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起得比鳥還早的民間護鳥人

起得比鳥還早的民間護鳥人來源:羊城晚報 2016年05月28日 版次:B01 作者:奇遇亭

被麵包蟲吸引的雲雀,一旦觸碰夾子,立刻斃命。這是比鳥網更兇殘的盜獵工具

田志偉在解救鳥兒 《新京報》記者 陳傑 攝

田志偉救護受傷的猛禽 《新京報》記者 陳傑 攝

冬天,宋克明在黃河灘區巡護

劉懿丹在烈日下拆網

榆樹市野保者在拆除鳥網

□奇遇亭

全國每天、每月、每年到底有多少鳥被捕、被賣、被吃,真無法統計。唯一確定的是,再不保護,就沒鳥了!

1

刺痛人心的鳥殤

我們俗稱的「鳥類」應被稱為「鳥綱」,是動物世界四個綱(哺乳綱、鳥綱、爬行綱和兩棲綱)之一。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在中國發現的就有約1200種。

在生物圈中,鳥類是重要的一環,對生態環境健康和平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幸的是,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鳥綱的種類正在以可怕速度減少。據斯坦福大學一研究小組研究表明:「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活動的侵害,侵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鳥類棲息地遭破壞,如圍墾濕地、砍伐森林等等。其中,沿海灘涂濕地的破壞,對鳥類的生存威脅極大,因為灘涂濕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歇息地。

二、環境污染以及殺蟲劑的廣泛應用,導致鳥類的孵化率、繁殖率嚴重下降。

三、人為的捕殺鳥類行為,更是鳥類種群和數量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在我國,野味經濟、放生經濟、寵物經濟、標本經濟等因素刺激下,盜獵情況頗為嚴重,而盜獵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如鳥網、誘捕器、捕獸夾、彈弓、獵槍、投毒、獵狗、偷蛋等等。

最近,就發生了一起震驚國內的毒鳥案:2016年4月,護鳥人黃喜民多方舉報黑龍江寶清濕地有人毒鳥。5月5日,警方打掉三個專門毒殺和販賣候鳥的犯罪團伙,查明已有1128隻大雁和野鴨被毒殺,並從天津追回白鷺和蒼鷺蛋1160枚、野鴨蛋152枚!可惜的是,這1312枚鳥蛋和野鴨蛋,只有300餘枚被孵化出幼鳥。

要知道,投毒捕鳥,是一種對鳥傷害極大的非法行為,一次投毒,會導致整個族群上千隻候鳥一夜間集體死亡,尤其對於雁鴨等群居性候鳥。

天津護鳥人劉懿丹和志願者們近兩年的部分巡護記錄,同樣可以看出情況有多嚴重——

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志願者共巡護143天、22253公里,解救活鳥39359隻(僅9月26日在養殖場就解救了23000隻候鳥),清理鳥網2559片、捕獸(鳥)夾3084個、鳥籠12個、誘捕器56個,舉報了至少36個捕鳥人。

那麼,全國每天、每月、每年到底有多少鳥被捕、被賣、被吃,真無法統計。唯一確定的是,再不保護,就沒鳥了!

近年來,面對傷害鳥類的行為,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呼籲之聲空前地響起,制止的行動也接連多起來,特別值得讚賞的是,一些有膽有識的民間護鳥之士,他們是護鳥的真正行動者。他們都是些普通人,慈悲心和正義感促使他們採取更多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鳥類。

這些民間護鳥人常常不顧個人安危和利益,奔波在環保的最前線。哪裡有破壞,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據讓候鳥飛公益基金的了解,截至目前,全國至少有30個富有代表性的護鳥行動者或團隊,他們來自各地和各行各業。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起得比鳥還早」、「跑得比盜獵的要快」。下面,我們來認識其中幾個——

2

黃河濕地的「鴇衛者」宋克明

在河南省長垣縣,有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卻做了一些極不普通的事。他就是民間護鳥人——宋克明。

