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標籤:雜談 | 分類:小石頭語錄 |
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
【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第十四章 密乘之巔——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我們的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本章所說的法門是主客圓融統一的。因為這些最高三摩地的自性是非二元的,所以沒有給予禮敬。然而,我應對各章的禮敬作個總結。我們以不同的原因在各章中分別禮敬了三位導師,他們都是善巧於密咒道的:宗喀巴、密勒日巴及蓮花生大士。對於他們分別代表了佛法中的某一部分,我們也已作解釋了。總而言之,他們分別代表了小乘、大乘及密乘的祖師。在知曉他們都是金剛乘導師,且各個宏化了不同層面的佛法時,那麼他們可謂三位一體的:由於看到他們的可合性(因為金剛乘兼含其他乘),他們也各是一體三位的。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現在,謹記我們教法的同中有異及異中有同,今晚首先要說的是大手印。A大手印法門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如前述,有兩條途徑可以通到大手印修法的:如黃教認為的必經三灌道,或如紅教所說的不用雙運,而直接修此第四灌法。首先我將概略敘述大手印的輪廓,其次再詳細描述。修大手印法可分四個階層:第一、 大手印之專一瑜珈;第二、 離戲瑜珈:一切理皆是戲論;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第三、 一味瑜珈:在行、住、坐、卧中修大手印。於一念中演一事,於此時中無他意。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於一念中持一時,演此一事無別意。於一時中演一事,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於此念中無他意。第四、 無修瑜珈。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我撰寫了一本中文版的《大手印教授抉微》,其中已針對藏譯中之原來大手印教法的的某些誤解處加以糾正了;另外包括伊溫氏編譯且已英譯中的書本。這些本子中有個共同的錯誤,即假設定上述的第一階層為止,而第二層為觀這是錯誤的。密乘的大手印顯然和大乘顯教的禪定不同,但是執持錯誤想法的人則嘗試將此二者比擬為相似——像兩粒雞蛋一樣!他們應該了解,修大手印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修習前,有必要透過灌頂獲得明體的證悟(明體即是常寂光)。如果未證明體,行者仍舊屬於修大乘的空觀。這個明體的證悟,不是透過止或觀來獲得的;它是由上師所賜予的。沒有這個過程,是不能修大手印的。這個事實非常重要,因此第一層修法稱為明體觀。此修法中,止、觀都在非二元性的三摩地中一味和合,它們沒有差別。大部分讀者可能讀過伊溫氏所編譯的《西藏瑜珈及秘典》一書,沒讀過的可依本書去矯正補充它的某些細節。【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首先我們得了解,錯誤是源於藏文原本,而非譯者或編者。我們先檢查出其錯誤,再給予正面的指示。1、 大手印專一瑜珈——第一層瑜珈a、 分類(之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把大手印四層分成兩類:即所謂「普通修習」及「特殊修習」。這是錯誤所在,因為大手印的四層瑜珈是屬於最高的三摩地。二分意謂著,前二者是顯宗而後二者是密宗。這不對!因為四層皆是最尊貴的三摩地,也是超越顯宗的。