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與人的成長

2005-11-7 9:37:11蘇永生閱讀189次
利用這個機會,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作為一種心理學與心理哲學流派的精神分析是怎樣關注、解釋和幫助人的心理和人格成長的。精神分析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它與人的成長有什麼關係?我想先從動物行為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談起。比如小鴨從出殼以後不讓它跟鴨媽媽一起生活,而是讓它跟雞媽媽一起走,那它就會認雞媽媽為它的媽媽。即使長大以後讓這它再回到鴨媽媽身邊,它也不會再認鴨為它的媽媽了。同樣,讓小鴨整天跟人走,這樣小鴨就會認為人是它的媽媽,長大以後,它也會跟人走。這說明動物的早期行為一旦確定會形成一種深深的印記,後來的成長過程中,雖環境改變,但此種行為也難以改變。這就叫銘印作用。科學家的觀察和研究還發現,動物的這種銘印作用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形成,而是形成在早期特定的時刻。在某些動物可能只有幾周,甚至幾天,過了這一時期,行為模式不再養成。此種現象被稱為關鍵期。動物行為學家發現的這兩種現象,在人身上有沒有呢?心理學家發現人也有銘印作用和關鍵期。雖然人的這兩種現象不象有些動物那樣明顯,但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是有銘印作用和關鍵期的。其實我們人人都有體會,例如學習游泳、語言等都是早期學的好,晚了就比較困難了。此外還有人的口味、對歌曲、樂曲的欣賞習慣等,都與早期的生活的環境有關係的。進一步推斷人的心理的成長,人的人格的發展有沒有銘印作用和關鍵期呢?這就是精神分析的理論了,在這一點上顯示出它的特點。精神分析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弗洛伊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的一種心理學理論和流派。在這一點上,精神分析認為,人的嬰幼兒時期是關鍵期。界定在人從出生到約5歲的樣子,當然人的心理發展有早有晚,不一定這樣絕對。總之精神分析認為人的心理、人格的模式在嬰幼兒時期就基本確立了。也可以說,這一個時期是人格的關鍵期。這一時期,一個人與成長的環境會發生密切的關係,形成銘印作用。此後,一個人如何與外界接觸,如何與人接觸,如何對外來的刺激做出反應,都會形成模式,這就是銘印作用。有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學者認為,嬰幼兒期之後僅是早期模式的擴展和深化,此後一直是沿著既定的這條道路前進。這也印證了中國古話說的「三歲看老」的說法可能也有一定的道理。以上就是我講的第一部分,即通過動物的銘印作用和關鍵期,來闡述精神分析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即,人的人格雖然是到青年時期才最終養成,但它的人格的特徵、它的基本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嬰幼兒時期確定的。這種早期的模式將要影響人的一生。後來的思維認識感情行為等都是在早期的模式的基礎上在這個範圍以內的拓展和深化。所以精神分析有一個著名的術語叫:現在是過去的重現。許多人到了20歲、30歲,甚至50歲時,仍然在重溫著幼時的反應模式,內容變了,環境改變了,但反應的模式沒有變。當然不可將這種理論推到極致,搞絕對化,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有沒有道理。第二部分我們來討論一個人在嬰幼兒這個關鍵的時期,有哪些東西影響了你,是怎樣影響了你。我再說的具體一些,大家想一下,你現在20歲,你是個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是感情豐富還是平淡,是喜歡交往人還是不喜歡。再想一下現在這樣,我上中學上小學的時候怎麼樣,很可能並沒能改變多少。我所以選這個題目給大家作演講,部分是由於我在諮詢過程中,發現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人格當中的一些不完善之處不滿意,希望改變。許多同學不明白我為什麼是這樣?