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著述、一座場館,界開一片美術史新境——「2017中國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研討成果集萃
學術背景:上世紀末,張正忠提出「田園山水畫」名稱、概念與山水畫「四大分支說」
江蘇海門畫家張正忠在長期創作實踐、實景考察的同時,對田園山水畫課題進行重點研究。1996年,他提出「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名稱、概念,並把它看作山水畫科下面的一個「畫目」。接著他又提出山水畫的「四大分支」——峰嶺山水畫、田園山水畫、城市山水畫、海景山水畫,並相繼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出版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田園山水百圖》等專著,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田園山水畫的發展脈絡,建立了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史學理論體系。2016年,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在海門創立。
新聞鏈接:「2017中國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11月26日在海門舉行
11月26日,正值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開館一周年,中國田園山水畫名稱、概念誕生22周年之際,「2017中國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在海門舉行。這次研討會邀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鄧福星做學術指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做學術主持;由中國畫學會提供學術支持,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美術觀察雜誌社、國畫家雜誌社、中國書畫報社做後援單位。海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一兵做開場主持,海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陳忠新參會並致辭,海門市政協副主席郁斌做總結髮言。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天民、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潘耀昌、中國田園山水畫院院長張正忠、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徐沛君、南京博物院展覽部主任萬新華、中央電視台書畫院《東方藝術家》主編李鳴泉、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秘書長傅志剛、龍岩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周明聰、中國書畫報社國畫部主任江麗紅、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教學部主任趙春秋、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張榮國、佛山畫院院長葉其青、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院長康榮、江蘇省美協理論藝委會委員鄒凌、江蘇黃海畫院院長胥力浦、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師史國富、佛山市美協常務理事陳玉蓮、南京散聖書畫院院長梁立志等二十餘位理論家、田園山水畫家、書畫專業媒體人齊聚海門,對當代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論研究的新突破及其學術價值、指導意義等進行深入論證與研討。
參觀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
參觀中國田園山水畫院
參觀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
現場研討:田園山水——最長情的精神依戀,最人文的美術話題
王一兵
李一
李一: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一句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黨中央把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提到這樣高度的情況之下,我們召開中國田園山水畫學術研討會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為中國田園山水畫就是探討我們生活的家園和我們之間這種藝術上的關係。中國山水畫從宋代以來就提倡「可行、可望、可游、可居」。這是最美好的山水畫境界。實際上這種「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在我理解起來,就是田園山水。如何讓體現田園美的山水畫在當今建設美好生活的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藝術,這是「十九大」以後中國田園山水畫的新課題。今天我們召開這樣一個會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在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張正忠
張正忠: 我國人群的視角關注「田園」,最早在《詩經》形成時期。《詩經》有很多地方描寫了農事、鄉村、自然景色,體現了人們對田園景物的關注和對田園美的初步認識。詩歌的傳播加速了世人對田園美認識的覺醒。所以田園詩的發端,應該要推前到《詩經》。田園詩對田園山水畫的起源,作為一種思維、認識,有著重要的作用。陶淵明的田園詩標誌著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對田園美的認識已經步入一個新時代。這種審美認識上的突破,使人們的視角往田園景觀上靠近了一大步。真正對田園山水畫的起源產生全面影響的是六朝和唐代詩歌。到了唐代,很多詩人陶醉於田園之美中,而許多畫家也是詩人。在繁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的時代,田園之美進入繪畫是順理成章的事。也許那時典型的田園山水畫已經出現,但是沒有流傳下來。到五代的南唐,就留下了精彩的、無可爭議的田園山水畫作品——趙幹的《江行初雪圖》。
鄧福星
