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彝歷新年:與祖先同在

彝歷新年:與祖先同在2015-08-13 15:20:08 作者:phpcms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88 網友評論 0 條   涼山彝族地區宗教儀式多,民間節日少。「庫史」可以說是這一地區彝族人惟一一個共同慶祝的節日。「庫史」的「庫」系名詞,有年、歲之義;「史」,一說是形容詞「施」的變音,意為新的,「庫史」即新年;一說「史」為動詞,有轉

  涼山彝族地區宗教儀式多,民間節日少。「庫史」可以說是這一地區彝族人惟一一個共同慶祝的節日。「庫史」的「庫」系名詞,有年、歲之義;「史」,一說是形容詞「施」的變音,意為新的,「庫史」即新年;一說「史」為動詞,有轉、輪迴、循環的意思,「庫史」意為轉年,引申為「過年」。彝族的「庫史」與漢族的春節一樣,都有辭舊迎新的意義,但「庫史」是彝族人自己的傳統節日,從其過年的時間、活動的內容、形式及其功能意義來看都與漢族的春節有別,在中國各民族的節日中也是一個富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年節。

  關於彝族新年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三條食人巨獸叫勒克特比,分別生活在大地的三個方向,每隔一段時間換地方。有的三年換一個在一個地方,有的一年換一個地方,有的一日換一個地方。這三條巨蟒能吸食很遠很遠的人和動物,人們十分害怕,卻又毫無辦法。有一天,英雄支格阿魯來到一個寨子,聽說巨蟒的事後,便帶上一隻神鷹,手執銅繩,隱蔽在土埂上高聲叫勒克特比的名字,勒克特比聽了,就張著巨口要飛來要吃掉支格阿魯。這時,支格阿魯放出神鷹,一口將勒克特比的嘴啄穿,自己則立即用銅繩捆住勒克特比的嘴,邊打邊問:「勒克特比!你還吃人不?勒克特比,你還吃人不?」勒克特比被打得哇哇亂叫,發誓說再也不吃人了。從此,支格阿魯定下規矩,令勒克特比離開人間到天上去生活,並說:「從今以後,你不能再到人間作惡食人,人間每年秋收後殺豬時給你留點肺肝之類。」彝族年由此興起。

  

  品「桿桿酒」

  實際上,彝歷新年與彝族的「十月太陽曆」有關。這種傳統曆法,將一年恆定為10個月,一月恆定為36天,另加的5-6天為過年日,即「歲余日」。過年日平均年為五天,每隔三年到第四年多加一天為閏日,過年之後,新年伊始。至今,甘洛縣的彝族把過新年稱為「澈勒覺」,即「轉十月」。彝歷年的節期一般為三天:第一天迎請祖先回家過年,祭祀祖先;第二天男性成年人挨家挨戶去殺「過年豬」,婦女留在家中烹制各種傳統的節日食品,兒童們則由村中長老集中在一起進行「集體聚食」活動──意在祈禱與祝福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第三天恭送祖先回到祖界,人們祈祝平安幸福、牛羊興旺、五穀豐登。彝諺道:「過年三天不會有吃錯的,結婚三天不會有說錯的。」故而,人們也常常說「彝歷年是嘴巴的節日。」以下,我們按節日程序來描述。

  「庫史木尼色」:擇日過年

  

  彝文母虎歷碑

  涼山的火把節往往在農曆6月24日,彝年則是要擇日而行的。通常,在彝歷兔月、龍月都可算是「庫史」過年季節,村村寨寨在此季節中選擇吉日過年。擇日可由有智慧的村老做,也可由專事擇日活動的「木尼色措」擇日人來選擇。彝人把月份分為上下兩半,下半月是過年吉期,但至於哪一天,要綜合考慮二十八星占、惡魔「子塔波」占、垮日「覺莫覺惹」占等多種佔法,同時還要參考過去年一年的年景。如果過去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丁無恙,一般就沿用頭年過年的日子作過年日;否則,另擇他日。如果臨村祖上與自己的祖先有糾紛或冤讎,過年的日子要錯開,要不,祖先在回來過年的路上會發生爭鬥,過不好年。過年的日子是否吉利關係到年是否能過好,來年是否順利平安。彝諺曰:「送靈逢吉日,人丁就興旺;婚娶逢吉日,生育就順利;過年逢吉日,五穀會豐登」。

  「庫史多加」:年前準備

  過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事件,要做許多的準備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催養年豬。彝諺曰,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彝年是嘴巴的節日。過年的特徵之一就是吃。而吃的主要對象就是過年的年豬。年豬有多種功用,闔家歡宴,招待鄰里,贈送親友離不開豬,更重要宴請祖先,取悅亡靈,祈求福佑離不開豬。彝人認為,用肥壯的年豬祭祖能討來祖先的歡悅,來年祖先便會賜予後人吉祥豐收。因而,家家戶戶用最好的飼料來催養年豬。一般在年前三個月左右,開始隔養年豬,用炒玉米面、煮熟的圓根土豆精心餵養催肥。再就是為祖先準備祭糧祭酒,打過年用的柴火,采熬夜用的松明、磨菜刀、換新菜板、編織盛肉用的新的竹笆和竹籮、磨豆腐、給孩子趕製新衣等等,好一派繁忙喜氣的景象。