但精神分析可以幫助人解脫,如果你明白,主要是早年的成長環境、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養方式等決定了你現在成為這樣的一種性格的人,同學們可以對此有一個認識,尤其是缺點和不足方面,不是讓你自己現在負全部的責任。當然不是讓大家回去給父母算帳,而是認識清楚以後,來加以改變。、最近二三十年,世界上心理學界的一個前沿課題是研究嬰兒的依戀關係,研究孩子從生下來到1歲,這一段時間裡與媽媽形成一種什麼樣的心理上的依戀關係。人在嬰兒時沒有人的照顧,無法活下去。只有人為他提供食物、溫暖,安全才能成長。嬰兒會與媽媽建立起不同的心理和感情上的關係。科學家為了研究的方便從極端上分成兩類。一種是好的,稱這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這些孩子與媽媽能形成親密的感情聯接,當媽媽的除了為他提供食物,還給他愛,關懷。大家可能會說,嬰兒時期不懂事,懂什麼情感。科學家認為,嬰兒雖不像成長那樣用語言表達,用符合邏輯的方式作細膩和深刻的表達,但他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它用它特有的方式,來理解與他人的感情。這裡說的稍遠一點,精神分析的一個著名觀點是潛意識,認為人在能把握到的意識之下有一個巨大的潛意識,潛意識往往不是用語言來表達。語言表達思想,是在意識中,但精神分析認為,沒有語言心理內容也可以存在和表達。嬰兒的心理也是這樣的情況,它用它的方式來感受和表達與人的關係。在這個時期,如果能與母親(通常的情況下)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親密的關係,感情聯繫比較緊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對社會對他人抱著能與人合作的態度,這樣在工作、婚姻戀愛等方面比較順利。反過來,另一個極端的孩子,稱作不安全型,比如撫養人經常變換,別的人沒有在感情上關愛他,這種孩子體會不到與人感情的依賴,長大以後,往往對他人對社會不信任,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抱有防備、介備心理,人際關係不好,這樣的人往往在職業生涯、婚姻戀愛等方面不順利,有的可能由於仇恨社會而淪為罪犯。剛才講的是極端的例子。絕大多數人是處在中間階段,有一定的欠缺,有一點問題。精神分析進一步研究,不但早期,後來幾年的發展里,也會形成重要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撫養方面容易產生偏頗。剛才講到的是否有愛,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這個時期,他接受愛,才能建立愛的觀念。人都是小時候接受到父母的愛,才會學到去愛別人。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方面家長容易產生兩個極端,一是對孩子過於溺愛放縱,一是過於嚴厲。這兩個極端都不行。同學們可以在此問題上可以進行深刻的反思。父母過於溺愛和放縱的孩子,他在關鍵期建立了一種銘印作用,養成了一種即時滿足的習慣。尤其是隔代教育,容易出這方面的問題。老人為了避免自己被人認為無能力而放縱孩子。人的好些動機是潛意識的,是巨大的潛意識在左右著人的行為。從精神分析來分析,作爺爺奶奶的可能認識不到。孩子在一個過於溺愛的家庭里養成了即時滿足的人格。如果不即時滿足,就會不滿意。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儘管後來長大了,環境改變了,但由於銘印作用,仍然不知不覺地按早期的模式處理。比如,一個獨生子女在家裡得到家人的絕對的關愛和順從,到了學校班級里幾十個人,一個宿舍里也5、6個人,為什麼大家要事事讓著你呢。但他自己不明白,他還是用過去的模式處理現在的問題。所以會與人形成許多衝突。另一個方面,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也不行。你對他嚴厲,他也學會嚴厲,你對他冷酷,他也學會冷酷。從而形成冷淡、冷酷、自卑、偏激的心理,很危險。大家看一下許多反社會人格的人,追溯他的成長史,許多都是父母從小對他沒有愛心,管教太嚴,沒有得到過好的待遇,所以他學會的只是嚴厲殘酷仇恨虐待。早期的銘印作用,就是這樣。我昨天看電視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位養父對養女從小非常嚴厲苛刻,女兒長大以後,就聯繫了朋友要殺死養父。但僱傭的殺手殺錯了人。這個女兒當然要接受法律的審判,受到懲罰。這個案例又一次說明了父母對孩子過於苛刻和嚴厲對孩子心理造成的扭曲。當然一般人可能都有一點心理創傷。