鄧福星:正忠先生剛才從田園詩入手,探討田園山水畫的緣起和形成問題。作為一種探討方法,我是完全贊同的。中華藝術是在農耕經濟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其決定了中華藝術最基本的特徵,也決定了田園山水畫的基本特徵。有時「田園」與「家園」同義。田園山水寄寓了人們的鄉情、鄉思。人們在那裡紮下生命之「根」,終生都難以割捨。對於家鄉的熱愛和懷戀是一種深層情結,世代如此,也是一種心理遺傳。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田園山水是畫家為心靈打造的詩意的永恆駐地。當今,歸隱意識已經不再是田園山水畫表現的重要題材。而生態文明、最美家園和地域風情,有可能成為當代田園山水畫表現的重要內容。最近幾年許多地方都在打造當地的畫派,但海門沒有。他們著眼於一個特定題材的繪畫,促進創作,研討理論,向縱深發掘,往橫向拓展,實實在在地做藝術、做學術,表現了海門市有關領導在文化建設中的遠見卓識和務實作風。
高天民
高天民:我覺得「田園山水畫」這個概念應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只要表現了田園鄉野景色的山水畫就是田園山水畫。狹義的解釋,是不是可以說,以有人居的鄉野自然為描繪對象,具有鄉野情趣和人文情懷的山水畫,才能稱得上是田園山水畫?田園山水不僅僅反映農耕經濟,還反映儒道互補(入世與出世)的關係。它既是農耕經濟文化的一種現實基礎的反映,同時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種體現。張正忠先生把傳統山水畫的歷史進行了重新的組織和闡釋,豐富了我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認識,也將中國美術史學向前推進了一步。「中國田園山水畫」這一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為畫家進行藝術創作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為我們評論、解釋、歸類當代山水畫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潘耀昌
潘耀昌:張正忠先生「田園山水畫」概念的提出,實際上是代表人對歷史的一種追憶。剛才他又分享了他對田園詩與田園山水畫起源關係的研究。田園詩在當代有一個現實意義,就是我們回不到那個時代的田園了,那種田園詩的環境已經沒了,但是它已經升華成一種美學。現在很多人懷念江南,懷念皖南故居,懷念消逝的過去。這種懷念不僅是情緒上、心靈上的補償,而且是精神上的一種升華。張正忠先生對田園詩的研究,實際上是挖掘了田園詩意的美學。另外,「田園山水畫」的概念給我們現在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種高屋建瓴的理念。中國農村的總體面貌比較落後。怎麼改造?那就是田園山水的理念。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
徐沛君
徐沛君:經過橫向、縱向的比較,我感覺到田園山水畫的價值是非常獨特的。它先天就具有一種深情回望過去的審美傾向。隨著中國城鄉融合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田園山水畫可以通過視覺圖像給人們提供一個精神上的棲息地,讓人們能夠在忙碌之後獲得寧靜,有一種皈依感。我倒不太贊成把它的概念放到很大,能夠有很強的前瞻性;能把它做得很精,讓人看到它,就彷彿聞到久違的泥土芳香、喚起兒時的記憶,能夠給社會變革提供一個圖像的記載或者一個思考的載體,那麼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它的偉大之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萬新華
萬新華: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的創立對海門地方文化建設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這裡面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張正忠老師的個人努力。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於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趨勢這個角度來看,對田園山水畫的研究和推動符合當下文化建設的要求。其中精神價值方面的內容,對當下建設美麗鄉村、溫馨家園具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張老師在學術上對田園山水畫進行理論梳理和專門探討,又在創作上進行堅持不懈的實踐,並持續地開展相關活動。可以說,他對當代田園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鳴泉
李鳴泉:中國田園山水畫的研究能取得這樣大的成就,應該感謝當地政府、感謝張老師的努力。我的願望只有兩個。第一個是田園山水畫的活動能持續下去。中國田園山水畫雙年展完全可以走出海門,到全國各地去辦。這一方面可以調動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更好地宣傳、推廣田園山水畫;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採風、寫生,激發畫家的創作積極性。我的第二個願望就是深入。田園山水畫既要表現美,又要注重文化內涵,有傳統文化的延續,更要關注社會現實,體現時代追求。
傅志剛
傅志剛:用十九大報告來講,中國將在2030年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國文化肯定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個部分。我覺得田園山水畫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大家都看得懂。田園山水畫的推進發展,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開拓創新。傳統不僅是筆墨方面的,還有中國哲學、中國美學、中國精神、中國氣派。這次習主席陪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故宮博物院參觀,特朗普似乎想打壓一下中國,說你們中國文化沒有巴比倫文化時間早。當時習主席就說,但是它已經不存在了,我們中國文化五千年沒有斷過。這是因為中國文化裡面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們的文化傳承下來。
周明聰
周明聰:參觀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和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深刻感受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學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張院長的田園山水畫創作成果,既佩服其獨到眼光又感動其執著熱忱。剛才有人提出應該走出海門舉辦中國田園山水畫展,擴大影響力。我認為很有必要。我是台灣人,現在龍岩學院任教。建議以後有機會到台灣舉辦田園山水畫展及學術研討,加強兩岸學術交流與藝術創作觀摩探討。我願盡綿薄之力,促成展覽、研討及寶島採風活動。
