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西方差異

舌尖上的東西方差異

前幾天談到音樂人高曉松,在為什麼「中國無好歌,漢族無音樂」時,他認為「漢人祖先音樂失傳殆盡」,我則不相信這種虛偽的觀點。一談到中國在各方面沒有建樹時,總要拿「失傳」來做擋箭牌。一個人身上只要有自己喜愛的特長,是絕對不會好壞不分的讓它「失傳」掉!除非根本就沒有。人類有天生的繼承美好事物的天性。

例如中國在飲食文化上的造詣,可謂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即使經歷過無數次的大饑荒,都不會忘記那些祖傳的烹調技術。中國一千多年與世界貿易最搶手的三件商品:絲綢、瓷器、茶葉,其中二項與飲食有關。

中國人講究吃的天賦和技巧,遠遠超過西方任何民族;華人跑到世界各地謀生時,絕對忘不掉自己擁有一顆中國胃,絕對改不掉喜愛吃中國萊的老習慣,也到處開著中國餐館;全國各地也到處開滿了土菜館、美食街,各地各省市具有特色的地方菜琳琅滿目,甚至於稱呼為「宮廷菜」,五花八門;東方人的餐桌很豐富,食用的蔬菜有600多種,家家戶戶,每天要有大量時間、大量精力用在飲食吃喝上。東方人名符其實的是口腔民族、菜食民族,是舌尖上的民族,中國人「以食為天、以食為樂」的喜愛永遠不會失傳。

以至於中國人坑害中國人的毒食品所下的功夫,也是成為天下第一高手!有朋友在微信中傳給我21種毒食品的圖文,看得令人心驚肉跳。如今每一個食品店所賣的熟食滷菜中,都添加了超標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鈉)處理過。再強壯的身體,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都會引起中毒,3克就能導致死亡。說到別國與我們無關的政壇醜聞一大堆,振振有詞,但是我們身旁每天發生的這些實實在在的醜聞,無官方重視、對策,任其發展下去,危害每一個中國人的健康。

更甚的是中國老百姓節衣縮食的生活方式,養成一切從牙縫裡省下來的習慣,而我們完全不懂得飲食衛生知識,每天吃著對人身體危害的隔夜菜,全部都是受到污染的食品。將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在冰箱放置24小時後再用微波爐加熱,結果亞硝酸鹽含量全部超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其中葷菜超標更為厲害。

一說到中國飲食色、香、味具全,中國飲食文化內涵「精、美、情」,中華兒女又驕傲又自豪。不是西方人沒有這方面的才能,也不是不懂得「精益求精」,提高其水平。如果單從飲食衛生的角度上來分析東西方差異,我們就會明白西餐為什麼沒有中餐做得豐富多彩的其中原因了,同時,也就知道筷子文化與刀叉文化的差異在哪裡了。

西人吃多少就做多少,現吃現燒,吃新鮮的,品種不多,吃飽就行;也決不會為了偷懶、節約,燒上許多,儲存在冰箱里慢慢吃;更不會講究色香味具全,倒是特別講究飲食衛生習慣。西方人認為菜肴是果腹的,新鮮營養的菜肴是首選。中國的菜肴是以「吃味」為主的,所以烹調時,選料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可能在中國人看來都是極好的食材。中國人什麼都敢吃,樣樣都要嘗個野味的「鮮美」。西方人很謹慎,有選擇性的好,非常怕有傳染病的動物。還因為講人性,不吃通人性的狗肉,連烏龜也不吃。

西人對餐具特別講究衛生,不使用易污染的木製(竹筷)、土製材料(瓦罐),而是易清洗的銀製品和不鏽鋼製品,一套刀叉、湯匙、盤碟,專人專用;餐桌上不象中國人擺滿一桌子菜,在大家口水亂飛、衣袖橫掃的情況下狼吞虎咽,而是象吃快餐一樣,各人分一點到盤碟中,吃多少分多少。不象咱中國人一雙竹筷,從各人嘴裡使用過,又在所有的菜碗中撿過來、翻過去。有些人還喜歡不停地撿菜給別人。

