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從零開始

第一章:攝影的基本知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任何一門學問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攝影知識。

  一、正確持機方法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榦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二、光線的運用

  照片是光與影的藝術產品,將光線稱為攝影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要拍攝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線這個關鍵的元素。

  1、光線的性質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氣里,陽光沒有經過任何遮擋直接射到被攝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會產生明亮的影調,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則會形成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稱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會有非常明顯的反差,因此容易產生立體感。

  當太陽被薄雲遮擋,陽光仍會穿透白雲擴散,這時所產生的照明反差將會降低,非常適宜於人像攝影。

  (2)散射光

  在陰天,陽光被雲層所遮擋,不能直接射向被攝對象,只能透過中間介質或經反射照射到被攝對象上,光會產生散射作用,這類光線稱為「散射光」。由於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陰影面不明顯,明暗反差也較弱,光影的變化也較柔順,因此產生的效果比較平淡柔和。「直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強的光線,致使陰影較濃厚,調子變化較少,所拍出的影像線條及影調較硬。而「散射光」會產生反差較弱的光線,故陰影較淡,調子變化較豐富,會得出較軟的柔和的影像線條及影調。所以攝影者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光線。

  2、光線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攝同一個景物,運用不同方向投射來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順光

  從照相機背後而來,正面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順光」。「順光」照明的特點是:被攝對象絕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陰影面積不大,對象的影調比較明朗。這種光線形成的明暗反差較弱,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線反映出來,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現出來。因此立體感較弱。

  (2)前側光

  從照相機左後方或右後方投向被攝對象的光線叫做「前側光」。受光的對象大部分都會受光,產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調也較明亮,對象不受光而產生陰影的面積也不會太大,但已可以表現出對象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類光線既可保留比較明快的影調,又可以展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

  (3)側光

  來自照相機左側或右側的光線叫做「側光」。它會使被攝對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則處於陰影中,有利於表現對象的起伏狀態。

  由於「側光」照明使對象的陰影面積增大,因此畫面的影調不亮不暗,明暗參半,不及由「順光」和「前側光」產生的那樣明快,但亦不會太陰沉。立體形態表現會較好。

  (4)側逆光

  來自照相機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線叫做「側逆光」。它令對象產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陰影面,所以影調會較陰沉。這種照明方法在對象上產生的立體感會比「順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攝對象背後射來,正面射向照相機的光線。被攝對象絕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因光線的對比較弱,所以立體感也較弱,影調比較陰沉。可是,「逆光」可以用來勾畫物體的側影和輪廓,還可以突現物體的質感和形狀,清楚地展示對象的線條。在明朗的天氣下使用「逆光」更會創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

  (6)頂光

  光線由被攝對象上方而來的謂之「頂光」。日正當中的太陽光便是一個好例子。「頂光」常會在被攝對象上造成強大的陰影,若用於人像攝影,則人臉部的鼻下、眼眶、顎下等處會形成濃黑的陰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於被攝物的下方。這種光線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較少見,故有怪異和戲劇性的效果,在一般攝影場合應用較少。

  3、光線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攝對象上「最亮」與「最暗」的色調關係。所謂「反差強」,是指光線在主體身上呈現的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劇烈,對比度非常強烈。相對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與最暗部位的差別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轉換過程中變化非常柔順,令色調很豐富。

  三、攝影的構圖

  構圖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間內處理人、景、物的關係,並將三者安排在畫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畫面特定結構的過程。構圖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強調及突出主題景物,同時把繁瑣的、次要的東西恰當地安排為陪襯。好的構圖令照片看起來均勻、穩定、舒服、有規律,而且可以引導視線到主題點。構圖不當,會出現雜亂、左右不平衡、頭重腳輕及因主題過多反而變成沒有視覺焦點等問題。

  1、構圖注意事項

  要獲得好的攝影構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照片不應太過單調,否則照片會顯得呆板。但也不應太複雜,否則會令人覺得混亂。

  (2)要選擇適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於襯托主題及突出主角,亦會豐富照片的內容,增添畫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關係,並適當地安排它們,以有效地表達主題,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

  (4)要考慮各個景物色彩上的對比。鮮明的對比有助於突出主題,但若顏色混亂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線的照射角度以及所產生的明暗陰影,它們都會影響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視、重疊和影紋的層次變化,這將有助於在平面的照片內增加立體感。

  2、以不同的拍攝角度造出不同的構圖

  大多數拍攝對象都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及底面。同一個對象,拍攝的方位角度不同亦會令畫面展現出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所以在拍攝之前應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物體作觀察及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最可表達主題、最生動的視點,以找到最合適的構圖。

  (1)正面拍攝。

  正面拍攝是一種最常用的攝影角度。正面拍攝可以產生莊嚴、平穩的構圖效果。但平穩的線條、對稱的結構也會因缺乏透視感而顯得呆板。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對象的受光情況相似而不能突顯對象應有的立體感。

  (2)側面拍攝。

  用斜側的攝影角度,畫面上原來的並行線條變成了斜線,具有縱深感,能將人的視線引向深處,增強立體感。而視線跟隨斜線延伸,也會使畫面變得生動。隨斜側方位的角度變化,其透視效果也會出現有趣的改變。

  (3)仰視拍攝。

  仰視拍攝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進行攝影,多用於拍攝高大的景物。這種拍攝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線條向上匯聚的透視感覺。還可以突出對象的高聳特性,增加壓逼感。

  (4)俯視拍攝。

  俯視拍攝就是從上向下進行拍攝。在高處作俯視的拍攝可以將大範圍的景物都拍下來,所以在廣角的風景攝影中會經常應用到。在人像攝影中使用俯視拍攝方法,可以為主角帶來一種纖秀的效果。

  3、構圖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臘的數學家提出來的。攝影者將其運用在照片的構圖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諧悅目的照片。具體做法是:用兩條直線和兩條橫線將畫面平均分為9個同樣大小的方格。拍攝時將主題放在直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三分法」可以應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攝影上。

  4、背景與前景的選擇

  背景或前景與主題在色彩、形狀、線條、質感、明暗上的不同會造成反差,形成對比,有突出主題之用。

  (1)簡單柔和的背景。

  簡單的背景不會搶去主題的地位,有利於突出主題。但過於簡單及單調的背景卻會使照片過於呆板。

  (2)避免雜亂的背景。

  雜亂的背景會使照片看起來非常混亂,更甚者會令人辨別不出主題是什麼。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將難以突出主體,會嚴重破壞照片的整體效果。

  5、攝影構圖的基本模式

  (1)構圖均衡平穩

  均衡,就是平衡。它區別於對稱。用這種形式進行構圖的畫面不是左右兩邊的景物形狀、數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對應,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狀、數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給人以視覺上的穩定,是一種異形、異量的呼應均衡,是利用近重遠輕、近大遠小、深重淺輕等透視規律和視覺習慣的藝術均衡。當然均衡中也包括對稱式的均衡。

  均衡式構圖,給人以寧靜和平穩感,但又沒有絕對對稱的那種呆板無生氣,所以是攝影家們在構圖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構圖,關鍵是要選好均衡點(均衡物)。什麼是均衡點呢?這要從藝術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當,小的物體可以去與大的物體相均衡,遠的物體也可與近的物體求均衡,動的物體也可以去均衡靜的物體,低的景物同樣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實踐和學習,用好這種藝術技巧。

  (2)打破均衡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潮的攝影家認為均衡刺激性不強,反映不出新時代的生活節奏和特點,他們主張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實踐他們的觀點,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們把這些作品的構圖形式,稱為非均衡式構圖。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內容的需要和創作意圖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選擇。

  非均衡式構圖具有不穩定,不和諧,緊張刺激、動蕩不安等特點。從景物形象上來表現動勢較為理想;從心理反映上用來表達煩燥不安的情緒、不協調的動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優勢;如展示戰爭的殘酷、革命風暴、狼藉現場等場面,亦可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3)框架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是用一些前景將主題框住。常用的有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杆和廳門等。這種構圖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另一方面,焦點清晰的邊框雖然有吸引力,但它們可能會與主體相對抗。因此用框架式構圖多會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使人們自然地將視線放在主題上。

  (4)直角三角形式構圖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一般是以畫面的一個豎邊為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底邊為三角形的另一個直角邊。這種構圖大都注意被攝物的方向性。景物的運動方向或面嚮應該對著三角形的斜邊,使運動物體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間,給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在橫幅或豎幅畫面中均可選用,其特點是豎邊直線可顯示景物之高聳,底邊橫線又具有穩實、安定感,並且富有運動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構圖的雙重優勢,同時左右直角邊靈活多變,很受攝影家們的喜愛,所以使用較多。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的靈便性還表現在底邊長豎邊短或底邊短豎邊長均可選用,只要三個角中有一個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這種形式構圖。

  (5)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是把景物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圓心正是視覺中心。圓形構圖看起來就象一個團結的團字,用示意圖表示,就是在畫面的正中央形成一個圓圈。

  圓形構圖,除了圓形物體以這種圖式表示其圓外,實際上有許多場景可用圓形構圖表示其團結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願上的。如許多人圍著一個英雄模範在簽名,不少少年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老人講故事,小朋友們圍著圓圈做遊戲等,均可選用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給人以團結一致的感覺,沒有鬆散感,但這種構圖模式,活力不足,缺乏衝擊力,缺少生氣。

  (6)S形構圖

  S形實際上是條曲線,只是這種曲線條是有規律的定型曲線。S形具有曲線的優點,優美而富有活力和韻味。同時,讀者的視線隨著S形向縱深移動,可有力地表現其場景的空間感和深度感。

