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民俗:喪葬習俗之燒香 祭禮

宿松民俗:喪葬習俗之燒香祭禮

弔喪:宿松俗稱燒香。是親戚朋友悼念死者的重要形式。自進材後到出喪前一天,親朋好友在此期間燒香祭奠。

首推出嫁的女兒來弔喪最為真切,對生身父母的哭悼那才是真的動感情。她們守在靈前長時間放聲悲哭,直哭得肝膽欲裂,死去活來,哀號凄絕之聲常常使鄉鄰泣涕漣漣。她們是親友圈中對喪葬之事最看重的人,不僅送挽幛,禮金也是出得最多的。女兒們還要出錢置辦下葬用的石灰,上祭用的羊,還有喇叭和樂隊也是女兒負擔。女兒一家雖然祭禮早就送到,但一般也要等到出殯前幾天才正式燒香叩拜。

其次是孝子賢孫,也要帶領家人,正式的燒香,行跪拜禮。

再次就是族親及姻親,要送挽幛和孝禮,並要及時來燒香,幫助料理喪事。

其它的親戚和要好的朋友來燒香一般只送孝禮,禮金用黃紙或紅紙封套好,附上禮單,待喪家辦酒時再請赴宴。如果有空,出殯日也要來送葬。

亡者所在單位和子女所在單位一般也送挽幛和花圈,單位同事看關係也有送禮的。

一般朋友和鄰里鄉親帶著一把香(或三根香)、一刀紙和一掛炮來,表示哀悼,只燒個香不送禮。

挽幛除接女兒家和官家的外,其它的出殯後都退回。

如亡者系女性,家婆(外婆或叫外祖母)家來弔祭,臨近祭堂時,便吹嗩吶、放鞭炮迎接,孝子還得在祭堂門口跪迎,由家婆家母舅(或老表)牽扶起同步入靈堂。

燒香的親朋剛到門口時,孝子要上前迎接,有專人負責接過所帶香紙炮和祭禮等,敬煙上茶讓座。此時親朋大多是致以問候,關切地詢問死亡經過,追述亡故親人的功德,並安慰子女家人節哀等。然後示意燒香,靈堂執事從供桌上取幾張表紙錢點燃放進紙盆,燃香,吹嗩吶、奏哀樂、放鞭炮。民間「死者為大」,晚輩要行跪禮一拜三叩,即頭披白色頭巾,在供桌前拱手作揖,雙腿跪在鋪好的席上,連磕三個頭,然後站立起來,再拱手作揖方為禮畢。平輩一拜一叩,長輩(比亡者高的)只需鞠躬致哀。孝子則跪於棺樞旁,面向祭者復拜感謝,但有些地方復拜僅限於長輩,年尊者和重要的祭客,一般平輩以下不復拜。受復拜的弔唁人拜後要前去攙扶孝子,是禮節。對送禮的祭者,祭畢按親近程度及禮的多少由接待人分別發一般四尺或六尺的白頭巾一幅,其他光燒香不送禮的祭者,祭畢也發白頭巾布三尺,富裕人家還髮捲煙一包。現在大部分人家除至親外,都用白毛巾代替頭巾。如出殯日送葬則要帶來披在頭上。禮畢,遞煙讓座,臨走要送到大門以外。除同屋場和幫忙的人員外,燒香奔吊者一般不在喪家吃飯,路遠的另當別論。在農村親朋送禮奔吊者於出殯頭天晚上和次日早上(也有個別中午)吃宴請酒飯。城裡均用黃紙書寫請帖於出殯日吃周情飯,請貼落款不能用孝子名字。也有另擇時周情的。

民間習俗,凡弔唁者贈送之挽幛,均需高懸廳堂,層層疊疊,以為壯觀。

花圈民國初年才有,彩色紙紮制,竹架,可就地而立。挽幛多以被面或毛毯充當。挽幛和花圈由專人書寫上下款,中間是一大「奠」字或輓詞。如:

某某翁某老先生大人千古。

帖心寫一大「奠」字。

落款寫某某敬輓。

輓詞有固定的套語。如挽男人用:音容宛在、英名千古、福壽全歸等。挽女人用:孟母遺風、瑤池添座、婺星殞墜等。

  在一些鄉鎮的弔喪風俗中,有「親家不見面」的說法。親家亡故,去弔孝時,可送花圈挽幛,可上禮,但不去靈堂弔唁,即不與親家「見面」。

  公職人員弔唁,常常是一行幾人或代表機關、團體、單位等,或同事、同學、戰友等,一般不下跪叩頭,也不哭悼,而是在靈前三鞠躬。(農村中稱之為「施洋禮」)。除個別關係特別緊密的人留下幫助料理喪事,其他別人則稍做停留遂即告辭。機關單位送的挽幛,常常是一些較好的毛毯,讓死者家屬既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又得到經濟上的實惠。

