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ASA 專輯宇宙美圖(20)

法國天空中的泛星彗星 ,還沒找到這顆彗星嗎?據成功找到裸視可見泛星彗星 (C/2011 L4)的觀星人說,這顆彗星在北天的外觀像顆帶著黯淡尾巴的昏暗恆星。如你想看這顆彗星,接下來這幾天可能會是不錯的時機。在日落45分鐘後,往正西方地平面附近找;當然,有個清朗天空外加一付雙筒望遠鏡可能大有助益。例如:天空攝影者Jean-Luc Dauvergne在3月13日,專程找到了合宜的天氣和西方地平面,首次見到這顆彗星,拍下了這幅新月和彗星的影像。這幅使用長焦鏡頭記錄的黃昏景緻,攝於法國古城阿勒西亞 (Alesia)附近。

麒麟座V838星的回光 ,為何麒麟座V838星 (V838 Mon)會發生爆發?因某些未知的原因,麒麟座V838星的外層突然急遽擴張,讓它在2002年1月成為銀河系最亮的恆星。然後,它的變暗就如變亮一樣突然,這種的恆星亮閃前所未見。超新星或新星會把物質拋射到太空中,而乍看之下,麒麟座V838星的爆發也像是有物質被拋入太空。不過這幅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中,實際向外傳播的只是亮閃外傳所引發的回光而已。所謂回光,則是亮閃從環拱恆星漸次變遠的數個殼層狀星際塵埃反射之現象。V838星位在南天的麒麟座內,距離我們約有2萬光年遠;上面影像的回光直徑約有6光年。

日落後的泛星彗星 ,你曾看過彗星嗎? 當泛星彗星的亮度漸漸變暗時,細心的觀測者仍可在西方日落後的地平線附近,找到這顆仍肉眼可見的雪球。上圖是上周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科德角一座山頂上拍攝的泛星彗星。 泛星彗星是由一天文巡天計畫─泛星計畫發現的,並以此命名之。 當彗星漸漸遠離地球與太陽, 很快地我們能在夜晚看見它,卻需要使用雙筒望遠鏡和小型的天文望遠鏡去找到它。

GRAIL:月球表面重力場圖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為了找出這問題的答案,2011年美國航太總署發射雙衛星─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GRAIL)至太空,環繞月球並精準地繪製月球表面重力場圖。上圖是GRAIL繪製的月球表面重力場圖,藍色代表較小的重力場,而紅色代表較大的重力場。 出乎意料地GRAIL的資料分析顯示月球有一層40公里深的淺殼層,其組成與地球相似。這個結果支持一個月球形成的假說, 也就是在45億年前的早期太陽系,月球形成於一次地球遭受劇烈撞擊後爆裂出的物質; 然而,還有其它令人驚奇的結構已被發現, 未來將繼續研究探討。 這兩顆GRAIL衛星:退潮(Ebb)和漲潮(Flow),完成它們的任務與耗完燃料後,將以每小時6000公里的速度墜毀至月球表面的隕石坑。

獵戶座大星雲 ,獵戶座星雲是個鄰近的巨大恆星誕生區, 它可能也是所有天文星雲中最著名者。 這張影像中圍繞著新恆星的輝光雲氣,位在這團離我們只有1500光年遠的龐大分子雲團之邊緣。 在上面這幅依據氧原子和氫原子發射光譜上色的深場影像里, 可清楚看見暗淡的雲氣絲、片縷狀的塵埃和雲氣。獵戶座大星雲位在北天著名獵戶座的腰帶三星之左下方,用肉眼即可看見。 除了中心有一個名為四邊形星團的疏散星團之外,獵戶座大星雲還擁有數個恆星誕成區。 這些恆星形成區含有氫氣、淚滴狀的繭狀物、熾熱年輕亮星、以及以高速噴出的恆星噴流。<href=」ap980421.html」>獵戶座大星雲又名為M42, 大小約有40光年,和我們的太陽位在銀河系的同一條漩渦臂上。

鉛筆星雲NGC 2736 ,在這幅美麗細緻的彩色組合影像中央,纖細、明亮髮辮狀的雲氣絲,是幾乎側對著我們、由左向右移動的層狀輝光雲氣內之波紋。目前,這道激震波以每小時超過500,000公里的速度犁過太空。這團編錄號為NGC 2736、離我們大約只有800光年遠、約5光年長的云云,因其細長的外貌而獲得鉛筆星雲 (Pencil Nebula)的稱號。鉛筆星雲是船帆座超新星遺骸的一小部份,而船帆座遺骸本身的直徑在100光年左右,是人類11,000年以前所見的一顆恆星爆炸後,所留下的擴張碎片雲。最起初,爆炸激震波的速度高達每小時百萬公里,但隨著它掃集周遭的星際雲氣,速度已大幅降低。在這幅窄波段廣角影像中,紅及藍綠色 的色澤分別標示了來自遊離化氫和氧原子的特徵輻射。

