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真相13棟樑下世
公元697年,六十八歲的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第二次出任宰相一職,此時距離他去世還有三年時間。就在這段時間裡,在以他為首的一批大臣力勸下,武則天最終立李顯為太子,困擾已久的繼承人問題,看似就這樣和平解決了;但是隨著年事已高的武則天,越來越沉迷於享樂而疏於朝政,武家子弟、太平公主、二張兄弟等各股勢力又都蠢蠢欲動。那麼一心想要匡複大唐的狄仁傑,在他人生的最後三年里,面對波雲詭譎的政治局面,都做了哪些巧妙安排呢?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得武則天的寵愛,朝堂之中的很多大臣都想盡辦法地巴結討好他們,當然也有不少正直之士對二張兄弟不屑一顧。但是在史書中卻很少看到狄仁傑主動攻擊二張兄弟,那麼剛正不阿的狄仁傑,對待驕恣狂妄的二張,究竟是一種什麼態度呢?
在武則天晚年,最大的問題就是繼承人是姓李,還是武。雖然公元698年武則天權衡再三,最終立李顯為太子,但是武家子弟對皇位窺視已久,不可能就這麼輕易放棄。那麼武則天將會如何處理李、武兩家的矛盾呢?
公元700年,七十一的狄仁傑病重,但在此刻他最關心的還是國家社稷,根據記載,他的臨終遺言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武周王朝的滅亡和李唐王朝的匡複。那麼在狄仁傑去世之前,他都見了哪些人?他們之間到底都談了些什麼?陝西師範大學於賡哲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狄仁傑真相》之《棟樑下世》。
【公元697年,六十八歲的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第二次出任宰相一職,此時距離他去世還有三年時間。就在這段時間裡,在以他為首的一批大臣力勸下,武則天最終立李顯為太子,困擾已久的繼承人問題,看似就這樣和平解決了;但是隨著年事已高的武則天,越來越沉迷於享樂而疏於朝政,武家子弟、太平公主、二張兄弟等各股勢力又都蠢蠢欲動。那麼一心想要匡複大唐的狄仁傑,在他人生的最後三年里,面對波雲詭譎的政治局面,都做了哪些巧妙安排呢?】
狄仁傑第二次擔任宰相前後也就是三年對時間,公元700年他就去世了,要說三年時間,一眨眼也就過去了,但是對狄仁傑來說,他的最後三年,卻是詭譎,充滿矛盾鬥爭的三年,整個朝廷內外,表面平靜之下,蘊藏著巨大的漩渦,而他本人就在這個矛盾漩渦的最中心,此時的國家政治形勢,我們要總結一下。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已經出現了幾個顯著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武則天性格轉向寬厚。給國家政治帶來很大變數,古代社會是人治社會,人治社會有個特點,那就是政治隨著統治者個人的變化而變化。武則天性格開始轉向寬厚,其實是相對於她早年而言,要說晚年武則天還是殺人不少,但是再也沒有那種系統化得、成規模的酷吏政治了。到了晚年,武則天自信心增強了,不再疑神疑鬼了,不再看誰都像陰謀分子了,所以狄仁傑他們提出的一些反面意見,她也能虛心接受,聽到不同的意見,晚年的武則天特別善於打哈哈,聽到不愛聽話,和顏悅色,完事後該幹嘛幹嘛,這就叫虛心接受,堅決不改。
那麼,話又說回來,有時候嚴厲意味著責任感,所謂寬厚意味著倦怠,武則天就是這樣寬厚的同時,開始怠政了,人人都知道當皇帝好,可是當好多年的皇帝,也就對政治失去興趣了,後來唐玄宗也是這樣,當了近半個世紀的皇帝,到了晚年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來,只有一個興趣,那就是楊貴妃。寵信李林甫楊國忠,最後是安史之亂。武則天也是這樣,從她和高宗一塊親政算起,到現在也半個世紀左右了,權利那種刺激感、滿足感,已經消失殆盡了,開始比較倦怠,提起政事就沒多大興趣。把興趣轉向丹藥、長生不老。
第二個變化:武則天越來越寵信二張。武則天和二張得年齡差距,是奶奶和孫子的差距,越老越寵信二張,大有從這兩個年輕人身上,汲取青春元素的感覺,二張十分的驕橫,朝中百官都不放在眼裡,武則天很縱容他們,有時舉辦宴會,還讓二張拿文武百官開玩笑,朝中討好巴結二張得人非常多,武承嗣都給二張牽過馬,武三思說張昌宗師仙人投胎,武則天聽了很受用,讓張昌宗穿上鳥毛做的衣服,手裡拿著蕭,騎上一個木頭鶴,扮演山寨版的仙人。