祭禮:人死入殮後,亡男上祭,亡女破獄。應請道士、和尚或禮生來為亡魂超度,施禮盡孝。祭祀的形式通常有管燈、做七、上祭等。但施行禮法的道士、和尚和禮生則分別代表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宗教思想,與喪葬習俗結合緊密,有一整套從事喪葬活動的儀式。而且相互融合,各取所長。民間開展祭祀活動,可同時請道士、和尚和禮生,也可只請其一。據說方姓人家就不請道士,因此多用禮生或和尚。

管燈:是為祭奠死者的最起碼、最簡單的法事活動。按民間傳統的習俗要求,再窮的人家都必須要管三個燈。條件和環境好的,最多可以管十一個燈。管燈的個數都必須是單數(奇數),如三、五、七、九、十一,而不能是雙數(偶數)。不管管多少個燈,按規定死的當天晚上必須要管一個燈。出殯的當天也要管一個燈,並把做七(以小型的「燜飯七」居多)也連在一起合併進行,這是出殯之前的最後一個燈,謂之「餞行燈」,也稱堂祭。

管燈有五道程序:開壇、召亡、念救苦經、念懺、款亡。道士管燈時,孝子手執華幡,隨道士法事程序拜在靈前,逢每道程序的起落,靈旁管事人都各燃一次鞭炮,並焚香燃紙不斷。

舊時人們迷信認為,世代女性生育時流淌和洗滌的血水沾污了人間,彙集於五獄血湖。所以每個女人死去亡靈到陰間都要受到懲罰,道士必在出殯的頭夜通霄達旦管「蓮花」燈以超度。介時,將四張桌子抬到門口祭棚,三張桌子角對拼起外緣桌腿由一條布圍裹成網狀,上面架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一骨排凳,頂一曬筐。道士手執表紙紮制的火把「領轉」,死者親眷各持一根香跟在後面一路縱隊,從靈棚中布橋前到靈堂棺木後圍繞走上數圈。

由一名道士「扎姐」即扮死者靈魂訴苦乞求閻君開恩以免「投獄」之災,滿頭插金銀珠寶、金釵、系蝴蝶帽等道具,上穿大襟褂,下身穿紅百褶裙,左手執摺扇,右手捏手絹,足穿紅繡鞋模仿清人打扮走三寸金蓮步,主道士一手執桃木劍,邊舞邊念《血湖眷》,開篇:爾時,太乙真人,端坐妙嚴天官,與諸仙眾談經說法,忽見下界,怒氣衝天,驚動聖駕,問其故,仙官奏曰:「乃是豐都山下,血湖血獄之中,名曰四方血獄,東血池、南血盆、西血山,北血海,中央血湖五獄。」然後念《嘆亡人》,認為亡女在生不敬天地、公婆,大斗小秤,至生產之時洗潑血水,命終亡靈須困入血湖之中三年,吃干三盆血水,方可轉造來生,道士劍插上表紙邊念咒語邊在地上火燭上點燃以破五獄,每破一獄「亡女」下台與道士合舞,「罪女」(亡人魂靈即裝女道士代之)哭訴,(一訴懷胎十月哺乳三年之苦,介時道士邊舞邊念「十月懷胎」念畢感動閻君,閻君命小鬼潑去一盆血水,二訴三歲至婚後的養育之苦,閻君命小鬼潑去第二盆血水並贈「知足歌」。三訴死後親友憑弔只是過場、世態炎涼,閻君命小鬼潑去第三盆血水,送度亡人過奈何橋。)然後在道士帶領下與孝子、媳、女、婿一同穿過「五獄台」則破一獄。

死者是女性需取水,孝子托著托盤,上面放一小碗或瓶和裝滿茶葉米的升子,與親眷鑼鼓樂隊在道士的帶領下來到水濱,道士在水濱插完三角紙令旗後示意孝子用碗或瓶子取些水回家。

閻王說母親生育時血水沾污了空氣大地人間,為了替母親謝罪,將白天取回的水沖蘇木,孝子按長幼順序飲服,其味苦不堪言,通情的老大往往要多喝些,可本著一滴不能浪費的原則,最小的必須添凈碗底有的乾脆用表紙將碗底擦凈,然後嚼吞表紙。晚上破獄後孝子托靈牌和至親批麻出行到三叉或十字路口「接亡」,沿途鑼鼓嗩吶齊鳴,路途散紙錢、放路燭,求山神土地不欺亡魂;路近的去墳地,在墳穴處的鄰墓墳頭掛表紙,以示亡魂將來報到以求「鄰居」不欺。

