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伴侶是什麼?

壹心理報告:靈魂伴侶是什麼?一、大背景

1. 關於靈魂伴侶的傳說

靈魂伴侶這個詞,最早是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記述的 阿里斯托芬 的理論觀點,即人類本來長著四條腿、四隻胳膊以及一個有著兩張臉的頭顱,但宙斯害怕人類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兩半,迫使他們窮盡生命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以使自己達到完滿。

2. 關於靈魂伴侶的爭論

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也有這樣的經歷:與某些人初次見面卻似曾相識、一見如故;與另一些人一起生活很久卻很難有"知心"的感覺。有些人說,這就是"靈魂契合"度:冥冥之中,A與B相遇就會相互吸引;而A與C之間就不會。

最近,國外心理學研究就"靈魂伴侶"是不是滿意度最高的伴侶關係展開討論:

反對的一方表示(Nauert, R. 2014):"靈魂伴侶"是個人信仰的化身,是個人腦中對"伴侶"的預設印象,當這種"預設"印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伴侶形象相衝突時,被視為"靈魂伴侶"的關係將比一般伴侶關係更禁不起挫折,更脆弱。

而支持的一方則表示:當以成熟的方式去看待 「靈魂伴侶」 間的矛盾時,其實矛盾並沒有壞處,營造美好關係並不困難。我們是彼此的靈魂伴侶,並不意味著我們間永遠不會存在矛盾與不滿,而在於我們能溝通不滿,共同成長,一起面對阻礙而不迴避問題。

二、大調查

高度"靈魂契合"的伴侶究竟存不存在?

以有限的生命面對無限的人海,我該不該去尋找/等待自己的靈魂伴侶?

我遇上的這個人,是我的靈魂伴侶嗎?

……

為了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展開了一次有趣的調查:壹心理調查:你的靈魂伴侶長什麼樣子(始於2014.9.7,終於2014.9.14)

為了保證結果更準確,答題時間小於60秒的問卷將不進入統計。最後我們得到 6081 份問卷。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六千多位同學心中的靈魂伴侶到底長什麼樣子,你是否能找到共鳴。結果震驚了我,不知道能不能震驚你。

三、結果分析

參與這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多為90後(65.8%),女性(65.04%),直的(83.4%),單身(64.3%),熱愛騰訊產品(微信32.4%)(QQ空間35.4%)性格內向(74.5%)隨和(67.21%),理想主義(56.7%)的大學生們(59.6%)。我們從一般人口因素以及性格因素作為出發點,結果發現不同類的答案,有不同的特點。

先回顧一下幾道關鍵的題目。

(一)你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嗎?

在本次問卷的第一題里,有80%的人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5%不相信,其餘中立路人。在填寫完10幾道題目後,面對與第一題意思一毛一樣的最後一題,會有不同的結果嗎?

對著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信仰,你確定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嗎?

結果:

之前選擇 "相信靈魂伴侶存在" 的同學,有 1% 在5分鐘後轉為不相信; 有 14% 轉為路人甲;其餘85%堅守相信靈魂伴侶存在的陣營。

之前選擇 "不相信靈魂伴侶存在" 的同學,有 18% 變得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53%變成路人甲;29%堅守不相信靈魂伴侶存在的陣營。

至於初問時是路人甲的同學,其中33%變得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2%變得不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65%堅持自己路人甲的身份。

如果繼續細究有變化的人群:

由粉轉路人的,無論原來是相信還是不相信,這幫傢伙戀愛經驗為 0 的比例最高。而由路人轉為相信的傢伙,戀愛經驗3次以上的比例最高。最後,那些從頭到尾都不相信靈魂伴侶的人,到底是些什麼人呢?

交叉分析得出,有1.4%的90後,1.5%的80後,2.7%的70後,以及10%的60後(註:60後樣本只有60人,可能不太穩定),始終不相信靈魂伴侶。其實不相信也沒關係,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長消莫卒說:

為什麼會有轉變呢?因為靈魂伴侶在我們腦中本來就虛無縹緲嗎?因為做完題之後你發現你以前的人生一直走錯了方向嗎?還是因為你還不知道自己更期待哪種形式的愛情呢?那我們先從感情發生的兩種形式說起吧。

(二)哪種形式的愛情里更容易出現自己的靈魂伴侶?