這是精神分析的另一個術語。早年的心理創傷會影響到後來,甚至終生的發展。現在許多做父母的重視孩子身體生理上的成長而忽視心理上的撫養。精神分析恰恰在這方面,重視早期的創傷對後來的影響,並進一步認為,一些成人的精神疾病,人格心理方面的問題,許多是由於早年的心理創傷所造成。心理學家考察起來,問題有很多,我們今天舉幾個方面。同學們可以回想一下在這些方面有沒有創傷,經歷過這些事情沒有,有沒有影響。一個人在幼時的家庭經濟情況怎麼樣很重要。如果經濟不好,做父母的往往容易怨天尤人,對未來失掉信心,對他人表達不信任、怨恨和仇恨,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的孩子,往往造成心理的創傷,形成強烈的自卑感,對社會對他人形成不信任甚至仇恨的心理。一般情況下,如果經濟條件好,人的自信心比較好,對他人也抱比較好的態度。容易養成自尊心,沒有或少自卑感。提醒同學們,注意到這一點。我在心理諮詢中也經常發現有這方面的問題。還是說,什麼事情不能絕對,小時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甚至到目前也不好,但心理健康的同學多的是。假如有這方面的心理創傷,要通過反思,認識到問題所在,想辦法加以解決。此外身體的殘疾、相貌醜陋、父母離異、親人去世等事件都可能對人造成心理創傷。創傷容易造成自卑感,長大以後形成過度補償。有個別家裡貧窮的大學生反而花錢很不節約,就是過度補償的例子。這是潛意識的,是為了擺脫自卑感,越窮花錢越大方,越沒有能力的人越喜歡錶現自己。生活中發現一個人對人過於客氣,過於謙虛,我們可以立即發現他是在過度補償,因為沒有必要這樣。他內心可能有強烈的自卑感。人際關係也是同學們常遇到的問題。有的同學不會與人交往,怕人瞧不起。遊離於集體之外。沒有朋友,很孤獨。或者不會與異性打交道,不會說話。觀察會發現,每一個班級、不少的學生宿舍可能會有這樣的同學,他們很孤獨,與人很少來往。我們的班幹部、團組織要關心這些人。大多數同學不是這樣極端。可能有一點。回想一下這些人可能是父母就不善於與人交往。小的時候,父母就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允許你與小朋友玩。如果你與小朋友玩,父母一陣呵斥,以後你再也不敢與人多交往了。任何事情都是學會的。早期不學現在也不學,永遠也不會啊。這樣的模式形成為一種習慣,長大以後也不容易改正了。表面上是現在的問題,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精神分析這樣來解釋人的成長。早期的經歷和經驗非常重要。現在人格的不完善,可以追溯到過去。幾乎沒有什麼例外。諮詢中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立即可以討論他成長的環境。精神分析是想從一個人的根本的方面來改變他。假如來輔導同學們,精神分析強調要到早期,沿著你的生命軌跡來研究你是如何成為這樣一個人。精神分析強調早期,但也不完全是嬰幼兒時期。過去的時間裡的事件都可能成為創傷。比如一個人在初中時,家裡有變故,碰到事情。但可能早期還有創傷,現在的創傷是在過去的創傷的基礎上發生的。初中這一段重新喚醒了早期的創傷,才能形成病症。講這些可能稍有一點深奧。精神分析認為現在出現的問題,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問題,只能在與早年創傷相同的環境中,才能發病。比如現在考試考不好,失敗了很痛苦,情緒有些失常。精神分析認為,當前的一個失敗事件,喚醒了過去失敗的事件,激起了過去的創傷,形成了心理問題。精神分析從一個人連貫的成長來解釋人生,認為是早期決定了現在。這個道理也好解釋,比如同樣的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失戀,有的人經歷短時間調整會過去,但有的人卻很長時間過不去,甚至會產生行為上的問題。精神分析認為是早期的模式決定了它思維和行動總是按一種固定的方法處理。一個人如果沒有接受過精神分析,沒有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徹底地回顧反思,就不可能完成人的改造和成長,不能成為一個新人。大家可藉此對自己的心理成長的軌跡進行回顧。每個人在回顧和反思中完成創傷的回憶、情感的渲泄和認識的提高。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儘管你感覺早年的創傷事件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但它仍有可能在你的意識深處存在,而作為一種創傷影響著你的處事方式。