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供是大乘的普遍修法,意義非常甚深
當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等一切肩負廣大利他重任的正士,因為眾生的逆行倒施及憂心勞身而生起厭煩,不講經說法而安住寂樂境界的時候,觀想在他們面前,我幻化出百千俱胝無數身體,供養法輪、珍寶等,祈請他們廣轉法輪,並念誦:
特色秋扣故瓦哥
祈請常轉三乘法
佛陀成道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佛陀最初成道時,是天王請轉法輪以後,才開始講法的。以此緣起,後來的上師、高僧大德們,也都是要祈請以後才轉法輪。而且,請轉法輪的功德是相當大的。
當時請轉法輪的過程,不同經典里都有敘述,如《方廣大莊嚴經》(大梵天王勸請品第二十五)記載說:佛陀初成正覺時,在多演林中獨坐一處,入甚深禪定觀察,然後思維:我所證悟的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絕非分別思量所能了解,唯有諸佛才能證知,如果我為他人宣說此法,他們全都不能了知,不過唐捐其功而已,毫無意義。
於是世尊說了一偈:「我得甘露無為法,甚深寂靜離塵垢,一切眾生無能了,是故靜處默然住。」意思是,我所證得的如甘露般的無為法,非因緣所生,甚深、寂靜、遠離一切塵垢,但一切眾生無人能了達,所以,我就在靜處默然安住。
說了這個偈子以後,佛陀從眉間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當時,螺髻梵王以佛威神,知道如來默然而住的意趣,於是率領六十八俱胝梵眾,來到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退到一面。然後梵王對佛陀請求道:「世尊,世間眾生今當損減,為什麼呢?因為如來為一切眾生而求無上正覺,但今日成佛以後,卻默然而住不轉法輪,所以眾生損減。善哉世尊!善哉善逝!願您對這些沉溺無明的眾生起哀愍心而轉法輪。世尊,應當有很多眾生堪能悟入甚深之法,唯願世尊轉於法輪。」說完,梵王又以偈頌讚嘆佛陀,請轉法輪。
但世尊還是默然而住,並未應允。大梵天王與諸天眾以天香供養佛陀以後,隱沒不現。
隱沒以後,大梵天王去找帝釋天商量。商量完了,便與欲界諸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自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以及色界從梵眾天直至色究竟天等所有天人一起,光明照耀,於黑夜中來到多演林,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安住一面。
這時帝釋天王合掌向佛,請轉法輪:「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凈如滿月,願為眾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
但世尊依舊默然。螺髻梵王對帝釋天說:「憍屍迦,不應如是而為勸請。」於是大梵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並以偈頌請轉法輪:「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世間根熟有堪度,唯願世尊從定起。」
世尊告訴梵王說:「我所證法難見難悟,非分別思維所能了解……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然後又說了兩個偈頌[ 佛說:「我證逆流道,甚深難可見,盲者莫能睹,故默而不說。世間諸眾生,著彼五塵境,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說明默然而住的原因。
大梵天王、帝釋天以及一切天眾,聽了佛陀的偈頌以後,內心無比憂愁,從那裡隱沒不現了。
後來,大梵天王在觀照中見到,有很多外道對地水火風空橫生分別,以邪見為正道,不過在他們當中還是有可度之人。他知道世尊現在依舊默然,於是又來到佛前,頭面禮足,合掌恭敬,以偈頌[ 梵王說:「摩伽陀國。多諸異道。因邪見故。種種籌量。惟願牟尼。為開甘露。最清凈法……如來具足。一切功德。力無畏等。惟願拔濟。苦惱眾生。世間人天。為煩惱病。之所逼迫。請佛慈悲。而救濟之……譬如大雲。雨於一切。如來法雨。亦復如是。潤洽一切。枯槁眾生……惟佛大慈。勿舍本願。如師子吼。如天雷震。為眾生故。轉於法輪。」]請轉法輪。
