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與電影編劇的關係

欄目:視線作者:本報記者 馬李文博來源:中國藝術報

  《海洋》的內容通過一個自然現象,其中有最有特色的角色和最簡單的故事表達世界通用的深刻哲理,通過客觀事實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思考,這就是電影。所以電影是給成年人講的童話和寓言。反觀現在一些電影場面之宏大,特技手段之高超,人物之眾多,講的道理卻如此之淺薄,電影的真正魅力應該是思想,缺乏思想的力量就沒有靈魂無法打動人心。

王興東在經典藝術名家講壇開講

  「電影編劇應該是食桑到死才吐絲的桑蠶,應該以小見大,以一滴水反映太陽的光輝。 」中國影協副主席、著名編劇王興東在成都舉辦的經典藝術名家講壇上如是說。經典藝術名家講壇由中國藝術報社等單位主辦,成都經典匯文化傳播公司承辦。王興東在講壇上力推2017年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推銷員》 ,他認為,針對一味追求大製作、大場面的電影,應像低成本、聚焦生活中戲劇性的《推銷員》所專註的那樣,去努力提高劇本的含金量,去重視編劇所表達的思想的力量,就如同電影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電影用客觀現實表達主觀思考

  王興東曾編劇《飛來的仙鶴》《狼犬歷險記》 《奔向銀幕的馬》等有關動物的影片,他講自己不是寫動物的專家,而是愛觀察和研究動物,而且寫作任何題材都一定要先去做研究。思想是影片的靈魂,電影中的思想到底是什麼?王興東講編劇,他就用寫動物的片子展示電影劇本的魔力,如何穿透銀幕以小見大。法國紀錄片《海洋》中有三個段落,王興東認為其中就具備了電影劇本所需要的一些要素。第一個段落表現了海洋大遷徙,一共展示了五種動物,鯨魚、鯊魚、海豚、沙丁魚和海鷗,正因為海洋遷徙的奇觀大場面人從來沒見過,又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所以王興東認為,劇本首先要創造這樣的奇觀。海洋生物之間的追獵和大逃亡,製造了感動人心的情緒,劇本利用情節和情感,打造了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一般的情緒段落。王興東說:「情緒的重要作用是即使電影是黑白的無聲的,其中只要有情緒就能讓觀眾落淚。 」第二段是人類捕殺鯊魚的段落,取魚翅的人把鯊魚的魚鰭和尾巴割了,又把沒尾巴的鯊魚重新放回海里,創作者使用過目不忘的細節,說明了人類比野獸還殘忍。第三個段落是展示小海龜孵化出來後從沙灘走向海洋的過程,不斷有飛鳥俯衝叼走小海龜,此時剛剛孵化的小海龜四肢無力還很弱爬不快,它們走最短的直線路線逃往海里,在這段路中沒被叼走就是勝利了。王興東請觀眾監視自己的心理過程:「看到小海龜、沙丁魚的遭遇,你想到了什麼? 」不同的觀眾想到了不同的主觀思考。中年人可能會想到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周圍的環境,大學生可能會想到自己寫的劇本能不能有人要。「這就表現了處處充滿危機、弱肉強食,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 ,王興東認為,首先動物的追逐場面是最簡單的每個人都能看懂,其次《海洋》的內容通過一個自然現象,其中有最有特色的角色和最簡單的故事表達世界通用的深刻哲理,通過客觀事實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思考,這就是電影。所以電影是給成年人講的童話和寓言。他說:「反觀現在一些電影場面之宏大,特技手段之高超,人物之眾多,講的道理卻如此之淺薄,電影的真正魅力應該是思想,缺乏思想的力量就沒有靈魂無法打動人心。 」

  兩個動物小故事照亮思維

  王興東在北京電影學院的總班主任干學偉先生,是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參加者,在延安出演過列寧形象,導演過《小二黑結婚》 。當時他和學生都住在朱辛庄,同在宿舍的同一條走廊,晚上沒事,王興東和同學就過去和老師嘮嗑。一天干學偉饒有興緻地談起到南斯拉夫選影片,選了兩個小片子《貓頭鷹》和《選雞雛》 ,沒有對白,非常有意思。兩個片子啟發影響了王興東成為一名電影編劇,並堅持至今。第一個叫《貓頭鷹》 :森林的早晨,一隻老烏鴉在樹上給四隻小烏鴉餵食,喂完第一隻小烏鴉以後,沒食物了,烏鴉媽媽就飛走去覓食。這時候,鏡頭一搖,旁邊樹上一隻貓頭鷹,非常兇悍壯大,「啪啪」就飛過來了,按住一隻小烏鴉,一口叨住掐死,撕著肉吃,另外三隻小烏鴉嚇得「嘎嘎」叫。接著我們看到,烏鴉媽媽覓食回來後,發現家裡災難臨門,衝上去保護孩子與貓頭鷹搏鬥,貓頭鷹比它強大,幾下子就把烏鴉媽媽打跑了,然後,從容而傲慢地撲向第二隻小烏鴉,用嘴巴撕咬,悠閑自得地吃著美餐,另外兩隻小烏鴉嚇得「嘎嘎」叫。這時,敗下陣的烏鴉媽媽在天空中迴旋,鳴叫,掙扎。當鏡頭搖到天空,黑壓壓的一片烏鴉聞聲聚合而來,對著樹巢里的貓頭鷹開始俯衝,你一下,我一下,輪番地喙去,貓頭鷹在密集的攻勢下招架不了,被鉗得滿身血跡,一毛不存,掉落樹下,死了。片子結束。王興東說:「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反抗。 」電影拍出來的故事具有形象的刺激性,啟發深遠。干老師講的短片,令王興東深知一個道理,電影是視覺,可以一句台詞不用。電影是在用最小的單元因素講最深刻的道理。「這給我印象太深了,當晚我就把兩個小故事全面記錄下來,筆記現在還保留著。 」

