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兩宋山水畫之藝術成就
公元960 年, 趙匡胤奪取政權, 建立了宋朝。自宋太宗趙匡胤起, 幾乎各朝皇帝都有書畫的愛好, 特別是宋徽宗趙佶藝術才華卓越。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好尚, 直接促成了宮廷繪畫和士大夫繪畫的活躍與發展, 社會進步, 經濟繁榮, 帶動了文化科學的繁榮, 因此宋代繪畫到了開宗立派的時代, 並開創和豐富了中國繪畫藝術語言和審美規範, 對後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宋·李唐 萬壑松風圖 絹本墨色 187.5×138.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畫家分為三大類: 宮廷畫家、士大夫文人畫家和民間職業畫家。宮廷畫家在皇帝和貴族的倡導下創建的, 宮廷畫又稱「院體畫」一般指宮廷畫家崇尚寫實, 風格富麗工細的繪畫形式。「文人畫」又稱「士大夫畫」, 畫家重視文學修養, 強調人品、學問、才能和思想等方面, 繪畫多為寄情山水樹石及梅蘭竹菊, 追求主觀情趣的表現, 風格清新空靈自然, 樸實平淡。宋代經濟的發展, 民間職業畫家的數量也隨之增多, 曾出現書畫夜市和畫家的行會組織。
山水畫在唐代以前作為人物畫背景出現, 當時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畫種。隋朝時期, 獨幅山水畫出現了如展子虔的《游春圖》。獨幅山水畫, 由於是山水畫發展初期, 構圖簡單, 用筆單調, 有線無墨, 後經唐五代畫家不斷探索, 使山水畫技法逐步完善, 發展到宋代已達高峰。宋代山水畫的豐富和它的深刻性, 主要在於畫家「外師造化」, 對山川自然的觀察, 對大好山河一草一木的讚美, 用繪畫表達審美情操。宋代山水畫發展到成熟時期, 用筆、用墨、用色上出現了如「淡墨清嵐」, 「米點落茄」, 「青綠巧整」, 「水墨蒼勁」以及「熔金碧於水墨於一體」等等多種畫法。
北宋·郭熙 早春圖 絹本墨色 158.3×108.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之前, 「界畫」是山水畫題材日益擴大而派生出來的一種新畫料, 作品描繪的大多是殿閣樓台, 舟船車輿, 橋樑閘口等, 場面細節刻劃精妙, 用筆準確工整。宋代, 「界畫」繼續發展, 代表畫家有張擇端、郭忠恕。
北宋中期文人畫家異軍突起, 他們強調繪畫要抒發作者內心感情, 畫法上, 注重筆墨情趣, 提倡水墨寫意。與此同時, 要求構圖完整、用筆工細的「院體畫派」也在不斷的發展。院體畫派的畫家注重的是物體的外形刻畫, 削弱了作品的內涵。文人畫家則追求神似, 在觀念上與院體畫有著根本的不同。如果說院體畫是宋人宮廷畫的頂峰, 那麼文人畫在宋代已具規模, 文人畫家有理論有實踐, 為後代的文人畫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宋·范寬 溪山行旅圖 絹本墨色 206.3×103.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繪畫從時間上大致分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北宋前期( 960—1100 年) 。這一時期的畫家在繼承唐、五代傳統的基礎上, 大膽創新, 其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寬、郭熙。第二時期, 宋徽宗時期。這一時期由於皇帝、大臣對書畫的愛好提倡, 以及畫院的建立,為畫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宋徽宗在位時, 繪畫創作十分繁榮, 代表人物有張擇端、李公麟、米芾、王希孟等。第三時期, 南宋前期, 即宋孝宗, 宋光宗時期。這一時期畫院依然興盛, 著名畫家有李唐、劉松年、趙佰駒等人。第四時期, 南宋後期, 代表人物有馬遠、夏珪、梁楷等。兩宋繪畫作品中, 成就最高是山水畫,次之是花鳥畫後是人物畫。整體來說, 兩宋繪畫是歷史上繪畫技法完善, 畫家風格面貌繁多的一個時期,特別是山水畫創作可以說達到了繪畫頂峰。
