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活得那麼辛苦,是因為太「善解人意」!

有些人,常常有這樣一種信念,總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別人。

他們從小到大都很善於觀察和捕捉別人情緒的變化。

不管是父母長輩,還是朋友同事,只要別人的一句話,或者一點表情,都能捕捉到別人的情緒。

他們很敏感,心思很細膩。在朋友看來,他們都是很善解人意的人。

但是他們內心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我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更容易受別人情緒的影響。」

「一旦感覺到朋友對我的態度語氣有變化,我的心情就會跟著變。

比如和朋友發微信,如果對方某句話沒有帶表情,我就會想東想西的,忍不住去猜對方的想法和感受。

就會想,我剛剛那句話是不是不該說?或者她是不是不想和我說話了,那我需要提前結束對話嗎?她會不會覺得很不舒服…」

「有時候真的很累,覺得和人打交道太麻煩了。考慮別人的感受就顧不上自己的,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又覺得這樣不好。

所以,平時我都喜歡自己去旅遊,因為走錯路不用擔心,點餐也可以不用去考慮別人的口味。」

…..

你是否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

你是否也背負了太多的善解人意?

01

善解人意,照顧別人的感受,並沒有問題。

關鍵是,你照顧他人的程度。

當別人需要被照顧的時候,你去照顧對方,這很好。

比如孩子,老人,或是生病的人,他們的確需要得到一些照顧。又或者是對方遭遇了挫折不幸,內心很難受,我們去照顧對方的情緒,這也很合理。

而問題往往是,我們會過度地為對方的感受去考慮。

我們不自覺地認為,自己需要照顧所有的人,對別人負責,甚至是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電視上經常有這種橋段,有些本是去安慰別人的人,結果卻比當事人哭得更慘。

有位網友說,當她看到朋友難過傷心的時候,會很想去勸朋友別哭。可勸了半天不管用,看到朋友那麼傷心,自己就會忍不住也一起哭出來,有時候甚至會哭得更傷心。

最後反倒變成了朋友來安慰自己。

她自己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她也知道,是自己的情緒被對方感染了。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

02

我想起一個督導案例:

有個20多歲的男生,不敢一個人過馬路。每次過馬路的時候,他都很焦慮恐懼,即使是有紅綠燈,他也不能一個人走。

必須要旁邊有人一起過馬路才行,至少一個。他總是擔心會被來往的車輛撞到,但事實上他從未親臨過車禍的場面。

他說小時候,每次要過馬路的時候,奶奶都會很緊張的,牢牢地抓住他的手。而且會叮囑他說,過馬路一定要小心之類的話。

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至於會讓人對過馬路有如此大的焦慮恐懼。

那這是為什麼呢?

深入探討下去,諮詢師了解到,他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從小就只有奶奶的陪伴。

奶奶會經常和他說,以後長大了賺錢了要好好孝順父母,奶奶年紀大了,日子不長了…

作為一個成年人,過馬路該是沒有問題的,諮詢師意識到,他如此害怕,有沒有可能這份害怕並不是他的。

他的害怕,有沒有可能是在替奶奶害怕?而替奶奶害怕的,也不僅僅是過馬路的害怕,有沒有可能是他在替奶奶承受死亡的焦慮情緒?

奶奶年紀大了,對死亡的恐懼通過方方面面傳遞給了他。而他又是和奶奶如此的相依為命。孩子,又會天真而自戀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為一切負責。

也許,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是因為自己太自戀。

03

這種自戀的形成,源於心理的未分化。

孩子不能在心理上分離,就會覺得別人內心的情緒也是自己內心的情緒。

很多時候,當孩子情緒失控,父母會強制要求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要麼通過講道理來迴避孩子的情緒,要麼通過打罵來壓制或否定孩子的情緒,總之就是不允許孩子真實情緒的存在。

更糟糕的是,有很多的父母,因為婚姻、事業,或者各方面的原因產生了情緒,會主動傾瀉到孩子身上。

情緒崩潰時,還會反過來讓孩子來安撫自己。

長期對孩子訴苦和抱怨,抱怨配偶的各種不是,抱怨人際的各種複雜,抱怨生活的各種艱難。

而且,孩子往往也會自動去承接父母的抱怨,於是,孩子就成了父母的情緒垃圾桶。

就像陳奕迅的歌曲《你的背包》所唱:

「你的背包背到現在還沒爛,卻成為我身體另一半;你的背包讓我走的好緩慢 總有一天陪著我腐爛。」

我們背負了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背久了,就漸漸長在了自己的身上。

於是,我們也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他人的情緒。

情緒邊界,也就變得不穩定。

04

那位安慰別人的網友,為什麼會哭得比對方更傷心呢?

怕別人哭,很可能是害怕自己不能安慰別人;

怕別人的情緒,很可能是害怕自己無法安撫情緒。

因為這些,都會讓自戀受挫,我們把別人的情緒當自己的情緒,把別人的感受當自己的感受。

照顧別人,其實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

所以,我們對別人的情緒沒信心,就像是孩子對父母的情緒管理沒信心,他們都沒信心去處理好自己的問題,還要和孩子抱怨訴苦,孩子很煩,很辛苦。

所以,我們變得善解人意卻又沒有界限,背負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05

明確自己的情緒究竟來自哪裡。是在感同身受,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戀不受挫。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共情對方,但無需承擔,承擔就是越界。

而情緒的邊界不清,也就容易導致行為的邊界不清。

告訴自己,我沒有承擔他人情緒的責任。

孩子沒辦法代替父母去解決情緒的苦惱;

孩子也沒辦法代替老人去面對死亡的焦慮;

你,也沒辦法去代替他人面對痛苦。

要知道,那些不屬於你的情緒,即使背負了,你也幫不了對方。

真正的照顧對方,是把處理情緒的責任,交還給對方。相信對方的的能力,陪伴對方,才是最好的照顧和尊重。

作者 | 吳在天,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不懂點心理

( ID : bddpsy )

又雙叒叕招聘拉

崗位需求:微信編輯 / 產品經理 / 視覺設計

高於行業標準的薪資,愉悅寬鬆的辦公環境,一起來野蠻生長。

推薦閱讀:

索達吉堪布:學會儲存善根,不要讓辛苦積累的善行空耗了
紫曦如花——最好的辛苦就是別人承認你的付出
天生命苦、福祿都不佳,常年辛苦勞碌,想離婚都離不了的女人手相
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勤奮辛苦,大多數卻那麼窮?
「男人」兩個字好辛苦

TAG: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