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儒(溥心畲):皇室貴胄,藝壇大家

溥心畲是滿清皇室貴胄,清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奕?之孫,載瀅貝勒之次子。幼年時期在恭親王府度過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後因袁世凱迫害,隱遁戒台寺數年,後回到恭親王府,開啟創作的黃金時期,晚年遠渡台灣,溥心畲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溥心畲是滿清皇室貴胄,清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奕?之孫,載瀅貝勒之次子。出生在恭王府,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珅的邸宅。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

恭王府中錦衣玉食的童年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農曆七月初五的一天,宏偉的恭王府中傳來一陣嬰兒的哭聲。因這個嬰兒的生辰與咸豐皇帝忌日相同,故改為七月廿四曰。光緒皇帝賜給他「溥儒」的名字,並期以「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勉之。他出生五個月就被賜頭等頂戴,後因曾經兩度進宮覲見慈禧太后,故打甄選皇帝的訛傳。慈禧太后也很喜歡這個孩了,「稱本朝靈氣都鍾於此童」。

▲恭王府

作為恭親王奕?的孫子和貝勒載瀅的次子,從1896年到1911年的16年間,溥心畲在恭王府中度過了自己幸福的童年。對於這段時光的冋憶,溥心畲無疑是滿懷自豪的。他在《溥心畲先生自傳》中寫道:

余自幼年失怙,先母項太夫人守節撫孤,延師於家,下榻園中,師為歐陽鏡溪先生,江西宜春縣人,官內閣中書。時貴冑子弟,讀書法政學堂,因師下搨園中,早起讀書至八時。遂赴學校,讀法政,英文,數學等課;歸家,飯後,上夜課,每日如是,新舊兼習。

▲恭親王奕?

溥氏在兒時非常勤勉,也有著超乎尋常的天賦。他4歲讀?三字經》《千字文》並練書法,6歲入塾讀書,7歲學詩而習經史,13歲時就會作以袁枚的《子不語》為題的五言律詩和以《燭之武退秦師》為題的論說文,為其後深厚的文學修養和詩書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應該說,溥心畲的藝術成就與其童年的家庭環境,受到正統的文化訓練有著密切的關係,也與他在恭王府16年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

藝術全面發展和成熟的黃金時期

可惜好景不長,在祖父老恭王和父親載瀅去世後,府內形勢每況愈下。溥心畲16歲那年,即1911年秋,袁世凱派兵圍住一些對其懷有敵意的皇親貴族府邸,溥心畲所在的恭王府亦在其中。在這一兵圍事件中,生母項氏奉太夫人之命攜16歲的溥心畲避難於北京清河縣二旗村,後遷於北京西南方馬鞍山戒台寺,隱居於「牡丹院」。

▲袁世凱

▲戒台寺牡丹院

▲戒台寺勁松

戒台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寺中松柏常青,溥心畲讀書於此,逐漸喜歡以繪自娛。他對松柏尤其感興趣,在其日後許多畫松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戒台寺蒼松的影子。在戒台寺溥心畲還結識了忘年之交海印,根據啟功的回憶,溥心畲早年的書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海印的影響。溥心畲早年有一本據手寫本石印的《西山集》,詩和書法的風格與海印十分相似。

▲啟功

1924年,溥心畲已經29歲。在這一年,他回到了到了自己成長的恭王府並在那裡居住了15年,他也由此成為恭王家族在恭王府的最後一任主人。

▲溥心畲在恭王府的書房「蝠廳」

恭王府花園中路最後一座廳堂被稱為「蝠廳」,這裡就是溥心畲居住萃錦園時的書房。時至今日,書房正中還掛有溥儒題款的「寒玉堂」匾額。溥心畲在恭王府的這15年,是他藝術全面發展和成熟的黃金時期。這既要得益干他作為恭王府的主人在翠錦閣中相對穩定和安逸的生活。同時還得益於他勤奮於對恭王府收藏的書法名畫的朝夕揣思與臨摹。

▲溥心畲

同時,他對政治的淡漠以及對平民生活的追求也使得自己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可以超然世外,享受到平淡和恬靜的生活。溥心畲在經歷兒時的生死離別之後,早已對政治產生了厭倦之情。他不與日本人合作。在北京淪陷之後,他還撰寫了《臣篇》—文來表達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文人氣節:

