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情感鑒賞方法淺談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人學」的文學,就不得不把關注的焦點定格在人類的內心情感活動上,詩詞更是如此。 抒情是詩詞創作的出發點和終極追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毛詩序》)古詩詞,說到底就是情感的產物。古往今來,情感是詩詞的靈魂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當然,人的情感活動是異常豐富和微妙的。它可以包括人們通常所說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等等。既然情感是詩詞的靈魂,那麼在鑒賞詩詞時,必須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因為只有鑒賞者在情感上和詩人詞人、文本進行交流形成共鳴時,鑒賞的目的才可能真正達到,文本的價值才可能真正得以實現,詩詞教學的目標也才能真正實現。 然而要真正進入詩人內心、作品意境,沒有一定的文學積澱和生活閱歷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涉世不深的中學生來說,往往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那麼,如何才能比較快捷地把握詩詞的情感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簡單總結為以下切入角度: 一、分清題材類別,把握情感方向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歌,數量之多,題材之廣,令人讚嘆不已。但就其題材而言,大體可以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傷春傷別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即事抒懷詩、邊塞征戰詩、談禪說理詩、閑適隱逸詩、悼亡遊仙詩、贈友送別詩等類別,而且每一類題材所抒發的情感也大同小異。各類題材的情感方向大致如下: 詠史懷古詩——主要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迹來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如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傷春傷別詩——往往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來抒發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或表達對親朋、好友、愛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如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 羈旅行役詩——主要是出門在外的遊客浪子所作。他們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如歐陽修的《踏莎行》。 山水田園詩——往往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如孟浩然的《過故人庄》。 托物言志詩——往往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明人于謙《石灰吟》。 即事感懷詩——往往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如岑參《逢入京使》。邊塞詩——往往以反映唐朝邊疆戰爭生活為主要內容,或反映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鬥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如王昌齡《出塞》。 談禪說理詩——常常把詩人詞人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筆下,這類詩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之境。王之渙《登鸛雀樓》。閑適隱逸詩——主要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如陸遊的《游山西村》。 悼亡遊仙詩——詩人在心愛的人兒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藉助於睡夢、遊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贈友送別詩——通常體現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如高適《別董大》。 在鑒賞詩詞的時候,只要能夠初步確定它的題材,情感的方向也就大致可以確定了。 二、透析意象內涵,剝離詩人情感 意象是中國詩歌構成的基本符號,更是詩人情感的載體。詩人往往藉助若干意象或顯或隱地傳情達意。因此,鑒賞詩詞的情感必須重視對意象的理解。通過意象把握情感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1、激活類型化意象的情感內涵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意象在使用中逐漸被類型化。這些意象作為客觀物象與審美主體情感的融合與統一,都具有某種特定的民族文化內涵。因此,只要我們掌握了這類意象,就能把握詩人感情,破解文本的思想內涵,從而達到鑒賞的目的。這類意象比較多,常見的如:菊——代表隱逸、高潔、脫俗,梅——代表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蘭——代表高潔,牡丹——代表富貴、美好,禾黍——代表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松柏——代表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竹——代表氣節、積極向上,柳代表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子規——代表悲慘、凄惻,(孤)雁——代表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等等。 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遇到這類意象我們就要立刻聯想到它們的情感內涵,從而迅速把握詩人詞人的內心情感。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平時還要善於積累,要厚積薄發。 2、洞悉意象情狀特徵,確定情感基調 詩詞意象是灌注了詩人詞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意象的情狀特徵主要是指意象的聲、光、色、味、狀、冷暖、動靜、悲歡、好惡、生死等特徵。客觀物象本身可能並不具有這些特點,只是詩人為了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情感,賦予了它們這些特徵。所以意象的情狀特徵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折射。因此,洞悉意象情狀特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詩人詞人的情感。 例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的「自」、「空」兩字就是揭示意象情狀特徵的詞。因為碧草本沒有任何意識。任你人世怎麼興又怎麼衰,它就是恪守冬枯春榮的定律。黃鸝的鳴叫也沒有「空」與「不空」,它鳴叫完全是無意識的。任你人間颳風也好,下雨也罷,它想叫它就要叫。說到底,鳴叫只是它的生命活動而已。可見,這裡的「自」、「空」兩字所描繪的情狀特徵完全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特意賦予客觀物象的。而正是這兩字,詩人內心那種世易時移、英雄不在及對英雄的敬仰之情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了,且又顯得那麼自然清新。 又如,馬致遠的詞《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中每一個意象前面都有一個揭示它們情狀特徵的詞語(枯、老、昏、古、西、瘦),這些詞語充分暗示了馬致遠天涯黃昏踽踽獨行的深沉孤獨之感和浪跡天涯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情懷。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在鑒賞的時候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 三、抓住關鍵字詞句,直觀把握情感 1、直接審視詩題 詩題往往對詩歌內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總領作用。因而很多詩詞的感情通過題目即可窺見一斑。在鑒賞的時候尤其要注意諸如「怨、恨、送、別、憶、贈、吟、懷、寄」等字眼。例如: 陸遊《書憤》「憤」即感慨與憂憤之意;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憶」即憶念之意; 杜甫《天下懷李白》「懷」即懷念之意; 王昌齡《閨怨》「怨」即幽怨之意; 諸如以上詩題,均出現了一些與詩人情感有關的關鍵詞。把握了它們,詩人的情感基調也就可以大致確定了。 2、直接尋找感情詞 感情詞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聯情感的的關鍵字詞。根據詩詞起、承、轉、合模式,鑒賞古詩詞的時候,只要抓住了詩句中的感情詞,就能夠迅速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例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明顯用了擬人的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驚心」一詞,不僅用詞新鮮,而且抒發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秋思」即離別思聚之情。 四、剖析詩詞典故、間接把握情感 運用典故是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運用典故包括點化前人語句、運用歷史故事、引用神話故事等。鑒賞詩歌,如果能夠明白作品中的典故,就可以透過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後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比如: 杜甫《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運用了《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的典故。只要對《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有所理解,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到杜甫此處的用意——批判當時一方面是歌舞昇平、腦滿腸肥另一方面卻是求助無門、凍死路邊的令人震撼的社會現實,從而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 又如: 李賀《李憑彈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運用湘妃和素女這樣的神女為樂聲感動來形容李憑的箜篌彈的好。還有「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的詩句,進一步形容李憑的箜篌彈的好。最後有「吳質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寫出月中吳剛為樂聲所吸引,也是形容李憑彈的好。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表現力,構成奇特的藝術境界。 詩詞鑒賞是一門藝術,領悟詩詞情感的方法、角度也是多樣化的。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比較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懇請方家指正! |
推薦閱讀:
※夢想和愛情選哪個?
※當一個有夫之婦和一個有婦之夫產生產生了感情。有未來么?
※離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離婚
※如何優雅地報復渣男?
※可不可能一輩子不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