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悟太極拳的思想根源
太極拳產生於中華民族恢宏歷史的發展之中,紮根於以道家、儒家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其中道家思想是其最主要的思想根源,而老子《道德經》又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理論基礎。因此,我們應追根溯源,從老子《道德經》所蘊含的博大智慧,來領悟太極拳的修鍊根源。
《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說:「道可道也,非恆道也」。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又如何體悟道而修道呢?老子指出:要用「觀」的方法,觀無、觀有、觀妙、觀徼。老子就是讓我們用「觀」的方法,去體悟、修鍊以合道。
00:00 / 00:00 彈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觀看至{$min}{$sec},正在為您續播 跳過廣告 應版權方的要求,好萊塢會員無法跳過該劇廣告 廣告剩餘: 10 秒 【剩餘 則廣告】 您是尊貴的QQ會員 秒後可 跳過此廣告 詳情點擊 應版權方的要求,好萊塢會員無法免除該部電視劇的廣告,請您諒解! 我知道了! ? 分享 10廣告詳情 ------老子講:「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這是老子參透了宇宙生命變化正反順序之後的精妙總結,給予了太極拳獨有的思維方式,運用這個思想傳統,我們要把自己過去形成的僵化思維方式,做一個徹底的顛覆,要往生命僵化、死亡這個順序的反方向走,要為弱,不為強,物壯則老,「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老子用水和嬰兒的特徵為什麼是「德」做了詮釋,水柔弱、居下、無為而靜,所以最接近於「道」的特性。在談到嬰兒時,老子說:「摶氣致柔,能嬰兒乎?」「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嬰兒具有非常柔和而生生不已的厚德。與此相反,則是「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現代各種挑戰人體極限的競技運動,違背自然規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有目共睹的。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三寶就是「德」的關鍵構成要素。慈是一種大愛,不是偏愛,對萬事萬物無差別的對待。儉是儉樸和儉嗇,只有儉嗇,才能具備收斂的身心,才能不斷積功累德,克服一切妄想,從而培養根本,使根基紮實牢固,修鍊出太極狀態。不敢為天下先,是不欲爭強好勝,應柔弱處下,謙虛謹慎,從而才能守住生命的根本。
老子說:「致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就是說虛則能受,靜則能觀。所以應該致虛守靜,時時刻刻向內求、向內觀,最後回到那個最根本的來源上來。由虛靜而養育出的內氣,充盈圓融,心氣合一,湛然寂定。
老子的「道」是無為之道、柔弱之道、虛靜之道,太極拳是中華太極文化的載體,完全符合這個「道」。我們習練太極拳,就是用我們的身心去體會太極文化的精髓所在。離開了太極大道,就無法了解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也無法享受太極拳修養身心、養生健康、延年益壽的效果。
侯氏太極拳會
長按上面的二維碼或搜索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龐明:太極拳系列講座之一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 一
※陳氏太極拳的「內氣」表現及練習方法
※太極拳的手型手法、眼法、身法
※和式太極拳的三直五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