這時,世尊以佛眼觀見一切眾生有上中下三種根基[ 邪定聚、正定聚、不定聚。],思維[ 《方廣大莊嚴經》云:「如來爾時作是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邪聚眾生畢竟不知。復更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正聚眾生。皆能了知。復更思惟。我若說法。不定眾生亦能了知。我不說法即不了知。諸比丘。如來爾時觀不定聚眾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為此等眾生轉於法輪故出於世。」]之後,對不定眾生起大悲心,說道:「我本欲為此等眾生轉於法輪故出於世。」
然後以偈頌告訴大梵天王:「我今為汝請,當雨於甘露,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若有凈信者,聽受如是法。」
大梵天王見世尊答應轉法輪了,歡喜踴躍,得未曾有,頂禮佛足,繞無數匝,然後隱沒不現。這時,「如來今受梵王勸請欲轉法輪」的消息,經地神傳給虛空神,又在一轉眼間,經虛空神輾轉傳至色究竟天。
就這樣,就像我們知道的,佛陀答應螺髻梵王的祈請以後,首先來到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
這就是佛法流傳於世的最初緣起。當然,佛陀證道以後,顯現上默然而住,並經多番祈請才轉法輪,其實是為了讓世間敬重佛法,並不是不想傳法。因為佛陀出現於世的本懷,就是要轉大法輪,救度眾生。
那麼在修持這一「請轉法輪支」時,要思維並觀想:「在此世間,若有佛陀、菩薩或善知識大德等,因觀見眾生的邪念、邪行,心生厭離不欲傳法時,願我化身無數,各個手持海螺、金法輪等供品,來到他們面前,祈請常轉法輪。」
請轉九乘法輪
那麼,以此因緣,祈請常轉的是什麼法輪呢?是九乘法之輪,也就是顯密一切佛法:集聚招引外三乘,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苦行明覺內三乘,即事續、行續、瑜伽續;隨轉方便密三乘,即瑪哈、阿努、阿底,共為九乘。
九乘法,不單單只有顯宗,也不單單只有密宗,相應於不同眾生的根基,如佛陀一般權威的善知識,會傳講各種法門。像我們佛學院,顯宗班也有,密宗班也有,這才是完整的轉法輪。這次我們漢僧也開了「五論班」,一開班就明顯地看到,眾生的根基的確不同,有些是俱舍的根基,有些是中觀的根基,有些是現觀的根基……
但有個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根基,先學這個,不行,換成另一個;另一個學一學,也不適應……結果所有的班都跑遍了,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這樣的話,可能最後只有選擇外道了。
其實這樣也過分了。法門與根基特別相應的人是有,但即使你不完全是那種根基,作了選擇以後,儘可能地了達這一法門,是很重要的。《現觀莊嚴論》里講,佛陀的遍智是涵蓋基智、道智的,所以,不懂俱舍、中觀、現觀的佛是沒有的。而作為學佛的人,從各方面了解佛教的教義,也是有必要的。
不過,與此同時也不要忘了修加行。否則,雖然教義學好了,但嗔恨心也大了,行為也粗暴了,即使帝釋天來了好像都壓不住,這樣不好!其實所謂學修佛法,不論你學什麼、修什麼,歸根結底,就是要將你所學修的法門與自相續結合起來,令心地善良並且調柔。
總之,我們在請轉法輪時,要觀想祈請佛菩薩及大德們,為了調伏所化眾生,廣轉相應的法輪。
己六、祈請不入涅槃支:在這個世界或者其他所有剎土中,任何上師、佛菩薩已完成了利眾事業,準備趨入涅槃的時候,觀想在他們面前,就像往昔珍達優婆塞祈請世尊住世那樣,自身幻化出成千上萬的身體,同時祈請諸位聖者,直至輪迴沒有空無之前一直長久住世、饒益眾生,並念誦:
戒這扣瓦瑪洞瓦
乃至輪迴未空前
釀安莫大耶索 得
祈請住世不涅槃
這個偈子要常念。
祈請大德們長久住世
在我們這個世間當中,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已經2500多年了。歷史上的眾多善知識出世以後,也相繼示現了涅槃,像法王如意寶,示現涅槃也已這麼多年了。而其他對我們有過法恩的上師善知識,也有已經示現涅槃的。
但在他們示現涅槃之前,如果你去祈請,他們會延長壽命的。
若祈請住世 大德們也會延長壽命像法王如意寶,本來按照授記,老人家的壽命是66到67歲之間,但因為僧眾再三祈請,法王多住了幾年。在近70歲時(我從一張光碟里聽到),法王自己說:「其實我的壽命早就盡了,現在的身體——因為僧眾一直讓我不要涅槃,所以才像幻化一樣地住在世間,但也不可能住得太久了。」有些授記說,法王能住世很長時間,九十幾歲、一百多歲等等,但法王也引用了無垢光尊者傳記中的金剛語,否定了這些說法。所以,最終還是示現了涅槃。
