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慈善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是現代慈善事業的開創者,其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為慈善家世代傳誦

《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歡迎廣大讀者轉發至朋友圈。

今天一大早,很多人都被一篇慈善貼刷屏,由此引發了許多質疑和討論。關於慈善,在中國是一個既熟悉又不算熟悉的話題,人們對於捐助始終有著各種各樣的顧慮,慈善是一種社會救濟安排,更需要一種機制化的方式有針對地來實施,社會需要有公信力、操作方便的機構來接納人們的善心與需要幫助的個體。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機制,某個傳播力強的個體自然會佔據人們的愛心,公眾又無法甄別,而更多更加弱勢更需要幫助的群體卻因為不會傳播而被社會遺忘了。我們或許能從美國的現代慈善形成過程中獲得啟發。

宗教的力量:從贖罪觀念到天職觀念

慈善(philanthropy)一詞源於希臘語「philein」(愛)和 「anthropos」(人),意即對人類的愛。《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耶穌指點一個富有的年輕人變賣所有的財產,將它們分給需要的窮人。年輕人聽後,猶豫了一下,便憂傷地離開了。耶穌嘆道:「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富人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而形成了與其相對應的「罪感文化」,「罪感」來自於人的「原罪」,當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驅逐出伊甸園之後,人就背負著沉重的「原罪」,人的本性也由原來的善變成「惡」。

中世紀的慈善便是「贖罪」的一種形式,通俗地說是為了討好巴結天堂里的統治者,給自己在煉獄裡行方便,另一部分動機是希望捐助者的名字與榮譽不朽。教會徵收各種宗教捐稅,對人民進行搜刮。可以說,它救濟的貧困,往往正是它自己的經濟剝削行為所引起的貧困。另外,這種思想是以犧牲現世的幸福來追求彼岸的幸福,天主教會就曾經把從事商業貿易和發財致富說成是墮落行為,從而否定世俗世界的財富和富人,甚至認為其罪惡感超過盜竊。很顯然,這種思想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14世紀以後,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次第展開,從理念和制度上為現代慈善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藝復興時期從神到人的轉變促使了慈善從天上來到人間。慈善家開始思考如何減輕現實的貧困和疾病。宗教改革後形成的新教也不再將發財致富看成是墮落行為,而是一種上帝的「恩典」,是一種榮耀的事情。馬克斯·韋伯在其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認為,新教徒們工作勤奮、忠誠、敬業,視獲取財富為上帝賦予自己的使命,做好工作是上帝恩賜的才幹的發揮,合理合法積累財富,榮神益人。新教精神形成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社會精神氣質或社會心態,這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精神」。新教理念又認為富人只是財富的社會管理人。在法律意義上,財富為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價值層面上,超過生活需要的財富就是社會的。所以,蓋茨就說過,是追求財富的過程使他快樂,而不是享受財富使他快樂。

16世紀,英國王室與羅馬教廷決裂。160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濟貧法》,女王伊麗莎白也頒布了《英格蘭慈善用途法規》,後被合稱為《伊麗莎白法規》,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為捐贈立法。慈善基金會的管轄權收歸政府,慈善活動在扶危濟困之外有了更多的社會目標,大學、公共設施、失業者等都包括在內。這時的慈善雖然已經世俗化,新教教義以及原來基督教所宣揚的博愛、罪感和謙卑,仍是支持人們堅持慈善之路的原始動力。

卡內基:給兒子留下美元等於留下詛咒

由《伊麗莎白法規》開始,17世紀中期,新的慈善事業在英國大規模實施。1620年,首批英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帆船,揚帆跨海,抵達美洲大陸。北美殖民地建立前後,慈善資金從英國源源不斷流入美洲,推動當地圖書館與學校的建立、文化和宗教的發展。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的創辦均得益於慈善捐助。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歷史並不長,但其慈善文化積澱非常深厚。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一批現代意義上的慈善基金會的誕生,美國迎來了「慈善的工業時代」。

美國現代慈善事業始於20世紀初。1911年,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創立了「紐約卡內基基金會」,奠定了現代慈善事業的基礎。

卡內基是一個蘇格蘭破產紡織匠的孩子,以近似逃荒的方式隨父母兄弟來到美國,他從童工干起,靠著驚人的才智和勤奮變成了世界鋼鐵大王。最後他所擁有的工廠鋼鐵產量,比英國全國的產量還高。但是,在功成名就後,這位「鋼鐵大王」卻將幾乎全部的財產捐獻給社會。卡內基曾留下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為慈善家世代傳誦。

如果僅僅是捐出巨額資產,卡內基還不足以被稱為現代慈善事業的開創者。在他之前,美國的慈善活動早已有之,富翁捐款也不少見。正如富蘭克林所說:「慷慨並不是意味著多多地捐贈,而是明智地捐贈。」在卡內基看來,「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不智的捐贈害多益少,助長懶惰和依賴。捐贈不能以遺產的形式留給社會,而是要使每一分錢都最大限度地增進社會的利益。

