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8一體同觀】(講經通俗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8一體同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一節我們共同學習金剛經的【18一體同觀】,「一體」,體,就是我們的身體。佛經上講,修得佛果,你當下的這雙眼睛就有五種功能;。「同觀」,觀,有兩層含義,一是這雙眼睛的五種功能,可以同時使用,二是這五種功能是見道之見,明心見性之見。【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這是佛學裡佛法的五眼,五種眼睛的分類,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來問,「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佛有沒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經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經作十二種的分類,其中一種是「自說」,就是佛自己開始講,不是人家提出來問的。這一節就代表了十二分類的自說,是佛提出來的問題。這裡沒有講「佛」字,而講「如來」。如來這個名辭代表形而上的道體,一切眾生,同於諸佛菩薩心性之體,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說這個裡頭有五種功能,所以叫做五眼。第一種是肉眼,是父母所生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見物質世界,我們一切的感覺、知覺,都經由它而來。肉眼是最基礎的眼。肉眼跟心是連帶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經典,心與眼同論,在講到心的道理時,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個開關、是心靈的窗口,譬如孟子講到觀察人,特別要觀察眼睛。所以,一切眾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故,眼者心之機也。過去我們有句老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樣。世界上的人類,沒有面孔相同的,說明世界上的人,心裡想法沒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沒有相同的。不要以為白色黃色看起來都差不多,實際上差得很遠,老花與不老花,老花度數的不同,都是因為每個人的業力不同。所以我們這個肉體及頭腦思想健康與否,都因為種性、業力不同而有差異。因為每個人身體不同,健康不同,都是因為業力不同。所謂一切病由業而生,善有善業,惡有惡業,業由心造,是絕對唯心的道理。現在佛問,一個成了佛的人,有沒有普通的肉眼?那當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各種現象的眼,也就是我們的眼睛。第二種是天眼,天眼是什麼?我們普通人幾乎是沒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質世界的,譬如說能看到鬼魂,能看到天神,甚至於看到其它的世界。大家還記得三界呢?無色界、色界、欲界。天眼能夠看到欲界系統里的東西,包括太陽、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銀河系以外的東西,這是屬於真正的天眼。得天眼有兩個渠道:一是報得,是因為前世的福報而得的,是與生俱來的,自然有這個能力,是多生多世的修持修定,是善行的福報所得的善果,才有這一生的天眼業報。二是今生修得的,是這一生修來的,這是修戒、定、慧的成就,這一生便成就了天眼。天眼,不是多長出來一隻眼睛,是肉眼的本身,發起了另一種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與我們普通人的眼睛一樣,但他可以自然看到多重的世界。不過,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佛像多塑一隻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這是藝術的形象化。但是,修持作功夫的人,氣脈到了後腦,視覺神經受到刺激,眼睛裡經常出現許多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錯。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時候,此人目光清澈如電,看得非常透徹;換句話說,物質世界的東西不能障礙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視的能力。譬如有一堵牆,他不是不知道有一堵牆,而是這個牆在他眼裡是極透明的,視線無所阻擋。有些人打起坐來看到些影子啊,星光點點啊,認為是天眼,那隻能說,是天眼開發過程中的一種現象。譬如:春秋戰國時候有一個醫生名叫扁鵲,據說他的眼睛比X光還要厲害,能看到人的五臟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會有錯。還有許多唐代以後的記載,有的人天生就會看風水,能看到地下幾丈深,不須要探測器,地下的水脈,他看得很清楚。像這一類的眼,還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報通的鬼眼。真正的天眼,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父母所生的眼,經過修持,定力到了,這雙肉眼就能夠看見十方世界一切東西。肉眼是觀看物質世界通常的現象,天眼則能透視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當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時,可以穿過一切物理的障礙,就是所謂的神通。神通必須要定力夠了,就是精、氣、神充沛了,才能作到。換句話說,就是電力足了電燈才會亮,電力不足,就要勇猛精進地充電!戒、定、慧,就是充電的過程。再進一步是慧眼,慧眼也離不開肉眼,也是通過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謂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因為修定而發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智慧變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智眼。智慧怎麼能變成力量呢?我們普通的人,想一個道理想通了,譬如說吸煙,知道吸煙對肺不好,應該改,道理上通了,但習氣上就是戒不了,這是慧力不夠,改不過來。又譬如脾氣壞,貪、嗔、痴,道理上都曉得,就是扭轉不過來。儘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講的很通,碰到事扭轉不過來,這都是自己的慧力不夠,這就是不能證果,不能成道的原因。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就慧眼的。法眼又是什麼眼呢?法眼觀空。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上,還是小乘果的一邊,要能夠真正觀到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來說,是性空緣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來說,是真空 起妙有,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觀。第五種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觀一切眾生只有慈悲、慈愛。慈悲,是兩個觀念組合起來的佛學名辭,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愛,至善的愛;悲代表了母性的愛,至善的愛,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無條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來,一切眾生皆值得憐憫,所以要布施眾生,救眾生,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真正學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備了這五眼。