  S形構圖分豎式和橫式兩種,豎式可表現場景的深遠,橫式可表現場景的寬廣。S形構圖著重在線條與色調緊密結合的整體形象,而不是景物間的內在聯繫或彼此間的呼應。

  S形構圖最適於表現自身富有曲線美的景物。在自然風光攝影中,可選擇彎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徑、礦山中的羊腸小道等等,在大場面攝影中,可選擇排隊購物、遊行表演等場景;在夜間拍攝時可選擇蜿蜒的路燈、車燈行駛的軌跡等等。

  (7)十字形構圖

  十字形是一條豎線與一條水平橫線的垂直交叉。它給人以平穩、莊重、嚴肅感,表現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為十字最能使人聯想到教會的十字架,醫療部門的紅十字等,從而產生神秘感。

  十字形構圖不宜使橫豎線等長,一般豎長橫短為好;兩線交叉點也不宜把兩條線等分,特別是豎線,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長為好。因為兩線長短一樣,而且以交點等分,給人以對稱感,缺少了省略和動勢,會減弱其表現力。

  十字形構圖的場景,並不都是簡單的兩條橫豎線的交叉,而是相仿於十字形的場景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如正面人像,頭與上身可視為垂直豎線,左右肩膀連起來可視為橫線;建築物的高與橫的結構等。也可以這樣講,凡是在視覺上能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

  四、光圈、快門、對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決於光圈的大小和快門的速度。要學會手動拍攝就必須學會光圈與快門的設定配合。

  1、曝光量與光圈的關係

  光圈是照相機鏡頭中可以改變大小的孔洞。它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多。這就好比房間里的窗子,它開得越大,進來的光線越多。

  光圈的數值通常用f-stop值來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開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門速度不變時,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會過度,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會不足,照片就會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與快門的關係

  快門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高,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當於開窗子時間的長短。

  光圈與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們的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並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小一級(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將快門速度調慢一倍(例如由1/60減至1/30),它們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3、對焦的重要性

  對焦是指將鏡頭對準被拍攝對象後,調整鏡頭的焦距,使圖像變得最清晰的過程。只有對焦正確圖像才可能清晰,否則圖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與光圈、距離、焦距的關係

  景深的「景」是指我們要拍攝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縱深範圍。當鏡頭對焦於拍攝目標時,這一點對應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後一定範圍內的景物也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個範圍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小。

  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鏡頭焦距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離:在鏡頭焦距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越接近拍攝的目標,景深  越小,越遠離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離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小。

第二章:數碼相機基本拍攝方法

碼相機的拍攝方法與傳統相機是基本一樣的,但由於兩者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前者是在膠片上成像,後者是在CCD元件上成像,所以在拍攝方法上也有不同之處。

  一、拍攝的基本步驟

  1、準備工作

  在相機中安裝好CF存儲卡,裝入四節5號鎳氫電池,將模式轉盤旋轉至AUTO檔(全自動模式),將模式開關設為拍攝模式(向上撥)。

  2、接通電源

  按下電源按鈕(ON/OFF),電源指示燈將亮起綠光。

  3、使用變焦桿取得所需的構圖

  將變焦桿向順時針方向撥動,鏡頭向長焦(望遠)方向變化,拍攝主體將放大。將變焦桿向逆時針方向撥動,鏡頭向短焦(廣角)方向變化,拍攝主體將縮小。

  本機鏡頭焦距為5.4-16.2毫米,你可以在相當於35毫米膠片相機的35-105毫米的範圍內調整視角(3倍光學變焦),(標準鏡頭為50毫米)。

  4、半按快門對焦

  半按快門按鈕,相機會自動設置曝光及焦點。完成測光和對焦後,相機會發出兩次提示音,取景器旁的指示燈會亮起綠光或橙光。如果液晶顯示屏開啟,自動對焦框會呈現綠色。如果拍攝主體難以對焦,取景器旁的指示燈會閃動黃光,而相機會發出一次提示音。

  5、使用對焦鎖

  按下DISP鍵開啟液晶顯示屏,將鏡頭對準拍攝主體,半按快門按鈕鎖定焦點,重新構圖,然後完全按下快門按鈕拍攝圖像。

  6、拍攝

  完全按下快門按鈕以釋放快門,相機會發出快門聲音,在聽到快門聲音之前,不可移動相機。完成拍攝後圖像會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約兩秒鐘。

  為了節省電源,可以按DISP按鈕關閉液晶顯示屏,只使用取景器進行拍攝。構圖時,要讓主體處於取景器內框的中央部分(自動對焦範圍內)。由於取景器與鏡頭的位置有偏差,所以在光學取景器內所見到的圖像與實際的圖像會稍有不同,這種現象在近拍時尤其明顯。這時最好使用液晶顯示屏進行取景。

  7、關閉電源

  再次按下電源按鈕(ON/OFF),即可關閉電源。

  二、查看拍攝效果

  1、拍攝後立即查看圖像

  拍攝後,圖像會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兩秒鐘。

  如果在圖像顯示時持續完全按下快門按鈕,或者按下SET鍵,圖像會一直顯示在屏幕上。

  再次半按快門按鈕即可停止顯示。

  2、在播放模式下查看圖像

  將模式開關向下撥,即可切換到播放模式。

  (1)顯示單張圖像:

  剛開始,液晶顯示屏上會顯示最後拍攝的一張圖像。在多功能選擇器上左右按動方向鍵,即可查看已經保存在存儲卡上的所有圖像。

  (2)放大圖像:

  將變焦桿向順時針方向撥動,即可放大圖像。在多功能選擇器上左右上下按動方向鍵,可以在放大的圖像上移動視點。

  將變焦桿向逆時針方向撥動到底,可以取消放大顯示。

  (3)在索引模式下查看圖像:

  將變焦桿向逆時針方向撥動,可以在索引模式下同時查看9個圖像。在多功能選擇器上左右上下按動方向鍵,可以更改圖像選擇。

  將變焦桿向順時針方向撥動到底,可以取消索引顯示。

  三、刪除圖像

  1、單張圖像的刪除

  將模式開關向下撥,切換到播放模式。在多功能選擇器上左右按動方向鍵,選擇需要刪除的圖像,按下FUNC刪除鍵,經確認後按下SET鍵,這張圖像被刪除。

  2、所有圖像的刪除

  在播放模式下按下MENU(菜單)按鈕,選擇「全部刪除」命令,再按下SET鍵出現確認屏幕。選擇「OK」,再次按下SET鍵,所有圖像將被刪除。

第三章:數碼相機基本功能

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相比,功能設置和參數調節比較複雜。不同的相機差異較大,但也有共通之處。本教程以佳能A75為例,對其外部標誌進行詳細講解,以幫助大家迅速掌握數碼相機的操作方法。

  一、數碼相機常用功能與參數的設置

  1、MENU按鈕(菜單鈕)

  (1-1)拍攝菜單(拍攝模式)

  ①、智能自動對焦:將其設置為「開」,相機會在拍攝時自動選擇自動對焦框(本機採用9點自動對焦)。將其設置為「關」,自動對焦框變為中央框(一點對焦)。

  ②、防紅眼功能:設置防紅眼燈是否亮起。

  ③、自動對焦輔助光:在某些黑暗的環境下拍攝,將其設置為「開」,相機會在半按快門鍵時發射自動對焦輔助光,以協助對焦操作。如果在黑暗的環境下為動物拍攝,則需要關閉光束以免動物受驚。

  ④、數碼變焦:約3.2倍。結合光學變焦(3倍),圖像放大倍數可在3倍至10倍之間變化。

  數碼變焦是一種利用成像面的變化而非焦距變化實現的偽變焦,是採用「插值」的方法,即根據中心像素點的顏色參數模擬出周邊像素值的方法來實現的。因為數碼變焦往往會使照片不清晰,所以能不用時就不要用。

  ⑤、圖像確認:用於設置釋放快門按鈕後,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圖像的時間,可在2秒-10秒之間調節。

  ⑥、日期標記:在圖像數據中加入日期。

  (1-2)播放菜單(播放模式)

  ①、保護:保護圖像免被意外刪除。

  ②、旋轉:把顯示的圖像順時針旋轉90或270度。

  ③、聲音記錄:為圖像加上聲音記錄。

  ④、全部刪除:刪除CF卡上所有圖像(受保護的除外)。

  ⑤、自動播放:自動逐個播放圖像。

  ⑥、列印命令:列印圖像。

  ⑦、傳輸命令:預先設置將會由相機傳輸到計算機的圖像。

  (2)設置

  ①、靜音:將其設置為「開」,可以一次性關閉起動聲音、操作聲音、自拍機聲音及快門聲音。

  ②、音量:用於調整起動聲音、操作聲音等各種聲音的音量。

  ③、節電:自動關機功能:如果將其設為「開」,則在拍攝模式下,在最後一次相機操作後約3分鐘(此值可調),電源會自動關閉。

  顯示屏關閉功能:在最後一次相機操作後約1分鐘(此值可調),液晶顯示屏會關閉。注意:此時相機電源並未關閉。

  ④、日期/時間:用於日期和時間及日期格式的設置。

  ⑤、格式:對CF卡進行格式化處理。

  ⑥、文件編號重置:設置指定圖像文件編號的方式。

  ⑦、橫豎畫面轉換:設置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顯示屏是否自動旋轉該圖像。

  ⑧、距離單位:設置手動對焦指示燈所顯示的距離單位的格式。

  ⑨、語言:設置液晶顯示屏上菜單及提示的使用語言。

  ⑩、視頻輸出制式:設置視頻輸出信號的標準。我國為PAL制。

  (3)我的相機(自定義相機設置)

