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的區別!!!
和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的區別!!! |
近兩年收藏「和田玉」熱持續升溫,導致資源過度開採幾盡枯竭,可供市場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來了。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和田玉」其實絕大多數是青海玉、俄羅斯玉,許多珠寶商城裡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難覓芳蹤,一些大型珠寶城負責人對這一事實並不否認。 由此看來,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羅斯玉這一事實早已為珠寶業內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對消費者並不如實相告,說明了市場對青海玉和俄羅斯玉的接受程度還不高。 資料記載,青海軟玉發現於上世紀90年代初,產於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100餘公里處的高原丘陵地區,至今已開採的礦點大約有3處,在產出早期有崑崙白玉、崑崙玉、青海翠玉等不規範的名稱。
青海玉是一種由微晶透閃石集合體構成的單礦物玉石,透閃石含量多數大於99%,雜質礦物較少。具有產地不同而形成的鑒別特徵:灰白-臘白色、黃灰色的白玉,有比較特徵的石花、腦花、絮狀僵花、「水線」、「水露」,翳狀斑點;透明度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產出,但未發現有籽料產出;拋光後的視覺感受是水氣大而不是油性強,透視看得見玉里有水線(玉筋),而和田白玉沒有。青海玉以白玉為主,內多有辮子狀的條紋,直觀比較容易識別,這是青海玉不會與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徵。 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為主,並含有蛇紋石、石墨、磁鐵等微量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瑩潤,為和田玉中的優良品種。羊脂白玉,質地純潔細膩,含閃透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遠高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期都極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間,還有一招用來區分「青海」與「和田」。和田玉有個很有趣的特徵,就是它有類似人類皮膚一樣的細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結構特徵給人形成的外在感覺,而青海玉則沒有這樣明顯的「汗毛孔」。據說在和田,當地人向買主推薦的第一個鑒別方法就是這個。這個比喻很形象,又直觀,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鏡仔細看看。 青海玉在地質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範圍,商家可以據此對消費者有個交待,但作為新產地玉,青海玉被市場接受是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自1994年以來,新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產於青海省的軟玉製品,由於其特徵與傳統和田玉有明顯的不同特點,供貨量大,價格相對低廉,一時對軟玉市場造成較大的衝擊。【資訊第一播報http://zxdybb.netsh.com.cn】
最初一些商家對經營青海軟玉有不少顧慮,有不少信譽好的珠寶商行將青海白玉製品送到寶玉石檢測中心做鑒定。據說有些商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對外宣稱不經銷青海玉,以向消費者表明其經銷的和田玉品質純正。也有行業內人士擔心青海白玉會毀了和田玉市場;玉石收藏者和消費者也對青海軟玉產品心存疑慮。在近年的珠寶市場上,一些青海白玉製作的精美工藝品常因為擔心市場接受程度而不願言明原料產地,但在這些雕件上看到的「煙灰色的雲霧」(煙青玉)和「翠綠色點綴」(翠青玉),正是青海軟玉無法掩飾又不忍丟棄的「胎痣」。 據分析,造成青海軟玉在市場上不易被接受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產出地帶行政區劃屬青海省,在新疆銷售是冠以「和田玉」名似乎名不正,稱「青海玉」消費者又難以接受。因為名稱問題有過許多爭論,鑒定機構為此也頗費心思;二是產量大,1994-1995年以及2003年以來是青海軟玉生產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白玉為主,產量達到每年數百噸,近年上千噸;三是品質不佳,多數青海白玉顏色呈灰白-臘白色,質嫩色新,被稱為新坑料,不太符合和田玉評價的傳統眼光,一時難以被同行接受;四是礦山開採成本低,管理無序。青海軟玉產出地屬於高原丘陵地區,相對高差小,又靠近青藏出路,交通較為便利,因此開採成本大大低於和田玉;五是對青海玉科學研究不足,缺乏正確的宣傳,沒有及時地研究和推廣。 近十年來和田地區大面積的在玉龍喀什河等地進行開採挖掘,現在和田已很難採到小似棗兒的白玉籽料,像鴿子蛋般大小的白玉籽料就是稀世珍品,要採到已近絕世的羊脂白玉那就更加難以想像了。 而隨著消費者對白玉需求的旺盛,應該說,不管市場意願如何,如今青海玉已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據了解,從1999年以來,青海軟玉白玉、青白玉的優質老坑料在市場上得到認可,因其質地細潤、水頭好、有靈氣、雜質少,價格並不比新疆產的青白玉、青玉低,特別是優質青海白玉原料價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飛揚到目前每公斤數千元甚至數萬元。據說許多人為沒有及早地認識青海軟玉在其價位低廉之時錯失商機而抱憾。 以揚州玉石加工為例,由於和田玉石的價格成倍瘋漲,多數玉器廠家紛紛採用青海白玉來代替和田玉,也帶動了青海白玉的價格出現普漲。據報道,揚州玉雕企業以前一般使用和田玉石雕琢小型的玉器產品,自從和田玉石漲價以來,揚州玉雕企業開始採用青海產白玉作為大件玉器的雕琢原材料,青海玉已成為和田玉石的首選替代品。
據商家反映,近年來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青海白玉填補了目前市場上中檔白玉的空缺,因其銷售價格與目前玉石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相適宜而受眾廣泛,青海玉的身價也在不斷看漲,尤其是白玉價格近兩年在全國珠寶市場中一路走強,每年增值幅度在30%以上。【資訊第一播報http://zxdybb.netsh.com.cn】 在國家2004年頒布的《珠寶玉石國家標準》(簡稱新國標)里,「和田玉」統冠所有理化性狀為透閃石、顏色潔白的玉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新疆寶玉石協會秘書長易爽庭說:「這三種玉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含鐵和氟的鈣美硅酸鹽,且都是產自昆崙山一線。」但在現實操作中,是否有在河床上經過河水千年沖刷後的細膩潤澤,往往才是藏家心中一塊玉石是否值得收藏的點睛之筆。 如今的市場中,俄羅斯玉可謂生逢其時,借著玉器市場的繁榮與和田玉資源的匱乏而大行其道。不少大把花錢購買「和田玉」的買家,最終發現手中的是一件俄羅斯玉,為此懊惱不已。那麼,如何識別俄羅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繞不開的話題。 俄羅斯玉與和田玉非常相似,從物理屬性說,兩者都屬於透閃石類,構成差別不大。而且俄羅斯玉的品質也較好,價格不斷攀升,一些極品並不輸於和田玉。這就為兩者之間的鑒別帶來了微妙的影響。 從已有的資料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媒體開始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很特別的白玉,這些白玉與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麼看就是感覺不太對頭。這些被發現的白玉其實就是俄羅斯玉。一些鑒定機構此時也對這些俄羅斯玉進行了分析和鑒定,認為俄羅斯玉與和田玉在結構上極其近似,只是在組成上有微小的區別。