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卡內基認為如果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美國馬上會通過財富的繼承而形成一個世襲貴族階層,這樣美國的民主精神就會喪失。從長遠來看,這將損害一個社會和種族的進化。他曾說:「我給兒子留下了萬能的美元,無異於給他留下了一個詛咒。」在他看來,財富可以繼承;但是,一個人的管理天賦卻沒有辦法傳給下一代。一個最有競爭力的社會,必須保證讓那些最有天賦,最有工作倫理的人成為優勝者。進化法則決定了財富落入少數人手裡,也決定了這些人應代表社會管理這些財富。卡內基說,不要理會那些乞丐,只幫助那些自我奮鬥者。對那些無法改造、好吃懶做和一無用處者,應由市或州政府為他們提供住房和衣食。

或許卡內基初到美國,尚未成年時在電報公司的那段經歷讓他終生銘記。那段時間,一下班,他就鑽進安德森上校圖書館,在那裡,書籍的寶庫在少年卡內基面前打開,他感覺自己「進入了天堂」。而這個圖書館正是安德森出於慈善目的,於1850年建立的。多年後,卡內基為安德森建了一座紀念碑。他在自傳中寫道:「沒有什麼比建立一座公共圖書館,更能體現金錢的價值了。」卡內基一生在世界各地共捐建了2811座圖書館,其中美國1946座,英國660座,他盼望這些圖書館能給那些千千萬萬的青年帶去知識和未來。

圖書館是卡內基慈善捐贈的「首選」,他一生在世界各地捐建了2811 座圖書館,圖為位於伊利諾伊的卡內基圖書館

卡內基曾列出他認為最佳的七大慈善領域:一是建立大學或擴大其規模。二是建立免費圖書館,並指出這是他在深入研究後的「首選」。三是建立或擴大醫院及其醫學試驗室;他強調這是一個重要的領域,值得投入大筆財富,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四是捐建公園。五是捐建公共禮堂(音樂廳)。六是修建游泳池。七是教堂。

卡內基首創慈善基金,採用了企業管理的模式,成立董事會負責管理,使出資者與管理者分離。基金會不僅在當時發揮了重大作用,時至今日,當年卡內基的教育促進基金、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華盛頓卡內基學會、紐約卡內基公司等一大批有影響的基金,如卡內基當年所願,至今仍然在運作中。

洛克菲勒富過六代的秘訣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年)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地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中國最負盛名的醫療機構,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前身)就由洛克菲勒家族於1917年創辦。

約翰·D·洛克菲勒是美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商業奇才,他用前半生拚命賺錢,卻用後半生散盡億萬家財,投身慈善。他的衣食住行極其簡樸,還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也要勤儉節約。據說每當家裡收到包裹,他總是把包裹紙和繩子保存起來,以便重複利用。為了讓4個孩子學會相互謙讓,老約翰只給他們買一輛自行車。他唯一的兒子小約翰在8歲之前穿的全是裙子,小約翰解釋說:「因為我在家裡最小,前面3個都是姐姐。」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洛克菲勒每年的捐獻都超過100萬美元,到老約翰過世時,他向社會各界捐款總額已達5億美元之多。同卡內基一樣,洛克菲勒也認為,慈善活動並不是簡單地捐贈。他說:「考慮到作為上帝的一名合格的受託人,我有責任把每筆錢都用到恰當的地方,因此不會隨便給人一點好處,除非我能完全保證這是我花錢的最好方式。」

洛克菲勒認為:「最好的慈善就是不斷地尋找終極目的——找出原因, 在其源頭根治弊端。」所以,洛克菲勒所從事的慈善活動是非常細緻的,而且具有戰略考量,他不但希望通過參與緩解社會問題的癥狀,更希望通過長期努力能夠觸動或解決引發社會問題的病根。他花了近40年的時間,經營他的慈善事業,範圍從教育、科研、醫療衛生,到基礎科學和藝術。比如他創建了洛克菲勒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其屬下的威廉雷尼學院,以及許多教會屬下的學院機構。1913年,他創辦了洛克菲勒基金會,以「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富裕」為宗旨,致力於改善全世界的窮人和邊緣人群的生命和生計。基金會的資助圍繞著教育文化、食品安全、健康公平和工作社區四個主題,涵蓋醫療、健康和人口科學;農業和自然科學;藝術;人文和社會學科;國際關係5個領域。

約翰·D·洛克菲勒和小洛克菲勒父子

醫療衛生事業是洛克菲勒重點關注的領域。1901年初,洛克菲勒的孫子死於猩紅熱。幾個月後,洛克菲勒捐贈2000萬美元成立了醫學研究所。當時,大多數的美國醫學院都是以商業為目的,教師都是兼職教書和賺外快的臨床醫生,而且總體水平比較低下。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成立,掀起了美國乃至世界醫療衛生事業的革命。研究所下設病理學、生理學、藥劑學以及生物學四大部門。成功研究出治療流行性腦膜炎的血清,在細菌學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研究上有突破進展。該所還致力於醫療和公共衛生知識的推廣教育工作,它所制訂的推廣教育方案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廣泛接受,為改善世界上落後地區的醫療衛生狀況做出了巨大貢獻。