你可能會好奇,"我認為的靈魂伴侶真的是別人認為的靈魂伴侶嗎?" 我們先從感情發生的兩個根本方向來做區分:一見鍾情的感情,和日久生情的感情。

一般以為,靈魂伴侶原型是一見鍾情,似曾相識的感覺,並佐以不會發生摩擦的契合感;但我們也知道,經過時間的磨合,原本不是一見鍾情的兩個人,也可以變得非常融合。那麼兩種感情發生模式會影響我們是否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么?

我們來看看結果:

◆ 似曾相識:有85%的網友相信初次見面卻似曾相識的感覺;5%的網友不相信;10%的網友是打醬油的態度。

◆ 日久生情:這裡,有89%的網友,相信靈魂伴有可能通過日夜相處達成;有11%的網友覺得靈魂伴侶不能通過日夜相處來達成。

交叉分析後,我們發現:

大部分人(76%)處於中間地帶:既相信"似曾相識",也相信"日久生情";有 9% 的同學相信 "似曾相識" ,但不相信 "日久生情" ;另外的 13% 單單相信"日久生情"而不相信"似曾相識";還有 2% 兩者都不相信(在前面死都不相信靈魂伴侶的奏事你們吧~)。

有趣的是,我們還發現某種相關性,即相信"似曾相識"的同學,更傾向於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相信"日久生情"的同學,略微傾向於不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

單就這兩個感情發生模式來說,我們還發現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似乎那些更年輕的,更沒有感情經歷的,單身同學,有更相信存在"時間造就靈魂伴侶"可能的傾向性;而男性,年紀比較大的,有感情經歷,有對象的網友,有更相信"初次見面有似曾相識"感覺的傾向性。

長消莫卒說:

這樣的結果可能意味著:沒有感情經歷、單身的朋友會對靈魂伴侶的想像更寬容,而有了感情經歷的、比較成熟的朋友更相信似曾相識的感覺,並且由於曾經的感情生活跌宕起伏,對靈魂伴侶的認知會更實際,少了些幻想。

(三)究竟哪類人更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呢?

◆ "某零後"是什麼,可以吃嗎? (相關資料:百度大數據解讀90後:撕下標籤的90後,80後調查:80後的世界是什麼樣)

從統計得出,80後(84%)更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其次是70後(83%),然後是90後(77%)。三者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相信靈魂伴侶,但不等待的70後(32%)和80後(29%),明顯高於90後(20%)。

長消莫卒說:

可能這和各人成長的大時代有關,70後、80後的成長環境會比90後更單純,更少一些雜音;而隨著年紀變大閱歷增多,相信靈魂伴侶而選擇不等待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 男女依然有別嗎? (男性真的更是精神需求上的草包嗎?!)

按一般性常識,筆者預期:女性由於精神性需求更高,可能比男性有更高的比例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但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是否相信靈魂伴侶的問題上,男女差異非常小(80% vs 79%)。而女性相對於男性來說,有更高的比例(24% VS 21%)選擇"相信靈魂伴侶存在,但是不等待" ,這也是因為女性的等待成本要比男性高。

長消莫卒說:

某次講座的演講者笑談:女性總以為自己比男性更敏感;其實男性也是有第六感,有直覺的!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說呢?如果把性取向放在一邊,異性戀的男性比女性似乎有更大的等待資本,我們知道男人生殖活躍期要比女人長,女性的最大競爭力似乎總與時間聯繫的更緊;同時,女性為了寶寶有更好的條件成長,可能比男性更注重實際的條件;男性比女性從生理本能上來說,更容易 seeing someone new(被其他漂亮美眉吸引)。