  對個性組合(標題)、啟動圖像、起動聲音、操作聲音、自拍機聲音、快門聲音進行自我設定。

  2、FUNC按鈕(功能鈕/單張圖像刪除鈕)

  (1)曝光補償

  在典型的曝光不足場景,如在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場景,物體亮部的區域較多,應增加曝光量即使用EV+。

  在典型的曝光過度場景,如密林、陰影中的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場景,物體暗部的區域較多,應減少曝光量即使用EV-。

  通俗地說就是「白加黑減、亮加暗減」。意思是:越白越要增加曝光量,越黑越要減少曝光量。越亮越要增加曝光量,越暗越要減少曝光量。

  (2)閃光輸出

  在M(手動)模式下拍攝時,閃光輸出會以三個等級控制。

  當閃光輸出較低時,圖像上出現的陰影會較少。調整閃光輸出要同時考慮拍攝環境和相機與拍攝主體的距離等因素。

  (3)白平衡(AWB)

  不同的光源發出光的色溫是不同的。同一個物體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拍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顏色。在傳統相機時代,我們只能用日光型或燈光型膠捲加上一些濾色鏡來調整色溫。

  數碼相機可以直接通過白平衡的設置,使景物的色彩比較準確地重現。這是數碼相機的一大優點。根據拍攝環境的不同,有自動、日光、陰天、白熾燈、熒光燈這五種模式供選擇。

  (4)驅動模式

  有四種模式供選擇。它們分別是:

  ①、立即拍:這是最常用的拍攝模式。

  ②、連拍:半按快門按鈕鎖定焦點後,完全按下快門,以每秒2.2幀的速度連拍。釋放快門按鈕即停止拍攝。

  ③、延遲10秒:用於自拍。

  ④、延遲2秒:也屬於自拍,用於防止拍攝時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機身抖動。

  (5)ISO感光度

  共有ISO50、ISO100、ISO200、ISO400這四種感光度供選擇。通常使用ISO100的感光度。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ISO感光度來提高拍攝的靈敏度,但較高的ISO感光度會增加圖像的噪點。在光線較亮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較低的ISO感光度,以拍出細膩、清晰的圖像。

  (6)色彩效果(色彩飽和度)

  在拍攝前設置色彩模式,可以更改照片的效果。有關閉效果、鮮艷模式、中性模式、柔和模式、舊照片模式、黑白模式這六種供選擇。

  (7)測光方式

  有三種方式供選擇。

  ①、評價測光:適用於標準的拍攝環境,包括逆光圖像。相機把圖像分為多個區域進行測光,並評估複合光線的條件,如拍攝主體的位置、亮度、直接光源及逆光情況,然後為拍攝主體設置正確的曝光量。

  ②、中央重點平均測光:相機為整個取景框平均測光,但偏重中央的主體。

  ③、點測光:為液晶顯示屏中央的點(AE區)測光。這樣方便你為拍攝主體調整曝光。

  (8)解析度(圖像)

  本機圖像解析度有四檔可選。從高到低分別為L(2048x1536像素)、M1(1600x1200像素)、M2(1024x768像素)、S(640x480像素)。

  像素設得越高,畫面就越大,數據量也越大,在相同容量的存儲卡上能存儲的照片張數就越少。

  (9)解析度(短片)

  本機短片解析度有三種可選:640x480、320x240、160x120。解析度越高,在相同容量的存儲卡上能存儲的短片長度越短。

  (10)壓縮率

  本機圖像壓縮率分為三檔。從低到高分別為極精細、精細、一般。

  壓縮率越低,數據量就越大,圖像畫質也就越高,在相同容量的存儲卡上能存儲的照片張數則越少。

  3、DISP按鈕(顯示鈕)

  按下此按鈕,液晶屏顯示情況將按下列狀態循環轉換:

  (1)拍攝模式:無信息---信息查看---關閉顯示屏

  (2)播放模式:無顯示---標準顯示---詳細顯示

  4、SET(設置鈕/多功能選擇器)

  (1)手動對焦

  在有些情況下,自動對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採用手動對焦來解決,方法是:按下DISP鍵開啟液晶顯示屏,按下多功能選擇器下部的MF鍵,直到出現MF標記,MF指示燈出現並顯示近似值。

  (2)閃光燈的設定

  按下多功能選擇器上部的閃光模式切換按鈕,可以在「防紅眼、自動」、「自動」、「閃光燈開、防紅眼」、「閃光燈開」、「閃光燈關」這幾種狀態中切換。

  (3)微距模式

  按下多功能選擇器下部的微距模式按鈕,即可進行微距攝影。

  二、數碼相機的常用拍攝模式

  數碼相機拍攝模式的轉換是依靠旋轉「拍攝模式轉盤」來進行的。

  1、AUTO(全自動模式)

  這是最省事的拍攝模式。你只要取景、對焦、按下快門即可拍照。至於白平衡、快門、光圈、ISO值等都交給照相機自動處理。在此種模式下,由於參數設置的不精確,導致成像很一般,毫無特色可言。

  2、P(程序自動曝光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讓相機自動設置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與AUTO模式相同。如果不能取得正確曝光,液晶顯示屏上的快門速度與光圈值便會以紅色顯示。這時可以手動調節許多參數。

  例如在曝光不正確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啟閃光燈、手動更改ISO值、改變測光方式、進行曝光補償等方式使圖像正確曝光。還可以通過白平衡的設置以表現更真實的圖像色彩。

  要知道,照片效果(如黑白)和連拍模式在AUTO模式下是不能調節的。

  3、Tv(快門優先拍攝模式)

  在快門優先模式下,先設置快門速度,相機會自動選擇合適的光圈值。較快的快門速度可以讓你捕捉移動主體的瞬間圖像。較慢的快門速度則會營造流動的效果,在拍攝夜景的時候也經常會用到。

  在快門速度設置好後,半按快門,在對焦過程中如果發現光圈值顯示為紅色,表示圖像曝光不正確。這時需要更改快門速度值,直至光圈值顯示為白色為止。這是因為光圈值也是有一定範圍的。

  4、Av(光圈優先拍攝模式)

  光圈優先,即事先設置好所需要的光圈大小,數碼相機會根據拍攝條件自動調節其它參數。利用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景深的大小。選擇較低的光圈值(開大光圈),景深變小,使背景柔和。選擇較高的光圈值(縮小光圈),景深變大,使整個前景和背景都清晰。

  如果快門速度在液晶顯示屏上以紅色顯示,即表示圖像曝光不正確需要更改光圈值,直至快門速度以白色顯示為止。

  5、M(全手動拍攝模式)

  此模式需要我們以手動方式調節快門與光圈的參數,沒有相當功底的攝影經驗是難以正確曝光的。但在此種模式下學攝影是進步最快的。

  自動曝光功能會根據所選擇的測光方式自動計算標準曝光量。半按快門按鈕時,液晶顯示屏上會出現標準曝光及所選曝光的差值,如果其差值超過正負2級,「-2」、「+2」會以紅色顯示。這時必須修改快門或光圈的值,直至曝光正確為止。

  6、人像拍攝模式

  如果想使拍得的主體清晰而背景模糊,可使用此模式。要獲得背景逐漸柔和的最佳效果,在構圖時把拍攝主體身體的上半部分盡量佔滿取景器或液晶顯示屏。將變焦倍率設置為最大則效果更明顯。

  7、風景模式

  在此種模式下進行拍攝,光圈和快門值都比較適中,能讓人物和風景都成像清晰。

  8、夜景拍攝模式

  這種模式也叫「慢速快門閃光同步模式」,最適合於拍攝包含前景人物的夜景照片。相機會用較慢的快門速度配合閃光燈閃光來拍攝,使主體和背景都得到合適的曝光。為了防止照片模糊,一定要使用三腳架,以保持機身的平穩,保證有足夠的曝光和畫質。另外,在閃光燈閃了以後,人物不能馬上移動,否則會使圖像模糊。如果只是拍攝夜景,就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的有效距離比較短,很容易忽略掉主體後面的景物。

  9、高速快門拍攝模式

  此模式用於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例如抓拍水滴或運動的物體。

  10、慢速快門拍攝模式

  此模式用於拍攝移動主體,使其模糊顯示,用以製造柔和效果,如溪水、河流等。

  11、SCN(特殊場景模式)

  有植物、雪景、海灘、焰火、潛水、室內這六種模式供選擇。

  12、全景圖拍攝模式

  此模式主要用於風景拍攝。它可以把拍攝的若干個畫面合併為全景圖像。

  為畫面構圖時,要使各相連的畫面重疊30%至50%,並把垂直誤差限制在圖像高度的10%以內。

  當你拍攝完第一幅圖像後,相機的液晶屏上會保留第一幅圖像,允許你再構圖拍攝第二幅圖像。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完成全景圖像的拍攝。為了獲得最好的效果,一般採用水平移動(旋轉)相機來拍攝連續圖像。當然,三角架是不可少的。在拍攝時不可改變焦距,否則會造成相臨的畫面變形而無法連接。

