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你懂職場禮儀(2)

別說你懂職場禮儀(2)第三章 初次見面的禮儀如何握手及自我介紹

到一家新單位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介紹或者相互打個招呼。

不怕話多,就怕別人記不住你

先說自我介紹。有些人覺得這個東西很簡單,「不就說一下自己是誰,在哪上班嘛!」但這樣往往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應該想一想,你為什麼要做自我介紹?是希望別人認識你,並記住你,對不對?為了讓對方記住你,你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人記憶的兩個規律,一是由熟悉到陌生,二是多維度的記憶效果比單一維度的要好。

我們記一個單詞,注土音也好,進行拆解也罷,都是為了消除它的陌生感,讓它跟我們過去的認知建立起聯繫。跟別人介紹你自己時也是如此,先介紹自己的單位,後介紹個人情況,畢竟你單位的知名度比你大多了。

提到自己名字時,最好分別解釋一下這幾個字都是怎麼寫的,有哪些名字相近的名人,或者容易讓人聯想到什麼有趣的東西。提及自己的家鄉、母校或所在行業時,也可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它的特色或相關名人。

像我有個朋友向人介紹自己時總會從自己的長相說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看到我一米八二的個子,很多人都會覺得找個這樣的男朋友比較有安全感,其實在我的家鄉山東梁山,像我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沒錯,就是《水滸傳》里好漢聚集的梁山。大家好,我叫宋俊,宋江的宋,盧俊義的俊,很高興認識大家……」

總之,不要怕話多,調動儘可能豐富的信息,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瞬時間「立體」起來。介紹得越細、越有個性,效果越好。一個擅長自我介紹的人,給人的印象也是比較「有才」,受人歡迎。

握手有講究,貴人先伸手

握手的時候,既不能和別人靠得太近,也不能離得太遠。太遠了顯得生疏、見外,太近了又顯得不夠尊重。跟你非常熟悉的人,比如好朋友、好哥們,距離可以很近,甚至可以勾肩搭背;但是在職場中,握手時相互之間的最合適的距離是0.5米1.5米。具體距離可以根據雙方體形、身高,自己掌握。

握手的順序前面已經說過了,上級、長輩、女性等相對尊貴的一方享有主動權,他們伸手了,你才能伸手。與人握手時注意幾點,一是伸出的那隻手不能戴著手套,二是避免手心有汗、手太臟等情況。如果你是剛搬過什麼東西,手很臟,那你可以說明一下,揮手致意,或者點頭微笑一下。

握手的順序是先主後次,先跟重要的人握手。如果他們相隔距離較遠,則先跟離自己近的人握手。如果對方剛好在你面前圍成一個圈,那麼從左到右,沿順時針方向,與對方握手——敬酒順序也是如此。

握的時候最好伸雙手,表示隆重。長輩或上級可以用左手拍拍正在握著的兩隻手,或者用左手拍拍對方右肩,表示欣賞、鼓勵。

本節要點:

自我介紹時不要怕話多,力爭給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握手時得等上級、長輩、女性等先伸手了,你才能伸手,握手時不能帶著手套,注意手要乾淨。

長輩或上級可以用左手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鼓勵。

名片的使用

說到名片,很多人有個誤解,覺得談生意的才需要印製名片。我就見過好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名片,可能是對外交往較少的緣故,他們跟人打交道時最多交換一下電話號碼。要是去了校園,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了,很多學生收過名片後會覺得你很「職場」、很「商業」。

其實,這是個誤解。名片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便利。你去參加一個活動,想認識更多人,但誰也沒有帶名片,結果會怎樣?現場一片埋頭摁手機的樣子,在幹嘛?互存手機號碼唄。剛跟這個說完手機號碼和自己名字的拼寫方式,那邊又過來了一個人:「你好,能存一下你的手機號碼嗎?」這樣不僅浪費時間,效果也不好,畢竟你能記下的信息不夠全面。要是有了名片,大家就方便多了,可以節約大量時間用來互相了解、洽談業務。我就發現,現在很多大學老師也開始印發名片了,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名片你可以請人製作,也可以自己設計。設計時注意幾點:

第一,不要把名片弄得太花。名片就跟西裝一樣,一般來說,名片上的顏色不要超過三個。當然,單位Logo的顏色本來就比較花的除外。但就一張名片而言,最為突出的應該是你的名字、你的單位,其次是聯繫方式。要是弄一些花花綠綠的圖案上去,就會喧賓奪主了,給人的印象還特別小家子氣,像是街頭散發的小廣告。

第二,頭銜一個就好。很多人喜歡給自己弄多個頭銜,想給別人一種「這人很厲害、很有能力」的印象,其實這是一種自卑,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等人才沒名片」,想聯繫他?找他秘書或助理好了;二等人才只有電話,因為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誰,像易中天印名片,印個自己的聯繫方式就行了,都沒必要強調自己是廈門大學的教授;三等人才只有一個頭銜,像我這種人,現在只能算三等人才;四等人才呢,會有超過兩個的頭銜!

這麼說,可能有些人會不高興,或者心存疑惑:我現在同時在做三份工作,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在朋友開的一家公司里做點兼職,業餘還自己搞了點業務。之所以「三棲作業」,就是想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你讓我只印一個頭銜,豈不是浪費了這種「優勢」?名片上如果不說清楚,就有可能錯失商機啊!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你可以印兩三套名片,遇到不同圈子裡的朋友,就發放不同的名片,自我介紹時提一下其他方面的情況就行了。

名片的背後要不要印個英文版的?跟這個一樣,要因地制宜。如果你在外企工作,或者工作中經常要跑外國人打交道,那你就印。當然,印的話也不限於英文,畢竟有些人跟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的人打交道會多一些。

印有名片的朋友,平時要養成隨身帶名片的習慣,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刻會碰上潛在的客戶或夥伴。名片最好放在專用的名片夾里,如果嫌麻煩,也可以放在錢包里,或是左胸口的口袋裡。切忌把名片放在其他兜里,那樣容易弄髒或弄皺了。

還有就是,名片萬一印錯了,或者信息有變化,那你就重印一套,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在上面塗改。有些人換了手機號,但是以前的名片還有不少沒用完的,便沒捨得扔掉。於是,他為了省下四五十塊印製費,自己花了兩個小時把所有名片的錯誤號碼塗掉,寫上新號碼。且不說形象的問題,這是一筆多不划算的賬啊:你的兩個小時,難道還值不了幾十塊錢?

一般來說,跟別人握過手之後,就可以交換名片了。這時候,你就可以掌握主動權了。交換時,應該先遞上自己的,再向別人討要名片:「你好,這是我的名片,請多指教!」或者說:「你好,我是XX單位的,叫XXX,現在在做XXX,能跟您交換一下名片嗎?」你主動示好,對方一般都不會拒絕。

遞名片時要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兜住名片的兩邊,把字的正面朝向對方,這樣對方拿過去之後就能馬上閱讀,而不用翻轉一次。遞的時候,手不要遮擋住自己的名字。接別人的名片時也要用雙手,如果是雙方同時遞名片,你就把姿勢放低一點,以示尊重。這跟敬酒要把酒杯放低一點,是一個道理。

收到別人名片後,一般的做法是讀一下名片上的內容,比如他的名字、他的單位或頭銜,跟對方確認一下基本信息,比如說他的名字如果是多音字,應該念發個音。另外,這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很重視他,說不起會激起他不少談興。

有些新人發名片跟發傳單似的,有時候桌子太寬了,站起來後還夠不著,也捨不得走兩步,就用一隻手與人交換名片。其實,這不僅是一個交換物品的過程,跟人換名片的時候可以跟人簡單地聊幾句,聯絡聯絡感情,為後面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礎。

若是坐著交流,你就可以把對方的名片放在桌子的左前方,不時看一下,提醒自己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十分鐘後再收起來。放的時候,切忌兩點,一是不能拿東西(如茶杯)壓它,更不能弄髒、弄皺了,二是記得後面要收起來放好。有些人因為對自己的名片不上心,結果處理別人的名片時也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往桌上一擱,就再也沒想過要收起來,甚至把湯、茶水灑到名片上。這是極不尊重人的。

若是對方的名片剛好發完了,怎麼辦?