不僅是法王,上師們都是如此。不過,在這些真正的善知識接近涅槃時,還是應該祈請住世。像青海的堪布門色,要示現涅槃的時候,法王派學院的幾個法師去祈請,祈請以後,確實也住世了一段時間。還有阿秋法王,病重期間我們也去祈請了,當時老人家也答應再住一段,後來也確實多住了些時日。
因此,大德們要示現涅槃時,我們一定要去祈請長久住世。要知道,他們哪怕多住一天,對世間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議的。
示現涅槃的意義當然,對真正的佛陀、上師而言,涅槃是一種示現。
如《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云:「眾生起常想,故我示無常,以無數劫命,示行短壽相。」可見,是因為眾生的「常想」堅固,佛陀才示現無常的。其實,佛陀以及具有持明境界的大德上師們,本來可以住世無數劫,但為了讓眾生了解無常,才顯現和世人一樣的短壽相。
此外,《華嚴經》里也詳細講述了示現涅槃的十種密意[ 《大方廣佛華嚴經》云:「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何等為十。所謂示一切行實無常故。示一切有為非安隱故。示大涅槃是安隱處無怖畏故。以諸人天。樂著色身。為現色身。是無常法。令其願住凈法身故。示無常力不可轉故。示一切有為。不隨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堅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堅牢。不可壞故。示一切法。無生無起。而有聚集散壞相故。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觀十義故。示般涅槃。」]。
不過,讓有些大德示現涅槃的因緣,也是很奇特的。記得以前看過《龍樹菩薩傳》,鳩摩羅什大師譯的(也有說不是),傳記中說:有一個小乘法師,他心裡對龍猛菩薩常懷忿恨和嫉妒。有一次,龍猛菩薩問他:「你願意我長久住世嗎?」這個小乘法師說:「實在不願意。」就這樣,菩薩退入閑置的屋室,幾天不見出門。後來弟子入門查看,上師已經示現涅槃了。
也許我們都會疑惑:「菩薩何必隨順一個心懷嫉妒的人,而示現涅槃呢?」
但是,菩薩一定有菩薩的密意。而且,菩薩也不一定非要住在一個地方。像藏地的無著菩薩,在他將入涅槃時,弟子們都祈請說:「為了眾生,您一定要長久住世啊!」上師卻說:「別的地方也有眾生啊……」
當然,上師們都是自在的,到了另一個剎土,可能所化眾生更多。所以,對他們來說,此處彼處都沒有差別。但對我們做弟子的來說,殊勝法脈的上師,尤其是賜予不共加持的上師將入涅槃時,會感覺到好像太陽落山一樣,失去了依靠處。因此,此時一定要祈請上師長久住世。
如果還沒有現前這種因緣,平時念修這一支時,就觀想:「若有上師大德及諸佛菩薩將入涅槃時,我便幻化無數身體,來至他們面前,殷切祈請長久住世。」
佛舍利圖 敦煌壁畫信受並修持七支供
七支供,是大乘佛法各個法門裡的普遍修法,可以說意義非常甚深。正因為甚深,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了。但作為一個佛教徒,我認為,在你修行的過程中,能理解的地方,盡量理解;理解不了的,用信心接受並且如教修行,這也是一種智慧。
信心之所以關鍵,其實也體現在這裡。有了信心,念經誦咒也好,頂禮供養也好,很多行持自然就趨入了。沒有信心的話,稍微想不通了,就會「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地排斥。尤其是學過唯物論的人,由於過去的認識時隱時現,不論學什麼、修什麼,好像處處都不適應。
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聞思斷除邪知邪念,通過提煉清凈心來引發信心。這樣慢慢地,因為信心的力量,我們對佛教里的任何教義,都會直接理解為金剛語,進而悅意接受、歡喜享用。
能呈現這樣一種修行狀態,就是聞思的真正意義。
摘自《前行廣釋》第131課
長按即可關注
官方公眾號:zhibeifw 賬號:智悲佛網
推薦閱讀:
※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當代意義與路徑選擇
※破軍入十二宮之意義
※用愛詮釋結婚的意義,獻給不婚族的孩子們!
※高能幹貨:我們何嘗不是井底之蛙!(宇宙視角感受人生意義)
※空劫入十二宮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