宋克明曾經當過十年的村委會主任,也做過建築生意,賺過錢,很早就是村裡的能人,但自從出錢出力投身環保事業後,他卻成了村民們眼中的「傻人」。

宋克明的護鳥行動,源於對當地環境污染的調查。1996年,父親患了胃癌,他感到與當地環境污染有關,於是走上了自費調查污染之路。有關部門以他的調查為線索,關閉了上百家造紙廠、小水泥廠、冶煉廠等重污染企業。

十年環保路,極大地提升了他的環保意識,一種野生鳥類的生存狀態,也引起了他高度關注,這種就是被稱為「北國神鳥」的大鴇。

大鴇(這裡指東方亞種)是當今世界上最重的飛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們善於奔跑,以甲蟲、蝗蟲、毛蟲等為食,是草原的守護者。

每年10月末,大鴇便從內蒙古和黑龍江南飛到豫魯交界處的黃河濕地越冬。然而,由於人為傷害,曾經伴隨農耕文明數千年的大鴇,全球算起來,估計也不足800隻,比大熊貓還珍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宋克明飽含深情地說:「長垣是大鴇的娘家,但是娘家人卻對不住遠道而來的女兒!」因為每年冬天,盜獵和投毒捕殺大鴇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

為了保護大鴇等候鳥安全越冬,在2005年前後,宋克明就在黃河灘區濕地建成六個鳥類保護站,並團結了一批志願者,成立了長垣保鴇反盜獵團隊,開展對大鴇的保護。

十多年來,宋克明除了以培育樹苗為生外,更多時候,奔波在黃河灘區,為保護大鴇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他和志願者不厭其煩地向周圍的村民進行護鳥和保護生態的宣傳,還不間斷地進行反盜獵行動。他們的努力雖然沒有完全能避免和阻止盜獵行為,但當地盜獵情況明顯減少。

2015年冬天,宋克明和丁一、王永昌等長垣的野保志願者們制定了更高的目標:「大鴇今年一隻都不能少」。為此,他們從12月開始,連續一百多天進行晝夜交替巡護,直到2016年3月10日大鴇北歸。

這一百多天里,他們成功驅逐了150餘次非法獵捕,協助公安機關捕獲了30多個盜獵分子、繳獲18輛盜獵車輛、捕抓了26條獵狗、撿拾2.5公斤共2500多粒毒玉米,聯合公安機關查處了多處野味餐館。

為了解決每天400多元的巡護費,宋克明聯合讓候鳥飛公益基金,通過「保鴇反盜獵百日行動」眾籌項目,成功地解決了巡護費用的困擾。而這之前十多年,護鳥費用都是他自己咬牙支出的。

最為可喜的是,通過長期的護鳥行動和呼籲,宋克明與當地執法部門聯手,創建了一種政府和民間共管模式。

當地派出所、林業部門、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還經常與志願者們共同巡護、聯合執法。一旦收到志願者提供的盜獵線索,就會第一時間出警。此外,政府工作人員不僅集體捐款支持民間的巡護行動,還提供辦公用品、加油卡等,來減輕志願者們的經濟壓力。

宋克明的環保行動,也得到社會和政府的廣泛認可,他獲得過不少嘉獎,如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獎」、中國環保領域最高獎「地球獎」、「十大環境新聞人物」稱號等等。

每當提起這些榮譽,宋克明總是淡然一笑。他說:「我很高興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護鳥行動。我老了,我的夢想就是大鴇保護乃至生態保護,能夠後繼有人。」

3

「鳥菩薩」劉懿丹:從放生到反盜獵

每年候鳥遷徙季,在反盜獵行動中,總有一個女人的身影和聲音令人關注——她就是天津環保行動者劉懿丹,很多人稱她為「鳥菩薩」。

劉懿丹的護鳥之路始於放生。

從2007年開始,每年在候鳥的遷徙季節,她就天天到鳥類市場買鳥(幾毛錢一隻),買了就地放,一天一般放一兩百隻,多的時間放三四百隻甚至一兩千隻,大多是山雀、綉眼之類。她說:「每天放,遷徙季一天沒落。」