二張得得勢使他身邊集聚了大量的奸佞小人,有一次舉行一個宴會,大家在池塘邊欣賞蓮花,有人就說了:「六郎面似蓮花」六郎就是張昌宗,又一個大臣說,不是「六郎面似蓮花,而是蓮花面似六郎」。二張得得勢,敗壞了朝廷的風氣,很多人想走一個捷徑,有的大臣給武則天上疏,特彆強調自己在某方面有超強的能力,這都是前所未有的荒唐事。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二張得勢了,二張家裡人也跟著得意一時。
比方說張昌宗有個弟弟叫張昌儀,借著他哥的勢力,就當了洛陽縣令,那是天子腳下的縣令,非常牛,賣官鬻爵,一個姓薛的人,給他賄賂了五十兩金子,求他把自己提拔一下,張昌儀就和吏部的官員打了招呼,過了幾天吏部官員跑來找他,說對不起,我把名單搞丟了,您上次說的人叫什麼呢?張昌儀一聽破口大罵,混賬東西不會辦事,我也忘了,就記得姓薛,那個吏部官員回去以後,就把全部姓薛的官員升了一級,一共60多人。
【在武則天晚年,最大的問題就是繼承人是姓李,還是武。雖然公元698年武則天權衡再三,最終立李顯為太子,但是武家子弟對皇位窺視已久,不可能就這麼輕易放棄。那麼武則天將會如何處理李、武兩家的矛盾呢?狄仁傑為了確保李顯順利登上王位,又會做哪些特別的安排呢?】
這麼多人巴結討好二張,可也就有人不買他們的帳,誰呢?狄仁傑,狄仁傑沒有主動攻擊過二張,可能狄仁傑認為二張的問題,屬於武則天的私生活,最起碼這個階段是這樣的。而且二張是武則天的心理底線,輕易不要去觸碰。但是有一條,二張要是喏到狄仁傑頭上,狄仁傑也毫不客氣。比方有一件事,《集異記》記載,南海地區給武則天進貢了一件集翠裘,就是用翠鳥的羽毛做的大衣,很名貴,武則天把大衣給了張昌宗了,這一天,狄仁傑進宮奏事,一進門就看見武則天和張昌宗兩個人,在下雙陸棋。
可能是為了緩和一下,狄仁傑和二張的關係,武則天邀請狄仁傑跟張昌宗一塊下棋,為了活躍氣氛,武則天問狄仁傑:「卿二人賭何物?」,狄仁傑故意說:「賭昌宗所衣毛裘。」就賭那件鳥人衣服。武則天又問:「卿以何物為對?」,狄仁傑一指身上穿的紫袍,說:「臣以此敵。」武則天一聽笑了,說:「卿未知,此裘價逾千金,卿之所指為不等矣。」,人家狄仁傑正色說:「臣此袍,乃大臣朝見奏對之衣,昌宗所衣,乃嬖倖寵遇之服,對臣之袍,臣猶怏怏。」我這是朝廷宰相的官服,他是男寵還來的衣服,你讓我和他賭,我還不樂意呢。
武則天那狄老頭也沒辦法,那你們就下吧,張昌宗這小子早讓狄仁傑的話,噎的七葷八素的,腦子全亂了,不一會就白下陣來,狄仁傑也不客氣,一把把鳥服抓過來,走出門外甩給自己的家奴,然後騎馬揚長而去,二張能不記恨狄仁傑嗎,那也沒辦法,因為二張是社稷的敵人,為了國家社稷,狄仁傑的性格不是主動樹敵的人,但是也必須站到二張的對立面去。二張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他們也是立過功的,他們曾經勸諫過武則天,可是這兩個傢伙是為了以後,謀個長久富貴,跟狄仁傑的初衷、出發點不一樣。
第三個變化:武則天特別倚重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武則天年齡越來越大,對政事越來越沒興趣,把一般性的行政事務,就交給了狄仁傑他們。還有一些不能放到明面上去做的,就交給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去做,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寶貝疙瘩,性格相貌都可接近武則天,對太平公主非常放心,很大事都交給她去辦。太平公主的權利越來越大,《舊唐書》記載:「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為帝,母為帝,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在中國歷史上父母都是帝王的公主獨此一份,太平公主從這一階段內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朝廷內外什麼重大的事,她都要參與。
