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申時 (下午3點――5點) 膀胱經最旺
打開世界地圖我們就能看到:藍藍的代表水的顏色占絕大多數,紅褐色代表山地的佔少部分,而零零散散代表綠色大地的只佔一小部分,這就是三山六水一份田的由來;自然界有一個大大的水循環圈:「水曰潤下」,條條江河將水彙集到湖泊、海洋,形成地表水系,在「烈日炎炎」的驅使下,又以水蒸氣的形式「升騰」到了高空,「高處不勝寒」,夏季到南方看過高山的人都知道什麼叫「一山有四季」,山越高上面積雪越厚,潮熱的蒸汽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又化成「雨」落到地面,滋潤著萬物的生長。 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在人體內的水也是佔有絕大部分,這是「人法地」的象。而且「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周都」指水聚之所,膀胱作為水府,就是一個管理湖泊的水管;「津液藏焉」, 膀胱經屬太陽經,太陽的固攝力最強,膀胱主水主寒,寒的凝聚力也很強,不管「津」走體內,還是「液」走體外都被膀胱收藏起來啦;「氣化則能出焉」,就是說人體的元氣激發太陽經的經氣作用將膀胱中的「津」,蒸發氣化了,又重新參與體內水循環;而「液」也被膀胱氣化成「重濁之汁」的尿,代謝「出」了多餘的體內水分和垃圾。被膀胱氣化升騰的 「津」液和被小腸運化而成的「精微」水液,因為元氣提供的 原始動力,在手足太陽經的經氣作用下,送入肺中,由於肺的宣發作用,一部分通過體表外溢成汗;大部分由三焦,這個管理江河渠道的官,經過不同途徑又匯入了膀胱。如此,形成了一個體內水循環系統,這又是「地法天」的象。 在人體的水循環過程中,各個環節相輔相承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卡殼了,就成了《傷寒論》上講的「太陽病」了。如果蒸騰過程出了障礙,地氣不能上升為雲,人體出現鼻塞、頭暈、後背發緊的感冒癥狀,我們就用增加能量和疏通氣血通道的辦法,拍打完膀胱經後在大椎穴上貼一貼熱貼,再喝碗薑湯,然後蒙頭大睡,發發汗,通過發汗,使汗從皮毛而出(麻桂二湯也可發汗),那個上升障礙就消除了。水到天上以後由雲化為了雨,這就出現了水下降的過程,這個過程出現了障礙,那天就不下雨了,大地就乾旱了,這種經歷農民感受最深刻,在人體內的表現是:地為土,脾主土,脾開竅於口,這個「乾旱」首先表現在口上就是消渴。 治療這種病《中醫基礎》推崇用《傷寒論》里的「五苓散」,方中重用澤瀉為君葯:澤瀉,歸腎、膀胱經,主調水濕停聚,可以使濕氣化為雨水的功能;茯苓、豬苓為臣葯:功效淡滲利水,用於通調水道的;白朮:健脾運濕,使水分布於人體四周,讓五官得潤,使消渴解除;桂枝為佐葯:辛溫通陽,主要是助膀胱氣化,促進下一個循環的開始。看看這個化濕運水的方子,天地玄妙盡歸其中,到此你不能不對老子的講話有所感悟了吧,「道法自然」就是養生調病的最高境界。 在臨床中我們也經常遇到一些乾燥症的患者,所謂乾燥症其實就是口唇乾燥,這種病多發老人。因為嘴巴里的唾液為腎所主,通常我們都認為乾燥症是腎陰虛了,於是就拚命補腎陰,可往往是越補口越干。今天我們明白了:膀胱是湖泊,腎是提水站,元氣就是電能,只有通過太陽經的氣化作用,才能把腎水提上來,這樣我們的口腔就有唾液了。所以,乾燥症的問題就是腎陽不足的問題以及膀胱經的氣化功能不好的問題,循著這個思路,調理乾燥症的方法就有眉目了。 上面講膀胱的「氣化則能出焉」 這一功能,我們主要討論了出「津」的問題,現在我們再看一看出「液」的問題。「津」走體內被再次吸收參與人體的水循環,而「液」走體外被膀胱氣化成「重濁之汁」之物,成了代謝「出」多餘體內水分和垃圾的尿。因此,小便的問題就成了膀胱經的問題啦,小便通暢就是膀胱經氣足的表現。
但是中醫里講:膀胱與腎相表裡,膀胱又被腎管理著,腎是比膀胱更大一級的官,也就是說膀胱這一湖的水必須聽腎的分配和調度。比如小便不順利了,主要的問題在腎。腎陽不足啦,人小便的時候就會哆嗦一下,打個寒顫,但老人和孩子不一樣。孩子小便時,腎氣不足以用,腎精一時調不上來,需用借調膀胱的經氣,所以上面的陽氣一時不足,就空了,在小便以後迅速就哆嗦一下,以集腎陽;而老人小便時就哆嗦了,因為老人原本就腎氣不足,所以小便過程就盜取膀胱經的經氣啦,這時哆嗦一下也是透支元氣以防陰邪入侵。由此看來小便時也會散失陽精,小便也要講究養生之道:(1)、嘴唇微閉咬住後牙,「腎齒兩枚如咬物」,齒為骨之餘,是腎精的外觀,也是最堅固的,因此收斂氣最足的。「如咬物」就是保持收的狀態,以斂住腎氣不外泄。(2)、舌抵上齶,因為人生之初,就是舌抵上齶以固先天真氣的。(3)、腳尖抓地,後跟蹺起,以充分打開足太陽膀胱經以護真元。 