宿松道士念經《關燈超度詞》附錄於下:

無常一嘆病纏身,睡卧在床月轉深,服藥皆無效,求神總不靈,

不卻三魂去,誰知遇難星,偶然一枕南柯夢,兒女嚎天喚不醒。

無常二嘆好憂愁,判案司官把簿勾,地府差來鬼,追喚不停留,

財產都棄卻,萬事盡皆休,杳然撒手歸冥路,不卻將身伴土丘。

無常三嘆好凄惶,枉費心機晝夜忙,眼中流血淚,兒女痛肝腸,

金銀拿不去,空手見閻王,生前造下千般孽,歿後難逃獨自當。

無常四嘆急如風,萬貫家財總是空,牛頭並馬面,勾起到陰中,

貧富及老少,一去永無蹤,饒君用盡千般計,大限到來豈肯容。

無常五嘆急如梭,血水滔天怎奈何。刀槍劍列戟,箭樹列排戈,

銅蛇盤繞食,鐵狗來往拖,千般苦楚無休息,孽鏡台前怎錯過。

無常六嘆去程多,鬼使流水急如梭,皆因心造惡,受罪孽冤魔,

生前都不信,今日卻經過,早知如斯苦,何不當初年彌陀。

無常七嘆罪孽深,孽鏡台前最分明,抬頭偷眼看,都是面生人,

鐵枷並鐵鎖,真果好驚人,千刀萬割凌遲死,陰風吹過又還魂。

無常八嘆出勾牌,不論官員並秀才,英雄和猛烈,柔善與痴呆,

百工九流等,命盡總勾來,判官把簿從頭驗,善惡難逃這一回。

無常九嘆說因由,錯過人生再怎休,官員並宰相,文武伴諸侯,

爭名及奪利,豪富逞風流,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氣不來萬事休。

無常十嘆已周圓,滯魄孤魂出九泉,火醫沉清暑,劍樹化金蓮,

鐵城開黑壞,苦楚免鍾研,冥府十王開大赦,亡魂領過早升天。

做七:從老人臨終這天開始,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稱為「做七」,亦稱「齋七」,「燒七」。其目的是超度亡魂。每逢雙數做七,喪家自家祭奠。每逢單數做七,除頭七外,都在出殯後,多由自家祭奠,但親屬和親戚也要到場,要辦飯。七七要延長一天,將一七縮短的一天趕回來,所以七七四十九天,俗稱「斷七」,也稱「滿七」。此處所說做七一般指頭七,出殯前做,請道士(和尚或禮生)主持並施行。做七與關燈有很大區別,它的規模一般是依據祭者條件及其要求而定。最小的為燜飯七,其次為隔夜七(又叫召亡七),再次為破獄七、升度七,還有大收殮、半日齋、三日齋、七日齋等。對非正常死亡的人,如縊死者要「解吊」,溺死者要。放「河燈」。 

做七的時間依據其規模大小而定。小規模的可在出殯的頭天晚上做,如燜飯七、隔夜七、破獄七。大型的則要提前數天舉行,但是都必須在出殯的前一天晚上結束。各種七均有固定的格式及其內容,如破獄七由預報、起水、啟師、發文、接聖、游十殿、破獄、放路燭、賑濟、安亡人等。現今有些道士根據自己的意圖省事或主人的意思,對個別的程序和內容減略。另外有的還另請現代化的哀樂隊按不同的程序配合播放哀樂和各種流行的古今懷念親人的歌曲,一些歌曲多由在場的親友點播,並另行由點播者給錢,以增加氣氛,顯示隆重。有的還請攝像師攝像製作光碟,以留作永久的紀念。

做七以破獄七居多。「破獄七」中的祭文最為悲切。按道教做法,破獄對女人叫「破獄理轉」,對男人叫「破獄做齋」(或叫「掃獄」)。對女人做「破獄理轉」時還得吟念「懷胎詞」祭詞。「懷胎詞」在宿松有道士念的「懷胎詞」;在民歌中的「懷胎詞」;有黃梅戲《蕎麥記》中的「懷胎詞」等。道士做七要起道場,在當天下午的時候,親屬就要根據要求選好場地搭檯子。場地中央由十張四方桌搭疊成金字塔狀,然後再離桌几米外的四個角上放置四個靠背椅,並用白色或黑色的布幔連成一個中間高,四周低的十字。在桌子底下有用竹筷搭的拱橋模型,叫做奈何橋;有盛滿清水的碗,水面上漂浮著一個銅錢或硬幣;還有一個盛滿米的碗,中間插上一根筷子,筷子上頂個生雞蛋,據說吃了這個做完法事的生雞蛋就能生兒子。

