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悟》學而 第七、八章
前一篇《論語解悟》學而 第五、六章
後一篇《論語解悟》學而 第九、十章
[原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尊賢重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侍奉君上能豁出性命,與朋友交往,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自謙說自己沒有學習過,我還是認為他已學習過了。
子夏:孔子晚年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門十哲之一,比孔子小44歲,擅長文學。孔子去世後,曾在魏國河西一帶教學,影響很大。
賢賢:前一個賢作動詞用,尊敬的意思;後一個賢作名詞用,賢人或賢德。
易:有三種解說:一說易為改易、改變的意思,解為改易好色心。一說易為輕視、輕易、簡慢的意思,解為不重容貌。一說易為如、如同的意思,解為如同好色心。
竭:盡。
致:委,有送達的意思,委其身,不有其身,按楊伯峻老師的說法就是豁出性命。
[愚悟]
本章「賢賢易色」一句異義較多,主要還是由」易「字引起的,這裡採用第二種譯法。另一方面,後面三句分別論事父母、事君、與朋友交,都有一個特定的對象,所以有學者認為這句應是論夫婦的,意思是丈夫敬妻之賢德,而不重其容貌,亦通。這樣的話,四句就分別是論夫婦、父子、君臣和朋友四倫了。此四者都是人倫之大者。求學正是為此而已,但這裡用了一種反證的方法,來說明學習成德的重要性。所以本章緊接在弟子章之後,因為談到的問題有一定共性。
也有學者以為,本章辭氣抑揚太過,容易產生弊病。以為只要做好上面幾件事,就可以不學習了,那就不免有失偏頗了。所以本章應同上章連讀,悟其根本,以免產生弊病。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先生說:君子不厚重則不威嚴,所學的也不鞏固。恪守忠誠信實的道德要求。不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過錯則不要害怕改正。
重:厚重。
威:威嚴。
固:堅固,鞏固。
無:通毋,禁止之辭。
憚:畏難,擔心,害怕。
[愚悟]
本章「無友不如己者」一句異義較多,需多審擇,多體會。有學者以為:如果每個人都追求勝己者為友,而勝己者又不同己為友,如何?所以會產生偏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可以成為他人之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這句話絕不是簡單的讓我們去計量朋友的高下,給自己定一個擇友標準。如果能常見人之勝己處,交而友之,既易得友,又能輔己,豈不益乎?當然了,如果常與道德上不如己者相處,那就應該引以為戒了。
本章談到君子自修之道:以厚重為質,主忠信,且需勝己者輔之,有錯則改之。道理瞭然,學者但深記力行則可。集注中游氏(游酢)的解說,將這幾句相對較散的句子串連,頗有認同。今記呈:君子之道,以威重為質,而學以成之,學之道,必以忠信為主,而以勝己者輔之,然或吝於改過,則終無以入德,而賢者亦未必樂告以善道,故以過勿憚改終焉。
前一篇《論語解悟》學而 第五、六章
後一篇《論語解悟》學而 第九、十章
推薦閱讀:
※朱子語類卷第三十八 論語二十
※日課 | 《論語·里仁》5
※《論語》詳解:給所有曲解孔子的人(13)
※《論語》共讀,一以貫之
※《論語》譚(全文上)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