僅2014年春天,劉懿丹就花了50多萬元買鳥,放了20多萬隻。

然而,有一天,一個鳥販子的話讓劉懿丹醒悟了。鳥販子問:「你是不是覺得每天都放了很多鳥?」「是啊。」「你放的鳥,只是冰山一角!」

原來,天津有五個鳥類交易市場,每天交易數量很大,僅憑放生根本放不過來,反倒會刺激放生經濟,為非法捕獵火上澆油。明白過來的她,決定告別放生,進行反盜獵,因為這才是護鳥的根本。

通過長期持續的巡護、找鳥網、調查,劉懿丹練就了「拆網神眼」,總能第一個發現鳥網。她和志願者們也向有關執法部門舉報了大量盜獵線索。

實際上,護鳥是一項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她說:「我不怕,這事必須得有人干,獵捕野生鳥類是違法行為,人類要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她記得最辛苦的護鳥一天是這樣過的:從早上五六點一直拆網到晚上9點多,到派出所立了四個盜獵案,回到家已是凌晨3點多,這一天她只吃了一頓早飯。第二天早上6點,接到有人出售獵捕鴻雁的線索,她又奔赴一個叫寶坻的地方……

她記得有一次碰到的危險是這樣的:「2015年春天,發現又有下網情況。三個捕鳥的老爺子發現我後,趕緊溜了,我正在處理他們留下的20多隻誘捕鳥時,捕鳥大爺叫來了兩個年輕的混混,一個提著大棒,一個拿著土塊來打我,好在這時候我弟弟也趕到了,他拿著大石頭連喊帶打把他們嚇跑了。」

可喜的是,劉懿丹和志願者的付出和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戰果。

除了上面所列的護鳥成績外,2015年9月,劉懿丹和志願者通過向警方舉報,從大鳥販子經營的12個養鳥屋子,解救了數萬隻野鳥。而由她和志願者向有關部門報告而立案的盜獵行為,則多達幾百起。

2016年4月初,她和志願者在武清區農田發現並清理了上千個捕獸夾。之後,劉懿丹又赴邯鄲調查放生背後的黑鏈,於是有了4月9日央視新聞《變了味的放生》。

2014年9月21日,央視東方時空根據劉懿丹和志願者們提供的線索,曝光了天津候鳥交易猖獗的情況。10月21日,天津市出台了《陸生野生動物禁獵區禁獵期通告》(每年3月-5月、9月-11月為天津市禁獵期)。

劉懿丹和志願者的持續舉報、呼籲、監督,也讓執法部門的出警、執法力度、態度都更積極。從2015年4月份開始,武清區建立起了多級護鳥巡查機制,其中曹子里鎮的33個村已經建立了巡查小隊。

她的護鳥行動也感化了不少人。有兩個鳥販子看到劉懿丹那麼辛苦地籌錢甚至借錢救鳥護鳥,決定再也不幹販鳥的勾當,現在他們一個去開計程車,另一個去打工。其中一位「淡然師兄」為她們的護鳥行動所感動,慷慨捐贈了一輛巡護車給志願者。

當被問到今年的護鳥計劃時,劉懿丹脫口而出:「天津還有些地方沒有巡護到,薊縣的山區林子里捕鳥的很多……一些大鳥販子還一天都沒閑著。」劉懿丹的護鳥之路還任重道遠。

4

渤海灣畔護鳥人田志偉

河北唐山樂亭周邊是渤海灣泥灘,候鳥遷徙區有6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八大候鳥遷徙路線上重要的停靠站。每年約有380種鳥類經此南下或北上。然而,受巨大的利益驅動等原因,這裡也是網鳥、毒鳥的重災區,不少遷徙的鳥兒被捕殺或受傷。

十多年前,從部隊退伍後到河北唐山大清河鹽場工作的田志偉,自一次救下了13隻被人投毒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後,他就做起了專業的護鳥人。

2010年,田志偉辦了停薪留職,花2000元承包了35畝地,建起了「大清河救助站」,用來救助受傷的候鳥和遭人捕獲的猛禽。

十多年間,他投入40多萬元的積蓄,救護各種鳥類上千隻,救治康復後讓其回歸大自然,這其中有很多還是國家一、二、三級的珍貴禽類,如東方白鸛、丹頂鶴、大天鵝、灰鶴、鷹隼、豆雁等。僅2014年,田志偉就救助候鳥320多隻,其中猛禽180多隻。

