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做人脈

從零開始做人脈》--讀後筆記@經營人脈,像做任何事一樣,也需要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這些科學的方法,能使人事半功倍,快速培育出適合每個人事業發展需要的「好人脈」,幫助每個人早日迎來「機遇」的降臨! 這些科學的方法,來自於那些「聰明」人的經驗總結。其中包括那些在人際關係方面具有「天賦」人,那些「既努力做事,又努力做人」的人,那些通過人脈經營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的人。 觀察這些人,我們會發現,他們好像「生來」就是人群中的「明星」,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他們。他們不一定總是請客、送禮,但每到關鍵時刻,總會遇到「貴人提攜」。不僅如此,甚至很多人都把「能幫上他們的忙」看作自己的榮耀和快樂。@對於一名CEO來說,他的人脈,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因為,如果僅僅看他自己個人具備的知識和經驗,那只是他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而他的人脈,卻意味道著他所能動員的一切知識和經驗。具體地說,一名CE0可能擁有不同的關係網,而在不同的關係網中,他的個人價值也有所不同。所以,他在每個關係網上的總值總和,構成了他的總體價值。@想做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一名工作上有建樹的CEO,毫無疑問,你必須拿出你的《通訊錄》,也就是拿你的人脈來說話!而對於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來說,他們的人脈,是他們一生奮鬥過程中所積累下的最優勢的資源,其重要性,足可以超過他們的種種「有形資產」。他的《通訊錄》,可謂價值千金! 當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當上CEO。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道路、不?的專業選擇。那麼,對我們這些普通職業人來說,人脈,又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不管職位高低,職場人的價值都取決於一個人「關係網」的大小。要知道,職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工作中接觸人的多少,與一個人工資的多少成正比。」 企業在選擇、使用人才時,很看重被考察對象的人脈資源。企業在僱傭一個人的時候,不僅需要他從關係網中獲取的信息,還希望把他的關係網同企業聯繫在一起,希望能通過他為公司建立起新的關係網。@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對成功?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在事業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際關係則佔69%。 可能有些人會說,人脈,對於市場人員、管理人員自然很重要的,而對技術人才來講,人脈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關係」固然是好事,沒關係也不要緊,專業技術就是最硬的「敲門磚」。 但是,請看哈佛大學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調查。調查人員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傑出科研人才,他們的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相反,「頂尖人才會採用不同的人際策略,多花時間與那些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物結交良好的關係,在面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要知道,職場,是對人脈的作用評價最高的地方,也是最利於建立人脈網的地方。只有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隨時做個有心人,我們《通訊錄》,也會越來越有用,也會越來越提升它的「含金量」!@難怪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如果問什麼是成功?其實並不難回答。所謂成功,就是幸運地獲得了被提拔的機遇。 而如果問什麼是機遇?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常把那些令人羨慕的、又不太可能發生的、偏偏又真正發生的事情稱為「機遇」。其實,機遇就是遇到貴人相助。就是幸運地獲得了他人的較高評價,從而得以擔當更重要的職責。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平時說的,千里馬遇到了伯樂。 而機遇必須而且只能是不斷努力經營人脈的結果。為了獲得機遇,我們除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除了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外,還要重要的一項:就是擴展自己人脈,從而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用管理學的術語來說,他們掌握著被稱為「資本之王」的「關係資本」。 