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卿女兒創辦網站倡導尊嚴死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佔總人口的14.3%,預計2013年將突破2億,2034年突破4億,2054年突破4.72億。空巢老人家庭增多,老年人的臨終選擇愈來愈引起社會的重視。

  天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生命的故事每時每刻在我們身邊發生,人們既可以享受新生命誕生的歡愉快樂,亦須面對生命逝去帶來的痛苦傷悲。

  當我們身邊的人因為疾病、年老而瀕臨生命終點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要全力搶救。很多時候,即使沒有希望,我們還是要做諸多努力。可是,一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不能安詳離去,反而要忍受心臟按摩、氣管插管、心臟電擊以及心內注射等等驚心動魄的急救措施。即使急救成功,往往也不能真正擺脫死亡,而很可能只是依賴生命支持系統維持毫無質量的植物狀態……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正在尋找保持臨終尊嚴的辦法,而「生前預囑」正在幫助人們實現這種願望。在中國,許多講求生命質量的人也已經開始踐行「生前預囑」。

  個例/

  究竟是誰在選擇我們的生死?

  趙女士的公公今年65歲了,去年突發腦溢血,做了開顱手術。身體每況愈下。最近已經卧床不起,只能依靠氧氣面罩呼吸,大小便也要在床上解決。老人是一個自尊心非常強的人,屢次想下床活動,自己解決衛生問題。可是在繁重的面罩和沉重的病痛面前,每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在病床上躺了幾個月,肺部嚴重感染,持續低燒、抽搐。每天靠鼻飼管維繫著生命。老人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即使在清醒的時間裡,由於身體上插入的各種輸液管道,老人不能動彈、甚至不能說話,有幾次想說話,臉憋得通紅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醫院告知家人已經沒有有效措施,建議轉院靜養,可是家人不願意放棄治療。就在這時,病人因為呼吸不暢再次轉進了ICU。家人選擇了搶救。老人搶救了過來,可是清醒的時候老人因為痛苦手指攥緊了床單,家人看到後心如刀絞。為了緩解這種痛苦,醫生給老人注射了鎮靜劑。老人現在經常處在一種沉睡的狀態中。

  趙女士說,看著公公痛苦的表情,還不如回家靜養,順其自然地走完剩下的時間。可是丈夫堅持要搶救,她也能理解丈夫的心情。

  誰也不知道究竟哪一種選擇是正確的?

  萬女士的母親在彌留之際,選擇了不插管治療。母親安詳地走了,萬女士卻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萬女士的母親去世時61歲,因為意外事故,生命危在旦夕。在度過了最危險的48小時,又經過了臨床上危險的7天後,醫生還是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萬女士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堅持要讓母親接受治療。醫生說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插管維持生命。萬女士迷失了,不敢做出決定,因為她不知道怎樣對母親才是有幫助的。

  最後還是父親做出了決定:不插管,因為既然已經如此,不能讓病人遭受更多的折磨。萬女士沒有阻止,眼淚湧出了眼眶。她不敢繼續留在醫院看著母親離開。

  事後,萬女士卻時常責怪自己,不能原諒自己沒有儘力去救母親。她總是想:如果當時堅持讓醫生搶救母親,是不是母親還可以回來?是不是還能像從前一樣?沒人能告訴她該怎麼做,也沒人能幫助她走出心理陰霾。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面臨著這樣的生死選擇。

  在老人臨終時,給予他們關懷,是對老人的尊重,是一種文明的表現。1987年,中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成立,至今已經送走了1.6萬名老人,他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這裡得到關懷,享受著人間的友愛和溫暖。

  在英國,1967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臨終關懷機構,目的是為臨終病人提供服務。目前,時間上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臨終關懷機構。目前,英國已建立了700餘家,美國建立了3000餘家。

  在中國,這一領域卻鮮為人知。羅點點,部隊醫生,見證了太多的生死離別,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選擇自己的死亡?2006年,羅點點作為創始人之一,創辦了「選擇與尊嚴」網站,倡導「尊嚴死」,將這一概念引入了我們這個忌諱談論死亡的國家。

  專訪/

  「生前預囑」幫助人類實現「尊嚴死」

  記者:「尊嚴死」與「安樂死」只是稱謂上的不同嗎?

  羅點點:我們就是想推廣一個概念,叫做「尊嚴死」。人們在生命的末期放棄過度的搶救,比如說心肺復甦、使用呼吸機……這個概念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在我們這裡並不為人所知,也不被接受。

  中國人對於「安樂死」的概念更為熟悉,假如在街上隨便問一個人知不知道安樂死,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假如問一個人知不知道什麼是「尊嚴死」,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我們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什麼是「尊嚴死」,什麼是「生前預囑」,一個人如何通過填寫生前預囑放棄臨終時候的過度搶救,或者是表達本人的意願,實現在人生最後的時光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安樂死」與「尊嚴死」從本質上是不同的。「安樂死」,說得通俗點,就是在醫生協助下的自殺;醫生在主動的情況下,通過注射藥物或者其他醫療手段主動地幫助病人離開這個世界。「尊嚴死」是病人在臨終的時候既不推遲也不加速,沒有醫生主動的幫助,只是放棄一些過度的搶救,讓生命以更加自然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同時,「尊嚴死」與「安樂死」之間也有關聯。人在死亡來臨的時候,應該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這一點上,二者其實存在著某種邏輯上的統一,都是人對於自己臨終的安排,只是安排的內容不同。

  記者:這個概念有沒有受到社會的關注?

  羅點點:除了一些工作人員,我們還有許多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有農村人也有城市人,他們都是了解到「尊嚴死」這個概念,自願加入到我們的工作中。

  我們網站正式註冊生前預囑「我的5個願望」的會員現在有五六千人。全國各地都有。網站提供一個平台,供大家來交流;同時會介紹一些世界各地有關這個問題的新聞、事件、案例等等。

  在我們的論壇里有這樣一個版塊,叫「告訴我們你的故事」,我們希望每一個接受「尊嚴死」的人,把自己對於死亡的想像和親身經歷過的有關臨終的事件說出來,交流情感。

  我們還推出了一個生前預囑文本———「我的5個願望」,願意表達自己臨終意願的人可以來註冊,提交自己的生前預囑。

  羅點點,1951年出生在北京,本名羅峪平,羅點點是她的乳名及筆名,中國作家、醫生,「尊嚴死」提倡者,著有《我的死亡誰做主》等書籍。羅點點也是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


推薦閱讀:

霸屏的山東辱母案 是尊嚴與法律的較量?
維護國家尊嚴、增強國家意識的必要之舉
「靖康之恥」到底有多恥辱?皇室尊嚴被踐踏到一文不值,體無完膚
白領麗人:把握你的自我與尊嚴
男人的安全感:當他拿出全部的尊嚴和勇氣,請慎重

TAG:網站 | 女兒 | 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