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孩子和家長的尷尬故事

解讀孩子和家長的尷尬故事(轉載) 文編/烏江

這個題目已經在我的腦海里儲存了好幾天,不知是什麼原因把它擱置了這麼久。現在,無還是要把它弄出來與各位家長朋友們分享。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兩則相同類型的新聞報道。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兩個家庭都是發生在重慶。第一個家庭是一個名叫燕妮(化名)的女孩子,五一節在家中與父母為一本書的去向發生的爭吵,這本書是成人生活方面的雜誌;那天母親硬說是女兒拿的,但女兒又不承認,然後父親也說是女兒拿的,同時母親態度非常強硬的說,今天你非把那本書拿出來不可。女兒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悄然的離開家。一去就是三個多月,直到前幾天者還沒有任何聯繫。母親焦急如焚,擔心女兒和社會上的不良孩子混在一起。第二個是暑假兒子去游泳,連續幾天都去了,可能作業沒完成好,回來父親就把他踢了兩下,然後兒子就背著行囊出走,不知現在回去否。

這兩則新聞都是同一個話題,孩子與家長的故事。因為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平素也會與孩子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發生一些小爭執。我看到後非常的震驚,也非常的無助;於家長異常的同情和揪心。腦海不斷翻滾著:現在的孩子如何才能教育好,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相處融洽,又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又如何才能使孩子肯學和學好,一連串的如何怎樣不得而解。的確,現在的孩子處於時代的大轉型時期,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與我們或者與父輩有若大的差距。以至於我們當父母的很難去把握,所以出現上面的故事是正常的。我們來一個假設,你是上面故事當中的父母怎樣去恰如其分的處理這個問題?假若是我,我將採取以下方法來尋求解決問題。

首先是冷靜。這一步非常重要,相當於是導火線,任何時候處理不好,就會引爆。因為處在當時那種情境下,父母的心中都有一團怒火,稍有丁點火星就會點燃。雖然父母親知道是女兒親自拿的,這個時候稍加冷卻,理智的思考一下怎樣去說服女兒把書拿出來就可以了。此時,避開孩子去聽聽音樂上上網,散散步打打籃球,讀讀書寫寫字等等。退萬步說,女兒雖然沒成人,雜誌裡面有些內容不適合女兒閱讀,那也沒關係,父母把女兒當成大人來看待,不就行了嗎?等父母氣消差不多了,再去和女兒坐下來好好談談到底是怎麼回事。其次是溝通。這是在冷靜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溝通是父母與孩子思想交流的橋樑和紐帶,也是心與心交換的最好方式。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採取面對面的談話、留字條、書信三種方式進行。在氣得差不多時,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和時間請女兒坐下面對面的交談,心平氣和的問她近段時間身體怎樣,心情如何,生活如何,學習上有那些困惑等等,還有你覺得媽媽對你怎樣?父親如何?進行一番深層的談話,你哪些方面還需要媽媽幫忙的,不管是生活學習都可以。試著探問,那天桌上那本雜誌是你拿的嗎?如果是你拿的沒關係,媽媽撫摸著女兒的頭(手)要跟她講,「那文中有些內容現在寶貝你還不適合喲,有些大人們看的,請你選擇性地去閱讀和欣賞,對你非常有好處;我們讀書要讀對自己有用的一些書,行嗎?」「如果你沒拿更好,可能是別人拿去看後沒還回來」。當然,我想說的是父母與孩子交流和談話時,必須是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你可以摸著孩子的頭,或者拉住孩子的手,邊走邊聊都可;如果是面對面的交流,必須是用眼去真誠談話。書信和留字條也是一樣需要真誠去書寫。也許這樣去解決稍妥些。

第三是引導。在有效溝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作正面的引導教育。針對孩子的錯誤和不足有的放失進行教育,讓孩子自己感知事情是對是錯,進行心靈的反省。比如,故事中人媽媽可以問:「孩子你現在的年齡階段主要精力是幹什麼,有什麼想法要與父母交流,把精力都放在這方面了對你自己將來沒有文化和知識是無法彌補。孩子你這階段應好好地鍛練身體,學習知識,與品行習慣較好的同學來往,與媽媽爸爸做一個真誠朋友。爭取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的起步」。前提條件父母親沒有多少惡習才行,也就是習慣要好,當父母的要給孩子做好表率。慢慢培養孩子的形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自覺養成習慣,自然父母就成功了一大半。 以上故事或許就能化甘戈為玉帛。也祝願故事中兩位孩子早日歸去回到父母親的身邊。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膚淺的亂談,請各位朋友發表高見;恭請這方面的專家為我們這一代孩子出建議。(2009年8月10日早烏江於陋室)

推薦閱讀:

又看到了運鈔車,好想動手。不過,算了
談劍
善心送老人回家,一場車禍,方知老人不是凡人
有文化的人才知道自己沒什麼文化

TAG:孩子 | 故事 | 尷尬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