◆ 直的還是彎的? (說好要直一輩子,少一天,少一分,少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按一般性常識以及各藝術家、文學家的情史,筆者預期:由於社會規範的限制,非異性戀可能比異性戀有更高的比例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但從圖中結果顯示來看,異性戀相信靈魂伴侶的比例最高(81%),其次是同性戀(80%),其次是雙性戀(74%),最後是在圖中沒顯示的無性戀(58%)。

長消莫卒說:

我想我是影視作品看得過多,而田野調查做得過少。可見性取向與靈魂伴侶應該是關係不大的,有關係的是愛情,而不是愛誰。雙性戀似乎是個坑,有更多的路人,這也許與自身的迷茫有更深的關係。一般認為,雙性戀自我認同相對更加混亂,如果堅持與異性在一起看起來會是異性戀;如果堅持與同性在一起看起來會是同性戀。不同的是,在雙性戀的心中可能一直存在選擇另一方的誘惑:大概就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PS. 你沒有喜歡過同性,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雙?)。

◆ 象牙塔會批量生產"靈魂伴侶"存在的信念么? (相比談天談地,你儂我儂,出來社會混得先吃飽飯)

按一般性常識,我們以為在"象牙塔"生活的學生,精神壓力較小,更加理想化,更追求精神性。而從圖中結果來看,在相信靈魂伴侶存在與否的問題上,學生與非學生差別甚小(79% vs 80%)。但是,非學生黨比起學生黨有更高比例(26% vs 19%)選擇 "相信,但不等待" 的現實策略。

長消莫卒說:

這是不是再一次佐證:更理想化,也許還更年輕的學生黨相對於非學生黨還是,依然更有資本去等待。

◆ 偏理想主義的騷年真的更多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么?偏感性的呢?偏內向的呢?偏隨和的呢?究竟哪類性格特質的騷年更相信靈魂伴侶呢?

總的來說,似乎是外向的(81%)、感性的(81%)、偏理想主義的(83%)、有原則的(80%)朋友更多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且理想/現實的性格特質似乎對大家相信靈魂伴侶存在與否影響最大,有些差別甚小,比如有79%自評隨和的朋友也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更有趣的結果,也是更大的差異在是否等待靈魂伴侶上。依然,外向的(59%)、感性的(59%)、原則的(59%)、理想的(61%)具體看下圖: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多(2%)相信靈魂伴侶存在,但外向且選擇"相信,並等待"的人比內向多出三個百分點。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感性/理性特質的對比,及原則 / 隨和的對比。

感性且選擇 "相信,並等待" 的人比理性的多出5%,但總體只多出3%。

有原則且選擇"相信,並等待"的人比隨和的多出4%,但總體只多出1%。當然,最大區別來自理想/現實性格特質的差異。

可以看到,總體上偏理想主義的人有更高相信靈魂伴侶存在的比例(83% vs 75%),其次也有更高"相信並等待"的比例(61% vs 50%)

長消莫卒說:

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我們說精神戀愛是柏拉圖式的戀愛,而靈魂伴侶傳說最早來自柏拉圖《會飲篇》;而柏拉圖還有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國》所以,大家看到其中的糾結曲折的聯繫了嗎?

註: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愛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既然說到,戀愛與理想化。那麼哪些婚戀因素會影響精神戀愛呢?

◆ 沒有戀愛經歷的孩子更單純,會更大比例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嗎?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相信靈魂伴侶存在與否的比例上,戀愛次數影響不大:沒有戀愛經歷的:78%;1-3次戀愛經歷的:81%;3次以上戀愛經歷的:78%。差別體現在是否等待上,有戀愛經歷的網友有更高的比例選擇"相信,但不等待",而沒有戀愛經歷的網友則有更高的比例選擇"相信,且等待"。

長消莫卒:

這是不是代表,大夥還是更希望初戀是靈魂伴侶的呢?

◆ 單身一族,之所以單身。是因為死守著未出現的靈魂伴侶不放么?

