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太極圖與太極拳

一、"太極"一詞的來源欲說易理,首當太極。"太極"一詞源於《周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裡的"太極"是派生萬物的本原,並且確認一生成二,生成兩儀,即陰與陽。那麼,"太極"又作何解釋呢?對《繫辭》"太極",鄭玄注云:"氣象未分之時,天地之始也"。唐代孔穎達解釋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北宋思想家張載對"太極"作了唯物的解釋,認為《易》之"極"是物質性的"氣"。他說"一物兩體,其太極之謂與?"(《正蒙·大易》)兩體就是陰陽氣。宋明理學家周敦頤這樣解釋道:"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無極而太極",不是說無極生太極,因為任何事物不可能無中生有,而是說在無極之中有一個昭然不昧之本體。無極也是物質的本性,而陰陽是宇宙演化過程的樸素描述。太極拳預備式,有的也稱無極,由此而分陰陽,很能形象地說明問題。太極本含深義,太者大也,高也,無上之稱,無上之先則始也。極者無極,極盡而生有,太極孕兩極生化,寓必然於絕對之中。太極而生陰陽,絕對之相對;陰陽而太極,相對之絕對。"是生兩儀"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太極靜為本,動未萌,孕而未化,混沌未判,一氣氤氳。然靜本陰象,陰久必凝,凝久必形,形生而體就,形氣相得,兩儀成之,此為太極生兩儀之道。二、太極圖的演變中國古代以修鍊長生術為特色的道教,自漢末產生之後就不斷在古代哲學中吸取營養作為內煉術的理論。東漢魏伯陽所著煉丹經典《周易參同契》便以《易經》原理解釋煉丹。宋初著名道教養生家陳摶繼承了《周易參同契》等早期煉丹理論,又得到麻衣道者所傳《正易心法》等著述,在此基礎上吸取了先秦道家老莊的陰陽學說,繪製出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太極圖》。(見圖1-1-1)。

此圖的含意是:"其外一圈者,太極也。中分黑白者,陰陽也。黑中含一點白者陰中有陽也;白中含有一點黑者,陽中有陰也。陰陽交互,動靜相倚,周詳活潑,妙趣自然(《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卷1)。陳摶以道家學說為核心,對傳統儒家易學加以改進,並吸取某些佛教禪定學說,形成了他的內丹理論,並繪《無極圖》(圖1-1-2)加以說明。無極圖的主要觀點是"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仙成佛。"通過修心養腎,經過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三個階段,最後達到脫胎成仙的境界。道教內丹"修仙"的目的當然達不到,但道教內煉過程客觀上起到巨大的保健祛疾,養生長壽的作用。至北宋中葉,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周敦頤完全採用了陳摶《無極圖》,但加上了不同的說明,用來作為理學宇宙生成論的學說。上圖為《無極圖》,陳摶用於內丹的旁註(圖左)與周敦頤理學旁註(圖右)可相互對照。陳摶解釋此是由下逆行而上,表示內丹修鍊的五個階段:-認識玄牝之門,守一得竅。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三五氣朝元,匯聚丹田。四,取坎填離,合成聖胎。五,煉神還虛,復歸無極。周敦頤取來此圖更名為《太極圖》,其解釋由上而下,用以說明宇宙生成起源的原理。最上為"無極而太極",第二是陰陽交感,第三為五行及相互作用,第四表萬物之靈的人的誕生,第五表化生萬物。太極圖(見圖1-1-3)是最完美地、完整地、形象地闡明陰陽學說的圖示和符號。太極者渾然一氣,孕兩儀而未分,其含義為:1 兩儀者後天之陰陽,乃包孕天地之太極,由一而二,《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故兩儀圈以外圓象其一。圓中明暗各半,此即一而二,二而一之道。圓中用圓曲之線分明暗,由回互成頭尾,頭尖尾圓,象其始經,頭圓尾尖,象其流向。2 兩儀合於一圓,示陰陽互根的對立統一性,也示發展過程始終與依舊。3 用曲線分明暗,一以示陰陽有盛衰,各具盈虧;二以明兩儀互相進退互為消長;三以二氣相交而鼓盪、運動,競急爭侵。4 明暗回互相抱,以示陰陽之鈕抱,陰陽兩儀之相引相吸,不可分離。 5 頭尾相銜,以示陰陽互為生化,環通。6 頭尾分端有定向。7 黑白等同,以示陰陽兩儀相對平衡,此為體。二氣相爭是絕對的,更相損益,此其為用。太極圖中至少包含如下陰陽學說的內容:1 世界事物總由對立面的雙方組成--即由陰陽組成。 2 世界事物是一個整體,即陰陽雙方共存於一體,組成為一體。 3 世界事物,陰陽雙方,是相互依存的,雙方是均衡的,總體而言並不存在大小、強弱、多寡之分。4 對立的事物,陰陽雙方,是相互依存的,雙方都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5 對立事物各自內部,陰陽雙方內部都蘊含著對立面的因素或萌芽。6 對立事物,狀態雙方,陰陽兩方面,都有盛衰。7 一方弱時另一方強,一方長時另一方消。 8 事物強大到極點時,自身的虛弱也就在產生中了;事物弱小到極點時,自身的強大也就在產生中了。太極圖對太極拳理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楊澄甫在《太極拳使用法》中說:"太極圖之義,陰陽相生,剛柔相濟,千變萬化,太極拳即由此而出也,推手即太極圖形"。太極推手是太極拳在實戰中的應用。太極推手利用沾、粘、連、隨等技法,通過身體接觸來判斷對手的肌肉用力情況並及時作出反應將對手推出圈外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來取得勝利。如對方來勢兇猛,就要走化旋轉,"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隨機應變,而這些剛柔動靜虛實陰陽變化,均寓於太極圖之中。三、太極拳蘊含的哲理武術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魅力,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它根植於有數千年歷史的華夏文化的沃土之中,蘊含著深刻的東方哲學思想。近代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曾指出:"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術"(《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作為武術項目中的一枝獨秀,亦於其同理。(一)太極哲理與太極拳太極拳命名的"太極"二字來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繫辭》),論者據此常認為太極拳哲理源於《易經》。太極拳吸取《易經》陰陽辯證等觀點是事實;但從整個太極拳理論著述及拳法技術所表現的內容與特色來看,太極拳實際上運用了自先秦經宋明以來三千年哲學發展的一個成果--太極哲理。此太極哲理髮端於易,中經道教內丹養生家陳摶等人的研究與發展,融貫儒、道、釋三家而形成無極圖說用於內丹修鍊,後復由宋、明理學家周敦頤等人繼承推演成為新儒家用以闡明理學奧秘的太極圖說,這一哲學滲入武術文化而產生了太極拳。所以,太極拳所體現的太極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具有重大價值的思想成果。周敦頤寫的《太極圖說》,對太極拳理論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摘引如下:"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運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為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而善惡分,萬世出矣……"(《周子全書》卷一)。現將王宗岳《太極拳論》與《太極圖說》作一比較,摘引如下:"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仲。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綜觀太極拳理論受太極學說的深刻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觀點上。

