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揚州的詩詞及賞析

有關揚州的詩詞及賞析

1、《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後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經典。

2、《揚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慢》賞析:

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虛處傳神,城池荒蕪、人煙稀少、屋宇傾頹的凄涼情景不言自明,這與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筆相若。「春風十里」,並非實指一路春風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詩意,使作者聯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盛況,反照今日「薺麥青青」的衰敗景象。「胡馬窺江」二句寫金兵的劫掠雖然早已成為過去,而「廢池喬木」猶以談論戰事為厭,可知當年帶來的戰禍兵燹有多麼酷烈!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認為:「『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姜詞以韻味勝,其佳處即在於淡語不淡,其中的韻味反倒是某些濃烈之語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僅益增凄寂,而且包含幾多曲折:下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上無抗金北伐之意,這樣,清泠的號角聲便只能徒然震響在兵燹之餘的空城。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從懷古中展開聯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中,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一彎冷月、一泓寒水與他倘佯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橋」二句,愈工緻,愈慘淡,可謂動魄驚心。蕭德藻認為此詞「有黍離之悲」,的確深中肯綮。

3、《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寄揚州韓綽判官》賞析:

 前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回憶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風光:青山一帶,隱現天際,綠水悠長,迢迢不斷。眼下雖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溫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滿生機吧。揚州地處長江北岸,但整個氣候風物,實與江南無異;不少詩人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說明揚州在當時人的心目中,簡直是花團錦簇,四季如春;而詩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區遙念揚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將揚州視為風光綺麗的「江南」了。「草未凋」與「青山」、綠水組合在一起,正突現了江南之秋明麗高遠,生機勃勃的特徵。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的三四兩句美景落到舊日同游好友韓綽身上,點醒寄贈之意,趁此表現出揚州特有的美景佳勝,和自己對它的懷念遙想,詩人將回憶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橋明月夜」,因為此景最能集中體現揚州風光繁華獨絕、浪漫美麗

4、《題揚州禪智寺》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題揚州禪智寺》賞析: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從「蟬」和「秋」這兩個字來看,其時當為初秋,那時蟬噪本已嘶啞,「一蟬噪」,就更使人覺得音色的凄咽;在風中搖曳的松枝、桂樹也露出了蕭瑟秋意。詩人在表現這一耳聞目睹的景象時,用意遣詞都十分精細。「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鬧,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  接著,詩人又從視覺角度寫靜。「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台階長滿青苔,則行人罕至;寺內白鳥徘徊,不願離去,則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鳥,似乎是所見之物,信手拈來,卻使人倍覺孤單冷落。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從明暗的變化寫靜。禪智寺樹林茂密,陽光不透,夕陽西下,暮靄頓生。於濃蔭暮靄的幽暗中見靜。「斜陽下小樓」,從暗中見明來反補一筆,頗得錦上添花之致。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餘輝,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這畢竟是「斜陽」,而且是已「下小樓」的斜陽。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靜。  至此,詩人通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禪智寺的幽靜,似乎文章已經做完。然而,忽又別開生面,把熱鬧的揚州拉出來作陪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禪智寺在揚州的東北,靜坐寺中,秋風傳來遠處揚州的歌吹之聲,詩人感慨系之:身處如此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卻只能在靜寂的禪智寺中凄涼度日,「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傷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寫景中暗含著詩人多少身世感受、凄涼情懷。  這首詩寫揚州禪智寺的靜,開頭用靜中一動襯托,結尾用動中一靜突出,一開篇,一煞尾,珠聯璧合,相映成趣,藝術構思是十分巧妙的。

5、《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遣懷》賞析:

前兩句「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追述自己在揚州時放蕩形骸的生活。落魄指潦倒失意、困頓不遇。「楚腰纖細」,用楚靈王好細腰美女的典故;「掌中輕」,用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的典故。兩句是說,自己潦倒失意,放浪於江湖之間,只得日日載酒相隨,楚地的美女體態輕盈,能歌善舞,整天與她們相伴在一起。表面上看,這裡說到的似乎只是以酒色自娛,但由於一開頭大書「落魄江湖」,這「載酒」與沉溺聲伎的行動便具有一種無可奈何、聊以自遣乃至玩世不恭的意味。失意文人放蕩無不拘的生活染上一層浪漫輕快的色彩,以此自慰自嘲;卻又隱隱透露出無可奈何的心態,這兩方面矛盾而奇特地統一在一起。 「十年一覺揚州夢」,第三句大筆捩轉,說過了十來年之後再回過頭去看在揚州的那段生活,感到就像做了一場夢。杜牧在揚州作幕的時間不足兩年(大和七至九年),這裡說「十年一覺」,指的是十年後的現在回顧過去,恍如大夢初醒,「揚州夢」,一方面是指往日所過的繁華熱鬧、酒色聲伎,盡皆消逝不存,如同夢幻一般,另一面也兼有對那段失意無聊生活的反省驚悟。第四句「贏得青樓薄倖名!」詩人自問揚州一夢,究竟留下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夢醒追思,不過一片空虛,惟一「贏得」的不過「青樓薄倖名」,而已。「薄倖」不必拘泥表面的詞義,「青樓薄倖名」,是說他自己只不過在倡樓妓館中留下了眾人皆傳的名聲。「贏得」二字表面上是自慰自嘲,實質上滿腹牢騷,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傷嘆,這裡借對揚州舊夢的反省,抒發對使他落拓不遇的政治現實的不滿。


推薦閱讀:

陸遊選(1)
兩小孩用古詩詞對話,笑得我肚子疼!發給朋友們樂一樂~
這是蘇東坡用心最深的一篇詩詞,可惜之前我們太年輕,都不懂
山翁談詩詞的謀篇布局
【蘭亭郡主詩詞】憶秦娥·一簾幽夢(11格)

TAG:揚州 | 詩詞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