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走向衚衕四合院格局

北京城「瑰寶」衚衕四合院

北京城的街巷衚衕自元大都時代起就呈網狀棋盤格局。《馬可·波羅遊記》述云:「全城的制高點是皇城,最高的建築是太和殿,象徵著皇權。皇城外是較矮的衙門和民居,形成一幅立體畫面。全城的設計都用直線規劃。大體上,所有街道全是筆直走向,直達城根。一個人若登城站在城門上,朝正前方遠望,便可看見對面城牆的城門。城內公共街道兩側,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和貨攤……整個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塊棋盤。」

《析津志》載: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元大都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在南北向的主幹大道的東西兩側,等距離地平列著許多東西向的衚衕。大街寬約25米,衚衕寬約6—7米」。元大都內的衚衕,其規劃是以相鄰兩城門區間為一區域,形成50坊。

明清繼承元大都建城格局。衚衕是以東西走向為主,如現在仍保留比較完好的西四北頭條至八條地區、東四三條至九條條地區、東城區南鑼鼓巷一帶就是元代街道衚衕典型例證。

東西走向衚衕四合院格局

在東西走向的衚衕內,四合院住宅分列在衚衕南北兩側,形成坐北朝南的街北院落和坐南朝北的街南院落(指宅門而言)。

正規的四合院一般由大門、影壁、二門(垂花門)、正房、廂房、庭院、走廊等組成,三進、四進的大型四合院通常由門、牆、迴廊分隔成若干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大一些的四合院一般都有後花園。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四合院的大門又叫宅門、街門,除了王府大門外,一般不建在四合院建築的中軸線上,而是建在院落的東南側(八卦方位的巽位),街南邊的四合院則將大門開在院落的西北側。根據主人的地位等級不同,四合院大門分為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牆垣式門等。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為做官人家使用的大門,大門距門樓外檐較遠,廣亮大門的門框設於門樓的中柱位置,金柱大門的門框較廣亮大門前移,設於金柱位置。蠻子門和如意門為一般人家使用,蠻子門的大門更為靠前,門框設於檐柱位置,如意門則在檐柱位置砌一堵牆,在牆上開一小門。

由於北京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所決定,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為最好,其次為坐西朝東的西房,東房和南房的朝向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來夏不涼」的民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只要條件允許,人們建宅時,一般都要將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然後再按次序安排廂房和倒座房。

北京小型四合院依東西向的衚衕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院門。院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小四合院卧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台階。大門兩扇,四合院街門開啟朝北方的要選用黑漆大門,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一般庶民的小四合院的街門都是隨牆門,朝向街巷。

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正房很自然地處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用進行人為調整;而坐南朝北的院落為取得朝南的效果,則要採取一定的調整措施。由於這種四合院的宅門往往開在西北角,所以,進入宅門後,要經過院子西側一條狹長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再由西南角的側門進入外院,爾後,再進入垂花門、內院。這種調整辦法,無疑要浪費一定面積的宅基地,且使用起來亦不十分方便。當然,同類情況下也有將宅門置於東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庫某宅宅門即位於院東北角,進入宅門後,經過院東側一條狹長通道,達於東南角的側門,進側門後再向西進前院,向北進垂花門,進內院。可見,同樣方位的院落,調整的方法可以不同,要根據宅院位置、環境等情況而定,並無僵死模式。如果這種街南院落是一進院落的話,就不需要進行這樣的調整了。進入位於西北角的宅門後,正對的是一塊鑲砌在西廂房北山牆上的照壁,照壁東側為屏門,入屏門進內院。內院坐北朝南為正房,兩側為廂房,南面為倒座房。

在北京四合院中,坐南朝北的院落處在非主要位置,一般規模不大,以一進院落者居多,因此,通過狹長通道來調整宅院朝向的例子不是很多。處在南北走向衚衕中的宅院,院門只能開在東西兩側,這種非「正規」的院落,居住者一般都是平民百姓。這種宅院,仍可在坐北朝南的位置安排正房,以取得最好的朝向。

宅院的方位問題是首要的,只有確定了方位,才能確定建築的格局。

南北走向衚衕四合院格局

北京除去這些東西走向的衚衕外,還有—些溝通兩相鄰衚衕的直衚衕,即南北走向的衚衕。分布在南北向衚衕里的宅院,就成為坐西朝東的街西院落和坐東朝西的街東院落。這樣,北京四合院住宅就出現了街北、街南(這兩類為主)和街西、街東(這兩類為輔)這樣四種基本方位。

在南北走向衚衕里建造正規四合院,首先要落實院門在東南角「巽」位,也就是說,在南北走向的大衚衕里單開東西向小衚衕,更多的是無名死胡同,這樣院落也就成為坐北朝南了。這條死胡同往往只有三、五所四合院。在北京南池子、北池子大街兩側有許多這樣的死胡同。北總布衚衕3號院原來的建築格局就是這種情況,院門位於東南角「巽」位,是山西商人建造的精美二進四合院,因為梁思成與林文茵曾在這裡租住過7年,現在到底拆與不拆,鬧得沸沸揚揚的。