如果說,世界上有人頓悟而成佛,立地就轉而具有這五種功能的話,那麼他所證的佛法,大致就是對的;如果在理論上認為自己悟了,而這個五眼功能沒有發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談,也就是沒有悟道,所以,五眼的得與否,便成了悟道的標準。所以我們曉得佛說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 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門。這也是每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所以發不起來。假使經過修持,我們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這是第一層問題。第二層問題, 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明心見性,這一見之下,真的顯現無量數的世界呈現在眼前,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即明心見性之見。但是,在本品中,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但我們看佛經的經典,這種地方不能放過去。【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佛又提出來第二個問題,他再問須菩提,像恆河裡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來,是不是沙子?須菩提答的很老實,當然看到的是沙子,難道佛的眼睛有什麼不同嗎?是沙子就是沙子,非常平實。佛在這個世界裡,看到恆河裡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牆壁就是牆壁,同我們一樣,沒有兩樣。要特別注意這種地方!不然學佛的人就流入一種毛病,叫作高推聖境。講好聽一點,把佛的境界推測得太高遠,假想佛與人完全兩樣,那是不老實的。高推聖境的結果,往往變成一種不正觀。不正觀就是不正確的思惟,不正確的思想,變成神經病了。有的人認為佛學迷信,就是因為有些人這麼吹來吹去而形成的!請注意,只要佛的肉身報身在,和普通的人是一樣的,冷暖饑寒一樣的存在,一樣的感受。在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聖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眾生修成的。講到這裡,我們來欣賞一首詩,在兩百年前,一位大陸的讀書人到台灣尋訪神仙,訪到宜蘭一個山上,在崖壁上題了一首詩:三十三天天重天,白雲裡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為什麼講到這一首詩呢?就是說,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說佛也是非常平凡的;佛看恆河裡的沙,一顆一顆看得很清楚。不過,如果說佛的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問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一條恆河裡的沙子,數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如是沙,等,這個「等」字是單獨的一句;每一顆沙代表一個世界,而每個世界裡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每一條恆河裡又有很多的沙子,而每一顆沙子又代表了一個世界,世界之多,多到無量無邊,數不過來。用這個比方,形容恆河有多少條,已經數不清。他說,你說這個數字多不多?須菩提說,當然很多羅!世尊。佛在這裡究竟要說什麼呢?告訴我們,虛空之中佛世界多得無數,釋迦牟尼佛同時表達一個觀念,站在這個娑婆世界,師道教化的立場上告訴我們,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樣智慧成就的佛,也一樣多得很;十方三世無量諸佛,不可數的。他不但把眾生看成平等,把成就的眾生也拉下來與大家一樣平等。一切平凡得很,並不是說只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們都不能成佛,都要聽我的。沒有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一切眾生平等,一切諸佛也平等。每一個佛教化一個世界,虛空中有無量數的世界,也有無量數的佛,他說:「寧為多不」?這是他問的話。你說多不多呀!「甚多。世尊。」這一句是須菩提答話。這是佛對須菩提第三次的接引。現在又一個問題來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此他可以知道這個虛空中,有那麼多不同的世界。當然現在科學昌明了,由天文學到太空學的發展,已經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數不清的世界。這些到今天為止,還只能說姑且相信它,因為月亮上到底有沒有生命,還不敢確定。現在對於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們要知道,佛說這個話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事啊!他用什麼儀器,什麼方法,能夠知道宇宙中有這麼多的世界和眾生呢?這個,就是所謂如來具備五眼,具備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能,但是,他又把自己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與眾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沒有什麼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一個正常的人,看什麼是什麼。【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這一節他又提出來好幾個問題,在文字上,沒有給我們作結論,但是你自己要曉得結論在那裡。所以後來的禪宗提倡金剛經,也都是這個原因,因為金剛經里有許多都是話頭。話頭就是問題,看起來很容易懂,實際上樣樣都不懂,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做人也一樣,許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許多錯誤的事。世界上沒有一件簡單的事!這些都是話頭。你看我們現在隨便指出來,很多都是沒有結論的,要你自己去發掘,去參悟,這個也是話頭。但是佛也給過你答案,這個答案不是理解的,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戒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證到的。佛法不是虛玄的,而是一個修證的事實。現在佛又提出來第四重問題,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國土,指的是我們這個婆娑世界裡的各個國家。現在佛問須菩提,你認為所有國土上的一切眾生,當然包括人和各種動物了,有多少種心?這是個大問題,現在心理學很發達,電腦也很發達,如果要把眾生的心理統計一下共有多少種,恐怕電腦也辦不了。佛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眾生一切的心,「如來悉知」,他說我統統知道。在這個地方,他作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同上面這幾個有沒有關聯,他也沒有說明,只讓我們猜。而且他這個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們幾千年來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這個答案,打得暈過去了,很多人都解釋錯誤了。【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他說世界上一切眾生的心我都知道,須菩提還來不及問,他就又說了: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叫它是心。一切眾生,都有一個「我執」,認為這是我,有個我,把我的現象,執著的很厲害。