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量地價反彈後的指標分析
縮量是進入到8月後的行情關鍵詞。量在價先,「天量之後見天價」、「地量見地價」的道理不言自明。而在本輪調整過程中,滬市成交額從之前的8000億元上方縮減至4500億元一線,8.6日伴隨滬指再次下跌,滬市成交額進一步萎縮至3500億元附近的水平,創出今年3月份以來的新低,與6月8日13099億元相比僅剩零頭,與頂部動輒萬億元的天量成交額相比已相差甚遠。而隨後8.10日長陽突破,地量地價反彈再次出現,而這裡面需要考慮的各種指標,需要股民重視。
歷史數據顯示地量已經形成
從歷史經驗來看,所謂「地量見地價」往往需要市場成交量的極度萎縮且萎縮幅度要超過50%,即所謂的「行情在絕望中產生」,那麼如今行情是地量了嗎?最近8年來,市場有過三波大的反彈行情,第一個是2007年至2008年,該階段最大滬深兩市量能合計達4106.38億元;第二個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該階段最大滬深兩市量能合計達4718.15億元;第三個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的逼空行情,該階段最大滬深兩市量能合計達23576.1億元。筆者認為有了巨量這個標杆,就好判斷隨後的縮量了,統計顯示2007年指數最高點滬深兩市當日成交額為2284億元,而在觸及4778.72點單日成交僅為776.76億元,量能萎縮幅度高達65.98%。而2009年同期萎縮幅度也高達59.56%。上證指數於2015年6月12日觸及5178點,當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9626億元,而在7月9日指數強力反彈當日,滬深兩市合計量能僅為9482億元,8月6日兩市合計僅7000億元出頭,量能萎縮幅度高達65.3%,從這個角度來看,地量已經形成。
權重股量能驟降的連鎖反應
對比自7月9日反彈以來與全年的日均成交金額發現,有875隻個股處於縮量狀態,也就是說這些個股自7月9日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低於全年的日均成交金額。這875隻個股主要集中在非銀金融、地產、機械設備、有色金屬、採掘等權重板塊。因此,大盤近期的持續縮量或許與權重板塊的量能減少有著密切關係。其中,中字頭個股相比於了年內日均成交量下降了6成左右。筆者認為對於近期的縮量狀態,目前A股進入存量資金博弈階段。首先,日成交金額從6月份平均值1.74萬億元和最高峰5月28日的2.36萬億元,下降至7月末的0.88萬億元。日換手率從6月份平均值3.00%和6月末的3.41%,下降至7月末的1.80%。其次,從周頻指標看:每周新開戶數和證券保證金餘額下降,散戶入市步伐放緩。新增證券一碼通賬戶從6月份周均110萬戶和最高峰5月底的每周新增164萬戶,下降至7月末的34萬戶。證券保證金周餘額從最高峰6月初的3.85萬億元下降至7月末的2.89萬億元。而2014年7月份牛市啟動時,周均新增滬深兩市開戶數僅為114萬戶(換算成一碼通賬戶約為38萬戶),周均證券保證金餘額僅為0.67萬億元。可見,新開戶數已增長乏力,而證券保證金餘額還是四倍於2014年7月份牛市啟動時,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持續反彈還需更多要素支撐
指數狂飆過程中,大象起舞是關鍵要素,也是市場資金量充裕的表現,牛市的特徵是資金流動泛濫,新高不斷。先算算暴跌市場流動性減少多少:融資融券兩個市場減少近萬億,場外配資減少從HOMS系統等官方公布數據看是5000個億,各類機構、個人投資者損失最少2.5萬億,合計減少遠不止4萬億;而隨後計算救市資金,可以發現,目前證金公司投入2000億,券商合計投入1200億,其他各類假設800億,合計4000億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指數想要回歸高位,僅憑現在的資金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4000-4275點顯然需更多量能的堆積,否則沖高回落將常態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