  「庫史地嘿」:過年第一天

  

  「放神煙」:迎請祖先

  「庫史地嘿」義即過年日,似漢族的大年三十。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內容有迎請祖先回家過年,逐戶宰殺年豬,祭祖歡宴。一清早各戶門口「點煙火」(俗稱「放神煙」)將蕨基草點燃,用緩緩升騰的裊裊青煙通知祖先回家與後代共度佳節。然後,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氣洋洋簇擁著殺豬能手「翁色爾古」逐戶宰殺年豬。殺豬能手除了經驗豐富、技術高超、動作麻利外,還得相貌端正、身體強壯,沒有狐臭和傳染病,沒有吃過禁食的貓狗馬肉。他一人負責宰殺全村所有的年豬。殺豬的順序以村中輩分的高低長幼而定。殺豬的隊伍每至一戶,年輕人幫忙殺豬,老年人喝酒談天,兒童吆攔雞犬。殺豬要一刀殺死,否則意味著不吉利。豬死後,用松明引燃乾淨的蕨基葉來燒豬毛,處理好豬毛後,開始解剖。在解剖過程中,用豬膽、豬腸等內臟舉行占卜活動。比如膽卜,膽在彝人看來既是祖意的標誌又是後代禍福的象徵,一般以膽大、膽汁飽滿、呈黃色為吉,表示祖先領祭並保佑後代。占卜後,做「索木」獻祭祖先儀式,即取部分豬肝、豬肉燒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祖先神龕處祭祖,與燒肉一起供奉的還有蕎粑、白酒。祭畢,在場的人分食燒肉。然後,大夥一道蜂擁著前往另一家宰殺年豬。

  黃昏時分,全村各戶的年豬宰殺完畢,人們紛紛回到家中趕年飯。此時,留在家中的女主人已忙碌了一天,準備好了坨坨肉、酸菜湯、米飯、蕎粑等年飯。男主人將煮熟的砣砣肉和蕎粑再次端上祭櫃祭祀祖先,以祈來年豐收、平安。男主人念頌祭詞:「今天年吉、月佳、日子好,請祖先們速來享祭,保佑來年孩子玩耍的地方沒有疾病,牧羊的山坡不要出沒豺狼,雞覓食的天空不要盤旋老鷹,長出禾苗的地方不落暴雨冰雹。保佑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丁無恙」。祭畢,全家共享美味的年飯。飯後,用一些剩飯剩菜餵豬、狗、貓、雞,用最好的飼料喂牛、羊、馬,以安六畜神「尼色約色」,祈求來年六畜興旺。

  「庫史庫格」:過年第二天

  「庫史庫格」意為玩年日。這一天的活動以遊玩為主。清晨早起,第一件事情是祭祖。女主人把放在祭柜上的祭品熱好後端上祭櫃祭祖。早飯後,「覺扎哆」 祭鷹神,男主人把盛有坨坨肉、蕎粑小竹蘿掛在樹枝上, 念祭詞:「請山神享用,請穀神享用,請地神享用;山神不開口,虎豹不食羊;穀神不點頭,鷹不叼我雞;地神不同意,鼠不偷我糧。請保佑我六畜平安。」

  

  「翁西拉古格」:與孩子們一同過新年

  這一天最有特點的節目是孩子們的 「翁西拉古格」意即「玩豬腳」活動。吃完早飯後,父母用繩子把煮熟的年豬豬腳兩頭繫上,斜挎在孩子的肩上,讓海作端著小竹籮,內盛蕎粑、米飯、一把木勺和一把小刀,在村老的帶領下來到山坳避風的地方。孩子們分頭工作,有的拾柴火,有的幫助支起一口大鍋。一切準備就緒,村老宣布活動開始。首先是剔豬腳、掰蕎粑,孩子們用小刀把豬腳上的肉剔下來,用手把蕎粑掰成小塊,與米飯一起放入鍋中。接著,由村老生火,翻動鍋中的食物,炒雜燴。食物燴炒好後,便向山神「木爾木色」獻祭。村老一手端著盛有食物的小竹籮,一手拿木勺,口中念到:「在歲末年首之際,『庫史』新年之際,請山神享祭,請穀神享祭。保佑來年孩子們吉利,保佑來年孩子們平安。讓今天來玩豬腳的孩子們明年也來玩豬腳,後年也來玩豬腳」,邊說邊用木勺舀食物向前方灑去,連灑三次,以示敬食。表明此活動的用意在於祈禱與祝福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祭畢,迫不及待的孩子們你一勺我一勺爭先恐後地「消滅」起鍋中美味的食物。肚子飽了,孩子們就地玩耍起來,男孩子比賽摔跤、扔石子,盤腿單腳「鬥雞」等;女孩子揀石兒,帶小弟弟、小妹妹。