  王興東曾對老師說:「你給我講的兩個動物小故事,照亮了我的思維,我也有個動物的故事講給你聽。我在邊防線上當過邊防兵,軍犬我最熟悉,我寫一個戰士和軍犬、還有未婚妻的故事。狗對人是最忠誠的,戰士對祖國是最忠誠的,未婚妻對邊防戰士不忠的故事,借用動物的寓言體講好這個故事。 」干老師非常高興並鼓勵王興東寫出這個好故事,「他為我埋下了一顆創作風格的種子,為我開闢了一方創作的天地,人物+動物=寓言體電影題材領域。 」王興東深情地回憶道。

  與《貓頭鷹》的寓意相對的,是1981年上海美術製片廠製作的一個動畫片《三個和尚》 ,它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和尚挑水,兩個和尚要求抬水,三個和尚誰都不願意干。它揭示了人性好逸惡勞的方面。簡單的題材卻在世界上普遍得到認同,在多個國家獲獎,小片子提示了大道理。有人就能夠針對這一點設計制度,從人性角度找到變革的實質。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藝創作的目的是引導人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 」王興東說:「好電影思想的力量能對人有所啟迪。 」

  讓觀眾同情的人物是劇本的要素

  王興東認為,所有戲劇都要撥動觀眾的同情,這個原則很簡單卻往往被忽略。比如,小海龜是弱小的,觀眾很揪心,看到小海龜被叼走會著急叫出聲來。小海龜是撥動憐憫之心的形象,抓住了觀眾的同情心。王興東引申道:「作為一個戲的戲核,要由一個人物激發觀眾對他的同情心,令人同情的人物是戲劇不可缺少的條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作者讓讀者同情誰?魏蜀吳三國爭天下,開章就講桃園三結義,你看那個感情就知道非常同情劉備一方。有個演員對我說,我演了幾十部電視劇,也沒有成明星,我說她不懂選擇同情的人物。一部劇本總有一個人物是最讓人同情的,編劇的筆墨格外關注到這個人物身上。 《渴望》中的劉惠芳是同情人物, 50集都寫她的痛苦和磨難,所以凱麗一夜成名。 」想讓觀眾同情人物,王興東提出編劇要做到「心慈手狠」 ,即越同情的人物越要折磨他,越讓他遭遇災難,這樣越能激發觀眾的同情心理。「有意把人推到大坑裡讓他爬,看他爬的痛苦過程,爬上來是喜劇,爬不上來就是悲劇。 」

  王興東提出,衝突的質量決定了戲劇內核的質量,在劇本中設置爭奪、生死、險惡的處境往往最能看出人心。表面講述生存本能的故事,卻能引發觀眾對社會產生深刻的思考,傳遞價值觀。他舉例干學偉老師給他講的另一部短片《選雞雛》 。南斯拉夫一個現代化的雞雛孵化場,雞蛋通過電孵化,一群孵化出來的小雞雛「嘰嘰嘰嘰」叫著,一個漂亮的女孩兒在選擇雞雛,裝箱分配其他養殖場,選擇強壯的、肢體健全的雞雛,裝到旁邊紙箱子里。選雞台的下面有一個傳送帶,大約有兩米來長,盡頭是一個水泥槽,裡面是蛋殼、死雞、殘弱淘汰的雞雛,通過下水道就沖走了。了解環境後影片開始,紙箱里已經選擇了兩隻白色小雞雛,很健康地「嘰嘰」叫著。接著走來了一個白色雞雛,女孩一看,夠標準,擇進箱里。又上來一隻,病弱不全的,用手一推,順著傳送帶就掉到了水泥槽里,被淘汰了。這時,一隻小黑雞排上來了,長得很健壯,「嘰嘰嘰」地叫,選雞雛的女孩不加思考地把它打到傳送帶下面去,顯然她選擇的是小白雞,不要小黑雞。然後,她就繼續工作。然而,那隻小黑雞沒有掉到水泥槽里,而是逆著傳送帶往上爬,邊爬邊呼叫,希望入選存活。那女孩看見一怔,呃,它怎麼能爬上來?遂用手把它打下來,繼續選白雞。小黑雞掙扎著沒掉下傳送帶,繼續往上爬,一步一步,當然是它的特寫,證明它很健壯,生命力很強。當女孩發現,它怎麼又上來了,沖著小黑雞用力一推,小黑雞終於滾掉到水泥池裡面……就聽到「嘩」的水聲猛地衝擊,結束。王興東講述完故事,聽眾都知道了小黑雞的命運,感到既驚訝又惋惜,王興東看到背後更多的東西:「小黑雞的生命力大家都看到了,但卻因為一個標準被篩掉,要白的不要黑的,這就是影射種族歧視。 」

推薦閱讀:

章子怡說19歲的她不如鄭爽網友笑了,你覺得怎麼樣?
奸臣女主都演過什麼?
建軍大業主要演員都有誰?都是什麼角色?
《少林足球》里大師兄是個怎麼樣的人?
崩壞3rd主要人氣女主角八重櫻是個什麼樣的角色,角色故事是什麼?

TAG:電影 | 編劇 | 動物 | 世界 | 電影編劇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