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性太極拳

太極圖式,是以圓的特徵,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美感聯想,「形體以圓為貴」,「行之得簡而完備,無過於圓」,道德玄妙。《太極圖,易說》,它最初是溟溟混沌,沒有任何生命的一片荒漠。從唐代,經過五代,到了宋代是釋、儒、道三家思想精華的結合,出現了各種《圖式》、《圖說》,而周敦頤所著的《太極圖,易說》(《太極圖》),在後世影響很大。而太極圖式的意象造形是由彩陶時代的首尾相追的魚紋和水的螺旋紋,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成為黑白相追的陰陽魚圖式,既太極圖式。在古漢語中「太」是最大最高的意思。「極」是最遠最後的界線,「太極」一詞最早出現於古書《易》。《太極圖,易說》開頭「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的「太極圖」說也講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圖繪成圓形的圖式,呈現出動態圖式,是有圖中的S的曲線表現出陰陽、黑白、明暗、動靜、剛與柔、正與反、進與退等運行轉化之美。《太極圖,易說》體現出乾坤,指出:「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木、金、火、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另一方面用符號構成圖式來模擬天道的運行,是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相生相剋的太極圖式。後來,人們觀察社會有了一些感性認識,陸續提出「五行學說「(既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學,陰陽八卦學說,水在陰,靜、虛、柔、弱的概念形成時在精神上佔有極大的比重,到了漢朝前後,逐漸產生了中國人自己的宗教一中國的額道教。道教很注重水的屬性,又以導引之術「氣」。主張無為才能無不為,主張柔弱才能生存和取勝。說太極拳論導上講「以柔克剛」。《老子》一書中就有如下的敘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意即專氣致柔,達於致極的時期,能和嬰孩一般的柔順嗎?又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又說:人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按「徒」即類也。意即堅強者屬死的一類,柔弱者則屬生的一類。又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又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意即最柔弱的水,以水的弱取勝於剛強是可能的。又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上所引,都是說明柔能克剛,柔弱可以勝堅強。由「老子」二書中還可知所謂「道」,既是指的柔弱,而所謂「德」便是使剛強之趨向柔弱。演練太極拳則能達到這個目的,這點可說是太極拳的內功心法的關鍵。柔弱如變現於物既是水,柔弱變現於武術既是太極拳。太極拳經和水之間的關係在已有的太極拳經,拳譜中的和水的屬性,和哲理直接或間接相聯繫的描述很多,譬如「太極長拳要求進退程序波浪式的接續接綿,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逆來順受」之法,致「柔」之術,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青龍出水,海底翻花,黃龍三攪水」,等等。只要你一讀太極拳的拳理,再一想到水,中間就會產生無窮的聯想,那就很可能會悟出一些道理和收穫來。我想好多太極拳愛好者都深有感觸、體會。有不少的太極拳愛好者和太極拳家事這樣描繪自己練拳的情景,初練太極拳,「如站水至項深」,姿勢變換無慢勻,一般人在看打太極拳象摸魚一樣,練拳象摸魚一樣有什麼練頭,不慢魚會驚跑。是不會游泳者游泳;中期練太極拳,如在浮水電身懸空,長江大河浮游中,當你聯想在大河深水你能追魚抓它那就有快有慢,已會游泳。晚期大成之時,練拳時「身體如在水上行」,如深淵履薄冰。如諸位都會游泳。不會游泳那就學會游泳,靠著大海讓大海的水來衝擊,「衝擊」,在溫泉,再到河流,諸如類似的體會很多,其練拳時的主要意境是水,是水中的運動。