這就有個小技巧:帶空白名片。這時候,你要是掏出手機來,想存對方手機號,麻煩不說,對方還不見得會給,因為有些人覺得跟你還不熟,第一次聯繫就在網上進行好了。所以你平時可以印製一批空白名片,像填空題一樣空出姓名、手機號、MSN、E-mail、QQ等位置,並且隨身帶筆。碰上對方從未印名片或名片剛好發完的情況,你就可以掏出筆來,請他在空白名片上填寫。比起把它寫在一張紙上或筆記本上,這更有利於你後期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收藏。有時候自己的名片發完了,也可以填寫這種空白名片。所以自己印製名片時,若無必要,就不要加膜,把背面空出來,放幾道「填空題」。作為職場新人,尤其是從事銷售、宣傳工作的,不妨借鑒一下這個做法。

本節要點:

印製名片時不要花得太花,頭銜數量不要超過兩個,萬一印錯了最好重印。

要養成隨身帶名片的習慣,最好再帶一根筆和一些空白名片,應對有人名片剛好發完的情況。

收到名片後,記得先讀一下名片上的內容,確認一下對方單位、姓名,從中尋找可以深入交流的話題。

如何介紹他人

有時候,我們去見客戶或朋友,並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這就需要給雙方互相做個介紹。先介紹誰?跟握手一樣,尊者為上,他優先享有知情權。

比如說,你帶個新人熟悉一下單位,碰到領導時就要先向領導介紹一下新同事,再反過來,向新同事介紹一下對方。帶自己的男女朋友去見家長時也是如此,先向你的爸媽介紹自己的戀人,再反過來介紹。介紹時捎帶著介紹一下這個人的優異表現,在哪上的學,在哪工作過,取得哪些優越成績,如此等等,這會給對方留下較好的印象,被介紹的那個人也會非常感激你。

有些人可能是見慣了大會主持人介紹的順序,誤以為多人在場時,一般都是優先介紹最重要的領導或嘉賓,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大會主持,基本上是單向介紹,介紹完領導或嘉賓之後,根本不會反過來介紹觀眾,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的是雙向介紹,這時還是奉行「誰尊貴,誰優先」的原則,優先知道對方的情況,而不是優先被介紹。

如果你是被介紹的那一方,應該等介紹人說完之後再開口,客氣一下或做下補充,以加深對方的印象。

這時候,就要涉及怎麼稱呼對方的問題了。我的建議是,按照行業規範加上稱謂就可以了,通常是加職位或頭銜,如王主任、張經理、雷老師、李教授,如果沒有職位或頭銜,那就統一成「先生」、「女士」。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是個比較難辦的問題,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除了「毀人不倦」,還喜歡「毀詞」,像「同志」、「小姐」這些曾經比較正式、文雅的稱呼在今天聽來,都成了罵人的話。你要是在街上碰到一個二十來歲的女性,還真不知道叫她什麼好。叫「阿姨」?不行,顯老。叫「大姐」?也不行,太俗。叫「小姐」,那當然更不可以了。叫「姑娘」?你又是老大爺。叫「姐姐」,別說她未必比你大了,就是可能比你大,你這麼叫也顯得有些矯情……總之,在中國如何稱呼陌生人,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我有個朋友在廈門、深圳兩地待慣了,有次去東北出差,到了肯德基點餐時稱服務員為「小姐」,結果對方氣得直翻白眼。要不是看在我這朋友也是女性的份上,估計能跟她急了。其實在南方,稱年輕女性為「小姐」,還是比較常見的,並不見得就是特殊行業的稱謂。在工作中,你若是無法確定一個女的是否結婚,你可以籠統地稱她為「某女士」。