從交換名片到開展業務、互利互惠,在別人看來,這其中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而在他們,卻好象有「催眠」的魔力似的,讓合作夥伴不知不覺就被折服。 就連包括我們在內的人,也都想和他們這些「路子寬」的人做朋友,因為我們希望通過認識他們,來擴展自己的人脈圈。正是因為大家都爭相向他們靠近,於是,就像滾雪球一樣,他們的朋友越來越多,人脈資源也不斷拓展,不斷壯大。@換句話說,「貴人」不會憑空青睞你,只有你身上具備了某種能夠引起「貴人」注意的能力與特質,雙方的關係才能難維持下去。 尤其是商務交往的過程中,人們都希望對方身上得到一點實際的利益。所以,如果你想在商務社會場合中被人注意,就必須標註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與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用的」、「有事必找」的人,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願意認識自己。由此,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要「實心人脈",杜絕「中空人脈」@如果想學習真正有用的人脈經營術,我們首先應該更新對人脈的認識,從新理解人脈。 經營人脈的實質,不是「拉關係」,或設法「認識更多的人」,而是在與事業相關的圍范內,把自己更為廣泛地「傳播」出去; 人脈經營的目標,就是為自己創造「機遇」。而將自己的能力、價值廣泛傳播出去,被「關鍵」人物所了解,這才是獲得機遇的關鍵; 人脈的經營,與「做事」絕不能分開。一個沒有某方面業績的人,不可能憑空結交眾多「能幫上忙的朋友」。所謂經營人脈,與做好自己的工作、事業,其實就是一回事。 經營人脈,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工作平台。通過工作,能豐富你在交際圈中為他人所用的「價值」,讓你成為「別人都願意認識」的人。 經營人脈,是一種自動自發的、而非聽天由命的主動獲取機遇的行動,但它絕不是投機,而是堅持不懈地尋找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 對那些職業履歷尚淺、又熱切盼望機遇的年輕人來說,明白了經營人脈的實質,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結合自己的事業,我們把人脈分成兩種:實心人脈和中空人脈。 實心人脈,就是那種能和自己分享各種有用信息和工作心得,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在工作方面給予實際性幫助的「圈裡人」。這是通過現代型的人脈管理方式,不斷積累、拓展,最終形成的精華人脈。要想真正建立「實心人脈」,必須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積極傳播個人的價值,讓自己成為職場圈子裡的一個容易被人認識、大家願意認識的人。把人脈和事業結合起來!一方面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精英,另一方面,努力結交精英人脈,並通過的人脈的力量,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實現良性循環! 中空人脈,就是以舊的人脈理念所形成的看似龐大、華而不實的人脈。是那些種「熟人到處有」,名片滿天飛,經常有酒肉來往,還時常把「感情」、「交情」掛在嘴邊那種人脈圈。通過這些關係結識的人,很多不旦不能成為良師益友,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有的時候還會拖人的後腿。人脈靠工作,不靠交情@做好工作,首先意味你擁有「被別人認識」的價值,你對別人有用,可以用自己的專長來為別人服務。職場間的人際關係,必然以互惠、互助、互利為基礎。如果一個工作認真負責,即使他現在人微言輕,人們也會欣賞他的工作態度和他的潛質。這樣,人們才願意和他長久保持密切的工作關係。@說到底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的是自己與對方互惠互利的「win-win」(雙贏)關係。如果不能建立這樣的關係,那麼就無法建立商務上的信任關係。 所以,在商務社會中,人脈的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 ◆雙方願意進行「利益交換」; ◆雙方的「期待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雙方願意長期來往,但不會把「關係」固定化。 如果打破了這個前提,商務人脈的關係是不能成立的。@我們應該隨時把人脈的拓展,運有到日常工作中去,並不斷提高自己在人際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必隨著考察:所謂人脈,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利益?只要我們不斷地做下去,享受於結識更多的朋友,為自己交際能力的提高而欣喜,長久堅持下去,我們必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其實貴人離你很近@原本很大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小世界」,地球上的芸芸眾生雖然很多,但通過努力搭建「關係網」,他們中每個人,其實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朋友,不管他呆在鎂光燈照耀的舞台上,還是呆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裡。