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騷亂的真相 | 財上海

來自微博:@財上海

和香港人說幾句。我們70後心裡,香港曾經是我們心中的聖地。艾敬的1997,真的是唱出了我們的心聲。現在香港變成這個樣子,很難過。我不願意去香港,就想在心裡,保留住90年代那美好的香港映像。

香港的核心問題是房價,真的很難辦。窮人要求多建房,降房價,有房階層極其反感降房價。如果大規模建設廉租房,就香港七百萬人口,又不允許內地人購房,勢必導致購房者急劇減少,房價暴跌。怎麼辦?嘿嘿,讓他們吵,別理他們。

香港人愛運動,一天到晚在外面,不是打球就是逛街,連吃飯都喜歡在外面大排檔解決。原因很簡單,家裡房子小了。

一些香港人最希望回到20年前。內地所有的進出口,都去香港轉一下,讓他們開個票,就賺得盆滿鍋滿。內地工人的工資,月薪30美元,任勞任怨,看上哪個妹紙,就像是皇帝翻牌子。呵呵。不可能了。

【香港面臨的問題,上海在十年前已經克服了】以前上海人也是自視清高,但被內地老闆一衝擊,也就認了,然後是想辦法賺這些老闆的錢,結果雙贏。房價高了,福利好了,環境漂亮了,各得其所。現在香港是拒絕,結果是越來越差,不開玩笑,香港沒啥競爭力,不是那些內地說不清楚的富豪去消費,早就呵呵了。

現在北京上海的年輕人心態,和香港年輕人有的一比。幼時的榮耀感,時常在心頭湧起。月薪7、8千,在售樓處,面對女友,囧的無地自容。京滬工業越來越空洞化了,只剩下房子和奢侈品熱銷。越來越多的內地富人湧入,無情的刺傷著小滬小京們脆弱的心,又毫無反抗能力。公共服務被外地人瘋搶,不禁怒從心來。

香港五十年代開始崛起,是因為上海徹底退出舞台的結果。現在上海又重新回來了,逐步取代了很多香港的作用,香港利潤慢慢少了,地位慢慢降低了,心裡不爽了。香港過了60多年的好日子,覺得好日子是天經地義的,這個就是執迷不悟。建議香港人學學上海人,認慫就認慫。呵呵

說了很多上海的往事,是對比香港。香港人正在走原來上海曾經的老路。那是不可能的。香港人不願意麵對現實,老是懷念過去,依靠壟斷大陸對外貿易形成的制度性紅利。香港人在想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但那是不可能的。放棄幻想,才是出路。過去香港代替上海,成為遠東明珠,現在跌落凡間,都是大勢所趨

香港原有的經濟優勢和上海一樣,是制度性安排帶來的,不是香港人真的比廣州人聰明。這種制度性紅利被WTO衝垮後,原體制下,長期佔便宜的中等收入人群心態就不好了。不過沒關係的,3-5年後就習慣了。我小時候享受了很多的國企福利,夏天冷飲,冬天熱水淋浴,過節發肉,早餐都是低價肉包,二室一廳免費。

香港經濟發展史。50-年代,大陸逃難富人的資金。60-70年代,承接了歐美日的製造業,玩具衣帽鞋之類,後來搬到東莞了。70年代-80年代末,大陸進口困難,香港做大陸走私貿易,彩電錄音機等。90年代到回歸前,炒樓。97年-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大陸救助。2000年後,大陸遊客送錢過去。就這個貨色了

香港人的賺錢能力差。香港回歸前,港人是可以自由移民,走人的,但是絕大部分港人離開大陸就無法養活自己了,所以不走。十幾萬移民去加拿大的港人,幾年後,又回香港了。呵呵。如果沒有大陸遊客和大陸富人帶錢去消費,香港很快會貧困的。這不是亂講,是真的。香港實在是拿不出什麼東西了。

香港的社會福利好,錢哪來的?因為香港,不向中央財政交稅,不承擔國防安全支出。呵呵。佔盡便宜還罵人,過頭了。

前幾年,上海很多中下收入人群也心態不好,感覺外地人超過了上海人,調整了幾年,也就認慫了。呵呵。香港人,很快也會這樣的。

香港現在少數人激烈排內地遊客,目的不是內地客,而是內部矛盾。內地遊客的過度繁榮,導致有商鋪和物業出租的富人,大大獲益。而旅遊業提供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的是低工資的營業員、賓館服務員、苦逼導遊。這就導致了香港內部的貧富兩極分化。少數年輕人希望拒絕遊客,大家一起窮,倒逼轉型。

香港旅遊業旺盛,導致有幾個商鋪的富人賺錢輕鬆了,富人喜歡把錢投到固定收益項目,對高技術和高智商員工的需求越來越少,慢慢放棄了高風險和高科技。舉例,香港電子業原來很強,現在沒有一個自主品牌的智能手機!這就導致了底層青年無法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態。擺攤vs服務員,都可以哦。

香港歷來就是上海的備胎。只不過1949年,歷史扭了一下腰,被香港撈了個大便宜。沒事,歷史長河,彎彎曲曲,最終還是會奔向大海的。今後,港妹來內地,也要排隊搖號,例如那個在昆明被攔下來的香港女屌絲,長得那麼難看,像個胖蘿蔔,還好意思來內地找機會?遣返!