最後,要提醒你的一點是,在介紹別人的時候,應該攤出手掌,而不是用手指頭指著別人,應該說「這位是……」,而非「這個(人)是……」,詢問對方人數時也最好以「位」為計量單位。

本節要點:

介紹他人時,先給較為尊貴的一方介紹另一方,因為他們優先享有知情權。

稱呼對方時,在姓氏後面加職位或頭銜即可,不確定的話就統一成「先生」、「女士」。

介紹別人的時候,應該攤出手掌,而不是用手指頭指著別人,量詞用「位」不用「個」。

第四章 開會與談判有口臭怎麼辦

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一點,是什麼呢?沒錯,口臭。

有些人自己口氣比較重,但他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跟他談話的人又不便明說,結果痛苦萬分。像我以前有個物理老師就是口臭特別嚴重,給學生講題時又喜歡湊得特別近,許多學生私下紛紛表示受不了。時間一長,就沒有幾個學生敢向他請教問題了。要問,也盡量在課堂上問,這樣老師就不會湊在他邊上講了。

或許,這也算是激發學生上課發言積極性的一種「秘密武器」吧。

不過,我想你應該不想在工作中攜帶這種「武器」,畢竟它的殺傷力太大了,而且很少有人會指出這一點,你會稀里糊塗的朋友就少了,或者客戶就跑了。有些人雖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苦於沒有解決的辦法。

會造成口氣重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剛吃過蔥、蒜、韭菜這類氣味濃重的食物之外,大部分是健康問題造成的,哪怕他早晚刷牙,也難以改變。具體說來,主要原因有三種:

一是胃火過旺,有胃積食。小孩子的口氣是最清新的,但他要是胃積食了,那他的口氣就會變得奇臭無比。這臭氣是從哪來的?沒錯,就是從胃裡來的。胃裡的食物沒能順利消化,胃氣上涌,嘴巴就變臭了。大人由於飲食不規律,尤其是大半夜的還吃東西,最容易造成胃積食、胃火過旺,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嘴巴苦得難受。

像這種情況,就要改掉吃夜宵的習慣,三餐多吃一些清淡的東西,減少辛辣、肥甘厚膩的食物,平時多喝一些桂花茶、茉莉花茶。泡茉莉花茶的時候可以加一些山楂,這樣既能調胃養肝,還能把胃火降下去。

第二種是肺熱或者陰虛引起的口臭,也可以用喝茶的辦法來解決。用魚腥草加百合泡水喝,或者泡些清涼降火的茶葉,就可以慢慢地調過來了。

還有一種是牙垢、牙菌斑引起的。由於以前沒注意到這些問題,日積月累,牙齒上已經有層厚厚的牙垢、牙菌斑,它們也會成為口氣重的根源,而這是單純的刷牙沒法解決的。不信的話,你可以用這種方法體驗一下:刷過牙後,用牙籤或棉簽蘸一下口腔後面的口水,尤其是有牙洞的地方,拿出來聞一下,看味道是不是依舊噁心無比?如果你有這種情況,那最好去看牙醫,洗洗牙,補上牙洞。這時候,你再每天刷牙,就能迅速見效了。

可以說,口氣重甚至有口臭,大部分是這三種原因引起的,有的是一種,有的是「三毒俱全」,總之,工作再忙,也要關注形象與健康,定期做下體檢和運動,會讓你的頭腦像口氣一樣清新、自然!

如果你來不及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還沒完全解決,而待會兒還要參加一個重要會議,那要怎麼辦呢?有個應急的辦法,就是去買一個口噴,開會之前先用口噴噴一下口腔。

此外,不管你有沒有口臭,和別人說話的時候都應該把握好距離。有些人講起話來會唾沫橫飛,卻沒有意識到,還越講越熱乎,離別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站在他對面,你只會想起一個人來——「及時雨」宋江。我們平常說話激動起來,也難免會唾沫橫飛,所以自己多注意這個問題,千萬不要讓跟你談話的人變得鬱悶。

第五章 聯絡禮儀能替別人接聽電話嗎

能替別人接聽電話嗎?