【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陳先生指出,第一瑜珈是專一於此終極的法理上,雖然此後仍有三個瑜珈,但它們仍不能超越第一者,因為在「終極法理」之外不再有多餘的事物。b、禪定的對象。書中說有氣或無氣之物皆可以用。但是如此應用,絕非大手印瑜珈法。其實,同一段中還提出以「小球或小木片」作為禪定的客體,這些器具甚至非佛教徒亦共同使用,大手印中要怎麼說呢?其下所述都和普通禪定相同。至於以金剛誦(此指般若波羅密多)伴隨有氣息的客體而修,這是指證悟空性;仍是屬於大乘修法。OM,AH,HUM之金剛誦法的確是密乘修法,但也僅屬於初灌的層次。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再者,章節中提到寶瓶氣修法,是屬於第二灌或密灌而非大手印。上述是第一瑜珈中所發現的各種錯誤。那麼行者要如何修呢?2、 修法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a、輪廓。首先很重要的是,在接受大手印灌頂時,得從上師處獲得一個明體的輪廓。雖然只是一個輪廓,它必須是十分圓滿的。未獲此輪廓之前,不可在大手印中作任何修習。如何從上師處獲得它呢?首先,去參訪已透過這個階層有成就的上師,他才能給予有效的灌頂。其次,將一切獻與上師——屋子、金錢、妻子兒女、財富資產,毫不為己保留一物。接著準備接受任何一種的處置,甚至包括苛責的言語及挨拳頭之苦,有如許多噶居巴祖師所受的一樣。譬如,帝洛巴對諾洛巴之殘酷對待,有「大難十八次,小難廿四次」之例言,以作為大手印灌頂之必要前行。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帝洛巴和諾洛巴師徒間有許多故事可說。有一次,他倆走到險峻的山上,帝洛巴對土地說:「如果一個人能投身於這懸崖絕壁之下,他怎會不得到大手印呢?」諾洛巴即刻從峭壁上擲身而下,骨折肉破。帝洛巴看到土地的大奉獻,他即刻以大神力潛飛尾隨而下,在破碎的屍體上吹了一口氣,使諾洛巴身命復原,並即刻傳授他大手印。在此事件發生之前為止,諾洛巴本是一位剝削聰敏的大學者,他並未獲得任何專一之力。經過這個事件及灌頂之後,他才證得了圓滿的專一。諾洛巴雖然把美麗的妻子奉獻給了上師,他仍有貪戀她的慾望,有一次遇到帝洛巴時,由於欲發而使金剛杵挺立。諾洛巴拿一塊大石猛擊自己的杵數次,也因此而證菩提初地。今天已經很少有如古人這般大證悟的上師了,為了心靈的成長而自願受苦的徒弟也不多。再說,今天的上師也不願意使學徒們(在修密法時)受罰痛苦,有如瑪爾巴之磨練密勒日巴,這有時是必要的。章 密乘之巔——那我是如何獲得大手印的呢?雖然我的上師沒有非常地虐待我,我依然保持謙恭,同時隨伺在側。這位上師貢嘎仁波切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我遇到他之前,觀世音大士曾顯現於我的夢中,然後他轉成貢嘎仁波切之相。所以得遇上師,我即刻明白上師和觀音大菩薩的大慈悲是沒有區別的。當時我正任教於佛教大學,上師遷離彼地時,我決定要放棄一切去追隨他。同事及學生都勸請挽留,雖然他們有點被激怒了,我的意志仍然堅定不移。我的雙親年紀已大,沒有工作,我必須奉養他們。妻子又年輕,又有其他家族成員有待扶持。再者,上師也知我意志堅強:有我的學生向大師問起我,我的上師說:「陳先生心堅若石!」結果,上師賜我「七日大圓滿法」。我想是一件當時我隨伺上師時所發生的事。有一年冬天,我們避居山上,彼時雪已深掩地表了。因此,除糞夫並未來此移走上師的糞便。看樣子雪不會馬上停止,上師雖有多位比丘徒弟及侍者,卻沒有人想去干此差事。於是我動手去清除,對我而言這不是件很令人厭惡的事。上師因此很欣喜我的所為。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因此,我從上師處獲得大加持,是他使我證得明體的。有此勝證之後,我便常說大乘空性和大手印是有差別的;因為前者只說理論及抽象原理,又必經由奢摩他去具體化,但是徹底的證悟仍是很遙遠。