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十大泉群------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位於舊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東更道街、院前街之間,有泉池21處(含失迷泉池2處),形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觀。該泉群中屬金代《名泉碑》著錄的泉池10個: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硃砂泉、芙蓉泉、濯纓泉(王府池)、知魚泉、雲樓泉(白雲泉)、灰泉、劉氏泉。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著錄的1個:魚池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著錄的2個:濋泉、騰蛟泉。其他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鳳泉。諸泉匯流成溪,然後分別注入濯纓湖、百花洲、大明湖,經小清河入渤海。 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氵楚泉、濯纓泉、玉環泉、芙蓉泉、舜井、騰蛟泉、雙忠泉、感應井泉、灰泉、知魚泉、雲樓泉、劉氏泉、硃砂泉、不匱泉、廣福泉、扇面泉、孝感泉、太極泉[圖片來自網路]

珍珠泉珍珠泉 坐落在院前街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大院內西側,略成長方形,面積1240餘平方米,深廣清澈。因舊城東南隅護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該泉又稱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

散水泉 散水泉 散水泉在珍珠泉東,清巡撫院署大堂東南側。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呈方形,長寬各1.6米,深2米,水清。1981年重新修建,上建石欄,南石壁外刻有「散水泉」三字,為李予昂題。

溪亭泉溪亭泉 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在珍珠泉東8米處的假山下,呈長方形,以自然石砌岸。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閣翼然的園林景物而得名。1980年重建,山石上刻書法家王訥所題「溪亭泉」三字。

玉環泉 玉環泉位於省府前街中段西側。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收錄。因兩泉並涌,水紋相扣如環而得名。曾被填埋,1978年修復,池呈雙井形,塊石砌成,各裝白色大理石雕制的巨石作岸,池周繞石柱鐵鏈圍欄。

濋泉濋泉 在珍珠泉東約30米處,呈方形,長寬各1.45米,深2.5米,由塊石砌壘。清道光《濟南府志》有載,郝植恭列入《七十二泉記》。該泉出現於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於巡撫大堂西北側掘土,深至二尺時,有泉水湧出,復鑿二尺,其水增大數倍。之後砌岸,蓄濯纓泉(1983年)養錦魚百尾之多。山東巡撫劉芳躅(字增美)見狀,歡喜異常,便請著名詩人朱彝尊命名。朱以《爾雅·釋水》中「水自河出為灉,濟為濋」之意,起名為濋泉。過去認為濟南泉水為濟水的潛流,故其名含有濟水溢出之泉的意思。1951年秋,該泉重新修葺,並建以石欄。泉壁篆體「濋泉」二字,為山東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書法家王訥(字墨仙)書寫。

濯纓泉濯纓泉(王府池子) 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取《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濟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載:「濯纓泉稱湖,前在德王宮內,今在院署西牆外百餘步,俗稱王府池,圍圓四十餘丈,由地溝北流,穿民居,出起鳳橋下,至院後會珍珠泉水,經百花、鵲華兩橋入大明湖。」昔日,池中有一沙渚,當地人多於此撈魚蝦,故名「撈蝦渚」。清初山東巡撫李樹德於沙渚中央建亭,人稱「王府池新亭」。其亭造型玲瓏,彩繪秀美,欄杆精雕,多飾「亞」字圖樣。亭周繞以迴廊,廊接虹橋,景象萬千。由於這裡景色秀麗,世人以唐朝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喻稱之。解放前亭廢,水面亦縮小。現泉池長30米,寬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勢甚佳,色潔如璧,水涌似珠,紛紛揚揚,撒滿泉池。東西池岸民居錯落,南北岸邊楊柳婆娑。樹叢之間,藤架遮蔭,下設石桌石凳,暑天,附近居民常於此乘涼、品茗。

芙蓉泉芙蓉泉 在芙蓉街69號院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泉池長方形,青石疊砌。水的流向分為兩支:一支流入原府文廟泮池,再折東匯入百花洲;另一支於文廟西流,經原貢院內華筆池、鳳翥池注入大明湖。金、元時,附近建有「姜家亭」。明中期後,右史許邦才建瞻太樓。清前期,芙蓉泉在韓觀察宅內,韓家於此建「芙蓉館」。清詩人董芸曾寄跡於此,並賦《芙蓉泉寓舍》詩:「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樑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几花陰坐著書。」明末清初,從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溪流,經疏浚稱「梯雲溪」。溪上架橋,顏額「青雲」。又建牌坊,額題「騰蛟起鳳」。「梯雲」、「青雲」、「騰蛟起鳳」,都是為府學秀才們命名的,以寓其前程騰達。清康熙初年,景色漸衰,梯雲溪改為暗溝,上鋪青石,橋坊皆毀,僅存泉池。現水勢尚佳。

舜井 舜井原在南門大街的舜廟中。舜廟在大街之西,院落寬宏,殿宇巍峨,滿院松柏蒼翠,曾被譽為「松韻南熏」,列入濟南十六景之一。廟內有元代濟南狀元、史學家張起岩撰文書寫,由著名文學家張養浩額的迎祥宮石碑,因是濟南兩大鄉賢合作的珍品,被譽為濟南鎮府之寶

