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說不盡的鬆柔

太極拳鬆柔淺探

太極拳是具有文化內涵和科學論據的內家拳種之一,太極功夫是道家哲學在養生與技擊方面的實踐功夫。它以柔為體,以柔為用,主張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因此,筆者認為,不管哪門哪派,不論哪家哪式,不論是傳統套路還是新編套路,凡是違反了「鬆柔」這一原則的,都不能稱之為太極拳。

太極拳前輩們特彆強調,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其用意是讓我們在學拳,練拳時,時時刻刻注意不斷努力追求高度的鬆柔。曾見過不少前輩、名家練拳時,不僅手法鬆柔,圓活,而且整個身體上下左右無不鬆柔圓活,渾然一體;進退顧盼輕靈圓轉,如同行雲流水;心神意念,鬆柔隱現,神韻暗藏。

陳立清拳照

記得1995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屆世界太極拳修鍊大會期間,特邀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陳立清老師和拳友們聊拳答疑。聊得興起時,陳立清老師為說明太極拳"鬆柔"的特點及其在四肢末梢的表露時,伸出右手,笑嘻嘻地說:「你們誰摸摸我這手?」為探求太極拳之真諦,也出於好奇,我說:「我試試吧!」我的手輕輕搭在她的手面上,吃驚地感到好柔,好軟,隨著我的搭落,她順勁輕輕移動,我覺得好輕靈,如觸至_塊柔細飄動的錦綢上一般,我快觸,她快移,我慢動她慢動……陳老師問我:1爾試著有手沒有手?"我說:「陳老師沒有手!」陳老師笑對大家說:「你們練拳練到搭手試不到手的松活輕柔程度,就算有那麼一點意思了……」陳老師的話,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演練太極,以鬆柔為重點至關重要,但切莫以身軀各部位的柔軟為操練目的,而應注意肢體運動軌跡的圓活、柔順,把握好虛實轉換之契機,也就是說,練拳時除了高度柔軟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條件綜合在一起,如沉、穩、勻、細、圓、活、輕、靈等等。

修鍊太極以柔為體,以柔為用,柔與松常常連在一起,也就是常說的「鬆柔」。因為沒有松,便沒有柔,渾身上下都處在「緊」的狀態中,想柔,怎麼能柔得起來呢?所以,要想柔,先得從松練起。太極拳要求的放鬆,只是在儘可能少用力或不用力的情況下,通過意識的作用,逐漸達到最大限度的柔軟,凡是一行拳走架就習慣用力,或處處想表現自己的功力和風采的人,是不可能達到鬆柔的。

一些剛開始練太極拳的人,特別是那些從外家拳轉入練太極拳的人,大都是僵硬的,往往是越想松越松不下來,不僅是內不能松,外也不能松,軀幹不能松,四肢也松不下來,這都是生活中常用硬力,練外家拳常用剛力的原因,所以要想鬆柔,就要先提高對鬆柔的理解和認識,然後再慢慢進行對鬆柔的適應和訓練。要想做到最大限度的鬆柔,首先應從放鬆練起。打太極拳時,只要有一定基礎,誰都知道「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但很少提及「一松無有不松」的要領。實際上,太極拳勢中的動、靜、輕、柔……都是在松的前提下而生的。沒有松,便沒有這一切。

在工作、學習、運動時,精神和軀體都在無意中處於緊張狀態。尤其是初學太極拳的同志,身體活動雖然有一張一弛,一緊一松,但總是緊多松少,緊有餘而松不夠。

教拳時,雖然時時提醒「用意不用力」,但在很長一段過程中,總是僵勁難除,只有通過長時期的體悟和實踐,才會慢慢達到舒松自然的要求,全身的關節、肌肉在長時期的鍛煉中,不斷追求舒松,克服僵勁,才能使周身出現張弛有度、松活舒暢的良好感覺。所以,舒松輕柔的太極拳運動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運動之一。

太極拳運動中的勁,雖然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為主,但其中最主要的,任何動作也不可少的還是掤勁,因此有的外國拳友,把中國太極拳稱做「掤拳」。武林前輩常說的「百鍊之鋼繞指柔」,實際是說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達到像百鍊的鋼那樣,又剛又柔,富有彈性。事實上,肌肉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看其彈性如何,而著重放鬆的練習,特別有助於增強肌肉的彈性。

