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詩歌: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前記:《採蓮曲》是南朝樂府曲名,唐朝詩人多有以此為題的詩歌,其中尤以王昌齡的這首詩歌最為出色,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採蓮曲》是南朝樂府曲名,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和採蓮女的生活情態。查閱《全唐詩》得知,以此為題的詩歌十餘首,唐朝著名詩人王勃、賀知章、王昌齡、李白、張籍、白居易都寫過《採蓮曲》。王昌齡的《採蓮曲》原有兩首,我個人更喜歡這首詩歌。此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賞析一下。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這兩句的意思是:採蓮女的綠羅裙與荷葉,彷彿一色裁剪,少女的臉龐和盛開的荷花,相互映照。

首句,寫採蓮女的穿著。「荷葉」,夏天的荷葉是綠色的。「羅裙」,絲綢製作的裙子。「一色裁」,是說羅裙和荷葉是從同一塊布上裁剪的。這裡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採蓮女所穿的羅裙比喻成荷葉,生動形象,樸素自然。

次句,寫採蓮女的相貌。「芙蓉」,就是荷花,常見的顏色有白色和粉紅色。「臉」,採蓮少女臉龐紅潤艷麗,白裡透紅。這裡還是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少女的臉龐比喻成芙蓉,採蓮少女嬌艷粉嫩的臉龐掩映在荷花中間,看上去就像荷花朝臉龐開放。

這兩句,從穿著和相貌兩個方面,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採蓮女與荷葉、芙蓉融為一體,自然和諧,既形象又真切。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兩句的意思是:採蓮女混入蓮花池中,看不見蹤影,聽到歌聲才察覺到有人來。

三句,是從前兩句順承而來,是前兩句帶給人的感覺。「亂入」,是混入的意思。「看不見」,是沒了蹤影的意思。採蓮女的羅裙和臉龐同荷葉和芙蓉,融為一體,乘船在荷塘中穿行,荷葉密密麻麻,荷花夾雜其中,迎風搖曳,遠遠望去,眼神自然迷離,不仔細看是看不清楚的,就像消失了一般。

四句,既然從視覺看不見採蓮女的蹤影,就只有憑藉歌聲才能知道其所在。「聞歌」,聽見歌聲的意思。「始覺有人來」是聞歌之後的感覺。採蓮女在採蓮的時候,唱起了歡快的歌聲,歌聲蕩漾在荷塘之中。

這兩句結合起來,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性,將採蓮少女青春活力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採蓮女們在花葉間來往穿梭,一邊採蓮一邊歡歌,掩映其中,不見人影,只有歌聲在荷塘上空悠悠飄漾。

這首詩歌,自始至終都是側面描寫採蓮女,只聞歌聲不見人影,給人以委曲含蓄的韻味,給人無限的遐想。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採蓮女與荷葉、荷花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從視覺、感覺和聽覺三個方面,將採蓮女嬌艷自然、活潑生動的特點展現出來。在描繪採蓮女在荷塘中來回穿梭,若隱若現,人花難辨,暢遊歡歌的畫面的同時,帶給我們人花相映的美好感受和自然生動的情趣。

附錄:唐朝詩人同題詩歌

採蓮曲——王勃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今已暮,採蓮花。

渠今那必盡娼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從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採蓮歌有節,採蓮夜未歇。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採蓮曲——徐彥伯

妾家越水邊,搖艇入江煙。既覓同心侶,復采同心蓮。

折藕絲能脆,開花葉正圓。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採蓮曲——賀知章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採蓮曲二首其一——王昌齡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採蓮曲——李白

若耶溪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採蓮曲——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盪槳。

採蓮曲——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採蓮曲——陳去疾

粉光花色葉中開,荷氣衣香水上來。棹響清潭見斜領,雙鴛何事亦相猜。

推薦閱讀:

錦城紅葉,詩歌靈光
《戰士的心在燃燒》獨庫公路之歌 (下)
江南好(初稿)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

TAG:詩歌 | 王昌齡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