儀式在晚上進行。由道士在準備好多祭桌前燒紙鳴炮開始,然後帶著祭者(一般都是亡者的親屬)圍著由桌子搭的金字塔轉圈,並不時的唱經做法,後面跟著的家屬每當道士停下的時候都要跪下。如此這般的轉幾個小時,然後又燒紙鳴炮結束。道士根據不同的亡者會念不同的經,如報恩詞就是道士在給老人破獄時吟誦的十月懷胎詞,多為吟誦亡者在十月懷胎時的艱辛不易,抒發生者無法報答養育之恩的深情。例如:

《十月懷胎詞》

正月懷胎正月正,好似露水灑花蕊。

露水灑在花蕊上,不知生根不生根。

二月懷胎兩個月,為娘心中過不得。

心想又對旁人說,不知說得說不得。

三月懷胎三月三,三餐茶飯吃兩餐。

心想吃點咽不下,餓著肚子做事難。

四月懷胎四月八,為娘心想吃酸辣。

棗子為娘心不愛,只想酸的不想辣。

五月懷胎五月五,兒在肚中分男女。

是男必在左邊站,是女必在右邊存。

六月懷胎是炎天,心中好似滾油煎。

高山乘涼我不想,只好悶熱在房間。

七月懷胎七月半,為娘心中掐指算。

左一算來右一算,算來還差兩月半。

八月懷胎是中秋,為娘心中帶憂愁。

房中掃地身難轉,低頭容易抬頭難。

九月懷胎九月九,為娘心想娘家走。

娘家路近猶似可,娘家路遠犯憂愁。

十月懷胎離娘身,娘奔死來兒奔生。

牙齒咬得生鐵斷,雙腳踐到地獄門。

報恩詞

人生在世有父母,尊老愛幼理當然。

有人只知兒女愛,忘卻爹娘養育恩。

骨肉之情全不顧,鼠目寸光聽讒言。

說父道母長和短,不怕外人道不賢。

萬善不如行孝道,孝為根本理當先。

請看滿門兒孫女,都是家中孝道傳。

日月如梭似飛箭,轉眼輪到你跟前。

為人不把父母敬,嬌兒不孝聽我言。

虧娘懷你十個月,十月懷胎堪可憐。

一月懷胎情意亂,是真是假心不安。

有病無病拿不準,求神卜卦找醫看。

二月懷胎露水草,孕育中宮在娘身。

分肢好似含苞發,氣屬陰陽血脈同。

三月懷胎形容變,日難抬頭夜難眠。

日食三餐談何易,喜吃酸咸與辣甜。

四月懷胎兒漸長,中宮胎穩脈形祥。

不識男女娘心亂,請醫把脈定主張。

五月懷胎男女定,腰酸腳軟如病纏。

嬌兒在娘臍下轉,男左女右細心辨。

六月懷胎生毛髮,兒在腹中漸漸大。

飲食不同二三月,口渴心煩意又焦。

七月懷胎分七竅,食娘血肉心不安。

面黃肌瘦形容改,日難行路夜難眠。

八月懷胎兒見真,嬌兒腹內有胎音。

娘吃茶飯難下肚,饑渴心慌難知情。

九月懷胎重如山,周身骨肉似刀剜。

日思夜盼見兒面,手板心算定時間。

十月懷胎兒已動,行走艱難腳難抬。

兒奔生來娘奔死,一聲落地笑開顏。

懷胎十月受折磨,萬般苦楚娘受過。

莫道分娩尋常事,古往今來風險多。

今朝堂上眾賓客,細看眼前後生哥。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屋檐滴水點點應,貓睡屋檐代代傳。

羔羊吃奶雙膝跪,乳鴉反哺報娘恩。

為人不把父母敬,生在世間枉為人。

須知父母恩情大,刻骨銘心記心間。

人生祈望收成好,唯願子孫個個全。

上祭:是最為隆重的祭祀形式,屬於大型祭祀活動。舊俗老父、老母去世,在出殯的前一天舉行家祭。祭堂設在靈堂,布置莊嚴肅穆。由道士或禮生(即呼禮先生)主持。

首先要設祭堂,祭堂門外書輓聯,門楣上橫披依被祭者性別、祭者輩份之不同而異:兒為父祭者,書「陟岵堂」;兒為母祭者,書「陟屺堂」;孫為祖父(母)祭者,為「報劉堂」;婿為岳父(母)祭者,書「瀆禮堂」。