足太陽膀胱經在下午3-5點經氣最旺,人體狀況已經好轉,工作能力已經恢復;血中糖分在一天之中最高,叫飯後糖尿病,此時多喝水不僅能緩解血糖,還可以泄肝火,對於膀胱有熱咳而遺尿的患者飲水、提肛效果更佳;各器官反應最為敏感,特別是嗅覺和味覺;而且膀胱經直通腦門,因此在申時氣血最易上升腦部,古語說「朝而授業,夕而習復」,說明早上學到的知識,下午3-5點就得來練習和記憶啦。所以下午申時應該是辦公效率最高的時間,我們要抓住每天這個學習工作最佳時機,以提高人生效率。 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的晴明穴,止於足小趾尖的至陰穴,循行經過頭、頸、背部、腿足部,左右對稱,每側67個穴位,是十二條經絡中的穴位最多的一條經,共有一條主線,三條分支 分支1)、膀胱經頭部分布:起於目內眥(晴明穴),向上到達額部,左右交會於頭頂部(百會穴);其分支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頭部直行脈,也從頭頂入里聯絡於腦,回出分開下行項後(天柱穴),下行交會於(大椎穴)。因此,膀胱經引起的頭痛較多:【頭疼病】(1)、後腦部痛——膀胱經的問題。(2)、左邊偏頭痛——肝血的問題,因為左肝、右肺。(3)、右邊偏頭痛——肺氣有毛病啦。(4)、兩邊頭痛——膽經出了問題(5)、前額疼痛——胃經有了毛病。(6)、中空疼痛——肝經的障礙了。【眼脹痛】 眼睛痛的要脫出一樣,就像眼珠子要掉下來的感覺,有「目似脫」 之說。【頸項僵硬】 大脖子既僵又硬,就像被人拉拔一樣難受,有「項似拔」之說。 分支2)、膀胱經腰際分布:由大椎穴分左右兩支,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腎腧穴),深入體臟,絡腎,屬膀胱。
圖表 3膀胱經
【背酸、腰痛】 如果「津」不能濡潤膀胱經脈,則人的後背就會發緊,感覺很不舒服。進一步發展,整個腰肌就像折斷一樣疼痛。 分支3)、膀胱經下肢分布:腰部支脈,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進入腘窩中(委中穴);與後項的支脈在此相交,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走過足外踝,沿腳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腿抽筋】 膀胱經有問題,膝彎部位就像結紮一樣不能彎曲;小腿肚象撕裂一樣疼痛;足小趾痛的不能隨意活動。 足太陽膀胱經從頭到尾貫穿人體的始終,整條經絡布滿了近130多個穴位,經絡之長、穴位之多、經氣之陽性為十四條經絡之最。因此,佈於人體之後既能有效調節頭足氣血通暢,又可以防範歪風邪氣的入侵,起到古人說的「籬笆」作用。 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有人開玩笑在你面前虛晃一拳,你會無所謂用手一撥笑一笑就過去了,可是這人肺俞要在你背後來一拳你會怎樣?不嚇個半死也要出一生冷汗,這叫「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誰都會對身體後面來的刺激感覺非常敏銳的;就象迎面吹來的風,你會沒肺俞感覺,但是後面吹來的風就不同了,你會很不舒服,叫它「賊風」。 就像生過孩子的中年婦女,整天神經兮兮地說「我老感覺到身後天天進涼風!」,這就是膀胱肺俞的經氣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籬笆」有大窟窿,讓那個「賊風」給乘虛而入啦,這叫「聖人避風如避失石」,就是說受了賊風的偷襲就像有人對你砸黑磚一樣,避之尤過不及。而且膀胱經居於身後,手臂很難接觸到,這樣我們的健身拍打袋對於肺俞調理膀胱經的作用就尤為必要了。
只要你每天堅持循經拍打不僅能疏通頭足氣血通道,還能調節臟腑功能,拍打的重點要放在胸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及調經活血的八髎穴,效果日漸明顯,臟腑的功能也會日漸強盛。八髎穴——婦科、痛經特效穴 八髎穴不是一個穴位而是八個穴位,即上髎兩穴、次髎兩穴、中髎兩穴、下髎兩穴幾個穴位的統稱。皆有梳理下焦,強健腰腿的功能,是治療婦科、二陰疾患及腰痛的常用穴。其中次髎是治療腰痛和痛經的特效穴,尤其是痛經效果最好。每天拍打一定要堅持反覆多次直到有熱感透過皮膚方可停止。委中穴——腰背委中求 委中位於膝關節腘窩處,腿屈曲時腘窩橫線中點,是治療腰痛的要穴。在拍打同時配合腿部的屈伸,不但可以治療腰痛,還可以調理腿部的酸脹、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疾病,對中風偏癱後遺症的調理效果也非常明顯。 |
推薦閱讀:
※【經絡穴位】膀胱經:三焦俞穴
※針灸穴名解-----高式國著(膀胱經)
※BL15心俞穴(膀胱經)
※每年醫院從膀胱里取出的「異物」都夠辦一場搖滾音樂節了!
※拉伸腎經和膀胱經的陰瑜伽體式
TAG: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