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杭錦文化之杭錦旗濃郁的民族風情【圖文】

一、杭錦旗民歌杭錦旗是歌的海洋、舞的故鄉,無論您乘車、就餐、聚會、走訪,隨時都會聽到悠揚悅耳的歌聲在耳邊迴響。沉醉在「歌海」中的杭錦人,人人都會唱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杭錦民歌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宴請時用歌祝酒,結婚時以歌祝福,祭奠時期盼平安,勞動時活躍氣氛,節慶時平添樂趣,戀愛時吐露真情。思念親人、熱愛故鄉、歌頌祖國、讚美新事物的民歌頗多。杭錦民歌對人們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是因為歌的內容源於生活、反映生活、情意熱烈、歌聲激越、悠揚悅耳。民歌抒發著熾烈的情感,融匯著兄弟般的友誼。杭錦旗地廣人稀,牧民東一戶、西一戶地居住在遼闊的草原,農民常年生活在偏僻的山區,人與人見面的機會極少。這樣,最能幫助他們抒發感情、化解愁悶的民歌便應運而生。

很多年過去了,民歌並未因戰亂、災害停止過,唱了一代又一代,越唱越熱鬧,越唱詞越多,也從沒有聽膩的時候。現在,杭錦民歌已唱到了京城,還飄洋過海唱到了歐、美、亞、非、拉。杭錦民歌的演唱形式多為坐唱。幾個人相約在蒙古包或房屋城,一人唱,眾人和;大家一起唱;男、女兩人對唱。牧民唱民歌,用馬頭琴、四胡、竹笛等民間樂器。蒙古族民歌像清泉一樣甘甜,美酒一樣甘醇,山花一樣爛熳,彩霞一樣迷人。已成為祖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明珠,被載入史冊。凡是到過杭錦旗草原的人,哪怕只聽上一首激動人心的蒙古族民歌,幾年以後,當時蒙古族姑娘演唱時的那種感人至深的表情,還會深深地留在記憶里。蒙古人非常好客。即便非親帶故,您能在他家吃頓飯,他便會感到榮耀,這表明您瞧得起他。這時,熱情好客的主人就會把酒斟到酒盅或銀碗里,雙手捧著潔白的哈達,虔誠地向來賓一一敬酒,高唱旋律優美的《敬酒歌》。聆聽著美妙動聽的歌曲,人們的思緒早已從蒙古包飛向遼闊的草原;杯杯包含深情的美酒,又把四海賓朋的友誼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人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猶如民族團結之花芳香馥郁。二、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獨具地方特色,不拘形式,不需要化妝打扮,常常以草原為舞台,即興表演,舞步輕盈,舞姿優美。普普通通的盅、碗、筷,都是牧民伴奏時使用的樂器。流傳多年的《鄂爾多斯舞》、《盅碗舞》、《筷子舞》,一直受到世人的稱頌,它不僅見於地誌記載,文人、詩人、攝影家亦曾留下不少動人的篇章。三、五茶