太極拳主張「意氣君來骨肉臣「。這是太極拳家主要意念原來是水,可見水在太極拳演練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現在的太極拳老師新教學生時總是要說,「緩一些,慢一些,不要用力」,「松一些,軟一些,不要用動」,把僵勁去掉,「圓一些,連綿一些」。這些提醒如果用浪頭來了「嘩?、小河的水「流」想像一下,即象水運動,學生可能會頓開茅舍,特別是靈感不強的學生,還有外國學生。中國的哲學和科學,很多「假借」和「比喻」,好多拳種的產生和發展都是象其形,取其意,會其神,利其用。而我認為太極拳假借的是水。又將水假借來比喻太極拳的產生之由,演練之形技擊之要,那是再恰當不夠的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太極拳可以說成是水性拳。發展太極拳技擊和水的進一步關係因為世界上最柔軟的是水,是風,是空氣,人身最柔軟的是氣、血、然而力量最強大的亦是水和風及空氣的膨脹力,打太極拳特別講氣的運行。太極拳散手,柔和時可以使人毫無痛楚,而翻跌絕妙,猛烈時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衝擊,五臟皆裂;有了這種功夫,才算是得到太極真髓。練太極拳意在動前,古人講「人如潮人一般,潮起潮落皆應自己把握,潮起時洶湧澎湃,可謂之剛,潮落時弱流靜水,可謂之柔。有柔有剛皆因氣血拳勢之所為。潮起時穩住心態,浪高而不驕傲,潮落時振奮精神,浪低而不失志,這由柔至剛,由剛至柔的運動,皆須應變自如。竊以為做人如潮。」前面粗略地談了太極、道教、水、太極拳產生,下面再談其演變和練習。學習太極拳轉換定式,你用滴嗒二字來領悟,那就會快一點掌握快慢相間之意。靜水緩流剛象楊式太極拳的健身演練,迭岩流水一梯一級地流淌下去則象跟步式的孫氏太極拳,小河緩緩流淌則象吳氏太極拳,暗流陰河則象武式太極拳,急流猛旋,彎多灘急,氣勢澎湃的流水則象陳氏太極拳。各種太極拳之功力練習過程都是「滴水穿石」,持之以恆毅力錘鍊的過程。演練時內氣鼓盪則是將「氣和血」融熔軀體,使其達於毛孔,再形之於掌,發之於指,力遍周身,勁透態體,氣滿各個經絡臟腑。周身如回水之螺旋,氣血之纏絲。斂神定意,處之泰然。這種精神內斂的高度克制力,高度的沉著安靜,則是太極拳上乘功夫對心意、生理訓練上的要求。「周身無處不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一氣運來老無停,乾坤正氣運鴻蒙,運到有形歸無形,方知妙手在天工」,這種周身無處不太極妙手奪天工的狀態,正是水在身上的集合物——氣和血在身中圓滿運行的體現。太極拳的推手和散手則是太極拳的技擊態。這時要求運動員是發怒的水,咆哮的水。要如海中之巨浪翻滾,如江河中洪水奔騰,如高壓水槍之噴射。其既有源源流水不斷之後勁——叫內勁充足,意氣變換輕靈,又不連回曲折之本能,隨機應變,避實就虛,無縫不鑽,同時化打。太極拳致之剛是柔勝剛,緩勝快,整體對局部,意足而形松。說太極拳技擊之術是水勝之術,是柔勝之術的真正體現。水的三態和太極拳三態水的三態:液、氣、固,常態時液體的水,散之則成水蒸氣,聚之則成固體的冰,氣和冰是水的變態,夏季之水,冬季之冰。一般健身太極拳的演練則要求處於常態就行。技擊時的太極拳要動時氣成一團,則剛,柔時無縫不入,如水倒地一樣,向前深鑽透,迴避對方的著力。所以說極柔軟者——水也,氣也,極堅者——冰也,剛也。技擊時雖招法千變萬化而理卻一貫,發時如水之柔軟,出著時似堅冰之鋒利,動作身體之行動,如神龍之行空,所謂動如蛟龍,穩似泰山,矯蛇之游水,行無定蹤,靈活轉換,猶如水之流動,其力虛中,其性屬水,故日水力,這就是所謂柔里裹鐵、綿里藏針之術也。我們中華名族的先師聖人都善於格物取意,我今天也「格物」一次供大家在演練太極拳時和水能有機地、內在地聯繫起來,想著水,模擬水的狀態和屬性必有作用。以上所述,我認為太極,道教和水之間有一個必然的聯繫。。。---------------1.水無色而有色。水本無色,而天地萬物之 色盡收其中;2.水無形而有形。水本無形,然水就器成形;3.水無勢而有勢。水本無勢,但水就地成勢;4.水無剛而有剛。水本無剛,然水聚柔成剛,水滴穿石,驚濤拍岸;5.水無位而有位。水位最低,卻包容廣大,最受遵崇;6.水無清而有清。水能濁己,而潔凈萬物;7.水無平而有平。水流下瀉,可入湖海為平;8.水無直而有直。水善迂迴,但目標專一,矢志不移;9.水無情而有情。水能成災,亦能潤生萬物。
推薦閱讀:

42式太極拳標準動作圖解
悠然太極球初級九步功
楊式太極拳家手左顧右盼中定的練習方法
楊振鐸楊式太極拳之【一----六】
太極拳體悟精選(2)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