只要你願意溝通,你就有可能和他成為朋友,甚至成為知己。@你有你自己的特有的貴人,也許他遠在天邊,也許他近在眼前。如果你希望他早日出現,最重要的,你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經營人脈,並且鍥而不捨地做下去,把經營人脈,當做「一輩子的事」來做。總有一天,他會悄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儲蓄」人脈要趁早@不論年輕、閱歷、現在的人脈狀況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科學的、有用的人脈術,都可以從頭開始,從零開始,有規劃、有策略地拓展自己的人脈。@交際的一大訣竅就是主動。實際上,甚至可以說,交際並沒有什麼技巧,惟一要做的,就是主動、主動、再主動。不要害怕被拒絕,不要怕丟面子,只有主動地和人接觸,你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去「做」。目的性太強,請不要做人脈@要知道,做人脈,絕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那些人脈「達人」、「超級脈客」的經驗表明,他們很少將「拓展人脈」和與某種「短期目的」結合起來,他們從來都是為「將來」經營人脈,並把經營人脈看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一種習慣。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有用的人脈」,並通過人脈給自己創造更多機遇。@人脈,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耕耘在隨時隨地,而收穫在無意之間」。如果認不清這一點,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好人脈。經營人脈,是一輩子的事,也是為了將來打基礎的事。 所以,想擁有豐富人脈資源的人,首先要樹立的心態就是: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想成功地經營人脈,你更需要有過人的遠見!遠離「社交強迫症」,快樂做人脈@患上「社交強迫症」的年輕人,大多功利心和進取心較強,希望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人脈,但因為缺少好的方法,這種過度的社交熱情,反正給自己帶來焦慮。@做人脈的原則是「順其自然」,根據自己的職業路徑,廣泛傳播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交際圈。@人脈的經營與維護講究的是互惠互利。當你尚處於專實力業的稚嫩水平,還不具備給人以幫助的能力的時候,刻意地追求「人情投資」,會適得其反。而且,專業實力,往往也是一個人進入相應圈子的身份證。雖然沒有人來考證你的准入資格,但是你得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價值,這樣的圈子才會接納你,認同你。@經營職場人脈,一定要把握「順其自然」、「瓜熟蒂落」的原則。具體說來,可歸納為三項準則: ◆未雨綢繆,提早準備。人脈是一項「未來投資」,要提前進行「人脈儲蓄」,不能事到臨頭四處去「拉關係」。 ◆與其刻意結識「大人物」,不如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杜絕「一次性」人脈。如果人和人之間,你幫了我,我幫了你,之後就再也沒有來往,這是最失敗的人脈。人脈,最關鍵的是隨時來往,隨時連絡。 ◆幫助別人是「順手」的事情。只有心裡真正想著他人,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他人提供幫助。比如,下班之後,你告訴你的同事,哪裡有打折的商品,這對你是小事一樁,而你的的同事卻可能因此心頭一暖。做人脈不是「交朋友」@具體說來,科學經營職場人脈的方法?可歸納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把自己打造成為「價值符號」。也許現在的你依然「人微言輕」,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做人脈的第一步,就是讓你成為這些價值的「活解說」、「活名片」,並且,通過一定的技巧,讓你的價值更有效的傳播出去。◆ 第二步:讓自己在圈子裡形成「口碑」。做人脈,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價值傳播出去,在相關的職業圈子裡,形成一種有利於自己的「口碑」,通過口口相傳,使自己的價值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 第三步:養成「關係型」人格很多人格、性格特點,都有利於人脈的養成。大體說來,包括:永遠自信、高度的樂觀、喜愛和群體在一體、幫助別人的「癖好」、善於換位思考,等等。◆ 第四步:讓人脈互利、互動人脈有兩個根本特質,一個是「互動」,一個是「互利」。缺少這兩點,人脈就無法運轉起來。在歸納自己的價值並積極傳播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歸納周圍每個人的價值,並傳播到更大的範圍中去。這樣,就使得我們的人脈鏈像互聯網一樣發達。◆第五步:靠做事,讓人脈「運轉」起來 建立人脈圈,必需與干工作、做事業「捆綁」在一起。一個人能力品級的提升,與人脈品級的提供是互動的。