騰蛟泉騰蛟泉 騰蛟泉在王府池子街北端路東。清《七十二泉記》著錄。泉池呈長方形,盛水期有水。東牆嵌清道光八年(1828年)舉人、歷城人李齏於丁卯年(1867年?)題寫的「騰蛟泉」刻石。

雙忠泉雙忠泉就在濟南市雙忠祠街西端與啟明街交界的丁字路口東北角。此處為雙忠祠故址,雙忠泉也因雙忠祠而得名。泉池為兩個四方形相疊,面積約8平方米,水深5米,石砌池岸,水質清澈,長年有水。泉池東北角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雙忠泉」碑。雙忠泉在清朝乾隆《歷城縣誌》有載,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記》中。載:「名曰雙忠,則以祠而名之也,」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感應井泉感應井泉,濟南名泉之一,位於大明湖北岸,北極廟東。為明正德年間修復北極閣真武廟時掏挖出的一眼甘泉。清朝乾隆年間《歷城縣誌》引明朝嘉靖年間《山東通志》載:「感應井,在內(府)城內北極台下。」清朝康熙年間《濟南府志》載:「城北面濱湖,水味多咸,此井獨甘。」感應井泉在一長方形乾池內北側,池之上圍以雕石欄杆。泉為圓井形,深約2米,井徑1米,井口圍以獨石圈井。池之中部,有漢白玉石雕鯉魚兩尾,一坐金童,一坐玉女,一持蓮葉,一持荷花,憨態可掬。兩鯉口系鐵鏈,扯起一方孔鑄鐵圓錢,方孔中懸掛小鐵鐘一口。人在池上,以圓鐵板擲小鐵鐘,擊中即有水柱自井中噴出,由聲控使然,以娛遊人。

灰泉灰泉 灰泉位於濯纓泉(王府池)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為方形水池,水盛時尚涌流。因盛水季節湮於王府池中,故有人亦稱之為王府池或濯纓湖。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濯纓湖,在城內倚北,合珍珠泉、散水泉、濯纓泉、硃砂泉匯為湖,周廣數畝。本曰灰泉,元人改今名(濯纓湖)。」

知魚泉知魚泉 知魚泉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亦著錄,稱「知魚池泉」。位於王府池子街6號院內。原為官宦府邸中的泉子。《續修歷城縣誌》中李圖《知魚泉》詩稱:「舊聞開府邸,中有知魚泉。不見眾生處,赤|過百年。」

劉氏泉劉氏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位於曲水亭街南頭,西更道街北端路西。已覆於河東岸石壁下,雨季尚有細流自石壁隙中滲出。

雲樓泉(白雲泉) 名列金《名泉碑》,稱「雲樓泉」。明劉敕《歷乘》稱「白雲泉」。清郝植恭以「白雲」之名列入《七十二泉記》。位於劉氏泉南,西更道街4號院內。泉池井形,水清。

硃砂泉 硃砂泉 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記》著錄。位於芙蓉街94號院內。泉池長方形,由塊石砌壘,盛水季節水清,注入王府池中。

不匱泉不匱泉位於雙忠祠街33號院內。清道光《濟南府志》及《續修歷城縣誌》有載。呈井形,以碎石砌壘,直徑0.5米,水清,居民即用此水洗滌。

廣福泉廣福泉位於雙忠祠街12號院內

扇面泉扇面泉是濟南名泉之一,被收入「濟南市名泉名錄」。是山東省圖書館創辦早期開鑿的,扇面泉位於濟南大明湖景區內「奎虛書藏」樓前,該圖書館創辦於1909年。在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山東省立圖書館概況》一書中,所記載的「引水地下行,就中鑿池作半月形」就是指扇面泉,又稱「扇面池」。

孝感泉 孝感泉在原西門內孝感坊北,今趵突泉北路22號院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泉池以石砌岸,長3.4米,寬2米。據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九》載:「孝感水在縣北門……耆老傳雲,昔有孝子事母,取水遠。感此,泉湧出,故名"孝水』。天寶六年敕改為"孝感水』。 太極泉在大明湖路西端路南,濟南第七職業中專院內。清道光《濟南府志》有載:「太極泉,在太平寺北……水清,流入明湖。」此泉曾是本世紀60年代水文地質部門的測試點,呈井形,70年代停用。1997年3月,附近泉眼在建房施工中被填埋,此泉遂噴涌溢流,故臨泉建邊長1.2米的方池,水順管道注入排污暗溝,流進大明湖。
推薦閱讀:

把珍珠戴滿全身,時尚達人們真是敢想敢做
(6)讀濟南老照片之『珍珠泉大院』航拍圖中後花園的部分建築位置
珍珠保養
見過賭石,見過賭珍珠嘛!?
今天我們來聊聊Akoya珍珠

TAG:珍珠 | 濟南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