在佛教密宗,則有眾多果位之大威力法門。在上師的慈悲恩惠下,它們可以確切地指示出明體的一個概略。雖然它不是圓滿的,仍舊充滿著整個法界。大手印教典中所說的「專一」,意指專一於此明體,而非有氣息或無氣息的客體上。當謹記的是即使一開始,大手印就不是簡單的止,而是始於止、觀雙運。所以,如果二分(好比始於止,其次是修觀),則是顯教的說法,又必辨別止和觀,絕非大手印。若不能獲得明體,就得精勤祈禱、修法和謙恭地服侍你的上師。要獲此教法,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上師必須是有證悟的;第二,徒弟必須儘力去取悅上師。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2、離戲瑜珈a、教義。此瑜珈出現於《西藏瑜珈及秘典》之第七十七段,取名為「無生瑜珈」,但此非真正之意義;應如我現在所翻譯的用詞去理解它。錯誤的優婆提舍應予拋棄。b、術語。同一段中,有「覺悟超世識」及分析「動與非動」,此等語句並未顯示大手印,顯宗里已有這種教法。「超世識」不適用於大手印,第三章說定義時可以發現「心」有多重意義,在此應取「精要」或「真諦」。「識」不是一個廣義用詞,有如唯識宗所說,只涵蓋心法的層面而已;然而在大手印中的恰當用詞(真諦、精要)已包含了心理與物資。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c、教授。現在說到正面的教授了,我們應自我審問,哪些東西要加以拋棄的。要舍離的對象是什麼?錯誤觀念(或戲論)。什麼是錯誤觀念呢?在大手印中,其意義是:當你修專一(於明體)時,你或許會想「我已證悟!這就是真實的大手印;我必須執持它。」這即是第一瑜珈的病症;亦即對明體的一個錯誤觀念。為了更上一層,行者必須摒棄此傾向及隨之而來的光明。現在,要如何做到呢?d、即使用了這個方法,仍會余留一點點意向。要如何斬斷這微細的執著呢?「你不應住於此——前進吧!」行者應如此的命令這種傾向離開,眾使這裡無能所之區別,然其執持將會終止。行者必須體驗到,在果位的證悟中,即使是最微細的意念也是空的。如此方堪稱真實的離戲論,真實的第二層。章 密乘之巔——4、一味瑜珈a、一味這層瑜珈並非指將一切法彙集於某個「一致性」,它是指「一味」。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b、直喻。關於其中提到的睡和夢,水和冰及水和波二種譬喻,大乘中已有,雖然主體一樣,但比喻的客體在此卻有不同之處。大乘用此表示空性,此地的客體則是明體本身,不是單純的理論而已。它們不代表心空(顯宗學者會假設的),而是表示一切必須融合於明體中,若行者真實領悟了,他將正確明白這些譬喻的願義。i、睡和夢。睡類似於明體,而夢則類似於此種證悟的顯現。因此,三種比喻都依於明體之真諦。而不僅是空性的理論而已。ii、水和波。在此波是明體之功用,而水是其自性。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從這些直喻能看出明體之逼真,並隨時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岡波巴大師詳細指出,他曾慈悲地傳授了這種卓越的法門。他是比密勒日巴更偉大的一位徒弟,他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教授,比他的上師有更深厚的智慧。岡波巴大師垂示說,若行者已證悟真實的進旨,他就不需要再隱居於偏遠的岩洞中了,反之,他應到墳場中去住。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地方有駭人的幽靈及可怖的鬼,但卻可乘此機緣使明體和鬼魔所造成的恐怖一味融合:如此,以增上行者的修習力。進一步,行者有時可以故意引發悲傷,以便達成此種透徹的一味。行者也應藉助於生病的機緣,以修習痛楚和困弱一味和合於明體中。瑜珈士說:「我認為,一位精進的居士甚至可以考慮上妓院或戲院,以修習貪和明體融合之一味瑜珈;或孤注一擲地賭錢,它所引發出的高度刺激心理也須一味和合於明體。」