北宋·郭熙 樹色平遠圖 絹本墨色 32.4×104.8cm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一、北宋山水畫
第一時期, 北宋前期山水畫。這一時期的李成、范寬和郭熙是當時的主要代表。他們的作品以傳統水墨為基礎, 多表現北方渾雄壯闊的自然山水。李成、范寬和五代時期的關仝被認為是「三足鼎峙, 百代標程」, 可見其影響之大。
李成字咸熙, 唐朝宗室後代, 自幼好詩賦與琴棋畫。他的山水畫初學五代荊浩關仝, 後自成風格。劉道醇在《聖朝名畫評》中稱他「精通造化, 筆盡意在,掃千里於尺, 寫萬趣於指下。峰巒重疊, 間露祠墅, 此為最佳。至於林木稠薄, 泉流深淺, 如就真景, 思清格老, 古天其人」。李成觀察體驗自然山川, 造化為師,與山川融化用筆墨表現內心世界。流傳至今傳為李成作的《寒林平野圖》畫面二松挺立, 枯樹相交其間,寒森蕭疏, 松樹頂天立地, 用筆工整嚴緊, 透視採用平遠法。《圖畫見面志》中說他的畫「氣象蕭疏; 煙林清曠, 毫錚穎脫, 墨法精微。」李成卓越的藝術成就使他成為北方山水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宋·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卷(之三) 絹本設色 41.3×6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范寬, 名中正, 字仲立。為人寬厚有大度, 時人便以「范寬」相稱。他主張「與其師人, 不如師諸造化」,所以常居山林觀察自然, 領悟山川的四時變化, 風晨雨夕, 以求其趣。《聖朝名畫評》把他和李成的畫同列神品。范寬是繼李成之後又一位代表北宋山水畫最高成就的畫家, 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圖》, 《雪景寒林圖》。《溪山行旅圖》是范寬流傳至今的真跡, 畫幅較大, 正面大山占整幅畫的三分之二, 前景滿山雙勾樹木, 山頭雜樹叢生, 巨瀑從山腰間直傾而下, 畫面雄厚沉穩, 前景山石多用小斧劈皴法, 中景山石用「雨點皴法」。而另一幅《雪景寒林圖》則不同, 所表現的是北方雪景山水, 在這幅作品中, 范寬創造了一個純化境界, 畫中群峰積雪, 千里冰封, 近景枯木交錯, 寒水深湛, 中景岸渚汀州。遠景白雪茫茫, 天深山亮, 使人們感受到一種懾人心魄的魅力。技法上, 枯樹用筆大膽爽快, 山水多用短線皴出, 水與天空作淡墨渲染, 畫面自然, 構圖飽滿。
郭熙, 字淳夫, 河陽溫縣人。神宗時奉詔入宮廷畫院。早年作品山水秀美, 後師法李成, 他是李成之後, 把中國山水畫創作推向表現更加真實細膩, 微妙變化的人, 並賦予它以強烈的感情色彩。受到了蘇軾、黃庭堅等文人的讚揚。代表作品《早春圖》, 山聳盤迴, 水源高遠, 技法多作雲頭皴, 鬼面皴, 樹木鷹爪樹, 雜葉夾筆, 單筆相半。他在構圖經營位置方面提出「三遠」論點, 對後世山水畫發展有深遠影響。代表作品《早春圖》、《幽谷圖》、《關山春雪圖》等。郭熙, 在實踐和理論上對中國山水畫有很大貢獻, 山水畫論《林泉高致集》成為中國畫學的重要著作。