因工作環境而快速形成的人際關係鏈,質量高、穩固、實用性強,工作,是培育人脈圈最自然最重要的渠道。主動「秀」出你自己@經營人脈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在相關圈子裡「秀」自己。這種「秀」,就是要著重展示自己的「賣點」,也就是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和能力」,比如自己的特殊技能、業績和個性等等。@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機會,在這些團體里,人們往往可以以最自然的方式交往,也最便於別人記住你的「形象」。人脈,其實就像寫博客@那麼,做博客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是我們在經營人脈時可以參考的呢? 很多人稱,自己的博客是自己「日記本」、一個「內心的家」,他們不在意人氣的多少。這類的博客,不是我們的研究對象。而那種「巧妙躥紅」的博客,卻完全可以給我們這些想拓展人脈的人上一課: 怎麼才能成為人氣博主呢?首先,我們在撰寫博客的時候,要有一個既獨特新穎、又容易廣泛接受的主題,然後不斷豐富內容。 第二步,我們會尋找其他能與自己的內容相近的、有吸引力的博客,互相訪問,相互切磋,組成「圈子」,針對同樣的主題,不斷深入討論。 在這個過程中,博客的訪問量會逐漸上升,會確立一種品牌效應。人們會說,「這個博客的內容非常好」,到後來,人們就會對你產生興趣,他們會關注你的博客,想知道「這個人最近又發生什麼事情了?」與此同時,你的文章會在各種各樣的博客中被引用、被推薦,甚至有朝一日,改變你命運的「貴人」也被你加在了好友中。 我們發現,人氣博客往往都有以下的特點: ◆博客的主題對於多數人來講,是非常「有用」的,或者非常能引起多數人的興趣。總之對多數人來說,有鮮明的「價值」; ◆博客主題很專一,並且博主很少改變主題,博客的文章內容也有連貫性;博主也很少改變自己的「昵稱」、博客名稱等,這樣就使得博客容易被人記住; ◆博主對自己的相關信息很開放,比如經常上傳照片,讓網友看到自己的「真面目」,經常展示自己工作、生活的「近況」……;@首先,你要有一個簡練、吸引人、容易被記住又盡量固定的「標籤」,這個「標籤」必須和自己的工作價值息息相關。好人脈離不開「心理建設」@「自我價值」要靠「關係型人格」傳播出去。如果沒有養成一種「關係型」人格,很難使你的「活名片」發揮效用。@我們需要改變的、不利於經營人脈的人格、心理傾向主要包括:自卑、怯懦、逆反、虛榮、短視、冷漠等等。這些心態,假如你只有一點點,也不利於人脈資源的養成。對照下面,看看你有沒有需要糾正的不良心理: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他們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果不克服,就不可能積極挖掘自己的價值,大膽傳播自己的價值,並且讓「貴人」發現自己的價值。 ◆怯懦心理。由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人會對社會場合或是他人產生恐懼。比如開會的時候,即使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自己認為自己的觀點十分正確,也不敢表達出來。其實,哪怕你只有輕微的一絲「社交恐懼」,也能被別人觀察出來,大大影響別人對你「綜合評價分」。 ◆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場合中,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甚至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逆反心理。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來顯示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我就認為壞;你說對,我就說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虛榮心理。有的人在社會場合中「表演欲」過於強,往往逢場作戲,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說漂亮話。比如,與某「要人」見過一面,他就會說自己與某「要人」「交情可深呢!」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人很難與別人形成穩固、深厚的關係。◆短視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常「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別人光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越來越不受歡迎。 ◆冷漠心理。有的人對別人的需要很冷漠,不關心別人的想法,更不會換位思考。只要與己無關的事情,就不聞不問,甚至言語尖刻、態度孤傲。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不少「人脈」。 而有利有經營人脈的性格則包括:積極思維、自信、守信、分享、對別人有好奇心、本能地關心每一個人、樂群性等等。 ◆積極思維。人們都喜歡和積極、樂觀的人交朋友,沒有人喜歡和思想消極、終日抱怨的人在一起。積極、樂觀的人,他們身上,好像總在向外界輻射著強大的「能量」,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受到他們的吸引。