  要創建全景圖像,需要在計算機上進行拼接。可使用隨機附送的PhotoStitch軟體來進行。

  13、攝像模式

  此模式可以拍攝有聲短片,以AVI格式記錄,最高解析度為640x480。因為存儲卡的容量有限,所以只能意思意思,讓你體驗一下拍攝動態圖像的快樂。

第四章:靜態攝影

靜態攝影是攝影的基礎。靜止的景物比較容易控制,可以利用它們來嘗試不同的構圖,加強對光源的控制及各種拍攝技巧的訓練。

  一、建築物拍攝

  建築物永遠固定在一處,隨時可以去拍。但正因為它是固定的,不能移動到一個更好的位置讓你拍攝,因此要拍出特色就要考慮構圖和攝影角度等因素。

  1、運用「仰拍」拍攝高樓

  拍攝高聳的建築物,如果在較遠的距離以接近水平的角度拍攝,將難以顯示其高聳的一面。走近建築物,以「仰拍」的手法進行拍攝,就是蹲下來以大於45度的角度拍攝目標,令其看起來更高,更有氣勢,更有壓迫感。

  將「仰拍」手法運用在其它景或人的攝影上,亦可得到主題高大的效果。

  2、運用「側拍」拍攝寬闊景物

  正面拍攝是一般人常用的攝影方法,可是當拍攝的目標太過寬闊的時候,拉遠距離可以拍得景物的全貌,景物便顯得小氣。要拉近距離將景物拍得大一些,卻又不能拍下完整的景物全圖。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側拍」的手法,即傾斜一定的角度拍攝,就既可以得到全景,又可以使畫面更加生動。

  3、「三分法」定律的應用

  應用「三分法」定律,將主體建築物放在三分點上,可以使照片不至過於呆板,留下的空間亦可放置其它景物作點綴。

若要增加照片的空間感,照片中留下的空間便不要放入其它景物。

  4、框架構圖的應用

  要使自己的照片顯得特別,亦可運用框架式構圖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突出照片中的主體。在公園的某個拱形門洞中留影就是這種構圖的典型例子。門口、窗戶、隧道口等都可以形成照片中的框架,好好運用,可以為你帶來驚喜。

  二、植物拍攝

  1、調節飽和度增加花卉色彩

  如果希望將花卉拍攝得更艷麗,可以調節顏色的飽和度(色彩效果),使色彩更加鮮艷奪目。

  當然,每人對顏色艷麗程度的要求不同,若喜歡顏色淡一點,可把飽和度調低。

  2、運用微距功能拍攝花卉特寫

  微距攝影是指拍出來的圖像比實物的原始大小要大,一般兩者之間的比例都大於1:1,最大可達10:1(超過10:1就叫顯微攝影了)。與傳統相機相比,數碼相機在微距攝影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將變焦拉到最近(廣角端)再加上微距拍攝功能,並以較小的光圈拍攝,可以使景深大一些,將花卉進一步放大並拍清楚。此時一定要使用三腳架,防止相機震動。還要使用液晶顯示屏取景,以避免光學取景器取景造成的誤差。

  3、運用不同的光線拍攝樹葉

  光線的運用對攝影十分重要,拍攝植物也是一樣。懂得好好地利用光線,配合適當的拍攝角度,才能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

  例如在光線從葉子背面射來時進行拍攝,可以讓植物晶瑩剔透。

  4、桃花拍攝

  桃花色美形單、花小成片、花期較短(一般三周)。拍攝桃花不宜拍攝大面積的場景,因為花枝很多,不易分清主次,在造型和用光上較難。拍攝桃花可以選擇一枝或幾枝,一朵或幾朵的進行特寫,用側光或逆光較好,光感好,營造的質感、色感就好。

  在逆光下,花的脈絡都能看清,形態嬌美有玲瓏剔透的感覺。在側光下,花的質感就更強,立體感也最好。

  在構圖上,要尋找色彩的和諧點,桃花往往是一片「紅粉姿」,在色彩的對比上有困難,在拍攝特寫時,可以盡量用消色(黑、白、灰)來和諧畫面,如:把桃花襯在黑色的背景上。現場沒有黑背景的,可以充分選擇桃花與背景的反差來實現,比如桃花在陽光下,背景在陰影處。也可以充分使用桃花的樹榦樹枝來構圖,由於它們的色彩很深,接近黑色,參與構圖非常合適。在構圖中還要重視樹榦樹枝的形狀與桃花的形態選擇,去尋求樹枝樹榦的特點與桃花的美點,使它們相得益彰,從而形成構圖的完美。

  5、荷花拍攝

  荷花自古以來有「花中君子」的美稱,它的風骨和姿態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也是中國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

  用數碼相機拍攝荷花很有優勢,因為荷花是一種大型花卉,距離攝影者很遠,所以平時拍攝都是遠遠地用長鏡頭來「調」,在取景和構圖上會有一定難度,難免會有些不必要的內容被拍攝到畫面中。數碼照片在後期處理如修改小的瑕疵時會有很大的便利性,因此便於得到更加完美的圖像。

  (1)充分利用葉片

  荷花本身線條很簡潔,無論是花是葉片還是莖,都簡簡單單,不枝不蔓,所以在拍攝時要根據它的特點,做到以簡潔為主。往往是構圖越簡潔,畫面效果就越好。一般可以通過選擇合適背景來達到目的。利用逆光時水塘邊樹叢陰影或者其他荷葉的陰影等都獲得以暗襯明的效果。若攝影者方便接近荷花,還可在岸邊蹲下拍攝,將天空作背景,則可獲得淺色調背景效果。

  (2)適當利用點綴物

  在拍攝荷花時,常常可以看到有蜻蜓棲息在花上。有了蜻蜓的點綴,荷花會顯得更加富有生機。發現蜻蜓時不要快速靠近,最好預先將相機的曝光量等設定好,同時將焦距調節到長焦一端,然後逐漸靠攏。一旦蜻蜓受驚飛走也不要氣餒,可靜止不動在原地等待,因為蜻蜓等會兒還會飛回原來棲息的位置。

  有些人喜歡拍攝蜜蜂在花上飛舞的鏡頭,拍攝這樣的內容特別要注意蜜蜂在花上的位置和比例,因為荷花很大,蜜蜂很小,要是位置和形狀不恰當的話,弄不好給人的感覺像花上粘了垃圾一樣,反而不美。

  (3)花上洒水要科學

  有些人喜歡在荷花上洒水,拍攝花瓣上凝聚著露水的鏡頭。其實,荷花的花瓣非常薄,盛開的花朵會因為水的重量而下沉,給人以衰敗的感覺,形象反而不佳。除了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上可以適當洒水外,在花瓣上洒水效果未必好。

  要拍攝到荷葉上「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鏡頭,只有在下雨後拍攝。如果當天晚上下雨,次日上午就可以拍攝到葉片上有水珠的鏡頭。

  (4)、拍攝各種不同的「零部件」

  拍攝荷花其實就是拍攝關於花卉自然形成的構圖,是拍攝荷花葉片、花蕾、蓮蓬等的不同組合。使用數碼相機的好處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拍攝各種不同的「零部件」,最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它們整合成滿意的畫面。因為花卉攝影屬於藝術創作,完全可以放開手腳「移花接木」,達到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效果。

  可以有意識地拍攝一些相對獨立完整的葉片,造型符合需要的花朵以及各種形狀的花蕾、蓮蓬等,最好在拍攝時能注意到光線方向性,不要有雜亂的環境光,同時要注意避免將光線不一致的內容整合在一起,避免陰影及投影不協調等問題。有大量素材後,今後處理畫面就會有得心應手之感。

  (5)關於測光和曝光

  一般來說,拍攝荷花有大場面、中景、特寫等,如果是拍攝大場面,可以按相機平均測光自動曝光,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紅色或粉紅色的荷花與葉片亮度差不多。拍攝中景時按相機指示問題也不大,據葉片亮度曝光,也可獲得相對準確的曝光;要是拍攝特寫,以花朵為主體,可以藉助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功能,直接對花朵(除了白色花朵)測光,根據主體亮度來曝光效果就更好。在拍攝比較複雜的對象時,就要靈活處理。

  (6)注意個體和群體的表現

  一般攝影者在拍攝荷花時往往只注意拍攝局部場景。拍攝最多的是花朵的特寫,拍攝中景、遠景就比較少了。其實表現荷塘的景色,就需要一些點與面結合的內容。如果攝影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尋找一個拍攝點,利用一年四季的不同時候,拍攝下四個不同的畫面,一定會別有情趣。

  (7)換個角度拍荷花

  一般拍攝荷花都是在很遠的距離進行的,往往需使用長焦鏡頭。換個角度拍荷花,可以將相機放到荷花葉片的下面取景,為了防止出現曝光誤差,將相機設定在點測光上,拍攝時先對準荷花測光和對焦,然後移動相機重新構圖。

  (8)利用環境體現野趣

  將荷花生長的環境拍攝出一些野趣來,最好不要讓人感覺是在公園中拍攝的沙龍味特濃的照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使用中焦鏡頭和廣角鏡頭,將荷葉和整體的生態環境特點作為主要的表現對象。同時適當地將水面的浮萍、水花生等雜草作適當的點綴。

  三、風景攝影

  1、虛化旁物突出主題景物

  看見想拍攝的景物,但卻有其它會擾亂視線的前景物體時,除了換個角度避開它之外,亦可採用大光圈將其「虛化」,以突出主體。這時只要向主體對焦就可以了。因為是大光圈,景深很短,前景物體就被虛化。在長焦情況下,效果會更明顯。順便說一下,在拍攝小玩具時,採用長焦距、大光圈向玩具對焦,也可達到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目的。

  2、運用重點測光避免主體太暗

  當照片的主體所在位置光線不足,但照片的背景或照片的其它大部分比較明亮時,相機容易錯誤測光,導致主體昏暗。這時應改用中心重點測光來解決。拍攝「背光」的照片時也可運用中心重點測光,避免主體過暗的情況。