與戀愛經歷相似,在相信靈魂伴侶存在與否的問題上,婚戀狀態:單身(80%) vs 曖昧(82%) vs 有對象 (78%)影響很小;差別同樣體現在是否等待上,可以看到有對象的朋友選擇"相信,不等待"的比例明顯高於目前沒有(明確)對象的朋友。

長消莫卒:

這裡大家可能會產生有趣的聯想:有對象的朋友中,有多少覺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有多少覺得現在的伴侶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又有多少在已有的關係中,繼續騎驢找馬等待著自己的靈魂伴侶?我們將在後面揭曉答案。

(四)你相信自己這輩子能遇到心目中的靈魂伴侶嗎?

首先,總體來說相信這輩子能遇上心中的靈魂伴侶還是佔了多數(64%),當然路人也比較多(30%)(#也許多數人心中靈魂伴侶長得像天上的雲朵,說不清道不明,憑藉更多的是一種感覺)。

按照一般常識,本以為年齡在此會是一個重要的變數,結果與預期相反,不論是90後,80後,還是70後,相信自己這輩子能遇上靈魂伴侶的比例都佔六成上下。

◆ 所以,有對象的朋友都找到了自己今生的靈魂伴侶嗎?

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有對象的朋友都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今生的靈魂伴侶,實際上很少,只有約26%很篤定,而有30%不是很確定,剩下44%覺得身邊這位其實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

再看單身一族,大多數人(61%)選擇了相信能遇上今生的靈魂伴侶;3%覺得自己身邊這位就是(乃們是暗戀中腦補嗎?)

在關係曖昧的人群中,約71%的人相信此生能遇上今生的靈魂伴侶,但僅有15%覺得曖昧對象是他們的靈魂伴侶。

長消莫卒說:

有小夥伴戲稱曖昧狀態的人是最美的,感情最細膩的,最理想的,最能體會愛情的。所以,曖昧中的小夥伴,你們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情緒狀態,而更可能選擇相信能遇上此生的靈魂伴侶呢?

相愛是理想的,而相處是現實的。有對象群體的選擇也許還映射出一個現實問題:兩人相處到覺得對方是靈魂伴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不談戀愛,不確立戀愛關係,就只能靠腦補了。

◆ 感情經歷越單純越相信今生註定和你分不離么?

結果與預期有差:1-3次戀愛經歷的騷年更相信(65.7%)此生能遇上心中的靈魂伴侶,而沒有戀愛經歷的騷年為(62.8%);而且,即使是單身狀態,有1-3次戀愛經歷與沒有戀愛經歷的騷年相比,依然有更多(67% vs. 62%)選擇相信此生能遇上心中的靈魂伴侶。不過當戀愛次數超過3次,情況又有變,更多人會陷入不確定狀態(36%)。

長消莫卒:

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呢?

戀愛次數多了,會或多或少打消尋找的自信么?遇上了錯的人,更加確定對的人的存在么?沒有開始過的,反而覺得方向太多而迷茫么?

有小夥伴稱,最適合的戀愛經歷是三次,第一次遇上你愛的,第二次遇上愛你的,最後遇上合適的。不知道合適與靈魂伴侶在大家心中的定義相差多遠,也許合適是適合相處的,而靈魂伴侶更像是你精神孤獨時的守望者吧。

繼續我們的探索,既然有對象中有三成的朋友覺得身邊這位並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那麼他們會如何對待自己的現有親密關係呢?

(五)你是否不遇到靈魂伴侶就絕不考慮戀愛結婚?

總的來說,多數人面對戀愛和婚姻似乎還是會採用更現實的做法,要麼(40%)選擇"用戀愛與婚姻驗證靈魂伴侶",要麼(18%)完全不考慮靈魂伴侶。

◆ 有對象且覺得身邊這位不是自己靈魂伴侶的朋友,將如何對待這個問題?

可以見到,此時願意獨自等待的朋友所佔比例明顯減少(從16%減至7%);而採取更現實做法的朋友明顯增多(從58%升至71%)。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靈魂伴侶而分手比採取更現實的心態相處的心理成本更高吧。「 對不起我們分手吧,我要去尋找靈魂伴侶」 這樣的話,怎麼好意思說出口呢?