即令臣節,資父事君,必有其道。臣之於君,無以過於父母。母之嫁者,有終恩之服,無竭力之義:誠以作嬪異門,為鬼他族,齊服是追,哭於野次,故不為伋也。

▲日軍佔領盧溝橋

▲日軍進駐北平

溥心畲在恭王府的15年,同時也是他詩書雅集,結交各方朋友,畫名滿京城的15年,這時期「南張北溥」的雅號也傳遍大江南北。

據啟功回憶。溥心畲在此時與一些宗室文人畫家集結在「松風草堂」談藝、賞花、賦詩,度過了一段十分逍遙快活的文人時光。他說:

松風草堂的集會,據我所知,最初只有溥心畲、關季笙、關稚雲、葉仰曦、溥毅齋幾位。後來我漸成長,和溥堯仙繼續參加,最後祁井西常來,聚會也快停止了。草堂的集會,心畲先生來時並不經常,但先生每來,氣氛必更加熱鬧。除了合作畫外,什麼彈古琴、彈三弦、看古字畫、圍坐聊天,無拘無束,這時我獲益也最多。因為登堂請益,必是有問題、有答案、有請教、有指導,總是鄭重其事。

▲「南張北溥」之「南張」張大千

▲張大千 《嘉耦圖》

1926年春天,溥心畲結識了北上的張大千,二人十分投緣。從此開始一段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傳奇交往,也成就了「南張北溥」這個中國三四十年代的畫壇佳話。二人惺惺相惜,相互唱合,合作了很多幅作品。

1927年,溥心畲受到日本大倉商行的遨請赴日。1930年,溥心畲在中山公園的水榭舉辦個展,因其繪畫中充滿了濃郁的宋代繪畫風格,而在畫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39年,溥心畲一家由萃錦園搬至頤和園介壽堂居住。1945年10月,溥心畲和齊白石同去南京參加「北平故都文物研究會」為二人主辦的展覽,並於1946年初回到北平。

▲齊白石

這位復古的文人逸士已經在恭王府生活了十餘年。在這裡,他憑藉王府豐厚的收藏和自己卓絕的才華和素養走向藝術殿堂的頂峰。

遠走台灣

1949年春夏之交,溥心畲與家人從杭州出發前往上海,然後由吳淞港起航,取道舟山,到達台灣。此時,初到台灣,溥心畲生活的十分困難,他曾在信中寫道「今已抵台灣,惟因行李錢幣皆不能攜帶,困窮情況,甚於上海」。1949年10月期間,溥心畲被聘為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教授。

▲溥心畲藝術展

▲溥心畲在台灣做壽和弟子學生在一起

溥心畲遷居台灣後,張大千也曾經赴台,兩人異地相逢,回想青年時的意氣風發,更是十分感慨。為了生計,溥心畲在台灣辦了一些個展,其中包括1949年在高雄的個展和之後在台中的個展。由於當時台灣經濟十分凋敝,買畫者也不是很多,所以這些畫展對溥心畲生活上的補助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在這期間溥心畲卻得以遊歷許多台灣的著名山川,包栝彰化、官子嶺、阿里山等地。台中個展以後,溥心畲一家搬至台北市政府分配的一處偏僻、陳舊的日式平房居住。在狹小的居住空間里,溥心畲還諄諄教導了幾位入室弟子如安和、劉河北等。

▲西山逸士溥心畲之墓

生活的閑苦在溥心畲來台三年後才開始有些好轉。這一時期溥心畲也開始一些書稿的撰寫,如《寒玉堂畫論》(1958年出版) 《四書經義集證》 《毛詩經義集證》等。1955年3月,60歲的溥心畲與朱家驊、董作賓同往韓國講學,並遊覽名勝。同年夏季他在東京舉辦個展,巧遇在日本舉辦展覽的張大千和去日本開會的黃君璧等人,遂同游日本。1958年10月前後,溥心畲由李墨雲、萬公潛陪同到曼谷舉辦畫展,兩個月後轉赴香港,於1959年初返回台北3此後1961年和1962年兩赴香港,在新亞書院藝術系講學三月,並遊覽香港勝跡。1963年,68歲的薄心畲感到身體不適,而他也似乎預感到了什麼,開始不斷地整理自己的手稿,最終於1963年11月18日逝世。


文字編輯:KK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妹子穿緊身褲出門,穿搭特有范,深得大家喜歡!
歷代風水大家及其代表作 整編/陳益峰
以往合集已準備好,大家即刻即可查看!並為大家送上幾個實用性較強的網站!
笑話大彙集!大家一起哈哈哈!

TAG:皇室 | 大家 | 愛新覺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