每個人自己成就的。但每個人都以為有一個外在於自己的強大的「現實」,都把成長當作了與「現實」妥協的過程。這種謬誤造成了無數煩惱平庸的人生。

如果人生像一場賭博,我們無法決定牌的大小,也無法決定牌的組合,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這場賭博是什麼,我們可以決定這場賭博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是什麼。如果以輸贏為目的,我們就創造了一個戰鬥的現實,整個賭博過程就是一次緊張的戰鬥;我們不斷地學習成功的法門,又不斷承受失敗的煩惱。如果以審美為目的,我們就創造了一種遊戲的現實,整個賭博的過程帶給我們的不過是趣味,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不過花開花藩。如果以平靜為目的,我們就創造了一種修行的現實,整個賭博的過程不過給予了我們一次一次的機會,讓我們不斷學習著看清存在的真相。

人生沒有答案,只有真相,只有在發現真相的旅程里,我們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才能真正越過輸贏的羈絆,越過苦樂的循環,融入到平靜的大海里。只有我們不再妄想著有什麼不變的成功的秘訣,不再妄想著不變的快樂,而是在生命的旅程里,安靜地去覺知生命的真相和存在的真相,我們才能夠成為命運的主人,不論做什麼,都是喜樂。

儘管《心經》全文僅260字,卻包含了600卷《般若波羅蜜經》的精華核心,是一切覺悟者成就無上智慧的必修之法,是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所以,當你感到心累時,不妨安安靜靜地抄寫一次《心經》,或者清靜地誦念一遍《心經》。

======碼字不易,感恩轉發======


推薦閱讀:

《心經》般若慧觀與准提法修證次第略講
《心經講記修訂版》 印廣法師主講 第11講
《心經》詳解
《心經》修持法門
心經白話文,心經全文,心經白話解

TAG:智慧 | 佛法 | 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