  3、雲景拍攝

  雲景可以賦予畫面以靈氣、烘托渲染畫面。有早晚的彩雲、風和日麗的朵雲、風雨將至的烏雲,雲景在美化攝影作品、營造氣氛和均衡畫面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藍天、白雲賦予畫面生機勃勃。

  四、室內攝影

  1、運用廣角鏡增加空間感

  在狹小的房間里拍照,只使用普通鏡頭空間感往往是不夠的。運用廣角鏡不但可增加空間感,而且可增加縱深感。當然,相機與拍攝對象不能靠得太近,那樣會使主體畫面發生變形。

  2、避免被主題前面的景物影響對焦

  當你拍攝籠子中的小鳥時,如果採用自動對焦而出現鳥籠清晰小鳥模糊的情況,是因為相機無法判斷你的拍攝主體是什麼。為了使小鳥清晰而籠子模糊,應改用手動方式向小鳥對焦。

  到動物園拍攝鐵籠中的動物時,也要採用手動對焦模式,向動物對焦。

第五章:人像攝影

一、室外拍攝

  1、主角背光的拍攝

  人們都懂得應盡量避免背光的情況,但若遇上十分喜歡的風景,難以避免背光的情況,又應如何拍攝呢?這時可以用閃光燈為人像補光來解決問題。這時不可太靠近被攝者,因為過亮的補光會造成反效果。

  2、以大景物作背景的拍攝

  為了拍到心儀的景物全貌,通常會在遠處拍攝。如果被攝者走到景物下拍照,人像就會很小,難以突出主角人物。主角走向相機,縮短與相機的距離,人像變大,效果會比較好。

  3、強光下的攝影位置

  在強光下攝影,如果被攝者正面面向陽光,連眼睛也睜不開,將難於展現自然的表情。讓被攝者轉過一定的角度,使陽光不再直射到臉上,才能從容綻放笑容。而且,側面光比正面光更有立體感。

  4、背景與人物的適當配合

  好的人像攝影需要景物與人物的協調。要擺好人與景的位置,否則有再好的風景和人物也難拍出好照片。

  5、背景遷就

  拍攝時要注意擺好背景與主體的位置,諸如頭上長燈柱、脖子後面橫一根電線的畫面就十分可笑。

  6、虛化遠景或近景以突出主題

  運用大光圈虛化背景,可以突出主體。

  用大光圈加手動對焦,可以虛化近景,突出主角。

  7、「三分法」定律的應用

  可以將人物安排在畫面一側約三分之一的位置。主題以外的空間可適當安排景物作為點綴。

  8、主角帶帽時的拍攝

  夏天,人會帶帽以遮擋猛烈陽光。拍攝時要避免帽子帶來的陰影破壞照片的效果。方法就是用閃光燈「補光」。

  9、人物與瀑布合影

  在拍攝人物與瀑布的合影時,如果瀑布的落差不是很大,坡度也不陡峭,可讓人物站在瀑布下,以較低的角度取景,對瀑布進行仰拍。還可以採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把瀑布表現得緩緩流淌,充滿柔情。要是瀑布落差很大,水勢湍急奔騰,可讓人物站在瀑布旁,用高速快門表現瀑布的雷霆萬鈞之勢。

無論是採用什麼樣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最好採用廣角鏡頭,因為它的視角廣,可以表現瀑布的全景,使人欣賞那獨特的優美景色。若用長焦距鏡頭,那就只能遠距離拍攝,將人物與瀑布都表現清楚。

  二、室內拍攝

  1、利用自然光作光源

  室內攝影經常有光線不足的問題。最普通的解決方法是使用閃光燈來彌補光線的不足,但閃光燈的強光將面部照得一片白,缺乏立體感。如果以窗外射入的自然光作為主光源而不用閃光燈,將增加面部的立體感,效果會更自然。

  2、窗旁攝影錯誤測光的避免

  室內攝影可以倚在窗、門旁邊,以自然光作光源。但有時也會因外來光太強使相機誤認為光源充足,結果錯誤測光,使照片的主角曝光不足。解決的辦法還是利用閃光燈補光。

  3、利用現場光作光源

  在室內攝影應多運用現場的光源。事實上,現場的光源往往比盲目使用的閃光燈更能為被攝對象提供足夠的光源。例如在一個酒吧的吧台前拍攝工作人員的照片,在打開現場光的同時再輔以閃光燈補光,要比只用閃光燈的效果好。

  4、以發光物作背景

  在商店裡開著燈的櫥窗前拍照時,因為背景明亮,自動測光容易被誤導,以為現場光線充足而不會開啟閃光燈。照出的照片除了背景明亮外,其餘的景與物都會變得非常昏暗,尤如室外攝影背光的情況。這時,要強行打開閃光燈為拍攝主體補光。

  5、以反光物作背景

  很多景物的反光度很高,如鏡子、窗玻璃等。以這些景物為背景而閃光燈又需要開啟的時候,拍攝的角度掌握不好,閃光燈的強光便會在背景中反射出來,影響照片效果。側向角度拍攝可以避免閃光被反射進照片的情況發生。

  在畫面中出現金魚缸時,為了拍攝下游魚,不要選擇太快的快門速度,最好不要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的光線會被魚缸玻璃反射到照片中。

  三、人像特寫拍攝

  1、變焦拉近主體拍攝特寫

  過於靠近被攝者拍照面部會變形,不如離遠一點用長焦鏡頭拍攝的效果好,距離大了閃光燈的補光也會柔和一些。

  2、高角度拍攝的應用

人像攝影中,用高角度的拍攝方法,常常可以將主角拍得更為纖秀。

  四、兒童攝影

  1、運用自然光加曝光補償

  運用自然光拍攝兒童照要比用閃光燈好。在光線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曝光補償來獲得更好的效果。

  2、調快快門拍攝好動的小孩

  活潑好動的孩子未必肯聽從攝影師的指示。但他們最生動的神態正是出現在跑跑跳跳的時候。加快快門的速度,可以捕捉到孩子瞬間的神態。

  3、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拍攝兒童照片,有時只拍攝他們的歡樂表情與動作,忽視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只要善於觀察,就能拍攝到他們的另一面。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努力表現出孩子面對眼前的事物表現出的神情。

第六章:動態攝影

一、汽車拍攝

  1、避免因相機時間延誤而錯失攝影良機

  使用數碼相機拍照時,要特別注意「時滯」問題。由按動快門到相機把景物攝入,中間有一段短時間的延誤。拍攝靜態物體時,這一點不明顯,拍攝動態照片卻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例如要拍攝馬路上運動的汽車,在時間延誤的一瞬間,汽車已經開走。因此要把握時機,快一步按下快門。

  2、調慢快門增加動感

  動態攝影中最重要的就是快門的控制。拍攝汽車也是一樣。用較快的快門可以拍攝到汽車運動的一瞬間,而且畫面比較清晰。較慢的快門可以拍攝到汽車移動的軌跡以增加動感。

  3、移動拍攝增加動感

  如果用慢快門拍攝出的動態照片動感仍嫌不夠,可採用「移動攝影」的方法(又稱追隨拍攝),讓相機對準主體跟隨它一起移動,再按下快門,就能使主體清晰背景模糊以進一步增加主體的動感。

  二、風景拍攝

  1、瀑布拍攝

  瀑布的形態有各種各樣,面對姿態各異的瀑布,採用不同的拍攝手段,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使用高速快門,可使飛瀑顯得洶湧澎湃,勢不可擋;使用慢速快門,可使飛瀑顯得潺潺緩流,輕柔飄逸。

  2、調快快門拍攝飄動的旗幟

  飄揚在風中的旗幟是值得拍攝的景物。要將其拍得清楚,飄動而產生的影和紋都清晰可見,需要將快門調快。要想表現其移動時的動感則需要調慢快門。

  三、體育拍攝

  體育攝影可以說是動態攝影大全。由於體育現場的不確定環境(如大場景、複雜背景、超遠距離)因素限制,被攝對象大範圍、高速度運動狀態影響,再加上一些室內比賽項目受採光條件的制約,它比人像、風光攝影的難度大許多。

  1、調節快門速度捕捉動態畫面

  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清晰、細緻地表現運動員的瞬間動作。例如盪鞦韆、跑動中的運動員、運動員上籃等。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可以突顯運動員的活力,使他們動感十足。

  2、定點定焦拍攝抓住精彩瞬間

  定點定焦拍攝也被形象地稱為陷阱式拍攝。它最適合於瞬間拍攝。例如跳馬、跳水、體操、籃球上籃、排球攔網、足球射門等動作。這種手法要突出的是運動項目瞬間的美感。一般快門選擇最慢在1/125秒,採用手動預先調定焦點到拍攝對象或拍攝動作出現處,然後等待拍攝時機成熟。為了取得好的拍攝清晰度,一般採用小光圈大景深方案,並選擇儘可能高的感光度,如ISO200,還要有恰到好處的提前量。

  3、突出對象主體注意構圖感染力

  在實地拍攝中要盡量減少複雜背景的影響,同時又要考慮環境的烘托作用。例如單杠、吊環、鞍馬等的完成動作中必須有器械的襯托,才能讓人看清這是什麼項目的比賽。同時還要注意構圖的衝擊力和感染力,要善於捕捉對象的精彩瞬間,突出緊張激烈的競賽氣氛。

  4、追隨拍攝突出動感表現

  追隨拍攝的技術要點是:攝影者與拍攝對象同向同速運動,保持相機的縱向穩定。可以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橫向轉動機身追隨對象。這種拍攝方法在動作捕捉、模糊背景、突出主體、渲染氣氛、表現動感上有獨到的表現力。這種拍攝技巧多用在長跑等徑賽項目上。快門速度一般在1/100秒以下。