宋·燕文貴 溪山樓觀圖 103.9×47.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燕文貴, 吳興( 今浙江) 人, 北宋時期的宮廷畫家, 專長山水, 兼及人物。他的山水畫創作, 不囿於古人, 景物多變, 自成一家, 現存存作品《溪山樓觀圖》、《夏山圖》等。
第二時期, 北宋後期即宋徽宗時期。這一時期,由於宋徽宗對書畫創作的大力支持, 建立畫院, 畫家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有了很好的創作環境。這一時期, 院體畫蓬勃發展, 文人畫異軍突起。代表畫家有張擇端、李公麟、米芾、王詵、王希孟等。
米芾( 1057—1107) , 字元章, 號海岳外史, 襄陽漫士, 鹿門居士。其子米友仁( 1086—1165) , 字元暉。畫史上有「大米、小米」或「二米」之稱。米芾遠宗王墨, 近法董源, 創米氏雲山, 自成一派, 別開生面, 是北宋後期突破前人畫格而另闢蹊徑者。明董其昌說:「唐人畫法至宋乃暢, 至米又一變耳」。米芾對山水畫的創造, 在於對真山真水的深切感受。「二米」對江南的雲山煙雨, 感受至深。米芾強調寫意畫法: 「信筆為之, 以煙雲掩映, 樹木不取工細, 意似便已。」所謂「天機超逸, 不事繩墨, 點滴煙雲, 草草而成, 不失天真」。他稱道山水畫要「平淡天真」、「不裝巧趣」。小米自稱「墨戲」, 重筆墨情趣。二米雲山是以採用潑墨法, 並能以積墨和破墨, 以關鍵處, 又常以焦墨提神, 所畫雲山用墨, 精妙處在於見筆見墨, 渾然天成。其具體畫法: 山石先有水筆潤澤一過, 以淡墨漬染, 稍濃墨筆破出並皴出層次, 再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山頭以下, 上密上疏, 雲氣用淡墨筆空勾,並以淡墨渲染, 樹木枝幹一筆畫就, 用大渾點作葉,山腳坡岸用濃淡墨筆橫掃, 多數不加皴斫。二米的水墨大寫意, 把水墨渲染的傳統技法又提高一步, 在水墨山水的發展上影響極大, 與文同、蘇軾諸人, 開啟了文人「墨戲」的法門, 具有早期文人畫的特點。
北宋·李成 晴巒蕭寺圖 絹本設色 56×111.8cm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 畫面奔騰起伏, 綿亘千里, 江湖水澤, 煙波浩渺, 層巒疊嶂, 叢樹竹林、寺觀莊院, 茅舍瓦屋, 橋亭舟楫, 繁密不可勝記, 水紋周筆細密, 一碧萬頃, 氣勢雄渾壯闊。構圖嚴密, 疏落有致, 設色絢麗, 與沒骨色彩形成對比。它發展和豐富了唐宋以來的青綠山水技法, 也反映了青綠山水畫在宋代的輝煌成就。
此外, 北宋的一些風俗畫, 把山水風景同建築環境巧地組合, 使山水畫題材呈多樣化發展。
五代 關仝·秋山晚翠圖 絹本設色 140.5×57.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南宋山水畫
山水畫到了南宋時期又有較大變化。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論述: 「山水, 大小李(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一變也; 荊( 浩) 、關( 仝) 、董( 源) 、巨( 然) 又一變也; 劉( 松年) 、李( 唐) 、馬( 元) 、夏(珪) 又一變也; 大痴( 黃公望) 、黃鶴( 王蒙) 又一變也。」他的分析基本上符合山水畫的發展情況。劉、李、馬、夏在題材、章法、筆墨等方面, 均有變化。這個時期著名畫家有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