彗星城堡 ,正當亮度逐漸減弱,但又逐漸地於日落後升得比西邊地平線高的泛星彗星, 對許多居住在北半球的觀星者來說,其明顯的塵尾已成為熟悉的景象, 儘管這顆受歡迎的彗星看起來有些奇幻。 從太陽前掃過,並繼續沿著彗星軌道前進,微彎的彗尾也看似從明亮的山頂城堡流出。 或許,在這幅影像中,稱這座城堡為彗星城堡也不為過,但它正統的名稱是霍亨索倫城堡。 3月15日,在極乾淨的天空下,距德國斯圖加特80公里遠的地方,使用極長焦距鏡頭拍下這幅彗星城堡影像。

紅外光波段的大麥哲倫星系 ,這幅大哲倫星系 (我們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之一)的紅外光影像顯示,此星系滿布著宇宙塵埃雲。這幅組合自赫歇爾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數據的影像證實,類似我們銀河的盤面,塵埃也充斥在這個鄰近的矮星系之內。塵埃的溫度可作為恆星誕生活動之指標。例如:藍色色澤的史匹哲望遠鏡數據,呈現了受到年輕恆星加熱的熱塵埃;以紅和綠著色的赫歇爾相機數據,則揭示了來自低溫和中溫區域的塵埃輻射,這些區域的恆星形成活動或剛開始或已終結。大麥哲倫星系在紅外光波段的外觀,受到了塵埃的主宰,因此和可見光波段的外觀不同。不過,此星系著名的蜘蛛星雲在紅外波段仍很醒目,它是影像中左方那塊最明亮的區域。大哲倫星系距我們只有16萬光年遠,大小則約為3萬光年。

船底座的塵埃雲柱,在這個星際怪物的頭部里,有一顆恆星正慢慢地在摧毀它。影像中的這頭怪物,實際上只是一支長約一光年的氣體和塵埃柱。而裡面那顆不斷噴發出高能粒子束的恆星,被濃厚的塵埃給遮掩了,因此不得見。而類似的戰役,出現在恆星形成區船底座大星雲 (NGC 3372)的各個角落。最終,恆星們終將贏得勝利,在接下來的10萬年之中,會把孕育它們的雲氣柱破壞殆盡,並形成一個新的疏散星團。照片中的那些粉紅小點,就是剛從孕育它們的雲氣柱分離出來的新恆星。上面這幅影像,是2007年哈伯望遠鏡為船底座大星雲所拍的高解析全景影像的一小部份。在天文專業術語中,這種恆星噴流稱為赫比格-哈羅天體 (Herbig-Haro objects)。恆星到底如何產生赫比格–哈羅噴流,仍是科學研究的課題之一,不過可能和環拱中心星的吸積盤有關。在另一幅大圖的底部附近,可見到另一個精採的赫比格–哈羅噴流。

普朗克衛星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幅射圖 ,我們的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為了理解宇宙的組成,歐洲太空總署發射的普朗克衛星,去更精確地繪製宇宙初期結構的些微溫差變化。從宇宙開始複合的那個時間點,也就是幾十億年前所留下的宇宙微波背景幅射, 像是一條多彩的綉帷的且所有方向可見的,雖然它只能顯示觀測的溫度冷熱分布的圖像,卻可從這些圖像去推測宇宙是由一種特殊型態的能量構成,而這種能量也以特殊的方式演化。上星期發布的結果再次確認我們的宇宙主要是由神秘且不常見的暗能量和暗物質所構成。而且,更特別的是數據指出宇宙的年齡約有138.1億年,比之前美國航太總署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量測的宇宙年齡更老些,且測量出的宇宙膨脹速率67.3 (+/- 1.2) km/sec/Mpc也比先前的結果慢。 除此之外,關於這張宇宙微波背景幅射圖中一些特徵的疑惑仍舊未明,像是右側圖中的溫度波動比左側的稍微高一些。