太極拳是剛柔相濟,快慢相兼的內家拳種之一,它既要求緩慢,又強調勁力和速度。而鬆柔便是達到快速的關鍵之一。打拳時,如果將拳握緊以後再出拳,就遠不如松握拳的狀態出拳速度快。這是因為緊握拳後,臂部肌肉已緊張起來,阻礙其揮出。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拳到目的地的剎那間,再疾速地握緊。

另外,在站樁、練拳時,若能達到極度的舒松自然,肌肉內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大大增多,周身的氣血就會暢通無阻。對於關節肌腱等分布較少的部位,更有突出的通達效應。若能著重放鬆地行拳走架,加之這一運動多是弧形,螺旋形的進退、摺疊、擰轉,就更有利於促進靜脈血管的迴流,促使血壓的下降。因此,高血壓病患者練拳時,要特別注重松沉柔順,逐漸改善或去掉拙力與僵勁。

馮志強拳照

那麼,如何才能使初練太極拳者去掉那種拙力與僵勁呢?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講得好,他說:「由松沉入手求柔順是初習太極拳去掉僵勁進入柔順階段,是培養太極柔韌內勁的關鍵和方法。「馮志強先生所講的柔,指的是鬆柔、輕柔、柔韌、柔順之意。柔順,即周身內外和順柔韌的意思,非柔軟之謂。柔者,相對剛而言,非軟非硬,非輕非重,其質如水;韌者,軟而有彈性。柔順之勁即以心內中和之氣,行如柔水,流暢通貫周身內外,盤繞迴旋,緩緩流淌,無停無滯,無間無斷,曰積月累,年復一年,而成太極柔韌之勁。

馮志強先生對於松沉,也有極高深的見解。他說:所謂松沉,就是在放鬆之中有沉墜的意思。首先要放鬆鬆開,在全身內外、四肢百骸"筋韌皮肉儘可能地放鬆鬆弛。鬆開就是身肢放長、抻筋拔骨,肌腱拉長、筋肉離骨,骨節開張,使經脈通暢,絲毫無滯。如同地下之溝渠,不塞而水行;輸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體之經絡,不閉而氣通。

陳式混元太極拳對於「松沉」的操作講得很明確,曰:操作在心,心想放鬆,則全身內外無不放鬆:心想鬆開,則筋肉骨節無不鬆開。同時,還講到意想節竅放鬆鬆開的同時,內氣由節竅入於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縫,充於肌膚,通於經絡,達於四梢,則放鬆之中有沉著,久之便能達到松沉的效果。

有些太極名家主張追求「鬆柔」除了在練功,行拳前後中注意身心的調整以外,還特彆強調在日常生活中,用整體力去代替局部力,以軟彈力替代撞擊力,以柔勁替代硬力,要求事事如此,力求做到「鬆柔生活化,生活鬆柔化」。

總之,各家各派在「鬆柔」的修鍊和具體操作上,都各有其法,各有其術,並各有其效。

對「鬆柔」的追求中,我覺得「鬆柔生活化,生活鬆柔化」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簡單說,就是在自己的曰常生活中行、立、坐、卧不離這個「松」,便是時時處處都要有鬆柔的意識,也就是能進入鬆柔狀態時盡量進入狀態,久而久之,不僅僵勁、拙力自去,而且松活柔順之勁自然而生。

在定樁、活樁的練習時,千萬不可意念過重,要時時銘記"似有意,似無意,有意無意是真意"這句名言。在行拳走架時,不要刻意求形,刻意求形是拘緊:更不可偏重拆招講用,偏重拆招講用是通往松活柔順道路上的障礙。只有經過似有意似無意,若有形若無形的練習,也可以說是重意不重形的練習,才能逐漸去掉原有的硬力僵勁,由柔順而漸入輕靈沉穩,周身形成那種富有彈性的掤勁,逐漸達到外柔而內剛的太極功夫。

推薦閱讀:

【趕快動起來】太極拳晨練熱身四十五動(三)
武式太極拳練功階段
陳照丕:練太極拳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
陳式太極拳意解(一路)
觀點|解析「凌空勁」還原太極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