上官婉兒的經歷比較曲折,她的祖父是唐高宗時期的上官儀,是被武則天殺的,殺了以後,家屬就都被罰做奴隸了,當時上官婉兒還是個嬰兒,長大後聰慧伶俐,寫的一手好文章,被武則天發現了,留在身邊內掌制命,就是既要秘書,史書記載從聖歷年間開始,武則天讓上官婉兒參與一些決策性的政治活動,參決百司奏事,也就是狄仁傑第二次擔任宰相的這幾年。
此階段內,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得勢,對狄仁傑來說是好事,太平公主畢竟姓李,他和李顯、李旦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且李顯和李旦這兩個傢伙,一個糊塗一個軟,太平公主強勢,由她來輔佐兩位哥哥,有助於李顯未來當皇帝,至於當時上官婉兒對狄仁傑夠不成威脅。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得武則天的寵愛,朝堂之中的很多大臣都想盡辦法地巴結討好他們,當然也有不少正直之士對二張兄弟不屑一顧。但是在史書中卻很少看到狄仁傑主動攻擊二張兄弟,那麼剛正不阿的狄仁傑,對待驕恣狂妄的二張,究竟是一種什麼態度呢?】
第四個變化:武則天極力調節李武兩家的矛盾。此時狄仁傑最警惕的還是武家子弟,武承嗣已經被氣死了,地位最高的就是武三思,這個人的城府要比武承嗣高、深,比較沉穩狡詐,也是一門心思來當太子當皇帝。可是他看到李顯已經被立為太子了,又有狄仁傑這樣的強勢人物來輔佐,他暫時就蟄伏下來了,韜光養晦,在狄仁傑第二次當宰相這段時間,很少看見武三思有什麼大的動作。
對於武則天來說李武兩家的矛盾也是她的心腹大患,但是究竟該怎麼處理,她心裡也沒譜,據說大臣吉頊離開京城,到外地赴任的前夕,曾經來辭別武則天,雙方有意味深長的對話,吉頊說:「臣今遠離闕庭,永無再見之期,願陳一言。」武則天賜坐,吉頊說:「合水土為泥,有爭乎?」武則天說沒有,吉頊又說:「分半為佛,半為天尊,有爭乎?」武則天說那就有了,一個佛教的,一個道教的,吉頊跪下說:「宗室外戚各當其分,則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猶為王,此陛下驅之,使他日必爭,兩不得安也。」也許他是在督促武則天放棄一方,或者說敦促武則天趕緊解決兩家矛盾,顯然吉頊本人提不出什麼解決辦法,武則天的回答也非常無奈,說:「朕亦知之。然業已如是,不可何如。」
後來武則天採取的是一個笨辦法,她把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等武家子弟,召集在一起,舉行一個盛大儀式,雙方是指天畫地,賭咒發誓,兩家永遠不搞紛爭,把誓詞刻到鐵牌子上藏起來,靠發誓來解決政治矛盾,好像還沒有成功的先例,這還不算,武則天還要求,李武兩家聯姻,剛巧李家女孩多,武家男孩多,陸續結成好幾門婚姻,這樣太子李顯和武三思就結成兒女親家。
武三思這個傢伙腦子裡始終惦記著太子和皇位,李顯卻在表面和好之下,逐漸放鬆了警惕性,他跟武三思之間關係,越來越好了,為什麼出現這樣現象呢?這也不奇怪。李顯本來就是糊塗蛋,老是看不起形勢,吉頊提不出兩家解決矛盾的辦法,武則天搞了個笨辦法,李顯更看不情,只有狄仁傑看的清,狄仁傑明白李武兩家的矛盾就沒有辦法解決,必須要採取衝突鬥爭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但是很明顯,狄仁傑並不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出來主持這場鬥爭,我估計原因有兩個:1、他對武則天還是有君臣感情的。2、狄仁傑身體已經不行了,不足於應對這樣複雜而重大的鬥爭,所以他採取了立李顯為太子這種和平方式,來改朝換代。狄仁傑對武則天來說,他是武則天最信賴的助手,他對武則天的輔佐是誠心誠意的。至於後面的政變計劃,也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逐漸產生。
狄仁傑對李武兩家的矛盾問題,解決的方式就是兩個:一就是:構建一支隊伍,這隻隊伍就是張柬之等人,來代替自己從事這場鬥爭。二就是:想盡辦法,利用各種機會,幫助李顯鞏固地位。聖歷三年夏季,則天得病了,前往三陽宮避暑,狄仁傑隨行,在隨行的過程中,狄仁傑提出一個要求,請求讓太子李顯監國,這在唐朝歷史也是有先例的餓,但是,狄仁傑此時提出這個要求,就頗有點引人注目了,武則天病的不輕,年紀也大了,此時太子出來監國,是不是有點等著接班的意思。