江麗紅
江麗紅:這次來到海門,看到張先生這些年辛勤耕耘的「田園」有了非常大的收穫。尤其是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做得非常學術,視覺效果非常好。把一個畫目歷史建館陳列,在全國是首創,體現了藝術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生活的宗旨。它一方面可以作為文化宣傳的窗口,讓群眾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美術教育基地,給美術院校的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課堂。在此基礎上,海門可以考慮創建自己的綠色生態田園基地,結合畫史館的田園歷史文化展示,為群眾休閑和畫家寫生提供良好的體驗。
趙春秋
趙春秋: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以及審美觀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對畫家是一種挑戰。畫家創作肯定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古代田園山水體現的是文人士大夫歸園田居的生活狀態和一種遁世思想。向古人伸手,是要把這種東西直接繼承過來嗎?向生活伸手,是不是對田園生活作一種農家樂式的解讀,或者作一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圖解式繪畫就可以?傳統山水所要表達的第一是自然美、第二是筆墨美、第三是意境美。這是我們所要堅持的。此外,畫家還要有社會擔當,把繪畫上升到哲學美的高度,正所謂「畫令人驚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
張榮國
張榮國:張正忠先生不僅努力探索田園山水畫的創作,而且在學術理論上進行了深入探究,使二者相互生髮、交融共進。他的《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等系列著作,既有對發展歷程的縱向梳理,也有對當代現狀的橫向呈現,達到了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統一。「田園山水畫」這一概念由張正忠先生提出並得到畫家、理論家的響應與支持,在畫界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的建立、畫展和研討會的舉辦以及媒體的傳播,無疑促進了田園山水畫的發展。
葉其青
葉其青:張正忠老師雖然身處基層,但目光高遠,以他的胸襟、卓識與勤奮,成功梳理、建構起田園山水畫這一重要的學術題旨與體系,並創立了相關的創作、展示平台,更凝聚起一個龐大的創作群體。我認為這些都是足以寫入畫史的事件。田園山水畫創作必須堅持兩個傳統:一是堅持與生俱來的詩性傳統,二是堅持師法造化、貼近生活的傳統。
康榮
康榮:我們現在面臨著如何壯大中國田園山水畫理論研究以及創作實踐隊伍的問題。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上名家輩出、佳作迭現,那麼我們如何趕超古人?我覺得這是以後田園山水畫加深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元素之一。
鄒凌
鄒凌:中國田園山水畫,古今不同:相同處在於都是以農耕經濟為背景,詩意地反映田園風貌,追求「平淡天真」;不同處在於古代田園山水畫大多帶有隱逸情調,而現代田園山水畫反映的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時代精神。如今的田園畫家多生活在城市,通過寫生與田園保持親密接觸,使心靈與田園相契合,筆墨語言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融入了新內容。
胥力浦
胥力浦:田園山水畫家要多到生活中去寫生。此外,還要有社會責任的擔當。上個月我去四川高縣復興鎮。那裡正搞田園開發,邀請我去看看怎麼設計才有詩情畫意,我給提了建議。前兩天聽說項目批下來了。作為田園山水畫家能參與環境規劃,我很高興。
史國富
史國富:這次看到張正忠老師的大量田園山水畫作品,受到很大觸動。他完全表現的是他自己的生活,而且堅守這一塊,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績。
陳玉蓮
陳玉蓮:張正忠院長二十多年來研究探索中國田園山水畫,倡導保護生態、謳歌綠色家園,這些都與我們「容桂水鄉畫」的探索路向不謀而合,因而我們的這些作品都很榮幸地屬於「田園山水畫」。在創作實踐中,我堅持寫生與創作的結合, 即「對景創作」。歷經多年的學習、錘鍊、探索,我領悟到,創作是精神與景物長期磨合與交融的過程,既要有「苦行僧」那般的堅毅,還要有文化學養的積累、個人品格的修持。
梁立志
梁立志:我要說兩句話。一是我這次來主要是以學習為主。聽了前面專家的發言,受益匪淺。二是感謝張正忠先生對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論研究的貢獻。他的田園山水畫理論給我們創作實踐提供了重要引導。
書面發言:田園山水畫讓我們留住麥田、守住鄉愁、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此次研討還收到一些專家學者的書面發言。他們認為,田園山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田園山水畫寄寓我們一代代中國人的思鄉、愛鄉情感,田園山水畫的當代研究體現了一種民族文化自信。限於篇幅,這裡僅列目錄如下:
何東(中國書畫報社社長):《中國田園山水畫學術理論體系建立的重大意義》
魏廣君(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長):《田園山水畫家的人文情懷》
楊惠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奠定了一個新的學科建設的基礎》
楊明義(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研究歷史,創造歷史》
吳耀華(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田園山水的清凈身影》
郭子良(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畫家):《田園山水畫未來可期》
王法(江蘇省國畫院藝委會辦公室主任):《南通田園文化的「江海藝境」》
施石希(海門畫院畫師):《樹立田園山水畫的民族文化自信》
來源:《中國書畫報》
推薦閱讀:
※九星與山水的照應(一)
※宋初「三家山水」--關仝
※畫家胥力浦的田園山水視界
※桂林山水風光人像5日創作攝影團
※何加林:縱橫筆墨 山水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