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09))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09))——印度尼西亞馬保奉《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5月07日 第06 版)

圖為印度尼西亞日惹的普蘭巴南神廟群。本報記者 汪 瑩攝國服「巴迪」衫印度尼西亞的國服是傳統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一種臘染紡織品,繪有圖案,並綉以金絲等作為點綴。正式社交場合,男士穿巴迪,深色褲子,頭戴黑色無邊禮帽,或扎頭巾。按照傳統,男子到了成年就應戴上無邊黑色禮帽。外出或參加慶典時,喜歡在腰間掛著一把精緻漂亮的「格里斯」(短劍),據說可辟邪驅穢,同時也是社會地位和風度的體現。男士在辦公室工作時通常穿西裝、白襯衫並打領帶;參觀清真寺需衣冠整齊,不可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較多的衣服,進門前需脫鞋。女子著裝樸素、大方。她們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耳環、手鐲、別針等。女士在辦公室上班時,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在社交場合,女士一般是裙裝,配絲綢披肩。印尼穆斯林婦女不戴面罩。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穿襪子,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女子愛穿高跟鞋。餐飲有特色印尼人的主食多為大米、玉米或薯類,也吃麵食,如麵條、麵包等。菜肴多為魚、蝦、牛肉等製品,但不愛吃海參。喜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會加多種香料。穆斯林不吃魚肚及帶骨、帶汁的菜肴。他們只在宴會上使用刀、叉等,平時習慣用手抓取飯食。手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口中。飯桌上常放一罐清水,不時將手指沾清水,以免米飯粒粘在手指上。印尼人不喜熱飯、熱菜、熱湯,飯後習慣喝咖啡或紅茶。餐聚時,常喝涼開水、礦泉水,有時也喝葡萄酒等酒類,但一般不喝烈性酒。他們把客人來訪看作榮幸,即使客人突然造訪,來不及準備,主人也會想方設法端上一些食品,熱情招待來客。等級觀念強文雅、謙恭、和藹是穆斯林公認的美德。在印尼,見面常行握手禮,但一般不主動與異性握手。合十禮也很流行。穆斯林行禮時常伴隨阿拉伯語的問候:「願真主保佑你」。在印尼,尊卑、上下、長幼等級觀念強,對成年男子一般稱呼「Park」(「老伯」、「您」、「先生」之意)。下級對上級,即使後者年紀較輕,也應稱呼「Park×××」。在長者、上級、客人座位前經過,要彎腰並將右手伸至右膝處,以示敬重。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最好以其正式頭銜相稱。通常不宜詢問印尼人的姓名。男子有互稱兄弟的習慣。印尼人待人講究謙恭,不講別人的壞話,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中不可缺少的禮貌。婚俗與習俗印尼許多鄉村,其婚俗是女娶男。當婚禮結束時,新郎新娘及家人使勁往客人身上潑水,用以祝福客人「一路平安」。巴厘島上的婦女搬運物品,習慣將物品疊放成塔狀,放入托盤頂在頭上。頭部神聖不可侵犯,摸別人的頭,被認為是侮辱和挑釁。他們忌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實在騰不開右手,不得不使用左手時,一定要說聲「對不起」。偏愛與禁忌當地人偏愛茉莉花,視為純潔和友誼的象徵。他們敬蛇如敬神,認為蛇是善良、智慧、德行和本領的象徵。厭惡烏龜和老鼠,視前者為春藥、侮辱和性的化身,認為後者不僅骯髒,還會帶來瘟疫和災難。在公共場合擁抱和親吻,被視作粗野、沒有教養。用餐完畢,出於禮貌,應在盤子里留點食物。在街上走路時,不可吃東西。爪哇島上的居民,晚上出門忌吹口哨,認為這是下流舉止,會招來幽靈。牛斗不致死印尼鬥牛與西班牙鬥牛不同,是牛與牛相鬥。賽主為了使自己的賽牛取勝,把它打扮得十分威武,把牛角削得十分尖利,並且給牛灌上藥酒,使其興奮,還把牛在陽光下曝晒,使其暴躁。鬥牛開始,先牽一頭母牛進場,再把參賽的兩頭公牛分別從兩邊牽入場內。兩頭公牛見到母牛,便會瘋搶母牛。這時人們把母牛迅速牽走,兩頭公牛便怒目相向,一場兇猛的決鬥便開始了。牛牛相鬥,分出勝負即止,一般不致使牛死亡。(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評《嘉年華》:這不只是故事,在一系列的虐童傳聞和新聞後,大家覺得該怎麼面對兒童性侵的事情?
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我介紹禮節(禮儀漫談(104))
論新形勢下命題作文的寫作
子萱 皓軒這些爛大街的名字別用了,跟人民日報學取名,必須好聽
人民日報:社會主義法治強調黨的事業至上

TAG:禮儀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面面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