一般來說,如果響的是同事的座機,那你接的時候就要先告訴對方,你不是這部電話的主人,然後問他要不要轉達什麼消息。如果不需要,你讓他過後自己再打過來,或用其他方式聯繫你的同事。如果需要,那你就要問清楚他是誰(至少知道姓什麼)、是哪個單位的、有什麼事,最後,別忘了留下他的聯繫方式。

有一種人的習慣特別不好,明明找來的電話不是找他的,他卻跟警察查戶口似的盤問別人半天:你哪的?找誰?有什麼事兒?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然後圍繞你要辦的事情又問上半天,問完了之後再告訴你:你要找的這個人不在。這能活活把人氣死!

如果是同事把手機遺忘在桌子上,要是有電話來了,一般是不要代人接聽。因為手機不同於固定電話,是一個相對私密的物品,就像信件、日記本一樣,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是不能夠隨便碰的。

如果他的手機響個不停呢?處理方法通常有三:

一是已經調為振動模式的,你可以把它放在報紙或什麼比較軟的物品上,這樣它振動時就不會發生太大噪音了;

如果忘了關閉聲音的,你就幫他掐掉電話,省得擾民;

如果對方還一直打過來,你就幫他關機。

為什麼寧可幫他掐掉電話甚至關機,也不幫他接聽呢?因為你無法確定打來的人跟他是什麼關係,你一接通對方可能說什麼,這些話是否方便讓你知道。有很多人打電話的時候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電話終於接通的那一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報怨一通,或是把涉及隱私、商業機密的東西全抖露出來了,等到察覺對方不是機主時才後悔莫及。還有些人可能正要跳槽,搞不好這個電話就是他的新東家打過來的。知道別人這些秘密,對你來說,也是有百弊而無一利。

有把柄在別人手中,是件壞事;知道別人太多秘密,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搞不好別人擔心你知道了他的秘密,會對他不利,就先下手為強,設下陷阱,把你給整走了。這種事情雖然不多見,但一次就足以讓你摔得翻不了身,不可不慎!

當然,如果是同事下班後把手機遺忘在辦公室的,你可以代為收好。這時候打來的電話,也多半是他家人或戀人的。這時候,你可以酌情處理,如果怕對方擔心,可以接聽一下,告訴你把他手機放在辦公室哪個位置了,第二天來了就能看到。

總之,辦公室像潭水,有的人看著很渾,有的人看著很清,對於有的人來說,不過是個小池子,對於有的人來說,則是危險的深水區。不過有句話卻是共通的:小心駛得萬年船。

本節要點:

代人接聽座機時,要問清楚他是誰(至少知道姓什麼)、哪個單位的、有什麼事、聯繫方式是多少。

如果是手機,最好不要代人接聽,以免聽到不該知道的東西。可以幫人掐掉電話或關機。如果是同事下班後遺忘在單位的,則不在此限。

第六章 宴會禮儀點菜也有大學問

接下來,我們說說宴會方面的禮儀。

大家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難免會有一些應酬,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什麼的,開始有自己的客戶群之後,還會有一些迎來送往的事務。這個環節很重要,但一樣「陷阱」不少,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

有些人可能會不以為然,心想,不就是吃頓飯嘛!在他們看來,宴會禮儀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體現在一定要讓對方吃好、喝好、玩好,總之,把他們陪好就對了。問題在於,你知道怎麼吃才能好嗎?