第七章:夜景攝影

相對而言,夜景攝影比白天攝影的難度要高得多,對器材的要求也高得多。其實,只要抓住關鍵的幾點拍攝技巧,同樣能拍出好照片。

  一、風景拍攝

  1、增大光圈調慢快門以取得足夠光線

  使用較大的光圈並調慢快門速度,可以增加曝光時間讓照片取得足夠的光線,照片便較亮。否則只能看到幾個亮點。

  2、調節感光度增加照片亮度

  增加感光度可在弱光下使照片更亮。例如可以將其由ISO100調到ISO400。但這樣做照片的噪點會增加。

  3、正確設置白平衡

  夜間風景拍攝一般不使用閃光燈,這時要將白平衡設置成「燈光」。否則拍出來的照片會明顯偏紅、偏黃。

  4、用好快門優先或手動拍攝功能

  用快門優先或手動拍攝功能拍照,主動權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例如想在照片上體現出城市車輛燈光產生的流動感,可以採用長時間曝光,曝光時間一般在20秒左右(本機最長為15秒),還要使用相機上的最小光圈,這樣就能將車燈的燈跡在照片上形成亮線條。在有水的地方,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可以得到一種朦朧的感覺,而且水面反射的燈光也比較漂亮。

  二、人像拍攝

  1、避免閃光過度

  夜間攝影常會用到閃光燈。但若運用不當,便會出現相反的效果。例如閃光燈的光線會打得主角白色一片。解決辦法是:離被攝者遠一點,減弱閃光亮度。要記住,閃光燈的亮度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

  2、調慢快門令背景更明亮

  快門調慢後,進入的光線增加,背景當然更明亮。這時被攝者要保持靜止狀態一段時間,否則人像會變模糊。

  3、設置好ISO感光度與白平衡

  在拍攝夜景時,因為長時間的曝光會產生噪點,所以最好把ISO感光度設得低一點,通常設為ISO100就行了。不過你如果要在晚上搶拍新聞照片或者朋友間的嬉戲的話,完全可以設成ISO400。因為這時照片的內容比畫質更重要。

  在拍攝夜景時,在白平衡設置上通常設為「日光」。因為閃光燈的色溫與日光相近。這時看上去是白色的白熾燈光拍下來會偏黃,看上去更艷麗。

  4、「夜間拍攝模式」的運用

  數碼相機內設的「夜間拍攝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慢速快門閃光同步」的模式。必須使用三腳架才能避免手的抖動。

  5、採取措施防止紅眼現象的發生

  在用內置式閃光燈近距離拍攝正面人像時,有時會發現人的眼睛是發紅的,這就是紅眼現象。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採用三個辦法:

一是打開數碼相機的「防紅眼」功能。其作用是讓相機在正式拍攝前閃光燈先頻閃幾次,刺激人眼瞳孔縮小,使眼底血管在正式拍攝時反射閃光燈光線不明顯。二是被拍人物的眼睛不要直視鏡頭。三是如果相機使用的是外接閃光燈,可以用同步延長線將閃光燈與數碼相機分離,也就是拉大它們的距離。

第八章:特殊環境攝影

一、在弱光的環境下攝影

  在許多場景的拍攝中,要求攝影者解決弱光下拍攝的技術問題。在弱光環境下拍攝應注意下列問題。

  1、對被攝體進行測光時,要綜合考慮明暗兩處的受光情況,否則會造成暗部的層次損失過多或亮部曝光過量。

  2、有條件的話,應預先準備好反光輔助用具,如反光板、手電筒、閃光燈等。

  3、要選擇設有B門或T門的相機(如單反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時使用。此外,自拍器的使用可將相機自身的震動降到最低。長時間曝光時還應使用快門線。穩固的三腳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4、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時應利用四壁和天花板進行光線的反射,這樣可使光線柔和、自然。

  5、蠟燭光的照度很低,照明的範圍也很有限,因此用蠟燭光做主光源時以拍攝特寫為好。在弱光下進行攝影創作,無論你採取何種手段和方式,都應該以不破壞周圍的環境氣氛為先決條件。

  二、舞台攝影

  舞台攝影的方法總的說來有兩種:一種是在演出過程中抓拍,一種是在非演出的時候專門組織拍攝。對於攝影者來說,在這兩種方法中,有需要解決的共同性的問題,也有根據不同的拍攝方法應掌握的獨特技巧。

  1、預先了解劇情

  攝影者要在正式拍攝之前,對劇情進行了解和研究,掌握情節的發展,找出應當重點拍攝的場景。還要在視覺上對劇情有形象的了解,即攝影者的腦子裡要有非常具體的畫面,不僅僅劇情內容發展到何時拍攝,而且主要演員的位置、具體動作,都要儘可能在事先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攝影者應當盡量爭取多看看排練,尤其是綵排。通過預先的了解,主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1)確定拍哪些場面,在什麼瞬間拍。

  (2)選好拍攝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間出現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來。當然,如果劇場內不允許你來回走動,則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攝。

  (3)了解拍攝技術上的問題。如舞台上的照明情況如何,演員動作速度的快慢,應該選用多長焦距的鏡頭等。

  2、照相機參數設置

  (1)鏡頭焦距

  如果在劇場內你可以自由行動,拍攝舞台演出最常用的是標準鏡頭和中長焦距鏡頭。可以主要依靠標準鏡頭拍攝有情節的全景或中景場面,而用中長焦距鏡頭為輔,拍攝演員的單人舞蹈、獨唱、獨奏或者近景等。廣角鏡頭在舞台攝影中用處不大。如需拍攝較大的演出場面,可以用標準鏡頭退後一點拍攝。

  (2)感光度與快門速度

  舞台演出的照明燈光較弱,當用色光照明時,它的亮度更低。毫無疑問,應選用ISO400的感光度。

  在手持照相機拍攝或用長焦距鏡頭、變焦鏡頭拍攝時,為了保持影像的清晰度,不能使用太慢的快門速度。但是,在照明情況良好的劇場里,用ISO200的感光度,1/60秒,f/2.8拍攝,照片上也可以有足夠的密度。舞台的照明燈多是鎢絲燈光,要調整白平衡為燈光型。

  (3)測光模式

  劇場的照明一般是有的區域很亮,而其它區域則很暗。在這種情況下,應使用長焦距鏡頭並採用點測光,準確地測出個別演員面部的亮度,以獲得十分準確的曝光。

  3、三腳架的使用

  拍攝舞台演出,常常會用到三腳架,但是有些劇場不允許使用三腳架。所以,最好攜帶一隻輕便的獨腳架,給你的拍攝帶來幫助。

  4、抓拍技巧

  (1)選好拍攝位置

  演出正在進行的過程中,劇場內有很多觀眾,如果你在現場走來走去,會招致非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選定一個合適的位置在座席上拍攝。假若拍攝舞蹈的隊形圖案,必要時要選擇一個高角度。

  (2)曝光

  拍攝劇場內的舞台演出不宜使用閃光燈。假若用閃光燈進行拍攝,會使舞台前面的演員顯得亮,背景暗,表現不出背景的特點;而且,用閃光燈拍攝,演員呈現順光照明效果,形象顯得平淡而無立體感。所以,應該利用舞台上原有的照明燈光。這樣,如何掌握正確的曝光,就需要有一定的經驗。

  以劇場內舞台的各個區域來說,台中心偏前面一點的部位最亮,一般比台邊的亮度相差1-1.5級光圈,也比靠近天幕的縱深部位相差1級光圈。所以,要隨演員在表演中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光圈或快門速度。此外,還必須及時判斷有無色光照明。加了色光,會使照明的亮度降低很多,尤其紅光、藍光最暗。如果色光不太暗時仍可拍攝,假若色光太暗,則只好提高感光度才能拍下。

  (3)對焦點

  許多劇目的演出,尤其是舞蹈,演員的動作很快,如果在按快門時臨時對焦,不僅來不及,往往還會失掉準確的拍攝時機,抓不住生動的瞬間。所以,在拍攝舞台演出時,通過目測事先調好焦點的方法是常會用到的。你可以事先測好舞台中心、舞台前沿、舞台深處、台角等不同部位的距離,記在心中,根據演員表演時的位置迅速調好照相機上的距離便於抓拍。

  (4)劇照攝影的要求

  一是選擇最理想的拍攝角度,也可以稍微調整一下演員的位置,選用理想的背景,尋求最好的構圖。

  二是改善照明條件。演出時原有的照明光線雖然已經達到一定的造型水平,但從劇照攝影的要求來說,有時還顯得稍有不足。

  如拍攝全景,舞台邊沿部分的演員會顯得光線不夠,照明不足,拍攝中近景,有時也會覺得原有的光線效果比較粗糙。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在原有的照明基礎上利用少數幾盞機動的燈光,對照明效果進行一定的修飾,更好地完成造型任務。

  如果原有的舞檯燈光顯得過於平淡,你可以另外用燈光從前側方或上方進行輔助照明,使演員有明暗變化,表現出立體感。

  舞台上原有的背景往往較暗,與演員的亮度相比,顯得光比太大。因此,需要另外加一點燈光,適當提高背景的亮度。

  如果拍攝室內的日景場面,大面積背景的亮度總的來說要控制在人物的亮面和陰影面的亮度範圍之間。

  如果表現夜景氣氛,背景的亮度可以低於人物陰影面的亮度。假若沒有足夠的燈光提高背景的亮度,也可以降低人物光的亮度,使它與背景保持合適的光比,用較慢的速度拍攝。

  三、逆光攝影

  逆光攝影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要拍出好的逆光作品,對光線的把握至關重要。就太陽為光源來說,它的光線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尤其是在光線強度、角度以及色溫等方面的變化,對逆光拍攝有著重要的影響。要熟悉不同光線的特點,把握好其內在規律,掌握好拍攝時機,如此在拍攝中就可遊刃有餘。