到杭錦草原旅遊,常會受到性格豪爽的蒙古人的感情款待。他們迎接貴賓、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敬神祭祖,都要放五茶:獻哈達、嘗鮮奶、喝奶茶、擺羊背子、敬美酒,這是筵席中最隆重的禮節。獻哈達:晚輩謁見尊長,主人迎送客人,都要奉獻哈達,以表示對對方的崇高敬意和親切的問候。當主人躬身把哈達雙手舉過頭,恭恭敬敬地遞給客人後,便下跪磕頭;客人表示了謝意,退回合達後,主人又彬彬有禮地磕頭致意。哈達質料有布的,有絲織品的,白色居多,並有銀灰、紅、黃等色。嘗鮮奶:當客人或長輩從主人或晚輩手中接過銀酒盅里盛放的少量鮮奶後,即用右手無名指,伸到盅里蘸一蘸。第一滴彈向天空,以示獻天;第二滴彈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滴自己品嘗。喝奶茶:客人被邀進蒙古包,主人便在紅漆小桌上擺上黃澄澄的酥油、珊瑚狀的酪蛋、似餅薄厚的奶皮以及炒米、紅糖、油炸食品。然後,主人就拿著瓷質精細、圖案艷麗的小碗用小勺舀進少量炒米,沏上滾燙噴香的奶茶,敬讓客人暢飲。擺羊背子: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由羊頭、頭身、肩骨、四條腿割成七件的肉塊拼湊在一起,並按照一定的規格擺放在長方形的木製紅漆托盤裡。進餐時,須手持蒙古刀把肉切成小塊。吃法講究,肉鮮味美。敬美酒:羊背子由晚輩或服務人員端上餐桌後,即由服務人員開始從長輩起依次敬酒,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敬。斟滿的三盅酒,要求客人一飲而盡。喝酒,常同唱歌聯繫在一起。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種勸酒活動,又是對待客人的一種盛情。四、敖包敖包不分大小,大都呈漏斗形,或圓頂狀,上小下大。講究一點的敖包,頂端插著彩色經幡:它是一根高約二三米的鐵三股叉或通直結實的木杆。桿上的繩子系著五色彩旗或布條,布上寫著密密麻麻的經文,微風輕拂,十分壯觀。敖包祭奠日,一般為每年的陰曆五月十三日。有時臨時商定,多在草茂花鮮、羊肥脂滿的金秋舉行。祭敖包,規模大小不等。旗祭敖包,規模較大;蘇木祭敖包,規模中等;浩特、寺廟祭敖包,規模較小。祭敖包那天,蒙古族人民就像過節一樣,都要精心地打扮一番,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騎上剽悍的蒙古馬,帶著鮮艷的哈達、醇香的白酒、肥嫩的牛羊肉、澄黃的酥油、雪白的乳酪、花樣翻新的熟麵食等祭祀用品,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雲集在敖包。祭祀開始,主持人致詞,敬獻奶食、哈達,並讓請來的喇嘛誦經念咒,焚香酹酒。凡參加祭典的人,不分別女老少,都要認真地從左向右繞場三圈,拾揀一塊石頭,拋扔在敖包上。並跪拜磕頭,祈福招財。然後,一起歡宴,盡興暢飲,愉快地唱歌、跳舞。這時,有的青年男女還要重返敖包,陶醉在「敖包相會」的幽會之中。飯罷,進行賽馬、摔跤、打靶射箭,祭敖包即為結束。

這時,人們才滿懷喜悅地惜別而去。祭敖包寓意牧業豐收、風調雨順、人畜兩旺。男女青年,也常選擇敖包佳節,團聚相會,吐露真情。五、那達慕「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舉行的盛大娛樂活動,莊嚴、活潑、古老、神聖。「那達慕」蒙古語譯為「遊藝」的意思。盛夏或初秋,是牧區的黃金季節。午城草原,湖碧草綠,流光溢彩,牛壯羊肥。為了喜慶豐收,屆時,都要舉行傳統的「那達慕」大會。籌備期間,就像過節日一樣。人們格外忙碌,宰牛、殺羊,起早貪黑地釀製馬奶酒,發酵酸奶子,趕製油炸果,沉浸在一片歡悅之中。盛會那天,家家黎明即起,男女老少都要梳洗打扮一番,換上艷麗的民族服裝,踏著曙光,駕駛著摩托車、騎著膘肥脂滿的駿馬,趕著裝飾一新的勒勒車,拉著蒙古包、皮毛、藥材等什物,從四面八方奔向會場。會場設在水草豐美的開闊地帶。彩旗飄揚,人山人海。雪白的蒙古包,星羅棋布地鑲嵌在綠茵遍野的草地上,像閃爍的星星,飄動的白雲,數都數不過來。盛會開始,首先舉行儀式,組織者或長輩講話,致祝詞畢,參加體育比賽的運動員—摔跤英雄、射箭能手「全副武裝」列著長隊,雄赳赳、氣昂昂地繞場一周,與觀眾見面後,各項比賽按預定計划進行。「那達慕」規模大小不一。大至一個盟(地區)、旗(縣),小至一個蘇木(鄉)。人數少的時候有幾百人,多的時候為一、二十萬人。會期為三至七天。每逢此時,農牧民都要把自產的羊毛、皮張、酥油、乳酪、手把肉、牲畜等,拿到會上交易。同時,還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滌綸、呢料、茶葉、食鹽、紅糖以及電視機、收錄機、風力發電機、剪羊毛機、小型提水機械。盛會期間,燒香拜佛、念經祈禱從不間斷

推薦閱讀:

<P>甘於寂寞 勤耕耘 潛心鑽研為文博 ——記政協鄂爾多斯市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楊澤蒙<...
內蒙鄂爾多斯小吃--呼倫貝爾羊肉
一個設計的失敗案例:鄂爾多斯 (三)

TAG:民族 | 文化 | 內蒙古 | 鄂爾多斯 | 蒙古 | 民族風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