認為我還有個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識、分別、煩惱,一切不實在的觀念、往來、思想,當成是真實的。人,一切眾生,犯了根本上的錯誤。我們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識的變化,都是那個真正心所起的一種現象變化而已。可是一切眾生把現象變化抓得很牢,以為非心是自己的心。其實人都被現象騙了,昨天、今天、明天,人生永遠不斷的有明天,何必看過去呢?所以一切眾生,不要被變化不實的現象所騙。佛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眾生不知道,佛說是名為心,眾生自己卻把虛妄不實的這個感受,執著的作用,當成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呢?這三個「心」字是借用的,是講我們意識思想活動的第六意識的這個心,也是心理作用這個心。有時候講的心,純屬一個代號,代表了本體,實相般若那個境界。形而上那個體,有時用心來做代號,有時用性做代號。這是因為過去我們翻譯的工具上,遭遇用字困難的問題,必須要了解。而唯識所講的一切法無自性,是指一切世間、出世間、事物及一切的理,它單獨的本身,沒有永遠存在的性能,也沒有單獨存在永遠不變的一個性質。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拚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過去、現在、未來,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換句話說,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世界中得到一點什麼,可能嗎?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都不實在。但是有為法,體是無為,用是有為。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是背道而馳;為什麼?因為,有為法本來都在無為中,所以無為之道,就在有為現象中觀察,觀察清楚才能見道。換句話說,有為法是無為法集合里的子集。有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為不可限,不可生,不可滅。如果認為 把生滅心斷滅了 就可以證道,那都是邪見,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現在咱們把這八個字畫一個圖,那是什麼樣的?是一個波浪的截圖吧?這就是我們當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弦論」。所以,有為法生生不已,就在這個地方。這是金剛經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的中心的中心;佛講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並沒有說這三心沒有了,也沒有說這三心不「能」得。三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這個現象里,去求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無上的道心,因為現象里的三心都在變化。千變萬化的宇宙,不同時空的世界,如來的五眼都能看到,都知道其來龍去脈,從而告訴我們:萬物是運動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用當代哲學來解釋: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我們姑且暫時把「現在心」看作是靜止的,否則你如何來研究它呢?不可得不是空,因為它不斷地去,亦不斷地來。譬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當你第二次踏進這一條河的時候,它已經不是你上次踏進的河流了,因為水已經流動、變化了,現在腳下的水已經不是原來的水了,原來的水已經流走了。與這個道理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們回顧一下,【18一體同觀】講哪些要點:1、五眼,是以肉眼為基礎的五種功能,既是能力上的,也有境界上的。2、每個人都有這個潛質,只要堅持修鍊,都能開發出來五眼,五眼是悟道成佛的標準。3、在虛空中有很多世界,每個世界都有佛,佛是人修成的。4、佛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的原因,是說宇宙的運動是絕對,不可得,但不是空,說空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一個名辭而已。不要把「空」當作佛法的究竟,這樣就落到悲觀上,不但證不到小乘之果──空,那還是個邪見,也就是邊見。所以見、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證果的,也不能成道的。了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之間,就是真現量。當你有的時候就是有,空的時候就是空,非常平實。學佛法就要這樣的嚴謹。下面我們共同學習南懷瑾老師為十八章作的總結偈言:形形色色不同觀,手眼分明一道看宇宙浮漚心起滅,虛空無著為誰安「形形色色不同觀」,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種現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現象差別,無法相同。「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來,是一樣的。手眼是什麼?我們大家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隻手,每一隻手中有一隻眼睛。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無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種接引人的教育法。幫助你的手,護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觀察清楚的眼睛,千千萬萬的手,千千萬萬的眼,也只有一個手,只有一個眼,平等平等。「宇宙浮漚心起滅」,每一個宇宙,每一個世界,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樣,所以宇宙不過是自性心裡起的作用。每一個思想、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感覺,都是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個水泡,生滅變化不停,自心起滅。「虛空無著為誰安」,一切法,用之則有,不用即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無所住。譬如:二祖來求達摩祖師,說此心不能安,請師父替我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給你安。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達摩祖師說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實用不著替他安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還安個什麼啊?所以說,虛空無著為誰安。哪裡去安心呢?此心不須要安,處處都是蓮花世界,處處都可以安心。在平實中間,處處都是凈土,處處都是安心的自宅,因為處處是虛空,無著無住,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推薦閱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310-319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蓮花金剛藏班智達 吳潤江居士講授
【六度萬行體中圓——淺談「准提法與六波羅蜜之關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語禪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三百三十五

TAG:視頻 | 原創 | 原創視頻 | 波羅蜜 | 金剛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