京滬超過香港,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京滬和內地的一切生產要素和資金是自由流動,13億人口,世界第一的進出口總量,養個京滬,那是小菜。有錢人賺了錢,都會去京滬留個小房子,自己不住,也可能是給孩子,退休用。香港故意搞封閉系統,沒出路了。香港再不改,以後香港妹子都會失業。

解讀香港。香港第一大優勢:航運中心,船王是香港富豪的同義詞,現在你還聽說過有人叫船王的嗎?第二優勢:金融中心。尼瑪啊,現在全世界外匯最多的是誰?又廢了。第三優勢:高端服務業。這更加搞笑了。醫療,不允許。會計,法律不通。諮詢業,內地看關係。教育本來不如內地。唯一加分項目:炒房中介。

【香港最大的問題是,自我封閉的制度】舉例,香港法律(會計制度),學起來很難。我學過的,看起來好費勁啊,但是學會了也沒用。香港一共就6百萬人口,只有浦東新區那麼多,你說這麼小的市場,養一大批高價律師(cpa),可能嗎?香港的房價那麼貴,如何創業,都不可能實現!

【香港的中介服務毫無意義。】這也是港人最得意的地方。康熙年間的揚州鹽商,養了一批能工巧匠,鹽商沒錢了,能工巧匠也失業了,這麼貴的服務,沒需求啊。香港法律,放眼全世界,毫無用處。香港的會計制度,離開香港6百萬人口,還不如一個內地會計證。香港就剩下房產中介,還獨樹一幟了。

【香港目前的繁榮是政策性繁榮,毫無價值!】香港號稱是購物天堂,但自己不生產,只是個倒賣基地,只不過稅收低一點而已。這純粹是內地送錢給他。如果浦東、前海、重慶朝天門、河北白溝,瀋陽五愛,通通變成變成免稅區,港人大概要到內地來當農民工了。香港的法律、會計,沒人感興趣。金融市場,呵呵。

京滬和香港,走的是同一個路子。但京滬對內地資金湧入無限制,小日子超級滋潤,沒錢了賣塊地,建好房子賣給內地的闊佬,ok啦。香港硬裝純情,阻礙了資金和人才的湧入,結果放進來一大群低價旅遊的「夕陽紅+村幹部」,香港商鋪賓館的房東大收益,但普通人面臨高房價高人工,創業環境徹底惡化。完啦!

根據倫敦巴黎香港的經驗:今後京滬可能會成為純消費性城市。富人在外地賺錢,在京滬花錢。窮人面對的是:房價奇高,工資很低。服務性行業,大部分工資不高,少數高端例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香港很多本地人漸漸淪為毫無希望一族,10年前削尖腦袋移民過去的人,大部分還在貧民區混,後悔至極。

小時候,80年代,看報紙說,香港人接待朋友,都是在外面的茶餐廳請客,從來不去家裡。那時候,上海沒有什麼餐廳,都是家裡做菜請客。記得某親戚要做生意,請客了一個大人物,都是在家裡炒鍋做菜,當時覺得很正常,很不理解。現在上海人基本也不在家裡接待任何人了。

香港人現在裝清純了,經常指責內地遊客素質差。實際上,包二奶,樓鳳,走私、吸冰,血淚工廠,打劫,大圈仔,拍裸照,每一樣都是香港人,手把手教給大陸的。現在開始玩清純路線了,呵呵,香港出影星,是有群眾基礎的。

上海的偉大,不在於人,而是地理位置。上海是長江和海岸線的交匯點,四川豬鬃,湖州蠶絲,澳礦晉煤,水運就可以進出口。洋貨北上西進,又是一馬平川的陸地。上海是外貿海運最方便的港口,過去百年貿易和加工點的最佳地點。上海開埠後,就沒廣州十三行了。上海貿易發展後,香港的備胎作用可以刪除了。

好幾個內地高考狀元主動退學香港,為啥?很簡單,香港大學的東西,沒用啊。學經濟類的,畢業後沒有需求,學科技類的,還不如在內地,或去歐美。學文科的,真不如直接退學算了,當記者,關鍵是漂亮。不用謝。

我認識到房產投資是1998年,那時候浦東已經有賣商品房了。有一次和一個香港人聊天,那時候,香港人在上海還是稀罕人物,他就說:香港人沒有養老金,也不存錢,湊夠了錢就買房,退休就吃房租,生大病就賣一套。當時我們還是計劃經濟思維,覺得似是而非。後來,我就比別人提前多年悟到投資房產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上海 | 真相 | 財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