  1、逆光攝影的基本特徵

  廣義上的逆光應包括全逆光和側逆光兩種。它的基本特徵是:從光位看,全逆光是對著相機,從被攝體的背面照射過來的光,也稱「背光」。側逆光是從相機左、右135°的後側面射向被攝體的光,被攝體的受光面佔1/3,背光面佔2/3。從光比看,被攝體和背景處在暗處或2/3面積在暗處,因此明與暗的光比大,反差強烈。從光效看,逆光對不透明物體產生輪廓光,對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產生透射光,對液體或水面產生閃爍光。

  2、自然光源的三個時段

  (1)第一時段為日出日落時分,光線與地面的夾角較小(約為0-30度),強度弱,對逆光拍攝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攝較矮小的物體時。色溫低,能較好地烘托氣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種暖色調。需注意一點,在日出日落時,光線的變化很快,壯麗景色瞬間就從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強前期的準備工作。

  (2)第二時段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兩個小時,此時陽光與地面約成30-80度。如果天氣正常,光線較強烈,進行逆光拍攝會遇到強烈的暈化,不利於表現事物形態。應盡量避免直接面對光源來拍攝,多採用其它物體的反射光束拍攝,即可減弱光的強度。

  (3)第三時段是正午時分,這時光線與地面基本處在垂直狀態,光線十分強烈,對逆光拍攝極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攝物自身進行遮擋,使陽光形成強烈的放射效果。

  3、逆光攝影的主要藝術效果

  逆光是一種具有藝術魅力和較強表現力的光照,它能使畫面產生完全不同於我們肉眼在現場所見到的實際光線的藝術效果。它的藝術表現力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能夠增強被攝體的質感。

  拍攝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如花卉、植物枝葉等,逆光是最佳光線。因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體的色明度和飽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順光光照下平淡無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和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艷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同一畫面中的透光物體與不透光物體之間亮度差明顯拉大,明暗相對,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效果。

  (2)能夠增強氛圍的渲染性。

  在風光攝影中的早晨和傍晚,採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線會勾畫出紅霞如染、雲海蒸騰,山巒、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霧、輕舟、飛鳥,相互襯托起來,在視覺和心靈上就會引發出深深的共鳴,使作品的內涵更深,意境更高,韻味更濃。

  (3)能夠增強視覺的衝擊力。

  在逆光拍攝中,由於暗部比例增大,相當部分細節被陰影所掩蓋,被攝體以簡潔的線條或很少的受光面積突現在畫面之中,這種大光比,高反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產生較強的藝術造型效果。

  (4)能夠增強畫面的縱深感。

  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攝,由於空氣中介質狀況的不同,使色彩構成發生了遠近不同的變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飽和度高,背景色彩飽和度低。從而造成整個畫面由遠及近,色彩由淡而濃,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間縱深感。

  4、逆光拍攝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逆光拍攝反差大、變化多,而且主要部位大都處於陰影之中。因此在逆光拍攝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曝光時不要被畫面中大面積明亮背景的光線所欺騙,而應以被攝主體的亮度讀數為依據,其餘在所不計。如拍攝朝陽或落日,則應以太陽的亮度為測光的主要依據;拍攝低調人像時,則應以人物的高光部位為測光依據。

  (2)在逆光拍攝中,近景,特別是拍攝人像時,應選擇適當的輔助光,例如用閃光燈或反光板等補光。

  (3)拍攝剪影時,應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為曝光依據。

  (4)逆光拍攝花卉時,應選擇較暗的背景予以反襯,以造成較強的光比反差,強化逆光光效,達到輪廓清晰,突現主體的藝術效果。

  (5)由於相機對著強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擾。應有遮擋措施。例如用適當的儘可能長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紙板等在鏡頭前遮擋,或略向旁偏移,調整拍攝角度等辦法,防止太陽或燈光直射鏡頭,使眩光消失後再按動快門。

  四、水景的拍攝

  旅遊,人們所到之處不外乎山山水水,大到江河湖海,小至山澗涓涓細流,所謂山重水複又一景,因而風光攝影中水景的拍攝佔有很重要的部分。水景的拍攝大致分為:海灘、河流、小溪、湖泊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拍攝水景方面照片的小技巧。

  在海邊拍攝風光,海灘上往往顯得空曠,攝影者選取畫面時要多觀察勤思考,適當選擇安排前景(礁石、椰樹)、中景(行駛在海中的漁船)、遠景(天邊的雲彩)。在海邊取景構圖還要注意海平面的平衡,否則照片中搶眼的斜線就會使觀者感到彆扭。同時,因海灘線條缺少變化,攝影者可選擇較高處位置以海浪或海灘為對角線拍攝,營造出一種視覺效果。構圖相對多用橫幅以表現大海的寬廣。這裡還可以告訴攝影者一個辦法,如果海面天空沒有雲彩,畫面平淡,可在鏡頭前裝上用高堅彩虹鏡,拍攝出來的效果會讓你有眼前一亮的驚喜。拍攝河流時,攝影者構圖時應裁取河道彎曲部位,利用曲線引導人們的視線,注意調整不同的影調層次,利用岸邊的花草樹木做前景。早晚拍攝河流(海景),可用加減補償曝光的辦法多拍幾張,以獲得不同影調效果的照片。

  拍攝山澗小溪時,由於場景小,攝影者可多選擇在溪正中或對角線拍攝的構圖手法,同時用豎拍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獲得較大的場景效果。拍攝小溪多為信手拈來的小品,故攝影者還要在用光線和色彩上取勝。由於山澗溪流光線較暗,拍攝時應用三腳架穩定照相機。拍攝小溪或瀑布,攝影者既可用較高的快門速度(1/500秒)來凝固清晰的畫面,也可以用慢速(1-3秒,具體視流速而定)創作出如夢如幻的似煙霧一般的流水。如果光線明亮,也可以在鏡頭前裝高堅的減光鏡,如果旅遊者沒有減光鏡,可採用多次曝光的辦法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此種方法要進行曝光值的換算,故不建議初學者使用。

  拍攝湖面景色時,由於水面平靜如鏡,旅遊者可注重拍攝水中倒影,表現出湖面的寧靜。當然,在平靜的水面投入一塊石子,激起層層瀲灧,或划過一葉扁舟,可以增加畫面的動感,形式就活躍起來。所以說,拍攝湖面水景可動可靜,都不失為創作的辦法。

  五、如何拍好雨景

  雨天時拍的照片,因為雨水的反光,遠處景物明亮而影像朦朧,畫面的景物,色調濃淡有致,別有一番風味。拍攝雨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雨天光線變化很大,有時雨景亮度很高,而烏雲密布的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兩者之間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攝時,最好使用測光表測光。

  2、雨天拍攝,常常會出現曝光偏多的現象,而曝光過度對表現雨景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過度會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來是灰濛濛一片。所以,一般多採用減少曝光,延長顯影的辦法,來改善反差的情況。可按正常曝光量減少一擋到一擋半,每減少一擋時,可增加20%-30%的顯影時間,這樣有助於提高畫面反差。

  3、拍雨景時,不要以天空為背景,而應選擇深色背景,這樣才能把明亮的雨絲襯托出來。如果畫面中有水,不論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積水,雨點落在水面上濺起的一層層漣漪,也有助於雨景的表現。

  4、雨水不會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選擇雨絲成45度方向時為合宜。使用的快門速度不可太高,因為高速度會把雨水凝住,形成一個個小點,而沒有雨水的感覺。如果使用的快門速度太慢時,雨水會拉成長條,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為好,這時快門速度不高,可以強調雨水降落時的動感。

  5、拍攝雨景時,要注意在鏡頭和雨點之間要拉開距離。雨滴離鏡頭過近時,一滴很小的雨點也會遮住遠處的景物。當然,有時也會有意需要這種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機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鏡頭濺上雨點。一般可用雨傘遮住或把相機裝在塑料袋裡,把鏡頭和取景部位露出。

  6、在室內,如想透過窗子表現室外雨景時,可在室外玻璃窗上塗上薄薄的一層油。這樣,水珠容易掛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氣氛。

  7、用彩色片拍雨景時,由於陰雨天的光線色溫高,使用日光片時,照片會出現明顯的偏蘭色調。這種偏色可不用校正,因為蘭調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覺。

  8、拍雨天的夜景時,因為燈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會使畫面顯得很生動。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攝時,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為豐富。

攝影色彩知識之色彩的基本知識

一、色彩來自哪裡

  為什麼世間萬物有各種各樣的色彩?我們又是為什麼能夠看到這些五彩斑瀾的色彩?這些色彩來自哪裡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

  物體之所以會有顏色,這取決於它對不同波長光線的吸收、反射和透過能力,是由物體本身的特性決定的,所有的色彩都是來自物體本身對各種色光的反射。看起來太陽光和燈光似乎沒有什麼獨特的顏色,只是一束束「白光」而已。但是,如果使光線通過稜鏡,就可以發現光線實際上包括了所有的顏色。比如一張乾淨的白紙,它能夠反射所有的色光,這些色光組合成了白光,所以你看到它是白色的。樹葉之所以看起來是綠色的,是因為樹葉只反射光線中的綠色光並吸收了其它色光。