道士「扎寒衣」,用稻草在竹子一端繞成球狀蒙上白布帶上死者生前的帽子(女性系包頭)綁在椅靠上,椅靠上套上一件生前的衣服坐位上繫上生前的裙、褲。面向靈堂放直靈棚正中,然後在祭桌與「寒衣」之間架一方桌上置一凳成台。把長約七尺寬約尺許的白布一端放在「寒衣」座位上用托有靈牌的托盤壓著,白布跨過中間的台上並壓上一觚(裡面插上紙旗),另一端用托盤壓在祭桌上。整個形成橋狀,曰「奈河橋」。道士做法時,每每有老年人圍坐觀看,若被他人看見自己的靈魂在「橋」上行走,即近期壽終。

主祭懸掛十殿閻王神像。祭桌上麵粉做的各色桃李梨等齋粑,桌腿上系著孝女送來待殺的白羊;殺羊時羊必跪望月而泣,人們認為羊食盡百草,唯獨沒有食過月亮上的棱羅樹葉而表示遺憾。剖開的整豬整羊趴在清明架上,身上插的全是紅綠紙花。

然後呼禮先生辦備哀聯、祭文即《祭之以禮文》。祭文是禮生根據亡者生平及德行操守,按固有格式撰成。祭文又稱「慟言」。慟言分為祭詞、奏樂詞、讚詞、薦別詞等。

上祭程序按固有形式進行,開祭時,在放炮、鳴鑼、奏哀樂聲中,由禮生率領主祭的孝子孝孫,舉哀致祭,首行陳設禮,孝子孝孫出孝帳對三牲(豬、牛、羊),祭器(盤、酒盅)行禮,祭完入孝帳稍息;次行四省禮;三行降神禮,再出孝帳,在兩邊行降神禮,孝子孝孫在神位前鞠躬跪下並上香、酒、茶曰:「初上香、亞上香、三上香」。初敬爵(酒器)、亞敬爵、三敬爵、初敬茗(香茶)亞敬茗、三敬茗,引孝子孝孫入孝帳,稍息片刻;然後殺雞取血獻祭迎毛血神,即殺雞安好神位。四行迎神禮,再出孝帳,在神位前鞠躬跪下,曰:「初上香、亞……三……」,其中有「三上香」、「三敬茗」、「三敬爵」等內容,孝子孝孫入孝帳;五行陳服禮,再出孝帳,在成服位前跪下,授孝帽,披麻腰系草繩、穿草鞋。穿好開始第一次祭拜亡人,即為初獻禮。此時念孝子、孝孫的祭拜程序。勸亡人家屬結哀之詞,最後安撫亡靈神位即行妥神禮。家屬入帳撫棺答禮。親友憑弔行客祭禮制,即親友祭拜程序,並發布帛披頭,送神禮,親友憑弔鳴炮祭拜,女性親友憑弔與孝女、媳相抱痛哭數說父(母)生前的為人親和的事例和挽惜之詞稱「數」,「數」的時候抑揚頓挫、泣不成聲,孝子答禮。孝子、孝孫、親友每次祭奠完,便行送神禮送神,孝子先出孝帳禮畢入孝帳撫棺。六行三獻禮,分為被獻、二獻、三獻三種形式,每獻中均有上香、敬茗、敬爵、敬箸、敬饌、敬羔、敬鮮、敬胙、敬鷹、敬果、獻帛等內容。每獻中呼禮者均有唱頌,其中初獻為朗誦祭文,二獻、三獻為吟誦「蓼莪」詞。禮畢,再由家屬及親朋依次參加從祭。

以上為一般程序之形式,若行隆重程序,還需增加一個點主儀式。即推舉家族中有聲望者點主。點主前,先寫一「王」字,掛於堂中,點主者用毛筆在「王」字上加一點,即成「主」字,為「點主」。

道士讀孝單曰《以哀籲天》如開篇「謹述」:江南安徽省宿松縣恭化上鄉,(清縣治設恭化上鄉,今縣治西北),孝林里唐家村(今錢家山)社內奉,道良霄慶魂贊燈開道通幽暗,焚錢求超化。正文為由親即俗的晚輩名單,讀人名時敲擊樂鼓。如孝子:×××樂隊落十二槌,孝媳:×××樂隊落十槌,孝孫:×××樂隊落六槌。其他孝女婿、孝外孫媳、外孫女婿、孝胞侄媳,侄胞侄孫媳、孫女婿、孝胞侄女婿等,男性落一槌,女性哭介。結尾詞追,如故顯考(男)×公××老大人或故顯妣(女)×氏老母夫人生於×年×月×日×時,享壽×歲,大限歿於×年×月×日×時壽終。例:

