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寧願死——茨維塔耶娃

詩人背景

SHIRENBEIJING

聶魯達——傾聽愛情的聲音

巴勃魯·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904年生於智利中部的帕拉爾城,1973年卒於黑島(一說聖地亞哥)。

聶魯達是他的中文譯名,他早年喪母,父親是一名鐵路司機。這樣的家境顯然不能給他太多的文學滋養,故而,他的文學天賦是很驚人的。

1906年他隨父遷居智利南部的特木科鎮,在特木科讀中學時開始寫作。

1917年7月,11歲的他,在特木科《晨報》發表題為《熱情與恆心》的文章,署名內夫塔利·雷耶斯,這是他第一次發表作品。此後,他不斷使用不同的筆名在首都和家鄉的學生刊物上發表習作,13歲開始發表詩作。

1920年起,他正式使用巴勃羅·聶魯達的筆名。16歲入聖地亞哥智利教育學院學習法語。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

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集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於一身。

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政治和愛情。排第一的是政治,第二才是愛情。他以愛情詩聞名,本職工作卻是個外交家,革命家。

1928年他進入外交界任駐外領事、大使等職。1936年6月,西班牙內戰爆發。他堅定地站在西班牙人民一邊,參加了保衛共和國的戰鬥。1937年發表詩篇《西班牙在心中》。然後奔走於巴黎和拉美之間,呼籲各國人民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1939年3月被任命為駐巴黎專門處理西班牙移民事務的領事,全力拯救集中營里的共和國戰士,使數以千計的西班牙人來到拉丁美洲。

1945年是聶魯達畢生難忘的一年:他獲智利國家文學獎,當選為國會議員。同年加入智利共產黨。

1946年智利共產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大批共產黨人被投入監獄。聶魯達不得不中止《漫歌》的創作。他的住宅被放火焚燒;他本人也遭到反動政府的通緝,從此被迫轉入地下,流亡國外,繼續從事創作。在此期間,他完成了《1948年紀事》和《漫歌》兩部長詩的創作。有一部電影《聶魯達》就是反映他這段人生經歷。

1949年,聶魯達被選進世界和平理事會,獲斯大林國際和平獎金。1952年回國,1957年任智利作家協會主席。1971年他的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聶魯達的小說成就並不遜於他的詩歌,他的小說《郵差》被譯為30餘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國,同名電影榮獲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中文版《郵差》是被翻譯的第31種語言。

聶魯達的詩歌,最廣為人知的是《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中文譯本有很多。李宗榮的版本是最為大眾接受的。

比起其他的外國詩人,他的詩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學審美趣味。

同樣的,聶魯達對中國和中國文化也很有興趣,一生中曾三次到過中國。1928年他作為外交官赴緬甸上任時,出發來中國,給宋慶齡頒發列寧國際和平獎,此行中,他還見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人。

訪問中國時他得知,他的中文譯名中的「聶」字是由三隻耳朵(繁體「聶」)組成,於是說:「我有三隻耳朵,第三隻耳朵專門用來傾聽大海的聲音。」

於我們而言,他的詩歌也是第三隻耳朵,用來傾聽人生中永不止息的愛情。

推薦閱讀:

你要想發財,你沒有財,財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
塗磊:愛情,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人體為什麼對胎兒沒有排斥性?
[原]紅海軍為什麼沒有採用彈射起飛?
新年到!沒有一款完美扎發怎麼對得起美貌?看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TAG:沒有 | 茨維塔耶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