我們為什麼能看到色彩?-人眼的視覺原理

  視網膜通過兩種類型的細胞來接受不同地方傳來的光線,分別叫桿細胞和錐細胞。亮度、顏色和位置等視網膜收集起來的信息被傳送到視神經,它能把這些信息送到大腦的視覺皮層,翻譯成我們自身的意識。

  桿細胞是比較簡單的一種,它只用來感知光線的位置和亮度。本質上,桿細胞是色盲,它只能識別黑白。其實也不是真正的黑白,它所感知的只是光線的亮度罷了。在光線的刺激下,桿細胞產生大量的神經傳遞素,光線越強,神經傳遞素就越多。

  錐細胞是另外一種細胞,更加複雜。它有三個基本部分吸收不同波長的光線,依據不同波長的光線的強度產生不同數量的不同的神經傳遞素。基本上,錐細胞的三種受體分別用來吸收紅色、綠色和藍色波長的光線。每一種受體都根據不同波長的光線的強度釋放不同類型的神經傳遞素。紫色是紅色和藍色的混合,因此紅光和藍光受體都釋放不同數量的神經傳遞素,而綠光受體則一點兒都不釋放。這些信息傳到大腦皮層,你就「看」到了紫色。

  二、色彩的三要素

  自然界的色彩雖然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飽和對燴三個基本屬性。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指各種顏色之間的區別,是色彩最顯著的特徵,是不同波長的色光被感覺的結果。光譜中有紅、橙、黃、綠、藍、紫六種基本色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約180種不同色相的顏色。

  色相環:芝童小築3E+}/U%n$@5x8K3}

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稱色彩的純度。飽和度取決於該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小。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淺、明暗,它決定於反射光的強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變化。其中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綠、紅、藍、橙的明度相近,為中間明度。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還存在深淺的變化。如綠色中由淺到深有粉綠、淡綠、翠綠等明度變化。

  三、RGB色彩體系

  人們把紅(Red)、綠(Green)、藍(Blue)這三種色光稱之為「三原色光」,RGB色彩體系就是以這三種顏色為基本色的一種體系。目前這種體系普遍應用於數碼影像中,如:電視、計算機屏幕、數碼相機、掃描儀等。RGB值是從0至255之間的一個整數,不同數值疊加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而當相同數值的RGB疊加時,則會變成白色。

四、CMYK色彩體系

  CMYK分別代表青(Cyan)、品紅(Magenta)、黃(Yellow)、黑(Black),這是一種基於反光的色彩體系,常用於彩色印刷中。CMYK值是以濃度0-100%來表示,不同濃度疊加會產生不同的色彩。理論上相同濃度的CMY疊加,則會變成黑色,但實際混合色料後並不會呈現黑色而是暗灰色,所以將黑色獨立出來,增加印刷時顏色的範圍。

攝影色彩知識之相片色彩的和諧知識

彩的和諧是指整個畫面的色彩配置,不但要統一、協調,還要完整、悅目。這是通過色與色之間的合理配置,顏色與顏色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安排來完成的。

  色彩的和諧主要有這樣幾點要求:

  1.色彩基調的統一

  在拍攝彩色照片時,要根據主題思想的需求來確定色彩的基調,基調對於烘托主題思想、表現環境氣氛、傳遞作者的情緒和意境,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在作品中,一切色彩的安排都要與色彩的基調相統一。其它色彩與基調相比,只能起到烘托、陪襯的作用,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違背了這種整體性的色彩組合,作品就會呈現出不和諧的基調。色彩基調的統一併不意味著色彩表現單調,也不僅僅是色彩的拼湊,而是讓作品的色彩豐富且有變化,是有章可尋的統一體,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給人以完美的視覺感受。

  2.色彩的調和

  在安排色彩時,要根據畫面上色彩的飽和度、亮度、明暗關係以及色彩的數量、面積來適當配置,使整個畫面具有統一、和諧的效果。

  同種色相具有不同明度的色彩,容易調和,而兩種飽和度較高的色彩搭配時,由於色彩跳躍幅度較大就不容易調和。遇到這種情況時,應把其中一種顏色的純度減淡或加濃,也可把兩種顏色的被攝物拉開距離加以區分。近距離顏色濃,遠距離顏色淡,這樣才符合應有的透視關係。在兩種顏色之間,可以利用間色來緩衝過渡,也可以利用白、灰、黑等消色來加以分割。色彩由於明度和飽和度的不同,形成了從明到暗、從濃到淡的多種色階的變化,利用多種變化的色階,也可以調和色彩,在色彩的搭配上,明度小、濃重鮮艷的顏色要與明度大、輕柔淺淡的顏色交錯使用,淡色彩中有濃色彩,濃色彩中有淡色彩,使色彩之間濃淡相宜,既協調又有變化。在色彩的安排上,不要就安排色彩而安排色彩,還應考慮到色彩的全面關係;在色彩的布局上,要在色彩的數量和面積的分配上有變化也有均衡,要避免等量安排,色彩要分主次,要以一種色彩為主,其它色彩只能起輔助作用。如果整幅畫面偏藍色基調,色彩顯得淡雅,如果只是這一種色調,畫面就會顯得單調,如在畫面中有一兩點小面積黃色或紅色點綴物,就能讓整個畫面活躍起來,顯得有生氣,如果黃色或紅色的面積過大,就會破壞整個畫面色調的完整性,因此要掌握好色彩的數量和面積,既要起到調和作用,又要使整個畫面達到平衡穩定的效果。

  3.色彩的照應

  色彩的照應就是在一幅作品中,為了求得色彩的全面和諧,還要照顧色彩之間的比較與照應關係。

  色彩的性質是不穩定的和互相依賴的,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會因為受到鄰色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在綠顏色旁適當搭配一塊紅色,顏色明顯;在淡紅色旁搭配一塊紅色,顏色和諧;在陽光下,紅色鮮明;在燈光下,紅色晦暗。如將綠紗罩在紅色物體上,呈現出的顏色顯冷色調;如將黑紗罩在紅色物體上,呈現出的顏色則顯暖色調,這些都說明了顏色是受外界影響而發生變化的。

  在配置色彩時,要考慮色彩之間的關係,當各種色彩互相搭配時,不應有明顯的衝突,灰暗的色彩可以襯托鮮明的色彩,如果沒有灰暗的色彩襯托,鮮明色彩的特徵也顯現不出來。在配置色彩時,應將亮的色彩和暗的色彩、暖的色彩和冷的色彩、強烈的色彩和柔和的色彩的色量和比例關係結合在一起來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在配置上既有差別,又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和諧效果。

巧妙利用合適檔位拍照

1.關於Auto/A(AV)/S(TV)/P/M檔的使用

  很多朋友認為auto出不了好pp,M才能出好片,一味的追求全手動,認為全手動甚至在畫質上都會有飛躍性的提高。但是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下面就來解釋一下到底什麼是Auto/A/S/P/M,它們到底有什麼差別。

  (1).Auto

  顧名思義,這是全自動檔,在傳統相機中Auto會根據內置測光表給定一個快門一個光圈,就這麼簡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在DC中相機還要再多做一些工作,那就是白平衡和ISO,當然在默認模式下,也是Auto白平衡和ISO

  (2).A(AV)

  所謂A檔,是指光圈優先模式

  這個也是最多人喜歡用的模式了。那麼A檔都作了什麼呢?還是從名字開始。光圈優先,在這個檔內你所能調節的只是光圈,相機會根據內置測光系統給出一個恰當的快門速度,保證相機正確的曝光量。當然,在DC內你還可以手動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補償控制測光模式(點測/矩陣/中重)這些是Auto所不能的。那我們就稱他為半自動把,光圈優先可以很好的控制精深,如果你明白倒易率的原理,還可以很輕鬆的用光圈控制快門速度。(光圈越大快門越快反之越小)。所以這個檔能讓你完成基本上你所有的拍攝工作。當然你要很小心快門溢出(大光圈下快門速度過快,超過相機的額定速度,此時相機會有提示)。

(3).S

  S檔和A檔剛好相反,它是快門速度優先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所能調節的不是光圈拉,而是速度,當然你也可以調節諸如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等,相機會根據你所選定的速度給出一個合適的光圈,這個模式一般用再運動攝影,或者固定速度攝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門速度1/4,此時用S檔最好了。不過請注意,S檔會出現光圈溢出的情況,(告訴快門時,超過最大光圈,或者低速快門時超過最小光圈)。你也可以根據倒易律通過速度調節光圈。

  (4).P

  p檔就是program檔,程序曝光,其實說白了他就是一個A檔和S檔的組合,在這個檔你可以調節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相機會根據內置測光系統給出一組合理的光圈快門組合,你只需要用撥盤從中間選出一個合適的,在這個模式下你不用考慮溢出。其他的和A/S是一樣的。

  (5).M

  M檔就是全手動檔,在這個檔內內置測光系統不能控制光圈和快門,光圈速度隨意調節,如果經驗不足,沒有外之測光表,這個檔很容易出現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只有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才使用M檔。

在Auto/A/S/P檔中曝光值是被內置測光表鎖定的,通過調節光圈是不能改變曝光值的,所改變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檔中才會改變曝光值,因為M檔中是不受內置測光表限制的。在A/P/S中想改變曝光值要靠調節曝光補償,在A檔中調節曝光補償實際上是對速度進行調整,在S檔中是對光圈進行調整,在P檔中對兩者進行調整。

推薦閱讀:

當你決心要「重新開始」的時候,你已經完成了最難的部分
從零開始練瑜伽——豎腿功
分享和記錄下,一個小白從零開始自學吉他的經歷
命理學堂:從零開始學八字——干支知識
從零開始做人脈

TAG:攝影 | 數碼 | 數碼攝影 | 從零開始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