先說點菜。誰來點菜?這就是一個容易出錯的環節。

很多人好像覺得點菜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一般都會讓給領導或者客人去點,看他們想吃什麼,讓他們先點。這種點菜方式效率很低不說,還不大像宴請賓客,倒有些像大學裡同一個宿舍的人出去聚餐,一人點一個菜,最後AA。

禮儀,自有一套約定俗成的做法。誰來點菜?一般情況下,既不會由客人來點,也不會由主人來點,而是由東道主這方的秘書或助理一個人負責。至於一些大領導,不管是作為東道主,還是作為客人,他們都不會親自點菜。

有一次,我去福州拜訪一位曾經幫助過我的老前輩,並請他們一家人吃飯。老前輩之前是某部門的一把手,他推薦了西湖邊上的一家湘菜館。因為飯店是他推薦的,我想他應該比較熟,就由他來點菜好了。孰料,老先生說了一句話:「我真不跟你客氣。直到退休了,我出去吃飯時都沒點過菜,習慣了別人點什麼,我就吃什麼。還是你來吧。」謙讓再三,我發現他是真的不會點菜,便說:「行,那我就不客氣了。大家有什麼忌口的沒有?」

點菜這種事,說難聽點,在過去那就是下人做的事情,通常由東道主這一方安排。我以前不大懂,要請人吃飯,卻讓對方點菜,這不就有點侮辱人的意思了嗎?至少是主賓顛倒了。但是看一看現在,還有不少人經常這麼干。

如果是由你來點菜,你要怎麼點?這麼多人吃飯,卻由一個人來決定,怎麼解決「眾口難調」這個問題呢?

如果是大家落座後再點菜,你首先要問的不是大家想吃什麼,而應該是大家有哪些忌口的。像回民不吃豬肉、滿族人不吃狗肉、基督徒不吃血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飲食忌諱。還有些人是素食主義者,或者對海鮮、韭菜等過敏,也要有所留意,一般你不問,他們是不會主動說出來的,生怕敗了其他人的興緻。但你作為東道主的成員之一,就要把問題考慮得細一點。

確定這些之後,就可以開始點菜了。先點什麼?很多人一看菜單,一開頭是冷盤,就覺得先點冷盤吧!其實,這是錯誤的。吃飯的時候可以先吃冷盤,但點菜的時候不能這麼點。

首先要點的是主菜,也叫作壓軸菜。你今天要請人吃飯,吃什麼?就是吃壓軸菜。俗話說,「綱舉而目張」,主菜定了,二菜(即第二重要的菜)、三菜(同理,意為第三重要的菜)、冷盤什麼的也就好辦多了,就連要喝什麼,也才好根據主菜來定。要不然其他菜點了一大堆,再點主菜時局限性就很大了,不是會重樣兒,就是得把之前點的菜去掉一些。有時候明明吃不完,但出於客氣,又不好意思去掉,結果造成了浪費。主菜可以是飯店的特色菜,也可以是比較名貴的菜品,或是大家都比較想吃的某種熱菜。點其他菜的時候可以不徵詢大家的意見,點主菜的時候則最好問一問。

點其他菜的時候,如何照顧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呢?

一是主要食材不重樣。比如說,今天的主菜是魚,那點其他菜的時候就最好不再有魚了;點冷盤的時候叫了醬牛肉,點熱菜的時候就不要點鐵板牛柳、西紅柿牛腩一類的菜了。

二是葷素各半,差不多每人一個菜。要是男的多一點,就葷菜多一些,要是女的多一些,就多點些素菜或者沒那麼油膩的東西。

三是各種口味的都有一兩樣,比如點一道酸、一道甜的、一道辣的,剩下的就視情況而定。湖南人多一些,就多點些辣菜;廣東人多一些,就多些清淡的。這樣,既照顧到大多數人,剩下幾個也能找到自己吃得慣的味道。通常說來,你點一些以咸為主的菜,大部分人都吃得慣。