細觀西方的烹調方式,除了「羅宋湯」是多種食材混合烹煮外,幾乎都會是一大塊肉(牛肉、羊肉、雞肉或魚肉等),配上幾個土豆,幾片菜葉或番茄,雖然同放在一個盤子中,卻是互不相干、「各自為政」的,只有等咀嚼下肚,才會在腹中融合。一個漢堡包,在各個國家大同小異,做得一摸一樣。牛排也是一樣,就是配菜番茄、土豆、生菜也一樣,無非是在盤裡擺放方式不同而已。和菜食民族的中國菜肴不同的是,中國菜肴用各種食材綜合交錯大雜燴的結果,而西人盤中色彩斑斕的配菜是互不相干的,單獨的不混雜在一起。調味的佐料也不是在烹調過程中加入,而是現吃現加的,即使現在受到了中菜的影響也開始注重調味了,但仍然是分開的工序,先把食物弄熟了,再加上味道(因各人口味不同)。

西方是一種理性的飲食觀念,注重「一人為本」在烹飪過程中講究食物的實用性,營養優先,其實才是「色、香,味」西方飲食文化。在烹飪方式上,西人食品多以煮、燉、燒烤這三種製作方法為主,而沒有中國油炒、油煎(容易產生制癌物質)的習慣。西方人在攝取食物時基本上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理解飲食的,飲食只是一種手段,而享受在飲食中並不佔重要位置,故而不會過分地追求口味。因而西方的飲食料理總是那幾個味道,不免讓人感覺乏味。然而,中國人卻是一種感性飲食觀念。中國人很重視「吃」,「民以食為天」,把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香料,是西方發生大航海的主要動機之一。香料能防腐食品,腌制各種醬菜、肉制麵食,風味食品等。東方的食品香料,主要由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陳皮、香葉、木香、山奈、白芷、白蔻、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組成。將調料放入紗布,加入食鹽,醬油,味精,燉牛,羊,豬,雞,鴨,魚,等各種肉類,美味無窮。香料西方人主要用於腌制食品利於防腐,中國人則平時每天常用香料烹飪。而又以南方人最講究美味。孩子時,沒有好吃的菜就不想吃飯。

飲食文化中,西方人無時無刻表達著「休閑快捷、平等自由、衛生隱私」等文化內涵。快餐店,飲料、薯條、炸雞都是西方食譜里最平常的食物,而且美國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在席捲全球。西方的快節奏生活,大多場合都是AA制、自助餐,大家自由平等坐在一起享受美食。「衛生隱私」文化,西方用餐習慣在長條桌子上,實行分餐制,各自點菜,各持一份,互不干涉,減少鋪張浪費,盡量把食物量化,這是西餐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其實西方人做食品講究規範,講究效益。美國商店賣一種溫度計,是專門用來做飯時測量食品溫度的。老美的廚房豈止配有溫度計,許多家庭還有天平,液體量杯,定時器,刻度鍋,等等,一切遵從規範。德國家庭更規範,廚房專用餐具一套一套,例如做蛋的工具就有幾樣。

西方人飲酒不吃菜,真正是在品酒,而且很雅量,不會非禮的拼著別人硬要喝下去。中國人則不然,喝上一口酒,就非得吃好幾口菜「解酒」。另外,中國人喜歡誇自己好客,但是表現很粗劣,總想千方百計地把人灌醉、灌倒才痛快,品質十分惡劣,在酒文化上最不文明。筆者就是其中之一,年輕時做過許多荒唐事。喝酒最能暴露一個人的種種劣性:首先是嘴讒好吃,有請必到,尤其是貪官,一開始就是靠貪吃貪喝才逐步走向腐敗;然而是乘著有酒量、霸道任性;欺負酒量小的人,借賃此尋開心;從不尊重別人吃酒自由,到社會上不尊重別人的人格獨立,可以說一頓酒宴就是一場戲。

2017.1.8

推薦閱讀:

英漢稱謂語文化差異比較
血糖控制的好與壞,結果差異真的太大了!
銀面料和金屬混紡面料的差異
「18cm」到底有多長,男女認知差異原來這麼大!
幾百塊到幾百萬,腕錶售價差異這麼大的內幕全揭秘!

TAG:差異 | 西方 | 東西方差異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