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瑜珈士還有另一種時機,即是到年老的樹下端坐修行,以激怒寄宿於彼的精靈。如此的,在嗔之火中與明體一味圓融。伊溫氏的譯本中沒有舉出這些範例;其在密法中的含義應善加了悟。上述是修第三瑜珈的特質。5、無修瑜珈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雖然無修,行者仍是在修。先決條件是,第三瑜珈必已熟練修習了——它是不能被省略的。我們已經明白,第三瑜珈的特質在一味,但是到了第四瑜珈時,若有任何(趨向)一味和合的慾念出現,這個整體的大手印瑜珈法便不圓滿。無修瑜珈的目標,是必須做到在一切失控中皆(任運)圓融一味;不費一絲氣力或努力;它必須圓滿地、自然地及相當清凈地去完成。若行者實證了本階段的無修(第四瑜珈),那麼一切功用便可任運自在地流露出來。【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B大圓滿法【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這是一種既古老又高深的教論,也是寧瑪巴傳承中獨有的。古代西藏的人民根器較利,沉溺於感官之欲不深,對他們而言是非常應機之教法。由於現代的人們自甘墮落而導致智慧低劣,此教法已不太適用了。黃教行者根本懷疑其功用。大手印和大圓滿兩種教法有其差別性。前者是密續(漸法)中之最高三摩地,但大圓滿則是捷徑。怎麼說呢?其原因乃它不像前者有四層之分。行者勢必在上師的加持下方能獲得大圓滿見;它是經由證悟而非由普通的三磨缽底去獲得。本質上,它具備大手印之力,但是完全不執著於修。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畢竟,陳先生頓然感嘆道:為何要修行呢?現前即是!它存於每個人的心中;它是無所不在的。)行者依據他心理散亂的程度來修行。心理雜亂重的(或煩惱重的),應給予小乘修法;較輕的,則以大乘空觀為妙藥;至於那些煩惱很輕的,有如「眼中塵埃」之一點者,可依金剛乘道。然而大圓滿即是現前當下;在這種覺悟中,行者可以相繼地及任運地直接體驗奢摩他,因此它才被稱為極頓教。若行者未曾真實地獲得本瑜珈之見地,他不應自欺自許是個覺悟者。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眾多西藏大圓滿教典已譯成中文,但是經常與大手印混為一談。我曾寫了一篇長論來剖析此兩種瑜珈,以嘗試呈現出大圓滿的本來面目。上述的大圓滿層次屬於「且卻」或本凈(見),是無修之修。由於頗為類似大手印,西藏紅教的許多著作中實已將彼混雜不分了。此二者主要差別在,大圓滿不分四層,四層已融合於一。大圓滿是即見、即修、即行、即果。大圓滿本身即是圓滿的,它所見之一切皆圓滿。章 密乘之巔——1、正見讀者在此應辨別佛法中的五種正見:a、 人無我之正見。這是小乘教法中之四聖諦及十二因緣法。持此見者執一切法有為實,因此不能獲得徹底證悟。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b、 唯識正見。此是唯識宗所持者,他們排斥小乘行者及非佛教徒。唯識宗行者排斥心法及色相(小乘行者所持)之實有,他們宣稱意識為真。然而,他們執著於最終意識(第八識或藏識)。即使這最終之識也必須捨棄並視為空性。c、 中觀正見。有時稱為無生見,覺悟此見者可以超越對小乘及唯識宗兩者之愛慕。以空性內觀,一切心色之法都顯現為本來無生。以空性而言,此正見相當圓滿。d、 法身見(或俱生智見)。此是大手印之正見,它強調明體之無生。若行者相繼地堅住此正見,不同任何法門或法葯,將會直接證得法身。章 密乘之巔——e、 本凈見。一切法被視為本來清凈。本來無縛、無解、無修、無證;一切法自生、自顯及自證。任何時無抉擇可做。在無始無終之時間裡,無何可修,即是大圓滿。大圓滿涵蓋一切——為何要修?何處欠缺它?誰不本有法身?如果你不自添麻煩的話,大圓滿便活潑地自顯了。煤炭是黑色的,即使你用力去擦洗,它也不會變成白色。