四是有干有稀,有湯有飯。既要有干鍋,也要有炒菜,既要有燒烤,也要有清湯,如果這道菜是蒸的,那道菜就可以是煮的了,總之,在做工上做出區分,也能有效地照顧到所有人。

五是熱多冷少,一般冷盤與熱菜的比例控制在1:3到1:4之間。

既然是請客吃飯,那麼吃飽才是第一目的,然後才是營養、健康、上檔次等。赴宴時最討厭的事情也是點的菜華而不實,或者口味單一,令人無從下箸,最後沒有吃飽。相反,只要你參照這幾條標準去點菜,基本上能夠避免這些煩人的問題。

本節要點:

點菜通常由東道主的秘書、助理來做,不要把點菜工作推給客人或主人。

點菜時先點主菜,也就是壓軸菜,主菜定了,其他菜才好跟著確定。

點菜時注意什麼口味、什麼做法的都點一兩樣,這樣大家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能吃得飽。

全書目錄

第1章 有禮走遍天下011

不懂禮儀,你就還是未成年人012

對禮儀認識不全面,難免進步比人慢016

不懂禮儀,你還將錯過許多貴人020

你有過這些禮儀糗事嗎024

掌握禮儀的「四項基本原則」027

只講「儀」,不講「禮」,讓人怎麼尊重你032

第2章 如何表達你的敬意041

講禮,就要先搞清楚次序問題042

禮儀不用死記硬背,留心生活就行了046

職場中的次序問題051

禮多人不怪?也怪!057

講禮,就要尊重別人的感受060

第3章 初次見面的禮儀065

準備面試,不要本末倒置066

上班後怎麼打扮才得體069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怎麼穿西裝了076

初次見面,讓人一下子記住你081

小名片,大講究085

介紹他人時容易犯哪些錯090

單位來客人了,你會接待嗎093

第4章 開會與談判103

讓別人樂於與你交談104

談判中,能力比口才更重要107

別讓你的形象毀在這些細節上109

有電話、口氣臭等特殊情況的處理115

怎樣開個成功的會120

求人要有求人的樣子124

怎樣為客人送行127

第5章 聯絡禮儀133

選擇適合自己的聯絡方式134

對方能「看到」你打電話時的表情137

打電話時要說話主動140

如果對方正在忙,怎麼辦145

不懂手機禮儀,你就out了152

能替別人接聽電話嗎 159

也說「有事沒事常聯繫」161

第6章 宴會禮儀165

點菜也有大學問166

健康又低碳的上菜順序169

吃飯時別在這些環節上出醜173

使用筷子有禁忌175

不可不知的中國酒文化178

吃飯吃飯,健康為上182

說一說西餐禮儀186

第7章 辦公禮儀189

辦公桌不是你的「私人領地」190

公私要分明,不做「梁上君子」193

涉及物品的辦公禮儀196

不能不說的電梯「潛規則」201

像尊重客戶一樣尊重同事205

與領導的交往之道208

第8章 送禮與做客213

送禮那些事兒214

探病也有講究218

做客要預約,再熟也要守禮儀220

後記 我們需要的都是學習222

經典職場圖書品牌「快閱讀」重磅推薦!

資深HR現身說法,教你玩轉職場,左右逢源!

不學職場禮儀,別說升職了,你恐怕連得罪人了都不知道

不懂禮儀,你將不會乘電梯,不會彙報工作,甚至不會吃飯

不要說你懂職場禮儀,不要覺得我在危言聳聽

翻看此書,了解讓你連連失利的職場「顯規則」

如有以下「癥狀」,歡迎「對號入座」:

與人為善,但領導就是不給好臉色,甚至覺得你不懂事!

樂於助人,卻經常惹得同事或客戶滿臉的不高興。

工作勤勤懇懇,位置一動不動,懷疑命中有「小人」。

老覺得別人會送禮拍馬屁,自己學不來,很痛苦!


推薦閱讀:

職場上升不是拼的誰能幹,而是拼的這個!
您有一份女性職場穿搭攻略已送出,請注意查收。
品碩導師學院《國際註冊禮儀培訓師》認證班
職場禮儀有哪些,新人游刃職場的二十三條法則
10個小細節,毀掉同事對你的好印象

TAG:禮儀 | 職場 | 職場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