不完成創傷的回憶,繼續讓它成為一種壓抑,有可能在現在的事件中被喚起,產生新的問題。只有在重新回憶的基礎完成了情感的渲泄,才能讓這種心理能量釋放和消失。丟掉包袱。把事件搞清楚,情感釋放,在20歲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取得認識上的提高。這樣做等於把過去的一切徹底搞清楚,該恨該愛,都想清楚了。從一個新的起點開始新的生活,而不是對過去的創傷不敢碰它。如果是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創傷的人,那麼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完成這樣的一個過程為好。比如一個人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在醫生幫助下,慢慢地清理自己的感情。有的諮詢者,在我們這裡哭好幾次。只有在心理醫生這裡,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才能徹底地釋放被壓抑的感情。我碰到這樣的例子。一個女孩,自述從9歲時哭過到來諮詢之前,過去的十多年中,從來沒有哭過。她已不會哭了,自已說,與同學看電影想哭也哭不出來了。因為她的情感受到了多年的強烈的壓抑。終於來到我們這裡,她徹底哭了一個夠,釋放出過去壓抑的情感。大家可以想像多年的壓抑給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每個人的內心都是無比複雜。每個人的經歷,很可能都充滿愛恨情仇,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讓大家回顧和清理自己的心理,為的是什麼?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對自己的不完善不滿意的人格找到原因去改變自己發展自己。比如從小養成了不與人交往的習慣的同學,找到原因以後,就要去改正。重要的是付諸行動。這也是精神分析的術語。對大學生也非常重要。大家這個年齡正是思索的年齡。如果大家在我今天講的基礎上,會思索,會對自己有一個新的評價。那就會有許多的收穫,但這樣還不夠。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有心理問題的人往往是想的多,乾的少。同學們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但必須付諸行動。我們講銘印作用講關鍵期,並非說人的人格在早期養成一種模式以後就終生不可改變。精神分析重視人的早期經歷,並非是從悲觀不可改變的立場來看待人,而是著眼於可以改變才來探討。精神分析是積極的,正因為它相信一個人會改變,才去研究和探索。如果認為不可改變,也就不用研究了。精神分析指明的路子是從早期,從個人成長的過程,找到自己終極的創傷去進行改變。人究竟不同於其它動物,人是有高級思維的,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當然改變是困難的。比如比較喜歡嫉妒他人的人,當然不可能短時間改變。但如果不改變會伴隨你一生,無論將來工作戀愛結婚都會發生問題。人格中的不足之處需要在行動中不斷地做出改變。改變,花5年10年也算值得,因為你後來的幾十年可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可以保持心理健康。一個人嫉妒,總為一點小事繚繞,如果花幾年時間,使自己性格中的嫉妒、心胸狹窄的毛病改掉,以幾年換幾十年,難道不划算嗎?怎麼幻想怎樣計劃,不如去干一件事,一切都可以改變。總結起來,精神分析認為是從小的環境,而不是遺傳決定了我們的人格模式。精神分析的積極意義在這裡,有人說我腦子笨,等等。精神分析不這樣認為,不是你的腦子是早期的環境使你可能不如有些人的成就大。成年以後可以發現自己人格中的不足,反思後加以改變,做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新人。一個人出生的環境不能選擇,父母不能選擇,成年以後,我們在接受命運給我們的一切的同時,用科學的理論來分析,完成情感釋放,認識的提高,用一種新觀點來嘗試走新的人生之路,你就會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推薦閱讀:

《周易》的基本精神
哲學的精神/周國平(部分文字稿)
詩經與風雅精神
《論法的精神》讀後感
這 10 種內分泌疾病可致精神障礙

TAG:成長 | 精神分析 | 精神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