瀑布、極光、彗星:冰島 ,若沒有美麗如畫的地景、瀑布、星空、極光的干擾,你或許能找到泛星彗星。 上周於冰島西南部地區拍下的這張照片,捕捉了許多天上與地上的奇景, 如隨著兩天前M1級的閃燄與驚人的日冕物質拋射而產生的耀眼極光,以及著名的古佛斯瀑布。 放棄尋找彗星在哪嗎?仔細沿著圖中左側的地平線上找找,就能瞧見泛星彗星,一個非常微弱的小光點。 日落後,北半球觀星者只要使用雙筒望遠鏡看向西邊天空,都能看到泛星彗星。

巴黎的水平彩虹 ,為什麼地平線上顯得如此多彩? 因為與太陽相對的地方正下著雨,圖中所捕捉的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彩虹,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彩虹產生時,太陽的位置較高。 由於彩虹的中心位置必定與太陽的位置相對,當遠方下雨後的水滴反射位置較高的太陽光,產生的彩虹位置也會比較低,通常只會看到彩虹的上緣,彩虹其餘部份因在地平線下,所以看不見。 而且,在這個情況下,每個人看到的彩虹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位在太陽與彩虹中心之間,看到的彩虹與中心的角度都是42度。這張照片是上周在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拍攝的,間歇性的陣雨雖然持續快一整天,但地平線上的彩虹僅現於短短的幾分鐘。

崩解中的星系NGC 3169,這幅影像中的明亮螺旋星系NGC 3169,看似正在崩解之中。距離約7千萬光年遠,位在亮星軒轅十四 (Regulus)下方昏暗六分儀座內的NGC 3169,美麗的螺旋臂在和鄰近的NGC 3166 (右)重力作用下,扭曲成廣袤的潮汐尾。這種星系宿命,在我們鄰近宇宙空間的明亮星系 中也很常見。而重力交互作用所曳引出的恆星和雲氣弧,在這個星系群的彩色深空影像中更是隨處可見。這幅影像涵蓋了20角分的天區,以這個星系群 (含右側較暗的NGC 3165)所在的距離來換算,相當於40萬光年的區域。NGC 3169的活躍星系核心,可能藏著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因此 它在橫跨電波到X射線的各個電磁波段都很明亮。

土星環面與土衛五 ,軌道和土星行星環重疊土星衛星,永遠能清楚的見到這顆壯麗之氣態巨行星。 而當卡西尼太空船飛越土星環面時,也享有此一福份。 上面這幅卡西尼號在2011年4月拍攝的影像里,可見到橫切過影像中心的土星環, 以及影像左側土星背著太陽的一面,而太陽仍有照射在土星環面上。 影像中心的土衛五(Rhea)是土星第二大的衛星,直徑約有1500公里,與卡西尼號很接近,距離約220萬公里。 在土衛五右側有一顆很明亮的衛星是土衛二(Enceladus),直徑約500公里,與卡西尼號距離約300萬公里。 影像左側的衛星是土衛四(Dione),直徑約1100英里,有一部份被土星暗面遮擋,與卡西尼號距離約310萬英里。

泛星彗星寬廣的彗尾 ,在接下來的這段期間,對北半球的觀星者而言,逐漸變暗的泛星彗星 (C/2011 L4)將在日落和月出之間出現在西方天空。 而從地球看出去,這顆彗星擁有寬廣的塵尾。 這幅攝於3月21日的長曝光泛星彗星影像,對比經過強化以呈現彗尾精采隱約的條紋結構。 將滑鼠移到上圖或點選此處,就會帶出另一幅疊上了數值模擬之等時線 (synchrones; 長虛線)和等顆粒線 (syndynes; 實線)網格的影像。 等時線追蹤彗核某時刻所釋放 (速度為零)的塵埃微粒;等時線間隔是一日,起始於影像的底部,當時彗星要再過十天才到近日點。等顆粒線呈現相同大小塵埃微粒 (釋放速度為零)所在的位置,粒徑1微米的顆粒在影像最上方,微粒大小逆時鐘漸次增加,最底端是粒徑500微米、幾乎與彗星軌道(穿過彗核的短虛線)平行的等顆粒線。 在數值模型中,假設施加在塵埃微粒上的力只有重力和太陽光壓。泛星彗星塵尾的分層結構,看來和等時線相當一致。

推薦閱讀:

NASA releases photos of Mars surface
NASA又出黑科技,吹一吹傷口就能快速癒合!
NASA宣布重大發現:火星上發現液態水
NASA黎明號探測器傳回首批灶神星圖像
NASAs Kepler space telescope discovers tiny planet system

TAG:宇宙 | 美圖 | NA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