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月十五話謎語

正月十五話謎語發布時間:2013年02月16日 14:49來源:求是理論網作者:袁文良 我要評論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少不了要舉辦燈展以及燈謎競猜活動。人們在賞燈的同時,猜上幾則燈謎,定會憑添幾分趣味。不過,對燈謎的出現,則可追溯到春秋時期。

  燈謎,亦稱謎語,在春秋時期被稱為「廋辭」。那時,群雄崛起,列國紛爭,遊說之士為了勸說王侯,常常隱本意而借喻其他,使對方從中受到啟發,從而達到勸說之目的。這種隱語被稱為「辭」。

  秦漢以後,此風更加盛行。漢代蔡邕的「曹娥碑題辭」,南北朝鮑照的「井謎詩」等,初具謎語雛形。梁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中就明確記載:「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並進一步解釋:「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北宋時期,人們在每年的元宵節前後將詩句製成謎語懸掛於彩燈之上,稱為「商燈」、「商謎」或「燈謎」。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有以絹燈翦寫詩詞,時寓譏笑,乃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這就把當時燈謎的製作和特點概括了出來。因謎語創作大多設想曲折,寓意廣泛新穎而別緻,因而難以被人一時猜中,就像射虎一樣困難,因而猜謎語又被稱為「射虎」或「打虎」。現在人們猜謎語時所說的「打一物」、「打一字」等都是由「打虎」轉化而來。

  明清之時,猜燈謎活動極為流行。曹雪芹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多次記敘了賈府猜謎語的情景。尤其在第二十二回中,不僅描寫了眾人猜謎語的熱鬧場面,而且不惜筆墨接連寫下了七則謎語,讓讀者也著實過了一把猜謎癮。清朝李汝珍所著章回小說《鏡花緣》中的「姊妹陶情」和「暢遊智佳國」兩段情節,則好像是作者專門為猜謎而寫,其中的謎語更是妙趣橫生,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燈謎,按類別可分為物謎和字謎兩大類。就體式而言,有扣字、離合、會意、象形、諧意、別解、假借等,法格則有捲簾、鞦韆、系鈴、解鈴、齊飛、脫帽、求凰、加冠、折腰等20餘種。歷代有不少名人、學者曾編造了謎語選集,如《文戲》、《春燈謎》、《燈謎品括》、《拙園燈謎草》等。民國時期的《謎海》,收錄了當時民間廣泛流行的各式謎語20000多條。

  燈謎如果與「元旦」或「春節」結合,更是名副其實。人們在迎新春慶佳節、鬧元宵賞花燈時猜上幾則謎語,會感到憑添幾分趣味。如某單位的迎春聯歡會上,主持人出了一則謎語:「唱唱跳跳又一年」,打一成語,謎底為「載歌載舞」。此謎中以「載」字別解「年」,「又一年」扣住兩個「載」,「唱」為「歌」,「跳」為「舞」,謎底自然清楚了。該謎析字嚴謹,匠心獨運,不失為上乘之作。再如「清明前一日」和「園牆四面開、但無人進來」兩種謎面,謎底都是「元旦」。前者的「清」、「明」代指清朝、明朝,而清朝和明朝之前是「元」朝,「一日」為「旦」,謎底自然明了;後者「園」去其「牆」剩下了「元」,「但無人」即為「旦」,謎底不言自明。

  燈謎猜單字,要拆字清晰,技法精巧。如謎語「除夕即是歲末」,謎底為「多」字;「年尾即是歲底」,謎底為「舛」字。前一則「多」字除去一個「夕」字,所剩即是「歲」字的末尾「夕」;後一則「舛」字的半邊是「年」字之尾,半邊是「歲」字之底。兩謎謎面相似,解謎卻不一樣,實為一株並蒂蓮。還有兩則謎語:一為「來日是春天」,另一為「春天一日游」,兩謎謎底都是一個「奏」字。前者要用「加法」,在「奏」字中間來個「日」字即成「春天」;後則要用「減法」,「春天」兩個字中的「日」字遊走,所剩即是一個「奏」字。這兩則謎語在謎學中稱為「增損體」,它是猜字謎的主要方法。

  燈謎猜古人名,尤以《紅樓夢》人物四「春」為最,四則謎語均為語義雙關,字字熨貼。如:「歲首新年」猜「元春」;「踏雪尋梅」打「探春」;「辭別隆冬」為「迎春」;「莫讓年華付水流」自然是「惜春」了。第一則謎語謎底的「春」扣「新年」,第二則的「春」扣「春天」,第三則的「春」扣「春季」,第四則的「春」扣「年華」,一字多義,深入淺出,其技法可謂是別具一格。

  總之,燈謎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中一枝瑰麗的花朵,也是鍛煉智力、培養思維的文化娛樂活動。


推薦閱讀:

猜字謎,燈謎,謎語
謎語懸之於燈,始於南宋
玄奇隱晦謎語詩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謎一樣的人生

TAG: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