宿松祭禮程序

孝堂肅靜 整頓衣冠

吉時已到 祭奠禮成

孝子孝孫幃中傾聽擺設排場

設孝堂 孝堂設

設靈案 靈案設

設拜跪位 拜跪位設

設降神位 降神位設

設迎神位 迎神位設

設浣洗所 浣洗所設

設司尊所 司尊所設

設中亭公案 恭奉圇牲禮品

設靈前祭席 奉承餚璨羹茗

設樂器組 樂器安排定處

居事設全 祭事開始

執事者各執其事

升炮 炮放連珠

擂鼓 鼓擊三通

鳴金 金鳴十度

奏樂 雅樂長鳴

歌孝悌歌

父母之恩是大哉 天高地厚總難猜

我能數清青絲髮 只有親恩數不來

小時夢裡兒哭聲 翻身便把手來擎

要知兩歲三周內 一覺何曾睡得成

有時孩兒夜哭啼 父親內心猶更疑

不知何故驚心膽 求神問卦又請醫

富貴生兒勝珍寶 親戚六眷共看承

爹娘猶恐難安慰 一日心焦望幾巡

如今頭髮已披肩 轉瞬個個已成人

一尺三寸生下地 精心培育到弱冠

親生兒女共有三 撫養成人實在難

痛煞父親難割捨 不能常在膝頭邊

娶親婚配各自飛 來奉淑水暖親顏

有時出外謀生機 白髮依門望兒歸

引孝子孝孫出帷行四獻禮

省牲 博碩肥腯

省器 邊度靜佳

省饌 資盛豐潔

省體 佳滴旨酒

引孝子孝孫入帷

孝子孝孫出幃行十獻禮

十獻禮位前跪

獻壽星 壽星高照福滿門

獻鳳凰 鳳凰展翅子子孫孫坐高堂

獻玉兔 子子孫孫做官又封侯

獻鯉魚 子子孫孫跳龍門

獻松果 松果累累滿枝頭

獻紅棗 紅棗開花結實多

獻石榴 石榴開花個個紅

獻金山 金光燦燦比山高

獻銀山 金幣銀幣用不完

獻長面 發貴吉祥蘭桂騰芳

興 孝子孝孫入幃

引孝子孝孫出帷行降神禮

降價降神位前鞠躬跪

初 初

亞 上香 亞 進爵

三 三

興 伏 興 伏興 伏 興

歌降神詞

降神位前佑祖先 俯首思親血淚漣

四省祭禮靈前擺 垂降庭帷賜福全

今日祭奠表微忱 仙翁享受有英靈

主祭人等位前跪 謝恩報德酬神仙

四興四伏拜明神 飲血依沙安毛位

滂沱淚雨情無限 只見靈柩不見親

興 迎毛血 憶毛沙

引孝子孝孫入帷安毛位

引孝子孝孫出帷行迎神禮

降價降神位前鞠躬跪

初 初

亞上香 亞 進爵

三 三

興 伏 興 伏 興伏 興

迎神位前表哀情 兒郎難忘報深恩

祭奠今朝流血淚 哀哀不孝最傷心

稽首靈前血淚淋 今朝虔誠敬父親

誰知一病終難起 鐵面閻君不順情

烹飪調出敬神靈 感謝諸神大赦恩

祭禮今朝是兩備 半酬天地半酬親

迎神禮畢 就位成服

授衣

麻衣不比一般衣 穿在兒身分外凄

今日昊天空罔極 思親無處盼歸期

授帶

腰間今日系麻帶 難免丁香結更牢

骨肉分離真慘切 呼天恨地淚如潮

授巾

素巾今日上兒頭 淚水汪汪不住流

跪拜靈前空祭奠 親恩難報恨悠悠

授麻

萬縷黃麻生何方 小苗生在田中央

今日披麻行孝意 陟岵堂前裂肝腸

授冠

腰間今日系麻帶 難免丁香結更牢

骨肉分離真慘切 呼天恨地淚如潮

納履

草鞋本是手編成 雙腳穿來姍姍行

萬水千山堪跋涉 雲山望斷永思親

授杖

斑竹迎風苦自顛 取來作杖奠靈前

青客裊裊親不在 抱恨終天血淚連

服成 孝子孝孫俯伏舉哀 接哀

哀畢 興 執仗 興

孝子孝孫升堂行初獻禮

擬盥洗所酌水敬巾司樽所司樽者舉杯酌酒致祭於顯考祖考XXXX之靈柩前跪

歌蓼莪詩

蓼蓼者莪 匪莪依蒿

哀哀我母 生我劬勞

去杖

初上香

一次焚香淚滿盞 庭前無復見親顏

願將香燭通天界 可得音容下酒泉

初進爵

親恩難報倍凄涼 敬香牲禮薦祭宴

今日堂前開奠禮 一杯魯酒哭靈前

初進箸

停杯在把雙著呈 哪見母親舉手擎

自愧生前供養淺 如今蔬菜盡空盛

初進饈

菽水成歡愧自慰 從前哪得報春暉

了將蔬奉靈前獻 瀕燥原是勝市肥