除了救助受傷的鳥兒外,他對護鳥巡邏從不間斷,不論酷暑嚴寒,每天凌晨4點起床,去岸邊、林間、田野等人跡罕至的地方巡視。在候鳥遷徙季節,經常巡護到深夜。

田志偉說:「一天最少走五六十公里,就怕有人捕鳥和毒鳥。捕鳥人晚上8點多下網,早上5點多就收網了。如果你去現場,你可能看不見鳥網,捕鳥人會把鳥網埋伏在隱秘的地方,晚上我們就去拆鳥網。如果遇到鳥受傷的,就及時進行救治。捕鳥是瞬間的事,但治好它們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遇到不法者下毒餌,就要檢查更廣闊的地方,去尋覓那些中毒了的鳥兒。」

如今,田志偉的救助站兼職人員有二十多人,都是田志偉的同事或鄰居,因為巡護工作需要每天都有人對接上。

樂亭縣林業局依託這支護鳥團隊建立了樂亭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田偉志是協會副會長。

除了志願者外,支持他的人眾多。一些護鳥公益機構對他的事迹多次傳播,很多人得知後,通過網路眾籌捐款,幫助解決護鳥費用。唐山的三友鹽化公司大清河鹽場,也為他無償提供救助站用地。

根據觀測,樂亭一帶的捕殺鳥類現象逐年減少,遷徙鳥類從2004年可觀測記錄的215種,增加到2013年的378種。

5

「天下第一糧倉」的野保者們

吉林省榆樹市地處松嫩平原,資源豐富,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因為生態環境較為良好,適合野鳥類繁殖、棲息,不少候鳥在遷徙時,將這裡作為補充能量和歇腳的驛站。

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裡曾是非法獵捕的重災區,當地一些愛心人士痛心於野生動植物遭到人為破壞,2012年他們正式成立了榆樹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他們來自全市各個階層,有農民,有機關幹部,有企業家,有在校學生,經過發展現已有會員218名,志願者1000餘人。

每年在候鳥遷徙的春秋兩季,協會的成員們會分成十組,每天輪流開展巡護工作。現在,他們的足跡已經擴展到候鳥遷徙所經過的長春、松原甚至黑龍江、遼寧和天津等地。

在四年不到的時間裡,協會共解救各種野生動物30000餘只,包括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蜂猴、白尾海雕、長耳鴞、縱紋腹小鴞、白尾鷂、紅隼、雕鴞、毛腳鵟、豹貓、黃鼬、蒼鷺等等。

2016年1月1日,協會成功截獲110餘只斑鳩和喜鵲並放飛。3月下旬,他們協助林業部門公開銷毀捕鳥網521張、鳥籠91個、野雞夾49個、野雞網79張、鳥桿238根、鳥葯31050袋,並成功放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一隻。

榆樹野保協會負責人介紹說,對於野保的作用,一些人或許還不太了解。但以求助貓頭鷹為例,算筆賬大家就清楚。每年經榆樹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救助的各類猛禽多達30-40隻,其中貓頭鷹10-20隻,貓頭鷹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以老鼠為食,在控鼠害方面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隻老鼠一年大概破壞10公斤糧食,一隻貓頭鷹一年能吃1000-1200隻老鼠,每隻貓頭鷹(按平均壽命3年算)能保護糧食超3萬公斤。也就是說,榆樹野保協會每年節省的糧食就能養活1000人-2000人(一個人一年的口糧大約就是300公斤)。這還只是保護貓頭鷹一個野生物種的好處,野保的量化結果就更為驚人了。

推薦閱讀:

民間散佚中醫名方總鉤沉!(2) - Qzone日誌
高手在民間(四十四):我對孩子的財商教育
民間鐵口直斷的批命秘術
流傳在民間的「楚漢相爭」故事
治療蕁麻疹的民間偏方介紹

TAG: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