◆ 願意獨自等待的都是更有時間資本的文騷墨客么?

經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90後、彎的、單身的、有原則的朋友,你們似乎更願意獨自等待靈魂伴侶的出現。

◆ 有對象的一般青年走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

直的、有不明確或明確對象的朋友,你們似乎更多會走"實踐"路線。

◆ 誰在奉行"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的總方針?

男同胞、非學生黨、有戀愛經歷的、非單身的朋友,你們似乎更有奉行上述總方針的傾向。

長消莫卒說:

有趣的是,獨自等待的小夥伴,如何判斷遇上的是不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呢?如果相愛時感覺對,相處時發現感覺不對了,你們要怎麼辦?

而有對象但對方不是靈魂伴侶的小夥伴,會應了那句悲壯的 "大家有靈魂伴侶的理想,但更有將就相處的現實"嗎?

快拿出理想主義擰巴的骨氣來,快告訴我不是的!我們會堅守 "不遇不嫁娶,不是果斷離" 的陣營……別拋下我呀姑娘……

還是,一起來看分析結果吧。

(六)在一起後,發現ta不是你心中的靈魂伴侶,你會怎麼樣?

總體趨勢告訴我們:追求靈魂伴侶與在一起相比,還是在一起更加重要。

有64%的朋友覺得既然在一起了,還是堅持在一起更佳;僅有10%的朋友支持了"果斷離"。

◆ 更相信一見鍾情的小夥伴比相信感情可以磨合升級的小夥伴,會更容易"果離斷"?

結果,相信 「一見鍾情」 的朋友「果斷離」的比例僅比後者高1%,再次驗證了,相信「一見鍾情」 與相信 「日久生情」 並不是對立關係。不過有趣的是,不相信日久生情的朋友,果斷離的比例比相信日久生情的高出許多(17% vs 9%)。

我們還是繼續先關注有對象的群體吧。

◆ 有對象的朋友,無論之前是否相信靈魂伴侶,是否覺得對方是靈魂伴侶,突然某天發現對方原來不是靈魂伴侶,會怎麼辦?

可以看到高於70%的朋友,都選擇"一起不容易,且行且珍惜"。有趣的是,相信身邊這位就是靈魂伴侶的朋友,發現對方不是靈魂伴侶了,有更高的"果斷離"的比例(11%),這是惱羞成怒了么……

長消莫卒:

這是不是從側面表明,"相信身邊這位就是靈魂伴侶"的朋友對"靈魂伴侶"的思想貫徹得更徹底呢?

◆ 獨自等待的朋友,一旦戀愛後發現對方不是靈魂伴侶,還會忠於靈魂伴侶的理想戀愛嗎?

可以看到,忠於靈魂伴侶理想戀愛的小夥伴最後只剩下28%,有43%最後歸於"將就相處的現實";同時我們看到,即使是貫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小夥伴,73%同樣歸於"將就相處的現實"。

長消莫卒:

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比起尋求愛情真理的高成本,踏踏實實過日子當然更加實際。畢竟適應性是我們的優勢。

"外婆這輩子就是這樣,什麼苦都能吃。不管多大的變化,她都只想把生活過好。到處都是生活,一樣的,沒關係,適應就好。" via 《Lens》。

◆ 從頭到尾 「果斷離」 那幫人,是誰?

交叉分析顯示:女性、彎的、單身、曖昧中、有原則的朋友,你們似乎更容易堅持尋求"靈魂伴侶"的總方針,採取一旦發現不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就 "果斷離" 。

(七)當我們談靈魂伴侶時,我們在談什麼?

雖說每個人對靈魂伴侶的具體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根據結果顯示,大的特質還是挺一致的。你想成為"大眾靈魂伴侶"嗎?請重點塑造如下幾個方面。

◆ 靈魂伴侶需要身體素質姣好,家產富盈,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嗎?