慈善的制度基礎

在美國富豪們為慈善慷慨解囊的同時,美國平民也熱衷於慈善活動。美國慈善的發展離不開普通民眾的參與和推動。有數據顯示,在美國,13歲以上人口中有50%每周平均志願服務4個小時;75%的美國人為慈善事業捐款;每年有30%的慈善捐款直接從工資中划出,平均每個家庭捐出年收入的3%—4%。

除了文化因素外,制度的構建也是保障美國慈善事業發達的原因之一。幾乎在美國現代慈善組織誕生的同時,美國國會就開始建立鼓勵民眾捐款的相關制度。

美國政府從1913年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僅僅4年後,美國國會就通過法案,規定捐款或實物捐贈可用來抵稅,所得稅可抵稅部分最高達15%,藉此鼓勵民眾捐贈行善。1935年,美國政府提高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但同時允許公司用捐款抵稅。目前,美國個人所得稅的可抵稅比例維持在50%,企業的這一比例則為10%。

此外,刺激美國富人慈善捐款的還有美國的遺產稅。美國遺產稅於1797年首次開徵,當時是為發展美國海軍籌集資金。1916年,遺產稅成為固定稅。美國的遺產稅、贈予稅實行高額累進位,遺產超過300萬美元以上時,稅率高達55%,而且遺產受益人必須先繳納遺產稅,後繼承遺產。高額的遺產稅促使很多美國富翁另想高招,以捐款給慈善組織的方式,逃避納稅,同時盡量保障其子女後代的利益。

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和美國人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納稅和慈善之間選擇了後者。慈善減免稅收的政策,直接推動了民眾捐款的熱情和捐款數量的增加。

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前身)由洛克菲勒家族於1917 年創辦,圖為1917年9月24日,協和醫學院奠基開工典禮

在美國富豪圈中,大額捐款善舉並非個案。比爾·蓋茨夫婦所創建的基金會目前已捐款300多億美元,蓋茨表示他95%的個人財富將在他與妻子去世後20年內全部捐出。巴菲特也早就承諾將捐出99%的個人資產做慈善。2015年12月2日,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喜得千金,宣布將與華裔妻子所持Facebook股份中的99%捐贈出來投入慈善事業,總價值約450億美元。

美國政府和社會對慈善組織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監管。慈善組織每年會向國稅局詳細報告本年度經費的來源和支出情況以及各項活動經費的來龍去脈,以便政府檢查慈善組織的活動是否符合免稅規定。各類慈善基金會也形成了行業自律的傳統,它們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約束機制,尤其是資金的申請、撥付及運營費用的預算、核銷等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此外還有媒體以及民眾的監督。捐助者有權知道自己所捐的錢用到了什麼地方,是如何分配的,基金會每年都有年鑒,在網上也可以查到,任何一個公民都可以去查賬。這種高度的透明化使之很少發生腐敗,人們也可以放心地把錢捐給基金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並不是要說美國的慈善制度就完美了,而是它可以說明:好的制度,陽光的制度,是好的結果的前提。

(參考資料:高揚、鄧郁蔥:《從扎克伯格捐款看美國慈善文化》;史競艷:《現代慈善的起源、發展及特徵》;王立偉:慈善:《世界的「宗教」》;胡繼武:《譽滿全球的大慈善家》;薛涌:《卡耐基與美國的慈善傳統》;黃鵬:《淺論洛克菲勒的慈善思想和實踐》;孫倩:《美國的慈善事業》等)

【國家人文歷史】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好 文 推 薦

孔子說:我們離婚吧要是孔子也出過妻,那「三世出妻」就演化成「四世出妻」了。也就是說,自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開始,到孔子及其子孔鯉(伯魚)、孫子孔伋(子思)都曾離過婚。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珍貴老照片回顧中國空軍成長史,致敬空軍英雄11月11日是中國空軍成立紀念日。從1949年至今,為實現祖國統一而生的人民空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正加速成長為維護空天安全、護佑國家利益拓展的戰略力量,受到世界矚目。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廓爾喀傭兵是如何被貼上「亞洲最優秀的士兵」標籤的?

二百多年來,英國陸軍中一直存在著一支獨特的部隊——來自尼泊爾的廓爾喀僱傭兵。在西方媒體的包裝下,這支部隊成為「亞洲最優秀的士兵」,儼然具有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聲望,但事實的真相果然如此么?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獲得本期雜誌

國家人文歷史

微信ID:gjrwls

長按關注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推薦閱讀:

紅色iPhone7 很好,但我不會買
有哪些讚美慈善的好句?
怎樣組建類似慈善機構的組織?
關於本次天津塘沽事件後的捐款問題你怎麼看。?
範文:善良是一個人的天性

TAG:美國 | 慈善 | 現代 |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