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教不同點在哪兒|明德講堂
06-07
騰訊儒學·明德講堂專訪牟鍾鑒儒釋道三教異同三、儒釋道三教不同點在哪兒 如果說不同點,當然不一樣,所以說「合流」,我不認為是「合一」。我不贊成「三教合一」,我覺得可以這樣簡單地講,但你要做很多解釋——容易引起誤解,好像最後成了一家,沒有!再合還是三家,因為它各有自己的特點,它不能不保留自己的特點。任何一個教,再包容,它不可能放棄它的最基本的教義,放棄了,它就沒有自己了。 儒家,我說了,它重道德,以民為本,我們也可以稱為入世,入世的,現世的,這方面它比較強烈。所以為什麼歷代要用儒家作為指導思想來治國呢?為什麼不用佛教治國?因為只有儒家對治國的基本方略提出很完整很深刻的一套道理,包括為政以德,包括禮主刑輔。它強調這個「禮」——禮治,禮學,強調這個社會制度怎麼樣來建立。而這個「禮治」和普通的制度還不一樣,它裡邊既有硬性的,也有軟性的東西。它和民俗結合在一起,所以叫做禮俗;它和法律結合在一起,所以叫做禮法。這個禮是西方沒有的,西方很難理解我們這個禮。這是這個層面的。還有就是在其他層面也很多了,包括經濟,包括文化、教育這些方面,它有一套。所以儒家形成的一個文化體系,它是一個很全面的,很系統很豐富的。所以必須用儒家來治國。 佛教呢?有人把它這麼說,儒家治國,佛教治心,道教治身。這個也比較簡單了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佛教,基本上它在印度是出家,在中國慢慢和儒家相結合之後,也關心現實,所以叫「人間佛教」。後來出來了禪宗,講凈土就在心裡,講「拎水砍柴,莫非妙道」,也要事父事君,也講孝道和五常。但這不是它的,這是儒家的。它歸根結底還是在人的精神領域。為什麼它在中國那麼受歡迎?除了在民間,它講因果報應、天堂地獄,老百姓覺得很解決問題以外,我覺得它使中國文化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它有一種智慧,一種很超越性的智慧,它的眼界是非常宏大的,三千大千世界,萬劫不復,那有多大空間和多長時間呢?中國人過去講,「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儒家原來沒有的。 佛教有一種智慧,這個智慧有很深刻的方面,對知識分子很有吸引力。所以後來有些儒家的學者到宋明的時候,分這麼幾種人。一種人就是口頭上批異端,因為佛老是異端,實際上偷偷學;有一種是公開承認三教合一,再批也沒有採取什麼行動,這個就很少了。因為它給你提供了你沒有的東西。 佛教是一種哲理性的宗教。我認為全世界宗教里,哲學理論最發達的就是佛教。像伊斯蘭教的清真言,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這有哲理嗎?它就是信條。但是佛教從原始佛教到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一系列的教義全都是哲理性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都帶有哲理性,因此它有它存在的空間,所以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特別是一些知識分子,都喜歡佛教。 道教,它本來來自民間。道教簡單地說,就是老莊哲學和來自於原始信仰的民間信仰相結合,而在漢代後期形成的這樣一個宗教。它都屬於道文化,但它是一個宗教化的形態。老莊哲學是哲學形態,它把它提升了。所以這裡邊,它有它的優點,第一個優點它依託於老子、莊子,這面大旗它一直舉到現在,《道德經》是道經裡邊第一經。這樣的話,這個道教就不會走到低俗怪異,也避免了(煩瑣和單純儀規化)。因為老子給它一個「尊道貴德」、「道法自然」,給它一個「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且老子還講「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就是強調利人的一種思想;「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些方面都使道教有一個健康的(發展)方向。而且還因為老莊的哲學在中國也比較發達,雖然它和佛教各有所長,它也很發達,所以它就有一種很高的文化層次。講者簡介牟鍾鑒,男,漢族,1939年生,山東煙台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宗教學專業學術帶頭人。出版學術專著:《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國宗教與文化》、《走近中國精神》、《儒學價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主編《宗教與民族》集刊一、二、三輯,推動了民族宗教問題的研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儒道釋家】儒釋道文化
※儒釋道的性論
※儒釋道三家靜坐要旨簡述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0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儒釋道三家思想最精闢的解讀,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