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蝕(股骨頭壞死)診療方案

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修訂版(2002年版)(1)早期有跛行,髖膝酸痛,僵硬感,活動時痛,休息後好轉。(2)髖部活動受限,最早為旋轉受限,以後涉及屈曲、外展和內收,患肢肌肉萎縮。(3)後期呈屈曲內收畸形。(4)X線片示骨壞死改變。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制定的《股骨頭壞死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建議》)(1)主要標準①臨床癥狀、體征和病史:髖關節痛,以腹股溝和臀部、大腿為主,髖關節內旋活動受限且內旋時疼痛加重,有髖部外傷史、應用皮質類固醇史及酗酒史。②X線改變:a.股骨頭塌陷,不伴關節間隙變窄;b.股骨頭內有分界的硬化帶;c.軟骨下骨有透光帶(新月征陽性、軟骨下骨折)。X線攝片為雙髖後前位(正位)和蛙式位。③核素骨掃描示股骨頭內熱區中有冷區。④股骨頭MRIT1加權像顯示帶狀低信號影(帶狀類型)或T2加權像顯示雙線征。建議同時行Tl及T2加權序列,對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常規應用冠狀位與橫斷位成像,為更精確估計壞死體積及更清晰顯示病灶,可另加矢狀位成像。⑤骨活檢顯示骨小梁的骨細胞空陷窩多於50%,且累及鄰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壞死。(2)次要標準①X線片示股骨頭塌陷伴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內囊性變或斑點狀硬化,股骨頭外上部變扁。②核素骨掃描示股骨頭內冷區或熱區。③股骨頭MRI示等質或異質低信號強度,伴T1加權像的帶狀改變。兩個或以上主要標準陽性,即可診斷為0NFH。一個主要標準陽性或三個次要標準陽性,其中至少包括一個X線片陽性改變,即可診斷為股骨頭可能壞死。(二)疾病分期採用1993年國際骨循環研究會(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提出的國際分期標準。

股骨頭壞死的ARCO分期

0期骨活檢證實為骨壞死,其他檢查正常。I期ECT或MRI確診,X線片、CT表現正常。依MRI所見,股骨頭受累區分。I-A股骨頭受累<15%。I-B股骨頭受累15%~30%。I-C股骨頭受累>30%。Ⅱ期X線片表現異常(股骨頭斑點狀改變、骨硬化、囊性變、骨質稀少),在X線平片及CT上無股骨頭塌陷表現,髖臼無改變,依據股骨頭受累區分:Ⅱ-A股骨頭受累<15%。Ⅱ-B股骨頭受累l5%~30%。Ⅱ-C股骨頭受累>30%。Ⅲ期X線片上出現新月征,根據正、側位X線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頭的範圍。Ⅲ-A股骨頭塌陷<2mm或新月征<15%。Ⅲ-B股骨頭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Ⅲ-C股骨頭塌陷>4mm或新月征>30%。Ⅳ期X線片表現為股骨頭扁平、關節間隙變窄,髖臼也顯示有骨硬化、囊性變及邊緣骨贅等變化。(三)分型