返回中國太極拳網首頁>>掃描二維碼 用手機閱讀上一篇:談談陳式太極拳的練習和研究下一篇:《孫子兵法》透視"太極推手"轉載請註明:轉載自中國太極拳網 http://www.cntjq.net/本文鏈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531.html版權聲明: · 凡註明來源中國太極拳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 非中國太極拳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版權問題需要處理,請與我們聯絡。電話:0391-3820890 郵箱:9450042@qq.com

新聞投稿登錄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中國太極拳網正在使用暢言 圖說太極圖說太極

楊澄甫論「太極推手」

【陳式太極拳入門】靜心慢練是活樁

太極須從無極始 ,內外合一上下隨

太極「三調熱圖

楊澄甫論「太極推手」

【陳式太極拳入門】靜心慢練是活樁

太極須從無極始 ,內外合一上下隨

太極「三調頭條1楊澄甫論「太極推手」2【陳式太極拳入門】靜心慢練是活樁3太極須從無極始 ,內外合一上下隨4太極「三調5【探析】內家拳如何換勁6陳式太極拳法精髓7【精髓】太極拳好!與其被動生病,不如主動打拳8拳法就是功法,沒有功法,拳法成空9先努力練功,還是先注重養生?這是個問題10衝擊傳統、振聾發聵——參加朱利堯老師北京太極拳培訓班有感小編推薦

太極名家陳三虎做客河南電台FM—1074綠色頻道

西安橫山商會赴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考察參觀

「感恩家鄉,傳承太極」王西安大師全國公益巡教活動焦作站成功舉辦

撫州市太極拳協會2016年度工作總結大會順利召開

「太極琴韻」—非遺傳承走進太極聖地爆料平台掃描二維碼關注中國太極拳網新聞熱線:0391-3820890爆料郵箱:9450042@qq.com歡迎網友提供線索關於我們 |服務協議 |隱私聲明 |版權聲明 |聯繫方式 |法律聲明 |站內搜索 |服務熱線: 0391-3820890 6128088 手機:18939139128 客服QQ:

豫ICP備08005959號 焦公網安備41082502410865Copyright ? 2000-2016www.cntjq.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習練混元太極拳的點滴心得——施如雲
太極拳論臆解/洪均生
王新午:太極拳闡宗(3)
【太極拳理論】太極拳武術屬性研究
【新提醒】楊氏八十八式太極拳動作視頻解說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