從這樣的資料不難看出,和田玉與俄羅斯玉確實有差別,而這種微小的差別通過鑒定與檢測也可以區分。 實際上,俄羅斯玉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入市場。玉器市場中的一線經營者最先接觸到了俄羅斯玉,也對這種區別體會頗深。他們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羅斯玉與和田玉之間做一區分,是因為通常的俄羅斯玉達不到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質量,卻以和田玉籽玉的身份與價格銷售。 所謂鑒定與區分主要是針對這種情況,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一般收藏者必須完成兩者的區分。至於個別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羅斯玉,品質與極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認可,也會獲得很高的價格,那又另當別論了。 相玉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判斷俄羅斯玉與和田玉也是一個結合各方面特徵綜合分析的過程。如果說,通過肉眼簡單觀察就能夠看出不同的話,那就是俄羅斯玉的「白」。【資訊第一播報http://zxdybb.netsh.com.cn】
從玉材的來源看,俄羅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對來講,籽料在市場上比較少見。與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羅斯料的臟(雜質)、綿、綹等較少,非常白,一塊比較大的俄羅斯料也往往沒有臟、綿、綹出現。相對來說,和田玉山料的臟(雜質)、綿、綹則較多。 從玉質來講,普通的俄羅斯料顏色很白,但卻給人干、死、僵的感覺,缺乏油性與細膩。如果細看內部結構就會發現,俄羅斯玉彷彿是一塊塊綿斑組成,而和田玉籽料卻非常細膩。用強光一打,內部結構呈細粥狀,油性很強。這一構成上的區別實際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為精到的一點。我們古代評價一塊好玉,要講它是否溫潤,實際上說的就是細膩與油性。比如,我們把羊脂白玉作為玉的上品,,除了講色度,一定也要潤度。俄羅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無油性一衡量,俄羅斯玉與和田玉高下立判,具體玉件一般也就區分開來了。從近期新疆玉與俄羅斯玉的比較來看,僅就山料而言俄羅斯白玉一般隱約有點兒泛紅,而新疆玉泛青。 再有就是看「皮」,是目前市場上最為流行的鑒別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徵,確切說,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經歷了河道中長期的天然沖刷與撞擊,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這是籽玉的天然特徵。 以前的玉器廠雕玉的時候,籽料外皮都會被去掉,但是現在為了證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會雕件上留下一小塊外皮。由於山料是沒有外皮的,俄羅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偽標誌,無論是北京工、揚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會留皮。 俄羅斯玉也有籽料,是湖區籽料,帶有一種黑皮或黑紅皮,皮子較厚。這種黑皮實際上是一種雜質,但是,現在一些人卻利用黑皮來做文章,比如用黑皮、黑紅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還用黑皮做俏色。應該說,黑皮與籽料的外皮是不難區別的,只需留心就是。 玉件大小不能作為判斷玉件質地的絕對依據,但是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由於和田玉籽料通常較小,價格昂貴,雕活兒也就以小件為主,大器型在市場上較少。因此,目前市面見到的擺件、玉牌、手鐲等,都以俄羅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畫個問號。【資訊第一播報http://zxdybb.netsh.com.cn】 俄羅斯玉往往帶「糖」,和田玉山料也帶「糖」。可以說,帶「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徵。關於「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場認識上並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按照玉界傳統的看法,「糖」屬於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種,所以,從和田玉的傳統加工工藝出發,除非極其特殊的情況,「糖」一定會被去掉的,而為了迎合市場,俄羅斯玉的「糖」一般不會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來進行俏色,無論是河南工,還是廣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個心眼兒。 不過,也許還會有藏友問,通過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羅斯玉與和田玉區別開來了嗎? 首先,以上所說的方法只是針對大多數情況而言,它可以幫助收藏者在市場中理清思路,這一點大家通過實踐會得到印證;其次,如將以上幾點落到某一件具體的玉器上,那麼一定要有綜合性與靈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會在石皮上找到判斷依據,有的可能在工藝上發現問題,而當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看一塊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再有,相玉是一個複雜而需要經驗積累的過程,要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而在市場中也會遇到很多錯誤的觀點,收藏者要細心甄別。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