採用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壞死研究會(JapaneseInvestigationCommittee,JIC)修訂的股骨頭壞死的分型標準(見下圖)。分型體系由四種類型組成(A,B,C1,和C2),以股骨頭MRIT1加權的正中冠狀位面和前後位X線圖像為分型依據。A型指壞死區佔據小於或等於1/3內側負重面;B型指壞死區佔據小於或等於2/3內側負重面;C型指壞死區佔據超過2/3內側負重面,然而C2型壞死區域向外延伸超過了髖臼的外緣,C1型沒有。負重面是髖臼外緣和淚點連線中點垂線以外的區域。(四)證候診斷1.血瘀氣滯證:髖部疼痛,夜間痛劇,刺痛不移,關節屈伸不利,舌質暗或有瘀點,苔黃,脈弦或沉澀。2.腎虛血瘀證:髖痛隱隱,綿綿不休,關節強硬,伴心煩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紅,舌質紅,苔燥黃或黃膩,脈細數。3.痰瘀蘊結證:髖部沉重疼痛,痛處不移,關節漫腫,屈伸不利,肌膚麻木,形體肥胖,舌質灰,苔膩,脈滑或濡緩。二、治療方案(一)非手術治療方法1.辨證選擇中藥口服湯劑或中成藥(1)血瘀氣滯證:創傷性股骨頭壞死和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早期為主。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推薦方葯: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生地、枳殼、香附、延胡索。中成藥:通絡生骨膠囊、川芎嗪片等。(2)腎虛血瘀證:以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為主。治法:補益肝腎,行氣活血推薦方葯: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秦艽、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骨碎補、党參、當歸、芍藥、熟地、甘草、川芎。中成藥:通絡生骨膠囊,川芎嗪片等。(3)痰瘀蘊結證:以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為主。治法:祛痰化濕,活血化瘀推薦方葯: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加味。茵陳、生薑、半夏、桂枝、白朮、茯苓、當歸、炙甘草、陳皮、川芎。中成藥:通絡生骨膠囊,川芎嗪片等。2.針灸治療:以局部選穴為主,配以遠端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環跳、殷門、承扶、風市、委中、承山、承筋、跗陽、足三里、陽陵泉、關元、太溪、懸鐘、湧泉等。3.手法治療: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髖關節局部放鬆:①操作方法:患者可取俯卧位和側卧位,術者應用中醫推拿的揉捏法、滾法和拿法,作用於髖關節周圍肌肉軟組織: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髂腰肌、內收肌等。穴位:有環跳、秩邊等。術者可應用肘部操作。時間以10分鐘為宜。②操作要點:手法要柔和、均勻、持久和有力,以達滲透入里的目的。③注意事項:不可用力過大,以免造成局部軟組織水腫、淤血。(2)手法牽引下髖關節活動: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術者應用手法牽引可增加髖關節的間隙,同時配合向外、向上、向內和環轉髖關節活動。活動範圍可根據患者承受力逐漸加大。時間為10分鐘為宜。②操作要點:牽引要適度,與患者溝通,逐漸增加牽引力度和活動範圍。③注意事項:牽引力度不宜過大,以免損傷膝關節及踝關節。(3)輔助髖關節活動: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和側卧位,操作者在患者放鬆的情況下分別輔助患者做屈曲、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動作,並逐漸加大力度。可根據患者活動受限的程度和方位,相應增加活動的時間。②操作要點:操作前檢查患者髖關節功能並閱讀x光片,了解患者功能受限的情況。操作時由緩到快,由輕到重,逐漸加大活動範圍。③注意事項:囑患者放鬆,不要緊張;操作時忌力度過猛,損傷髖關節。(4)放鬆和自主活動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放鬆的情況下,由操作者指導患者自主做直腿抬高、髖關節屈曲、外展、內收、環轉、蹬空屈伸動作。②操作要點:醫生必須指導患者正確的活動方法。③注意事項:患者在自主活動中不宜活動過快、過度。4.康復訓練:(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覆進行3-5分鐘。(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鐘。(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鐘。(4)屈髖法:患者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覆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鐘。(5)抱膝法:患者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覆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度角,雙足併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鐘。(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鐘。上述功能鍛煉方法應注意以下肢微熱不疲勞為度,每次時間因人而宜,每天早晚進行鍛煉,自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漸進,貴在堅持,爭取早日康復。5.其他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和臨床實際,選擇蠟療、帶刃針療法、鉤活術療法、中藥熏洗療法、中藥關節腔注射等治療方法。其他如數碼經絡導賓士療儀等亦可選用。6.