可是,此事遭到一個人的反對。魏元忠秘密向武則天上疏,否決了這個意見,魏元忠很有可能是向武則天表忠心,所以出來阻擋這件事,雖然事沒成,但是體現出狄仁傑的良苦用心,他要用一切辦法來鞏固太子李顯的位置,
【公元700年,七十一的狄仁傑病重,但在此刻他最關心的還是國家社稷,根據記載,他的臨終遺言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武周王朝的滅亡和李唐王朝的匡複。那麼在狄仁傑去世之前,他都見了哪些人?他們之間到底都談了些什麼?】
這年秋狄仁傑病重,然後張柬之、桓彥范、袁恕已、敬暉、崔玄暐五個人去看望狄仁傑。狄仁傑感觸良多,自己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責任重大的一生,自己的肉體也許就要泯滅。但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須得到發揚光大,國家的形式必須得到扭轉,而希望就寄托在面前的五個人身上,可是面對這五個人,狄仁傑竟然採取了沉默的態度。
《狄梁公傳》:「偶對終日,竟無一言,少頃,流涕及枕,但相視而已。」五個坐了大半天,狄仁傑一言不發,最後還流出眼淚來,五個人很惶恐,就退出門外,相互議論,袁恕已猜測說:「豈不氣力轉羸,須問家事乎?」,張柬之是年齡最大的他說:「未聞大賢,廢國謀家者也。」,大賢之士,歷來都是先國了後家,等著吧,一定有下文。
果然過了一小會,來人請張柬之、桓彥范和袁恕已入內,狄仁傑說:「向者無言,蓋以二公之故。此二公能斷而不能密,若先與議之,事必外泄一一泄之後,則國異而家亡也。」,我剛才不說話是因為敬暉、崔玄暐在場,這兩個人很能幹,可是這兩個人有個缺點,不善於保守秘密,我說的話要是泄露出去的話,就不得了了。可見他要說的是非常重大而隱秘的事情。
然後轉入正題,他們所談的,可以想見就是國家的未來,是姓李還是姓武的問題,關於武則天的問題,狄仁傑沒有過分強調,關於二張也沒有過於強調。狄仁傑這番對話的核心,談的是武三思的問題,狄仁傑當時說:「梁王三思尚掌權,可先收而後行也。不然,則必反生大禍」,就是必須產出武三思,這是狄仁傑講話的核心所在。
在武則天和二張的問題上,狄仁傑和這五個人已經達到了,心領神會的境地,不用多說。但是對武三思怎麼處置,恐怕有意見分歧,要殺武三思這點沒有異議。問題是何時殺,誰來殺,恐怕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後來政變成功以後,武則天下台了,二張被殺了,可是武三思還活著。當時袁恕已馬上提醒張柬之,他說:「昔有遺言,使先收三思,豈可舍諸?」張柬之說:「但大事畢功,此是機上之物,豈有逃乎?」。
其實向張柬之等人提出這個問題不止是袁恕已一個人,像薛季昶,劉幽求這些官員,都曾經在張柬之面前提起過這件事,而張柬之等人回答是:「大事已定,彼猶機上肉耳,夫何能為,所誅已多,不可復益也。」,殺人夠多了,不要再殺了。二張之外最該殺的人就是武三思,後來張柬之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不是不想殺武三思。而是想把殺武三思的計劃留給唐中宗,讓唐中宗藉此樹立自己的威望,可是,沒想到的是唐中宗和武三思的關係越來越好了,大勢已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張柬之才領悟到狄仁傑臨終遺言的深刻用意,就是武三思要殺,而且這個手我們必須自己下,不能靠別人,但是悔之晚矣,最後五王,都被武三思所剷除。
久視元年九月公元700年,狄仁傑去世了,想念71歲,狄仁傑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他歷盡艱難險阻,最終憑藉自己超強的才華,成為了國家航船的舵手,最後引領這條航船,駛入正確的海域,雖然他生前看不到這一幕,但是他已經做好鋪墊。但是此時國家政治還是迷霧重重,變數非常多,狄仁傑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的政治生命還要延續,朝廷內外的矛盾還非常尖銳,狄仁傑的理想能否實現呢?狄仁傑是個政治家,他又是怎麼樣在千年以後,得到一個神探的頭銜呢?下次再講。
推薦閱讀:
※天吶!這是一部揭密因果輪迴真相的佛經!看看你
※朱迅被傳離婚,真相是什麼?
※歷史真相
※宇宙人生真相 連載 (三)
※還原大連理工男生跳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