至少前兩點是否定的,而女性似乎對學歷高,聰慧的人更感冒。

可見,最受歡迎的五大特質分別是:知心程度高(66.4%)、相互看到靈魂深處(61.4%)、三觀方向一致(48.1%)、興趣愛好匹配程度高(40.3%)、學識廣(37%)。在大方向一致上,不同人群的喜好略有不同,比如:男性比女性有更注重另一半的性吸引力,身材棒,長得好的傾向;而女性比男性有更注重精神契合,家境,月收入的傾向。

不過總的來說,比起個人硬體設備,靈魂伴侶的塑造更需要軟體設備。

◆ 當我說"你是我的靈魂伴侶"時,我感覺到了什麼?

是"親愛的,我多麼幸運,茫茫人海中能遇見你"的感覺么?

可見,靈魂伴侶最被需要的五大感覺分別是:無論怎樣都會合適的感覺(60.9%)、讓自己更完整的感覺(55.1%)、安全感(43.7%)、熟悉感(41.3%)、快樂感(37.7%)。各分類人群,在需求細節上略有不同。比如:男性對"自願為其改變"的認可度高,而女性對"從一而終的篤定感""安全感"的認可度更高。

可以看到,無論是靈魂伴侶的塑造條件,還是靈魂伴侶能給予的感覺,更多都是精神性的。和門當戶對式的合適存在著不同。

◆ 我需要靈魂,我還需要有性。

按精神戀愛一般註解:它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但是精神戀愛能夠概況靈魂伴侶的全部么?情人和伴侶本來也可以不同罷。伴侶也可以有性罷。

◆ 靈魂伴侶還需要性吸引力、還需要讓我有xxoo的衝動

交叉分析顯示:性別男,愛好同性,年紀更長的,社會人士,感性的,三次戀愛經歷以上的,有明確或不明確對象的朋友似乎在尋找靈魂伴侶時,更容易想到性吸引力及性衝動。

有趣的是:內外向性格特質僅影響性吸引力方面,而理想/現實的性格特質僅影響性衝動方面

而影響性福感的因素更少:僅為性別男,社會人士,三次戀愛經歷以上的、感性的朋友。

長消莫卒說:

從因素看來,似乎是有性經歷的朋友會更注重性的方面,從性吸引到性福感一個都不能少。性衝動和性福感或多或少是兩碼事,前者主要是促成性行為的吸引力,而後者說的是性行為的滿意程度。因性生活不和諧最後分手的情侶,也許不會比因發現不是靈魂伴侶而分手的少吧。

所以,要成為伴侶,對一般男同胞來說,性應該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靈魂伴侶調查》的分析報告了。

想起我曾對一位友人說:「我時常覺得,如果沒有遇上你,我肯定不會成長這麼多。」她淡淡說道:「不,如果沒有遇上我,你還會遇上和我很像的人。」

作為不以「踏踏實實過日子」為基礎目的的存在,「靈魂伴侶」究竟是唯一一個,還是「唯一一類人」呢,比如:總會遇上一類人,他們相同又不同。但你們會一見如故,你們會有很多默契,你們會發生很多巧合,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十分合拍。然後,你會發現,你真正的靈魂伴侶也許是一類人「拼合體」。人和人之間的靈魂相互重疊又相互分離,也許我們在組織自己的靈魂伴侶時,也成為了別人的靈魂伴侶。

從分析來看,靈魂伴侶既可以成為發展親密關係的理由,也可以成為發展親密關係的目的。後者如果更浪漫一點,也許靈魂伴侶也可以從一分鐘開始。讓我們假裝成為一分鐘的靈魂伴侶罷,然後兩分鐘,然後三分鐘,然後半個小時,然後一天,一個月,一年,然後一輩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想像未來的幸福,可以獲得當下的幸福感。但願本文在數據支撐的背後還可以喚醒你的浪漫,你的情懷。


推薦閱讀:

慾望在左,靈魂在右
【TY】花夫人:你的靈魂,知道愛如何發生
為什麼現在男生不追求女生了,或許有些女生已經"喪失"愛的能力了
請與我一起,傾聽靈魂
學練體會: 下蹲「三一二」的靈魂

TAG:靈魂 | 伴侶 | 靈魂伴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