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千古唯美宋詞,多情卻被無情惱,一生必讀蘇東坡古詩詞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的這首詞作於何時,已不可考。據說,他在晚年被貶官嶺南時,曾叫侍妾朝雲唱此詞。《林下詞談》載:「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閑坐。時青女(霜雪之神)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可以斷定,這首詞即使不作於惠州,也能較為代表他這一時期貶官惠州時的心情。是他政治上失意心情的真切反映。整篇的景語,實際上皆是情語,充滿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情感。
初看這首詞,好象是一幕惱人的喜劇。既寫了暮春殘景,又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整個上半闋都是在傷春。這是一幅郊原春暮的畫面:紅花凋落,春杏初成,燕子悠飛,綠水繞舍,柳絮紛揚,芳草無垠。而「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又把纏綿悱惻的傷春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哀婉動人。下闋寫的是牆外行人的單相思。鞦韆在牆內高盪,佳人們歡聲笑語,不絕於耳,這怎能不使牆外行人心蕩神怡,對佳人產生愛慕之情呢? 然而,「牆裡佳人」並不知道牆外有一位「多情」的行人,舞罷鞦韆,翩然而去。結果,「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留下無盡的失戀、感嘆和惆悵,煩惱倍增。
不難發現,這首詞首先概括地寫出了暮春的全貌:花、草、杏、柳、燕,無不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然後再描寫人物的動態。在經過一番藝術審視之後,作者把描寫的重點放在莊院的一角上。這段描述,可分為四層:第一層是「綠水人家」的輪廓,只一句「牆裡鞦韆牆外道」,就把界線(一堵牆)、雙方(牆內、牆外)、設置(鞦韆、道)勾畫出來了,用筆是多麼省儉。第二層點明了人物:佳人、行人。同時又描述活動:嬉玩、傾聽。通過一鬧一幽,把故事引向高潮。在第三層,佳人玩過之後,散去。行人惆悵,故事轉趨低沉、傷感。最後一句「多情卻被無情惱」,用一個「惱」字結束全詞。一方多情,一方無情,托出了「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的傷感氛圍,從而使詞的意境更加清悠、深遠。
更深一步的看,上下闋雖然一寫景、一抒懷,但都是感嘆春光的易逝,美景不再來,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如上闋的暮春景象的描寫,實際上烘托下闋的「佳人難再得、美景不常在」,是一氣貫注的。而上闋的「綠水繞人家」,則是為下闋的「牆裡鞦韆」作準備、留鋪墊的。可見,這首詞的藝術構思,是多麼精心,多麼巧妙。作者的悲涼心情從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真切的顯現。
你喜歡蘇軾哪些詩詞?留言說一說。
關注【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