在內城曾經偏僻的東城根平民居住區,民國以後很難見到標準四合院了,以建國門北側的東城根為例。明清這裡位於貢院東街與東城牆之間,形成了兩排住房。西排住房的西院門開在貢院東街東側,東院門開在南牌坊衚衕西側;東排住房的西院門開在南牌坊衚衕東側,東院門開在東城根的西側,院門正對著城牆。

據說,在明清貢院存在時期,這個地區曾是在貢院供職普通官僚住宅區,還有為貢生提供服務的旅店、商店等。如貢院東街與南牌坊衚衕之間的筆管衚衕,因有專賣考試用的毛筆硯台商戶而得名。1966年的筆管衚衕北側有二所大宅門,院門坐北朝南;南側有二所大宅門,院門分別在貢院東街和南牌坊衚衕。

辛丑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這裡是德國駐軍防地。明清貢院建築基本被德軍拆毀,不少珍藏寶物也被德軍掠走,包括古觀象台的天文儀器。有文獻資料這樣描述:貢院至東城根地區已成一片廢墟。

進入民國,北洋政府公開拍賣貢院地區土地,私人購買後可以自主建房,這才形成20世紀貢院東街以東至東城根二排居民住房的基本格局。

下圖是八國聯軍拆毀北京貢院前,站在東城根城牆上往西拍攝的照片,遠處是貢院,近處房屋是貢院東街至東城根的四合院院落群,因臨近貢院,有不少貢院官吏居住的好宅院。

拆遷前我家住的里院有北房三間,我家住兩間,西邊一間房東住。原來是一明二暗,各有12扇菲律賓木格柵隔成三間房,進深一丈五。我家二間房使用面積32平方米,50年代月租金8元,占我家收入的十五分之一。文革中獨身一人的房主杜庭錫被攆走,搬進居委會幹部一家六口,房屋歸屬房管局後重定月租金,我家二間房三塊八毛二。

我家正屋迎面有八仙桌、八仙椅、條案、茶盤、大膽瓶、糖罐,牆上是畫軸兒、條幅。門前台階是青石板四級,南房和東廂房是二級,顯得正房三間很高大,解放前正房曾經是一貫道的壇房。中間正屋的立柱、門扇、紙窗戶花式木隔條、裡屋玻璃窗,與下面照片的一摸一樣。

1958年我家把正屋紙窗戶換成二扇玻璃窗,上面兩扇是活的,推開能換氣,夏天常支起,有紗窗。我家裡屋窗戶台下面是花池,東廂房在花池後面,花池中間是一棵百年大槐樹,八寸樹徑。1976年地震後,房管局翻蓋東廂房,改成戶門朝向前院空場開。我家趁機把大槐樹鋸了,花壇佔了,蓋了一間14平方米大廚房,後來成了我弟弟結婚洞房。又在南邊蓋一個2平方米的新廚房。院內四戶人家齊動手,東西兩個花壇沒有,院里四棵樹砍了,連西南角的旱廁也變成了住房。美麗的三合東西二進院落,變成了「迷宮」。

上面這張照片中房屋門窗結構、人物穿戴、玩具及院子里的器物都具有典型的老北京特點。柱子貼的對聯隱約可見「和平」二字,加上玻璃門窗、人物穿著,照片可能拍攝於1949年左右。

有意思的是五個孩子都有玩具:跳繩、小汽車、布娃娃、粟珠兒、捻捻轉兒。左邊女孩兒手裡拿著粟珠兒,粟珠兒是用一種植物的種子穿成的鏈子;中間戴帽子的小孩兒玩兒的是「捻捻轉兒」,在一扁圓型木片兒中間插入一頭尖的圓短棍兒,玩兒時用母指和食指捏住圓棍兒上部使勁一捻,該玩意兒即旋轉起來,誰轉的時間長為勝者。

院子里的煤球兒爐子上邊放著拔火罐兒,別小看拔火罐兒,每當生火或火不旺時,把它放火眼兒上一會兒的功夫,大火苗子就老高。在北屋的窗根兒底下,放有草編的狗窩兒,上有木水筲;在東屋的窗台上放有炊掃兒和鞋刷子,窗檯下有裝煤球或雜物的舊木箱。再從北屋門有些關不嚴、牆體及地面方磚破碎程度來看,這個院落年頭不短了,也不是什麼富貴人家。人物的衣著長棉袍,女孩兒的衣褲、男孩的帽子也非常具有時代特徵。我家原來就是這樣的院子,所以看著很是親切。


推薦閱讀:

印綬格局論之一,印綬用官
沙發擺放應避免不良風水格局
「財氣通門戶」的八字格局都在這了,把你的八字報上來吧!
孝悌存心的孩子會有大格局
細說格局--特殊格局--月令格局--雜氣財官印綬格 附時墓格--雜格

TAG:格局 | 東西 | 衚衕 | 四合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