獲得大圓滿見時,其中便含了修、行及果;無論任何人及任何空間,它們都是一樣。這裡沒有漸修可言——若有,你不能獲得其整體,只是得到一小片而已。大圓滿不能修的,因為它本來即是圓滿。若有人嘗試去修習,則是本末倒置,只有自添麻煩而已。【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這種說法在印度教瑜珈中也有,但是讀者必須辨別。佛法以空性升華之「熔爐」為中心,是繼小乘凈化之後及赴金剛乘妙用之前而有;是不能像印度教一樣宣說「大」或「超我」的。若行者未曾在大乘中歷練過,而說大圓滿或談論非佛教徒,必不能深中肯絮,因為欠缺空性之立足點。雖然某些非佛法之瑜珈言論看似相同,實則有異,因為唯有佛法有開示空性升華之道。再一次,佛教徒以空觀做練心之重點,其重要性越形顯著了。2、妥噶(Torga)諭示大手印及大圓滿法 我們的大圓滿的另一個層面也是有異於大手印的:即「妥噶」,或稱頓超。此法是用光明將身體化成光明,有如霓虹一般。「妥噶」屬於最高教諭,通常是不授予普通人的。為了向讀者表明我並非故隱其事,我將概略述說其修法技巧。很多仁波切甚至都未曾受過這個灌頂。此教法是以金泥寫於黑紙上,僅三頁紙長。它被喻為「金諭」,必然也是由上師親自補充教授。我將討論此妥噶之最高傳承,它保證七日便可成佛,在修證道上肉身會化虹。注意:雖然在此描述其修法概略,但是若非從具德之上師學習,任何人皆不應自修。【分享書摘】陳健民《佛教禪定》 第十四在未經上師之授權下而去嘗試修習此法,或其他密法,可能導致精神錯亂。以下是「七日成佛大圓滿」之略軌:a、 第一天。修特殊之三磨缽底(必和奢摩他無二而修),以此為開始:觀天靈外為越量宮,廣似無限之虛空(當然頭蓋尚存,只是與修法無關)。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越量宮中有八(明)點,每點如呈圓形之小藥丸板,其中含一智慧眼,且旋繞著五智光。觀第一眼於天靈蓋內,位於兩眉中央。為忿怒智慧眼,藍色。行者以此眼上看越量宮殿。b、 第二天。觀天靈蓋內兩眼,位於兩肉眼之處。此二眼也呈忿怒相,旋繞各色如虹光,注目於腦後之兩眼。此腦後二眼如洞穴,光亮透明。c、 第三天。如前二日之眼作觀;即,越量宮內之前三眼向後看後三眼。此時應觀後腦中也有一眼;共成三對。章 密乘之巔——d、 第四天。前三眼與後三眼互相凝視,各眼皆放光。到此完成第一階段觀修。第二階段始於各對智慧眼所放的光相遇(于越量宮內),全身充滿如虹之光。e、 第五天。觀心中有一褐色摩尼(寶石)。上有(如保護層之)玻璃圓蓋,有一小門。此門內置一紅色眼,向上看越量宮中之六眼,而六眼向下凝看此心中之唯一眼。章 密乘之巔——f、 第六天。觀(頂上天靈蓋)越量宮之中央有一白色威光之智慧眼,此眼則向下凝視心中之紅眼。頂上眼與心中眼做如(掣盾)擊鈸之狀,以使紅眼向上,而白眼下降以擊之。觀兩眼有時分別上下互相迎擊;由此而放射出更多火花,悉皆化成(智)眼,使全身充滿光及眼。g、 第七天。行者此時應如金佛一般住於大圓滿(「且卻」)之奢摩他中。按期修此法,行者之身將完全化為智慧明身。我已在中文著述里完整地解釋此法,在此不另多佔篇幅了。申禮敬已圓滿了,因此篇首沒有提到。敬禮得3、結論依此修法,行者必須獲得本凈正見;不僅在思維上如此,更應予以證悟。行者必須有如大手印一般的地證悟。大圓滿本無修,但此心念不應於剎那離開大圓滿見。如此止觀方能雙運,行者也不失此大圓滿;心念自然地持住於彼。假設一個做祈禱的主體及被祈禱的客體,但是有一位西藏上師說:「若問我有修否我無修。若問我不修否?則我的散亂心又何在呢?」當行者連剎那都不離失大圓滿見時,行者自然守護了前述第五種正見,那又何必去修呢?
推薦閱讀:
※佛教的手印
※密宗大手印-----九字真言------忍術
※閭山道派結手印法
※恆河大手印 第十五講
※第35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了義大手印祈願文》複講暨禪修引導第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