初進羹

羹湯本是水跳成 一碗羹湯分外清

只望父親來償飲 虧無珍湯報親恩

初進胙

奉養常虧片肉呈 春暉來報愧兒心

今朝肉食堆盈案 哪見絲毫到嘴唇

初進茗

兒呼母親母可知 從今不聞喚兒聲

手奉一碗香茗獻 消煩解渴在於斯

初進翰音

雞豚囑將款親朋 敦從友誼見故人

今朝非故違親訓 聊表兒曹一片心

進豆腐

靈前獻腐表哀情 死後方知萬事空

蓮子有心心極苦 黃泉有路路難通

敬艇蘚

回憶王祥曾卧冰 為求鮮鯉奉其親

肥甘自應生前養 只愧兒曹竟未能

敬園珍

曾記年慌歲欠時 故園瓜果實猶稀

愧無柑橘和惜柿 辜負深恩悔已遲

獻帛

親靈已有托形骸 奉帛忙將淚水揩

悵望親容不可見 叫兒怎不痛心懷

以上葬儀獻畢,孝子孝孫俯伏

領生代讀祭文

執仗 興 複位

降階複位就迎神位前鞠躬跪

興伏 興 伏 興 伏 興

引孝子孝孫升堂行亞獻禮

擬盥洗所酌水敬巾司樽所酌樽者舉杯酌酌致祭於顯考祖考XXXX之靈柩

前跪

去杖

歌蓼莪詩

蓼蓼者莪 匪莪依蔚

哀哀我(母 父) 生我勞萃

亞上香

二次呈香叩靈前 悠哉親去竟長眠

幽冥路隔容難見 只見爐內一縷煙

亞進爵

再上堂來敬酒漿 酒漿相對淚汪汪

只然寂寞曇花謝 空向靈前奠一場

亞進箸

勁竹虛心連樁梢 造成雙箸最重要

捧來漫作孟宗泣 竹筍生成把味調

亞進饈

野味充饑勝魚肉 古貢因此獲譽休

如今捧來靈前獻 又取頻繁藻菜蔬

亞進羹

清泉味同美羹湯 湯出金波五味香

今日奉來呈祭奠 尊榮含笑請先嘗

亞進胙

回憶往事北心傷 親道誰知肉食香

此紀肥甘呈滿席 為何片肉不曾償

亞進爵

負來奉親慕其賢 問安膳食孝當先

如今奉饈靈前獻 不見母償倍凄涼

亞進饌

茶湯愧未奉生前 今獻龍膽也往然

子職從今該已唉 徒揮血淚恨終天

亞進艇鮮

有魚烹飪水晶鹽 不僅湯鮮肉更鮮

此日獻來皆已晚 片鱗愧來奉生前

亞進茗

茶湯愧未奉生前 今獻龍膽也枉然

子職從今皆往矣 徒揮血淚恨終天

亞敬園珍

囑將家人好治餐 老年齒嚼咯生難

潯干辛免真離失 奉養無愧心治安

亞獻帛

舉目無涯全靠資 為兒營集怕兒虧

如今奉帛靈前獻 獻於我父作布施

亞獻禮畢 執仗 興 伏

降階復就迎神位前鞠躬跪

興 伏(四次)

引孝子孝孫升堂行三獻禮

擬盥洗所勺水敬巾司樽所司樽者舉杯勺酒致祭於顯考祖考XXXX之靈柩前行三獻禮跪

去杖

三上香

三次上香親可知 兒今失父欲依誰

痴心愿將裊雲去 去向親前承護隨

三進爵

昔日杜康巧製成 解悠慰藉酒杯傾

堂前三獻莪貢酒 哪見吾親舉手斟

三敬箸

敬箸心想護澤存 最難夏涼與冬溫

只今喪祭從儒典 唯願父親速返門

三敬饈

調出五味最芬芳 玉漿瓊餚品最良

奉向靈前三致祭 未禱來格與來償

三敬饌

兒號飢時親已知 如今餐飯盡親譴

盤中粒粒皆辛苦 兒獻親償親可知

三敬胙

往事悲傷不可思 拜呈寸肉淚雙凄

堪待奉養今無日 未報深恩愧自遲

三敬羹

早備五味玉珍湯 熱氣騰騰滿盆香

要報親恩無別敬 只有淑水奉親償

三敬茗

三次香茶獻父親 不見您老動嘴唇

萬事如今皆空矣 更從何處樂天倫

三敬翰音

雞豚三度敬父親 幾次呼親您可知

父親聲音兒聽慣 為何不聞父回聲

三敬艇蘚

餐食常愧兒無魚 悔卻平生奉養疏

今日敬來差已晚 傷心未見償片鱗

三敬園珍

每赴故人筵席時 一沾金桔動遐思

傷心今後哀公宴 杯箸歸來無父譴

三敬豆腐

兩眼望穿不返魂 如今愁寂淚沾巾

劬勞恩德真難報 腐敬靈前枉費心

三獻帛

三次敬呈黃色箋 冥思聞說貴青錢

任叫大化成金笶 難訴兒孫不孝銜

執仗 興 複位

降階復就位前鞠躬跪

興 伏(四次)

