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好壞取決於這兩點?太精闢了!

文丨小樓老師

來源丨小樓老師心理課(xiaolouxinli)

第一點:你有清晰的界限嗎?

有這麼一句諺語,叫「有了好籬笆,才能有好鄰居」。這句話的意思是,需要有清晰的界限,兩個人才能相處好。

媳婦和婆婆一開始相處的時候,就像兩塊邊界不清的領土,不知道對方究竟想「佔有」哪一塊,不知道誰能在某些土地上讓步。

邊界主權不清的國家很少能友好合作,相互尊重主權的國家,才可能在很多地方合作發展。

人也是這樣。

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在於無法為自己建立界限,他們備受騷擾,卻不知道怎麼拒絕。兩個需要長期相處的人,越早建立清晰的邊界,矛盾越少。

我的朋友A就是個很難拒絕別人的人。

婆婆心疼兒子平時工作很辛苦,所以每個周末去他們家裡做飯。對A來說,吃什麼無所謂,她需要的是周末可以約約朋友吃飯,睡睡懶覺。但婆婆來了以後她不好意思一直睡懶覺,周末也沒辦法約朋友。

漸漸地A感覺自己周末沒有了,於是讓老公給婆婆說別來了。不知道老公怎麼說的,婆婆仍然每周末必到。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A終於和婆婆攤牌,說自己周末需要睡懶覺,如果她老公想吃家裡做的飯,他自己周末回家就行。說完後婆婆居然說,你們早說嘛,在你們這裡做飯太不方便了,我一直都想在自己家做飯,你們想吃就過來。

婆婆並不是有意踏進A的界限中,她們兩人都沒告知過對方界限在哪裡,都以為自己在「做好事」。

婆媳相處,也許沒這麼多皆大歡喜的結果,有時確實是一方想要跨進另一方的界限中。此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定地拒絕。

讓別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是你的責任。

當你能夠維護自己界限的時候,別人才不可能一次次踏進你的領地。

忍耐也許暫時讓別人開心了,怨恨卻在自己心中積累。如果你沒辦法處理這些,它們總會在某些地方爆發。

如果夫妻沒有和公婆住在一起,這樣的界限相對容易劃分,但是對於居住在一起婆媳,就很難劃分。

第二點:管住你的嘴

表姐結婚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表姐夫和自己媽媽關係不好。表姐夫覺得母親很偏袒弟弟,心中對母親有不少怨恨。

但表姐夫第一次對錶姐發火,卻是因自己母親而起。

表姐婆婆摔傷住院,表姐夫給了母親一些錢。給完錢之後,表姐夫偶爾會抱怨,覺得媽媽什麼都給弟弟不給他,結果媽媽住院還要他給錢。

婆婆出院後,表姐無意中知道婆婆醫保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表姐夫給的錢可能幾乎沒動。表姐在老公面前說了些諷刺婆婆的話,而這些話還是表姐夫自己曾說過的,比如「媽媽貪財」,「媽媽肯定會把這些錢給弟弟留著」之類。

表姐夫一開始只是默默聽著,任表姐叨叨,就在表姐說得起勁的時候,表姐夫突然發火沖著表姐吼:你說夠了沒有?那些錢都給她了,她愛怎麼花怎麼花!那是我的錢又不是你的錢!我過問過你給你爸媽的錢了嗎?

表姐當時就懵了,老公不和自己同仇敵愾就算了,怎麼居然調轉矛頭對準自己了?

表姐並不知道,母親對於一個人意味著什麼。

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有一本書叫做《媽媽及生命的意義》,在這本書中他探討了媽媽對他人生的深刻影響。雖然在成長過程中,他對母親充滿怨恨。但他內心真實的渴望卻是爭取母親的認同和讚許。即便母親早已去世,他在夢中還在渴求她的認可。

在成長過程中,人們會將父母內化成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父母,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自己。

人們比較容易自我批評,甚至自我貶低,但是很少有人能坦然接受別人的批評。當有人在批評自己父母時,一個人真實的感受是自己在被人攻擊。

當被人攻擊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本能的自保。所以當妻子在丈夫面前說婆婆壞話的時候,丈夫會保護自己的母親,即便他明明知道是母親不對,也會找很多理由讓母親的行為合理化,就像為自己辯解一樣。

一段婚姻,情感的重要性遠超越道理,即便妻子非常努力逼迫丈夫承認是自己父母錯了,她贏得了對錯,卻失去了更多。

如果妻子不認可婆婆的行為,需要丈夫給婆婆傳話,只需給丈夫清晰地表達「婆婆做的什麼事情自己不能接受,希望婆婆不要再這樣」就已經足夠。

如果丈夫不能幫忙爭取利益,就要自己去明確界限。明確界限或許會出現衝突,但衝突也好過對方永遠不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

但不要輕易在一個男人面前批評他的母親。如果想吐槽,找閨蜜,找朋友,找論壇,找公眾號......

任何一天開始做這兩點,都不晚。

- END -

*來源: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xiaolouxinli),分享歐美先進心理學、教育學理念。


推薦閱讀:

不敢為自己負責的女人,不配談愛情
婆媳關係支招,拉開距離,產生和睦
張維昌:婆媳關係
生娃後,才看清「婆媳關係」的真相
婆媳關係:如何達到雙贏?

TAG:婆媳 | 婆媳關係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