李唐( 約1050—1130) , 字唏古, 河陽三城( 河南孟縣) 人。他的山水初宗法李思訓, 能作青綠。他的《長夏江寺圖》, 筆法厚重堅勁, 以極濃的石青石綠設色。他更多的是取法荊浩、范寬, 作畫古樸蒼勁, 山石作大斧劈皴, 筆力縱橫, 氣勢磅礴, 積墨深厚, 有時畫樹石, 全用焦墨。他的《萬壑松風圖》寫深山萬壑, 大氣磅礴, 岡巒郁盤、峭壁懸崖, 蒼松疊翠, 搖拽風聲,飛瀑幽澗, 白雲繚繞, 曲盡其妙。他是南宋水墨蒼勁一派的開創者。
劉松年, 錢塘人。公元1174—1194 年間為畫院學生、待詔。他的畫風多樣: 有的似趙伯駒的青綠畫風, 有的「淡墨輕嵐」、「清麗細潤」, 表現江南景色, 有的深受李唐影響。存世作品《四景山水》, 桃柳爭艷、柳岸虛堂、老樹經霜、雪披高松, 樹石筆法勁挺, 界畫工整。馬遠, 字遙父, 號欽山, 原籍山西, 後居錢塘。早年師李唐, 下筆嚴整, 後來發展了李唐的技法, 以雄奇簡練擅長。多以焦墨作樹石, 峭拔方硬, 動用大斧劈皴法, 氣勢縱橫, 而景色新穎。存世作品有《踏歌圖》、《雪圖》、《對月圖》、《樓台月夜圖》, 《踏歌圖》是和人物相結合的山水畫, 描寫近郊農民的歡樂情緒。遠處幾座危峰突兀聳立, 隱隱松林掩藏著殿閣屋宇;近處岩石山曾、高柳當空, 當徑平緩, 身苗滋潤; 人物筆墨簡約, 形神俱生。從山石和樹木的畫法, 可以看出馬遠的特有風格。
宋·夏明遠 山水圖 絹本設色 28×19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夏珪, 字禹玉, 錢塘人, 畫院待詔。他的山水畫也深受李唐影響, 後來又吸收了范寬和米元暉之長,自成一格。他喜用「拖泥帶水皴」作山石, 先用水筆皴擦, 然後落墨, 故水墨渾融, 蒼茫淋漓, 墨氣滋潤, 別開生面。他在創作上以雄奇簡練擅長, 達到了「不繁而意足」的精妙程度。在觀察自然的方法與提練形象的能力上, 都與馬遠有共同的優點。現存有《溪山清遠圖》、《江山佳勝圖》, 《溪山清遠圖》卷, 寫江山無盡之景, 山重水複, 氣勢開闊, 皴法全用斧劈, 筆墨清勁爽利, 雖是李唐傳派, 但有自己獨創。
馬、夏山水, 肆意水墨, 彼筆粗皴, 章法別緻, 布局新穎, 所以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南宋山水畫有「青綠巧整」與水墨蒼勁兩種不同的風格。雖然水墨畫畫派佔主流, 但自唐以來的青綠山水畫也盛極一時, 不論在院內、院外, 仍然在向新的高峰攀登。趙伯駒、蕭照、衛松是這一時期代表畫家。
北宋·衛賢 高士圖 絹本設色 134.5×5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總之, 宋代山水畫在題材上非常廣泛, 既有描繪皇家富麗繁華的宮苑殿堂及理想化的仙境, 也有抒發文人士大夫淡泊山林的隱逸情趣, 還有表現人民生活的田園風光。形式上, 有橫披長卷巨幅掛軸, 也有山水小品和扇面。技法上, 有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構圖上, 有全景式, 半邊式等。宋代山水畫技法多樣化為後代各種流傳的繼承發展奠定了基礎。
兩宋山水畫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可以說是繪畫頂峰時期, 宋之後, 繪畫復古思潮開始出現。「程式化」的筆墨形式開始發展, 除極少數畫家有獨創精神外, 很多一部分畫家在古人畫中去體驗「生活」, 作品沒有時代感染力。繪畫需「外師選化, 」筆墨當隨時代, 傳統要繼承, 藝術要發展, 這是當今畫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也是畫家的責任。
推薦閱讀:
※[好設計怎樣看?]幾件小事,看你真的懂北歐設計嗎?
※VR會成為繼電影之後的「第八藝術」嗎?
※藝術酒店傢具設計的魅力
※三個完美主義者的碰撞——《孔雀之冬》
※藝術巨匠石濤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