原發疾病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腎病、皮膚病等。(二)手術治療1.打壓支撐植骨術(1)適應證: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2)手術方法:採用仰卧位,手術操作在C型臂X線機監視下進行。①髓芯減壓、病灶清除:大腿外側股骨大轉子下方做縱行切口,暴露股骨大轉子,於大轉子下方沿股骨頸中軸向壞死區中心鑽入導針至股骨頭軟骨下。透視確定定位準確後,沿導針擴大骨隧道,沿骨隧道盡量徹底清除壞死骨,注意操作過程不要穿破關節面。②打壓、支撐植骨:病灶清除完畢,充分沖洗骨隧道後,經隧道填充松質骨粒(自體骨或者同種異體骨),並用植骨棒適當打壓改善或糾正塌陷的股骨頭輪廓,然後植入相應的乾燥異體腓骨及螺釘。2.死骨清除、血管束與帶血管骨瓣植入術(1)適應證:ARCO分期ⅢC期,年齡<50歲。(2)手術方法:採用仰卧位,髖關節Smith-Peterson"s切口。①分離帶血管大轉子骨瓣:於粗隆間股外側肌深面分離旋股外側血管橫支分支,切取所支配的約2×2×2cm左右大轉子骨瓣,鹽水紗布包裹,置於肌間隙中保護備用;②病灶清除:顯露並切開關節囊,脫出股骨頭,清理滑膜。掀開股骨頭軟骨破裂處,清除死骨、肉芽組織,用高速磨鑽打磨硬化骨(壁)至均勻滲血。③髂骨取骨:用骨刀於髂前上棘後方的外側鑿開皮質骨,刮匙松質骨備用。若取遊離髂骨瓣,則根據所需骨瓣大小鑿取帶雙皮質的髂骨瓣。④同種異體松質骨和自體髂骨松質骨混合植骨:根據死骨空腔的大小,取異體松質骨條剪碎成小顆粒狀,與髂骨松質骨混合,適當打壓植入股骨頭內軟骨下,塌陷糾正。⑤大轉子骨瓣植入:於股骨頭前外方頭頸交界處用骨刀開一個大小約1x1cm軟骨窗,將骨瓣植入,並輕輕錘擊,使骨瓣位置穩定無鬆脫。若需植入髂骨瓣,則將髂骨瓣修整後,放置於頭頸交界正外上方提供支撐作用。3.人工關節置換術(1)適應證:ARCO分期Ⅲ、Ⅳ期患者,疼痛明顯伴有跛行。(2)手術方法①側卧位,患側向上,採用後外側切口,鈍性分離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暴露髖關節囊,切開關節囊,行髖關節脫位,用電鋸行股骨頸截骨,取頭器取出股骨頭。②髖臼置換,用小號髖臼銼銼除髖臼軟骨,然後使用合適的髖臼銼擴大髖臼,修整完畢後用定位器確定方向,取出已滅菌的髖臼假體,置入後加以固定。③股骨頭置換,用髓腔開口器打開髓腔,接著用擴髓器及髓腔銼擴大髓腔,將大小相應的假體牢固地打入髓腔。沖洗傷口,去除所有的骨碎片,內旋複位,各方面活動關節,觀察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度,效果滿意後,清點物品,逐層關閉切口。以上手術術後根據病情,選擇進行預防感染、對症及支持治療等。(三)其他治療方法1.中藥血管灌注術:通過行股動脈穿刺插管至旋骨內、外側動脈及閉孔動脈,直接將溶栓藥物以及擴血管藥物在介入系統(DSA)監視引導下注入股骨頭供血動脈,使血管內形成的脂肪栓及小血栓溶解,阻塞的微小血管再通,同時使局部血管擴張,微循環缺血改善,疏通髖關節附近的微血管,繼而增加側支循環和改善股骨頭營養,使壞死的骨質逐漸被吸收,或骨細胞增生,新骨形成,股骨頭得以修復。但也有眾多弊端,如不適合高齡患者,因該類患者多伴有動脈硬化,血管脆性大,易發生意外。同時易使內膜增生引發血管閉塞,加重病情。2.根據病情及臨床實際,也可選用鑽孔減壓、植骨、鉭棒植入、幹細胞移植等治療方法。(四)護理:辨證施護,包括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如戒煙戒酒,傷口換藥等。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1.採用髖關節Harris評分標準隨訪內容分數隨訪內容分數⒈疼痛⒉□無畸形,無下列畸形4□無44□固定性內收畸形<10°0□活動後稍有疼痛,不需服止痛藥40□固定性伸直位內旋畸形10°0□活動後輕度疼痛,偶需服止痛藥30□雙下肢長度差異≤3.2cm0□活動後中度疼痛,需常服止痛藥20□固定性屈曲畸形<30°0□稍活動後明顯疼痛,偶服強烈止痛藥10(有其中一項則不得分)□卧床不敢活動,常服強烈止痛藥0⒊活動度(屈+外展+內收+外旋+內旋)⒋行走時輔助□210°~300°5□不用11□160°~209°4□走長路時須用手杖7□100°~159°3□走路時總要用手杖5□60°~99°2□用單拐4□30°~59°1□用兩根手杖2□0°~29°0□用雙拐0⒌系鞋帶,穿襪子⒍坐椅子□容易4□任何高度椅子1h以上5□困難2□只能坐高椅子,0.5h以上3□不能0□坐椅不能超過0.5h0⒎上汽車⒏跛行□能1□無11□不能0□輕8□中5□重0⒐行走距離⒑爬樓梯□不受限11□自如4□1Km以上8□基本自如,但須扶欄杆2□500m左右5□勉強能上樓1□只能卧床0□不能0Harris評分法四個等級:優≥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2.股骨頭壞死保髖療效評價標準百分法。臨床評價(60分)疼痛(25分)□A.無痛25分□B.輕微20分□C.輕度15分□D.中度10分□E.重度0分功能(18分)A.跛行□a.無7分□b.輕度5分□c.中度3分□d.重度0分B.行走距離□a.無限制7分□b.500~1000m5分□c.100~500m3分□d.屋內1分□e.卧床0分C.支具□a.不需4分□b.手杖2分□c.單拐1分□d.雙拐0分關節活動度(17分)A.屈曲B.外展C.內旋D.外旋□>9009分□>3004分□>1502分□>1502分□>6005分□>1502分□>501分□>501分□>3002分□>501分□<500分□<500分□<3000分□<500分X線評價(40分)A.治療前評價分數□0-Ⅰ期35~40分□Ⅱ期30分□Ⅲ期20分□Ⅳ期10分B.治療後評價分數□0-Ⅰ期:Ⅱ-Ⅰ40分Ⅱ期:□A.囊性變或硬化灶部分被新生骨替代35分□B.無變化;Ⅲ-Ⅱ或Ⅰ-Ⅱ30分Ⅲ期:□A.囊性變,硬化灶,塌陷或死骨部分被新生骨替代25分□B.無變化;Ⅳ-Ⅲ或Ⅱ-Ⅲ20分Ⅳ期:□A.關節間隙增寬15分□B.無變化;Ⅲ-Ⅳ10分保髖療效評價標準百分法分四級:優(>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3.疼痛評分:採用VAS評分法。(二)評價方法1.就診當天:可選用Harris評分法、股骨頭壞死保髖療效評價標準百分法以及疼痛評分等進行評價。2.治療後3~12個月:可選用Harris評分法、股骨頭壞死保髖療效評價標準百分法以及疼痛評分等進行評價。
推薦閱讀:

TAG:方案 | 股骨頭 | 股骨頭壞死 | 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