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如何「氣沉丹田」

太極拳如何「氣沉丹田」1975年春,我和老中醫樊位德倆均參加了南嶽衡山太極拳學習班,多少年過去了,我們將中醫學和運動醫學溶進了太極拳,將「氣沉丹田」運用於實踐中,感受了其中的奧妙無窮,為眾多的病人帶來了福音!一、「丹田」位置「丹田」是道家修鍊出藏「金丹」的地方。當然,這個藏丹之處,也不可能在體膚表面。我們的「丹田」具體的位置是在:從小腹隆起的最高點,向身體站立時的中軸線(沖脈)垂直交接處。將此點擴大為團。此處完全符合「下丹田」條件的要求。中國人常說:「精、氣、神」各有所在之處,它們分居於下、中、上丹田。下丹田藏精,是「練精化氣之處」;中丹田藏氣是「練氣化神之處」;上丹田藏神是「練神還虛之處」。現在所說的「丹田」正是居於小腸之間,是營養精華輸出的總庫房,也是生殖精液的大本營。二、「氣」的概念人體的氣,又稱為「真氣」,在《靈樞·剌節真邪篇》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這就說明了真氣的本身是稟受於先天,得到天之大氣,與水谷飲食之氣併合而成,它有充養全身的功能。「真氣即元氣。氣在天者,受之於鼻而喉主之。氣在水谷者,入於口而咽主之。然鍾(集中)於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氣。成於已生之後者,曰後天之氣。氣在陽分者即陽氣;氣在陰分者即陰氣,氣在表曰衛氣;氣在里曰營氣;在脾曰充氣;在胃曰胃氣;在上焦曰宗氣;在中焦曰中氣;在下焦曰元陰、元陽之氣。「氣在天者,受之於鼻而喉主之」。這是說,在天的大氣從鼻入,通過喉進入肺與人體進行氣體交換。這個「氣」是實在的氣體,並能進入人的體內。這種吐故納新,吸氧呼碳的常識,任何人都知道。三、如何「沉」法「氣沉丹田」就是通過身體姿勢的改變後,使重心沉降到「丹田」處。重心者,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地心引力)產生的合力。此合力的作用點就叫做這個物體的重心。人體的重心不像物體那樣恆定在一點上。因為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等生理過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人體的體型各異,還經常改變成各種不同的姿勢與運動狀態。所以人體的重心是隨著身體處於生理過程的進行和體態姿勢的不同,在一定範圍內移動著。根據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端正站立時身體的重心,位於第三骶椎上緣前方約7厘米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的後方高約4~5厘米處。那麼,如何能使重心沉降到丹田之處(氣沉丹田)。1.在體內要使膈肌活動,有這樣的現象,一般人都能感覺和體會到。在做挺胸、挾背、頸椎向後上提的「胸式呼吸」時,就會感覺到自已長高了些,這實際是重心上移的「副作用」。如果按照太極拳諸多的姿勢要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再加上深長細柔的「腹式呼吸」,則能使重心降下來。此時重心的升降,主要是依靠膈肌的提(收縮)、沉(舒張)。通常內臟器官的機能活動,不受意識的控制,但骨骼肌和身體的活動確能影響內臟、肺和膈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相對的說膈肌能起到調整某些內臟器官的適當位置。因此,「內家」的功夫都主張要「胸空腹實」,就是讓膈肌舒松而促使重心向「丹田」下沉,氣息出入才能順暢,心情才能平靜,大腦才能排除雜念,進入專心致意的境界。2.在體外要使腰部向前挺緊或往後放鬆,就能使重心升降。因此,練太極拳必須要「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互相照應、上下一致、不可偏廢。如:懸頂豎項、兩眼平正、面部自然、唇貼齒合、舌舐上齶、用鼻呼吸,松肩垂肘、涵胸拔背、松腰疊胯、溜臀裹襠,屈膝折踝,展指(趾)舒掌。這些要求都是為了讓周身的關節和肌肉放鬆,不能使關節用力合攏和肌肉緊張僵直。同樣,精神、情緒、心境、意念也都要放鬆,平靜、安舒、專註。呼吸更要均勻、輕鬆、緩細、深長。內部因素也是促使人體重心升降的條件。再進一步做到意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如此種種涉及到較高的功夫,都必須先由身形姿勢做起,如果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到小腹之中的「氣沉丹田」之處,其他功夫皆等於白練。或許有的人還沒有在主觀上意識到要這樣做,但功夫深厚者,確能自然達到水到渠成。如果我們在普及、推廣太極拳之時,在開始學太極拳之時或將入門之時,就懂得這個道理,學會這種鍛煉要領,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為何要「沉」1、「氣沉丹田」促使了氣的運行,以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橫斷面上約兩千條毛細血管來看,由安靜狀態下只有約五條毛細血管有血流通過,氣運行時約有二百條毛細血管有血流通過;它們的搏動好象幾百萬顆微小的心臟一樣。這樣就減輕了心臟的負擔,降低了血壓。2、無論是吸氣或呼氣時「氣沉小腹」,都增大了橫膈運動,增加了肺臟的通氣功能,改變了腹內壓的節律,對胸腹中內髒的血液循環有好處,特別對已有肋骨軟骨骨化和胸廓活動障礙的老人及肺氣腫患者更有好處。3、由於橫膈運動幅度加大,吸氣時使內臟自然微微下降,身體重心下移,呼氣時由於呼氣氣流對肺臟的反作用力和肋骨向前下方弧形自然松垂,皆可起到類似不倒翁樣的穩定平衡。所以,在作太極拳運動轉身動作時「氣沉丹田」,對維持自身平衡大有作用。五、自然而「沉」練太極拳並不是自始至終都要氣往下沉的,而是隨著運動的進行,隨著呼吸的變化,有時氣往下沉,有時氣往上提,都是自然而然,有意無意形成的,這樣才便於身體起伏和變換虛實。相信經過長期實踐,既能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又能收到治病健身、益壽延年的效果。參考資料:1、《太極拳常識》周稔豐編著 人民體育出版社2、《養生掇英》汪佩琴編著 科學普及出版社做到「氣沉丹田」時有什麼感覺?時間:2005-3-4閱讀870392次做到「氣沉丹田」,會感到胸空腹實,在丹田部位(小腹),練氣功會有氣感,練拳會有勁感。腹在腰之前,腹部充實,就能感覺腰為主宰,以腰帶動四肢運動的勁力,並感下盤穩固,腦清氣順。如果感到憋氣,氣上涌胸際或上沖頭部,頭重腳輕,下盤漂浮,就說明沒有做到氣沉丹田。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初學提要
八極拳*形意拳*太極八卦掌
練太極拳如何避免傷膝蓋
打太極拳時對下肢有什麼要求?
理氣法天部:太極法初級教程之十(張岩整理)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