引孝子孝孫升堂行侑食禮

擬盥洗所酌水敬巾司樽所司樽者舉杯酌酒致祭於顯考祖考XXXX之靈柩前行侑食禮跪

去仗 舉杯侑食

歌侑食祠

我父生來最勤勞 陡然去世慘悲傷

昊天罔極深恩在 未報親恩哭斷腸

生死離別可憐天 父別兒曹兩可憐

從今難見親人面 堂前不易問安全

父親深恩兒愧當 傷心回憶兒斷腸

追思未報養育恩 悼唁難忘淚兩行

養我劬勞永不忘 堂前追悼淚汪汪

謹將剛鬛柔毛祭 您老來格盡可償

祭奠靈前餚飵呈 珍饈百味表哀情

今朝虔意思親日 骨肉分離血淚淋

血淚汪汪最慘傷 白頭老父往何鄉

當年告誡今猶在 罔極恩情豈可忘

靈前悼唁表慎終 兒父操勞萬事空

蓮子有心心獨苦 黃泉路上路難通

每逢佳節動哀情 不孝難忘父親恩

今日扶棺流血淚 從此怕讀蓼莪經

執仗 興 複位

降階復就迎神味前鞠躬跪

興 伏(四次)

引孝子孝孫入帷扶棺答禮

繞棺禮

執事者各執其事

升炮 擂鼓

鳴金 奏樂

孝子孝孫出幃行繞棺禮

歌繞棺祠

哀樂聲中奠酒漿 不堪世事無非常

滄海桑田真如夢 今日繞棺斷兒腸

再度繞棺無奈何 兩眼迷濛盡婆娑

愁看素旅凄涼路 實叫兒孫淚滂沱

花甲雖過無奈何 早年白髮頭上多

精神閃爍心猶在 呼天蓋地一病魔

瓊漿玉液敬仙靈 知否兒輩淚沾襟

堪嘆昊天空罔極 不叫白髮返延齡

凄凄楚楚莫堪言 撫心抱愧淚滿面

身登紫府儼春夢 孝子傷心淚漣漣

彭祖當年八百秋 顏回卅二一仙游

人生修來誰可異 三次繞棺送靈歸

鶴鸞西歸一夢長 更深露滴夜凄涼

蘭花凋零荷花白 初冬飛霜吐膽黃

雞鳴半夜雁落濱 霜飛寂寞月沉沉

竟似鴞鶴催華表 菽水承歡杳信音

三次繞棺送靈歸 不由兒孫淚紛飛

幽冥永隔泉台路 夢中相會怎能回

風格山高情更長 令人回首悵斜陽

西山落日人歸去 留得芳名梓里香

送神禮

執事者各執其事

升炮 擂鼓

鳴金 奏樂

孝子孝孫出幃行送神禮

送神位前鞠躬跪

初 初

亞上香 亞 進爵

三 三

興 伏 興 伏 興伏

執事者撤牲撤璨焚帛焚祭文

送神祠

祭禮以備應送神 焚香化幣淚淋淋

雖然祭奠微微切 難報親恩和神明

孝家今日跪送神 各人聊表各自心

疼唁祭文哀辭毀 諸端撒盡謝神明

惟願神明與母親 英靈不昧萌子孫

保佑親朋和義族 人財兩旺永長春

母親駕鶴已西去 後代讀書定成名

那時含笑九泉下 多備祭禮酬親靈

興 送神禮畢

孝子孝入幃守孝居安

自從今日祭奠後 榮華富貴萬年春

故者英靈永不昧 來格來歆佑家鄉

房房瓜瓞交衍 代代桂馥蘭香

左鄰右舍及義族 家境旺盛永世昌

各位親朋與好友 人財兩旺身體健康

以上網路搜集整理,待修改補充。


推薦閱讀:

東北的喪葬習俗(八)
傳統還是創新?——關於喪葬文化的幾個想法
陽泉平定縣喪葬習俗
替老人穿壽衣時再傷心也不能哭出聲,原因有兩種說法!
過去辦喪事請鼓匠班,除坐吹、走吹,還有什麼演奏方式?

TAG:習俗 | 民俗 | 喪葬 | 喪葬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