  家中男主人早飯後要完成這天惟一的一項工作,即砍肉,把餘下的肉砍成條狀,用以製作臘肉。砍完肉後,有的去串門,有的帶著大一些的男孩子去打獵。女主人留在家中,腌制臘肉,做香腸,照料家畜。

  大約五、六點左右,人們先後回到家中,女主人將神柜上的食物重新熱好,敬上神櫃,全家共進晚餐。夜晚,男主人熬夜加柴火、添松明,家中一夜通明。按規矩,這天晚上,禁止家人在外過夜,因為次日清晨(過年的第三天)要送祖先回歸祖地。傳說,祖先啟程前要點數,不在家中的成員來年得不到祖先的保佑。

  「庫史波幾」:過年第三天

  「庫史波幾」意為送祖日。這天最重要的活動是送祖先回歸祖地。守夜的男主人一夜不眠,當聽到清晨第一次雞雞叫就趕緊張羅送祖先,唯恐送晚了,自己的祖先落在別人的後面,滯留人間,留下禍患。女主人熱好祭食,在送祖前先行祭祖禮。固守傳統的人家,將祭食分為四份,一份置神柜上祭獻祖先;一份置火塘右邊安慰主人家的魂靈;一份置火塘左邊祭五穀神;一份置火塘下方祭六畜神以及奴僕靈魂(民改前,有的家庭有奴隸,而奴隸一般睡在火塘下方。祭祖先是為了送祖先,而對人魂、五穀神和六畜神享以祭食,是為了安魂、安神,不致隨祖先而去。家庭成員每人都要「克些」嘗吃一點祭食,也有安魂的意思。

  接著「木扎且」喂靈馬,即在門外用燕麥倒在馬槽中象徵性地喂祖先的靈馬,並用碎木塊作為祖先旅途的盤纏。全家將祖先送至門口時,男女家長對祖先說一番話,大意是:讓快快趕路回歸祖地,否則路上沒有同伴,請把平安留下,請把吉祥留下。保佑來年家庭平安、五穀豐登、六畜發展,明年彝年又回來享祭。

  送走祖先,全家人馬上察看房柱上掛的豬膀胱。原來,殺了年豬後,將其膀胱吹成球狀掛在房柱上。按當地的說法,祖先走時要打一下這隻膀胱,若留下的痕迹大且深,表明來年的年豬大而肥,預兆好年景。

  「庫史覺固」:回娘家拜年

  在過彝年的季節,無論在山間小路上或是公共汽車裡你都可以看見身著節日盛裝的婦女背著孩子,與背著酒肉等禮品父親,一家人興高采烈趕路旅行的情景。原來,送走祖先後,節日進入了拜年的環節。拜年活動的重要特點是村裡嫁出去的女兒娶進來的兒媳們攜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給父母和親友拜年。對於許多遠嫁的女性來說,拜年是一年中最為高興的活動。平日家務勞作、孩子丈夫,忙裡忙外,過彝年拜年才有機會回家看望父母。在這個時候,做丈夫的一般都表現得格外大方,準備豬頭、豬肉、白酒、燕麥面、挂面、糖果,直到背兜裝得滿滿的為止。除了讓妻子高興,最主要的能夠贏得老丈人家的讚許,換來勤勞大方的好名聲。回到娘家,拜年的對象首先是父母、然後是長輩和兄長。拜年除了看望和問候,還要贈送禮物,豬頭自然是敬父。而得到回贈則是給孩子的 「庫史卡巴」即彝年禮物,有的是牲畜、銀錠等實物,有的則是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禮金。姻親家支之間的關係在拜年活動中得以強化和延續。

  打磨兒秋

  不論春節還是彝歷新年都是關於時間的民俗傳統。作為歲首的伊始的節俗,彝年以其嘴巴的節日、祭祖的節日和姻親間走動聯繫的節日三大特點,在本土社會的文化傳承中牽引出了人們一年復一年的生命體驗,內化為人們世代相承的時間經驗,積澱著人類世世代代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感受。彝族的新年習俗源於民間,凝聚著本土社會的時間觀念,以及關於時間的地方知識與對祖先的集體記憶,折射著人們對生命原義、人生歷程的觀照和思索,當然也深蘊著鄉土社會的時間哲學、生命哲理與信仰心態。


推薦閱讀:

我們的祖先憑什麼打敗了尼安德特人?
將佛經、咒語印於紙上燒給祖先、亡靈如法嗎?
見過你的祖先們嗎?我是說所有
供奉祖先意深長
生日番外

TAG:新年 | 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