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輕的戰士:尼瑪江村

尼瑪江村第一次駐村是在25歲,他來到了特別貧困的西藏八宿縣夏里鄉,開始為期一年的扶貧工作。通往夏里鄉的路途特別艱險,每次尼瑪江村進村,不但要坐七八小時的車程,而且湍急危險的怒江上有一條十幾米長的溜索,稍有不慎,就會掉下去,過了怒江,要坐兩三個小時的摩托車或者是騎馬,才能夠到夏里鄉。在這樣一條路上,每年都可能會有一些幹部犧牲。有一次,尼瑪江村差一點就犧牲在這樣一條路上。可即便如此,尼瑪江村作為年輕一代的幹部,能夠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一心只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帶領著全村人民脫貧致富。

  在精神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很多的年輕人習慣了城市中的生活,而對基層工作心存畏懼,不願意也不敢於主動走出「舒適圈」,走向基層,腳踩黃土,踏踏實實地去為鄉村或者人民群眾辦實事。但尼瑪江村,作為80後的年輕黨員幹部,卻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

  3年前的尼瑪江村,是昌都市交通運輸局政工科副科長,他為響應市委選派千名優秀幹部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工程的號召,告別了新婚的妻子,主動請纓前往察雅縣煙多鎮雪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3年來,他憑著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對人民的深情,用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讓雪東村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理論基礎地不斷夯實,成為他工作的指明燈

  雪東村是一個因山體滑坡而整體搬遷的貧困村,人均耕地少,生產條件差,群眾收入低。初到雪東村,尼瑪江村面對的是一窮(農民生活水平較低)、二散(村幹部人心渙散)、三亂(各項工作雜亂無序)、四怨(群眾對村幹部工作怨氣大)的窘境,但尼瑪江村卻說:」組織把這副重擔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不當逃兵。」

  到任的第一年,他通過不斷地深入調查研究,了解了村幹部和黨員的情況,並經常與他們交心、談心,增強了班子凝聚力,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在這3年當中,雪東村共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24次、黨員大會15次、黨小組會議56次,上黨課12次,通過加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為推進村裡的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地理論基礎作為「硬保障」。在尼瑪江村的帶領下,雪東村建立健全制度23項,規範村級重大事項決策程序。他的身上總是攜帶著兩樣「法寶」:一是惠民政策小冊子,一是他自己記錄的工作方法和學習筆記。他走到哪裡就記到哪裡,15萬字的學習筆記和工作心得中,處處都體現著他對群眾的關心和責任。也正因為這15萬字的「民生日記」,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經驗和心得體會。

  一心為民的思想意識,成為他工作的動力引擎

  雪冬海村,是一個海拔近4000米的自然村,全村不到30戶人家,2011年由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政府把雪東村整體搬遷到了山下,但尼瑪海村看到,除了國家給的補貼之外,村民很少會有其他收入,村集體經濟更是一片空白。為了更好掌握村裡的情況,幫助村民儘快脫貧,尼瑪江村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拉家常、聊農事,了解群眾家庭基本情況和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問題,聽取群眾心裡所想、所思、所盼。上任不到一個星期,他就走遍了雪東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

  在一次走村入戶的過程中,尼瑪江村了解到村裡有7戶貧困農牧民群眾的子女正在讀大學,家庭經濟十分困難,他當場從自己錢包里掏出3000元給了貧困學生的家庭,後又多方爭取助學金1.8萬元。隨後,他又自籌資金1.6萬元,並協調扶貧資金4萬元幫助村裡的5戶困難群眾發展生產。

  不僅如此,尼瑪江村在79歲的孤寡老人次曲拉姆眼裡,「比兒子還要親」,她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尼瑪江村主動和她成為結對戶,自掏腰包購買麵粉、青稞、磚茶和酥油等生活必需品,照顧老人生活,帶老人去醫院看病抓藥。老人常常說:「感謝黨給我們派來這樣一位好書記。」3年來,他敢想敢幹辦實事,村支部書記成為了群眾們的主心骨、領路人。

  創新獨特的思維方式,成為他工作的新能源

  面對產業結構單一、群眾增收困難的現實,尼瑪江村潛心研究市場行情,立足當地實際,緊緊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發揮村裡的自身優勢,不斷拓寬村級經濟增收渠道,積極創辦特色產業,積極引導群眾結合自身實際,發展了一批投資少、見效快、易管理的集體項目。

  他把有擅長做木匠的手藝人,還有擅長唐卡繪畫的作為重點,去積極爭取一些項目資金。為了開辦村裡第一家傢具廠,他8次登門說服村裡為數不多的手藝人帶領村民辦廠,沒資金,他就四處籌錢,再加上自己辛苦攢下的2萬元存款,建成了雪東村第一家村辦企業。廠里第一批大的訂單因為買家的反悔,傢具堆積賣不出去,從沒做過生意的他四處打聽銷售門路,甚至動員自己的父母親友帶頭購買,並拿出自己的積蓄為村民墊發工資。第二年,傢具廠創下了10萬元的利潤,4萬元發了工資,剩下6萬元,讓村民們第一次得到村集體的分紅。村民們的幹勁兒被激發起來了,在尼瑪江村的帶領下,雪東村組建了農牧民施工隊;成立藏式繪畫技能合作社;成立勞務輸出協會;幫助群眾申報扶貧貸款36萬元,開辦茶館、藏餐館、麵粉加工廠等經濟實體。截至2016年底,雪東村共興辦經濟實體7家,累計增收15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達2000餘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

  雪東村群眾富裕了,但尼瑪江村並不滿足。他認為,群眾的生活寬裕了,但如果沒有文明和諧的鄉風,雪東村算不上真正的發展。尼瑪江村始終把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工作來抓,特別在「村容整潔,村風文明」上大做文章。他積極協調落實資金170萬元,在村裡實施農村公路、橋樑、農田水利和經濟林種植等惠民項目。他帶領群眾新修了1500米的鄉村公路,讓村民住上了舒適、寬敞、明亮的住房,每家每戶都修建了廁所;修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村民廣場,村農家書屋有各類書籍近2000冊;種植各類樹木5萬多株,綠化覆蓋率達70%以上;基本實現了綠、美、凈、暢的標準,為全村村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與此同時,村委會還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大力推行「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雪東村和諧發展。

  尼瑪江村曾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全村不能有一戶群眾掉隊。」這是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終踐行努力的方向。

  如今的雪東村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實現了從過去「搬遷貧困村」到如今「標杆示範村」的華麗轉身,先後被評為全區「先進雙聯戶」創建活動先進集體、自治區級生態文明村、昌都市「平安富民強基模範」村,尼瑪江村帶領的駐村工作隊也被評為「自治區優秀駐村工作隊」。

  談起今天的幸福生活,雪東村民都會異口同聲稱讚他們有一個好乾部,有一個好書記。在新的征程中,尼瑪江村作為年輕的黨員幹部,猶如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主動地到基層去工作,在我們的農村和農牧區,這片廣闊天地,砥礪品質,做到無悔於自己的青春。尼瑪江村正以昂揚向上的精神帶領雪東村村民繼續奮戰在新農村建設的康庄大道上。

推薦閱讀:

紀念日 | 從「弱國子民」到精神戰士
每天一招瑜伽體式--戰士三式精講
李曉鍾老師:練習屬於自己的戰士第二式Virabhadrasana 2 ?
迎著砸來的拳頭消防戰士勇救輕生男·杭州日報

TAG:年輕 | 戰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