而和他們一起「共事」,任何困難都不能使他們退縮,他們總能鼓舞起大家樂觀、向上的情緒,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是最佳的工作合作伴伙,也是大家爭相結識的「重要人脈」。 ◆自信。在交流會、聯誼會上,不自信的人總是「算準時間」到會,避免與不認識的人交談,甚至提前與幾個「好朋友」約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因此,儘管許多機會就在他們身邊,但他們總是平白地讓它流失。自信的人,往往提早到現場,因為那是他們認識更多陌生人的機會。 ◆守信。信任,這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石。如何建立一個讓人信任的形象,是讓人脈競爭力可以產生正向循環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講的話,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麼,更多的人脈,只是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罷了。 ◆樂於與別人分享。俗話說,「有怎樣的度量,就有怎樣的福氣。」不管是信息、金錢利益或工作機會,懂得分享的人,最終往往可以獲得更多,因為,朋友願意與他在一起,機會也越多。 ◆保持好奇心。一個只關心自己,對別人、對外界沒有好奇心的人,即使再好的機會出現,也會與機會擦身而過。黑幼龍說,就像問對問題一樣,當你對人產生興趣,問題總是可以觸及人心。◆「本能」地關心每一個人。如果抱著某種目的去「關心」別人,肯定會使別人很不舒服。只有發自內心的關心別人,才能與別人建議長久的朋友關係。天生擅長經營人脈的人,他們天性中有種喜歡幫助別人的「本能」,他們對別人的關心、幫忙純粹發自內心,毫不做作。 ◆「樂群性」。樂群性,是衡量一個人的個性是「內向」還是「外向」的重要標誌。一個過於內向的人,往往不喜歡群體,而喜歡獨處。這會使他的心靈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和別人溝通。相反,喜歡「群體」,喜歡「人多」,喜歡他人,關注他人,這種「樂群」心理是最有利於拓展人脈的心理。不僅如此,喜歡和群體在一起的人,往往能通過群體的力量,隨時調節自己情緒和對待生活的態度,讓自己能保持愉快的心境。 性格既是天生的,也是後天培養的。如果想有好人脈,首先,你要培養自己的「樂群性」。多發現他人的優點,多挖掘群體的好處,鼓勵自己融入人群,享受群體交流的快樂!人脈,是一種「共同提高」的氣氛@經常與圈子裡的同伴交流,你收穫的東西會比你原先想的要多。除了你原來指望的「商機」、「工作機會」之外,還包括:大量的情報、難得的啟發、思考能力的提高、朋友的關愛、他人的鼓勵、快樂的心情、自信心與口才的提升等等,種種數不清的好處,甚至使你的性格、人生觀以及事業目標都發生了改變。 尤其是情報,這是人脈給你帶來的最重要的收穫,也是其他種種收穫的基礎。這是因為,你首先要得到情報,然後才能啟發你的思考,改進你的工作,並重新在人群中推廣你自己的價值,進而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要想提高自己能力的話,也不是僅僅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就是達到目的,而是必須和「人脈圈子」在一起,通過共同的交流來進行學習。 人脈,實際上就意味著一種「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氣氛,它如同一種奇特的磁場,凡是希望事業有成的人,都應該經常地置身於這個「磁場」當中,好好為自己充充電。 也許有人說,自己「學歷低」、「不愛學習」等等。但實際上,我們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就是不知不覺得地進行學習。其實,我們與別人交往,這種行為的本質,就是「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和「互相提高」,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穩固的深厚友情。 所以,當社會上有些人為了「努力提高能力、與經營人際關係,哪個更重要?」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我們會冷靜地付之一笑。要知道,經營人脈,本來就是學習,本來就是提升自己。 請記住這個道理:當我們帶著積極的心態去融入人群時,當我們努力為別人幫忙、為團體服務時,當我們進行一切拓展人脈的工作時,我們已經等於在進行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了。讓自己變成潛力股@:「潛力股」的打造,離不開務實的態度,更離不開腳踏實地的努力。@有兩種人,註定不會有好人脈: 一種是空想主義者,他們想得很多,卻從來不去做,還終於抱怨命運不公平,痛惜自己懷才不遇,這樣的人,對別人來講沒有甚至價值,沒有人願意與他們一起做事業。 另一種?衝動主義者,他們做事單憑一腔熱血,看到別人都在做了,頭腦一熱就跟著上來,最後什麼也沒做成。 而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能獲得「貴人」的欣賞,才能在工作圈子裡擁有良好的口碑,從而成就他們自己的輝煌業績。@◆明確自己的價值。也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弄清是哪方面的人才。同時,給自己找到最適宜傳播的「關鍵字」。 ◆踏實工作,取得相應的成績,讓自己在職場圈子裡形成「口碑」。 ◆不斷改進、升級自己的「關鍵詞」,培育自己的「個人品牌」。 ◆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加入更多的圈子,結識更多的朋友。 ◆把自己打造成「潛力股」,並趁自己處在「人脈上升期」時,主動抓住機遇。實現職場飛躍,「看漲不看跌」@那麼,怎麼考察我們是否處在「人脈資源上升期」呢?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指標: ◆是否有越來越多的人向你發出工作邀請? ◆是否有人推薦你參加「交流會」?是否有很多「圈子」請你加盟? ◆是否有些過去「見不到」的人,現在可以和他進行順暢的交流了?◆是否感覺到,自己可以挑戰過去不能完成的工作了? 如果你目前的狀態,不符合上述指標,看來你還不算是支「潛力股」。那麼,奉勸你不要急於跳槽,而是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並積极參加同行之間的交流,多從中多獲得一些啟發,運用到你的工作中去。 如果你很符合上述指標,這說明,實現你事業飛躍的機會可能到了。這時的你,可以考慮參加公司內部的「升職評選」,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甚至可以主動向你的上司表明:你有能力承擔更重要的任務,請他重新考慮你的工作安排。 不要覺得「主動要官當」是件難為情的事,如果處在「人脈上升期」,這是很有把握成功的事情。但千萬不要盲目行動,你要做的,是等一切「水到渠成」之後,用「四兩拔千斤」的手段,比如給上司一個小小的提醒,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參加相關的「圈子」、「派對」,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朋友,是為了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並為今後的發展創造機會。所以,在「圈子」、「派對」中聊到自己的工作時,你不要清易透露想「跳槽」,更不能在圈子裡上批評你現在的老闆,這會影響別人對你人品的看法。 你要盡量多給對方一些關於你工作的「正面」信息,比如,多聊一些你對於本行業的發展的認識,你自己事業的未來展望等等。多和對方交流經驗,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人脈的「上升氣流」也吹到你身邊。有行動,有才好人脈@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講,積極行動,積極走出去,還包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參加社交場合時,盡量「一個人出席」。這是因為,如果和同伴一起參加活動,在別人眼裡看來,你們是「一伙人」,他們不會對每個人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和同伴在一起,往往多數時間都用來和同伴交流,而影響了你結交更多的「陌生人」。 如果能經常「自己一個人行動」,經常將自己介紹給別人,也有助你從別人的反饋那裡,更多了解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從而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這對於人脈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格言說的好:「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如果你想改變自己所謂的「懷才不遇,沒有機會」的境地,就要首先改變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態度。要學會喜歡他人、真心關注他人,帶著開放的心態,參與到社交活動中去,主動為他人服務,共同打造良好的人脈。@在行動時,要注意以下要點,這也是本書反覆提到的經營人脈的要點: ◆努力經營自己成為「個人品牌」,並在工作中不斷升級、更新自己的「個人品牌」; ◆積极參加社交圈子的活動,養成為圈子服務的意識,主動在圈子中推介自己,讓自己在圈子裡形成良好「口碑」; ◆不斷培養自己的「關係型」人格,從快樂和愛心出去,用自己的「磁力」感染每一個人; ◆用科學的方法規劃、管理現有人脈,多與同伴分享、交換人脈,讓人脈「互利、互動」起來, ◆用「共同感興趣的事業」來維持人脈,不要形成「人脈沉澱」,要讓人脈運轉起來,越用越多,越用越活,越用越豐厚! 要知道,積累豐富而「優質」的人脈,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自己一步一腳印地去踐行。包括不停地「更新升級」自己的「品牌形象」,不停地與他人聯繫,為他人提供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有令自己感到欣喜的收穫和提升!《從零開始做人脈》的筆記-第1頁東寫西讀 (盡人事,才能聽天命)讀過從零開始做人脈頁碼:第1頁 2012-01-29 01:45:02  實心人脈,就是那種能和自己分享各種有用信息和工作心得,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在工作方面給予實際性幫助的「圈裡人」。這是通過現代型的人脈管理方式,不斷積累、拓展,最終形成的精華人脈。  中空人脈,就是以舊的人脈理念所形成的看似龐大、華而不實的人脈。是那些種「熟人到處有」,名片滿天飛,經常有酒肉來往,還時常把「感情」、「交情」掛在嘴邊那種人脈圈。通過這些關係結識的人,很多不旦不能成為良師益友,給人猾向上的力量,有的時候還會拖人的後腿。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人脈不是「越多越好」呢?認識的人多了,「有用的人」、給自己帶來機遇的人,才會更多啊!  自然,按照概率論的原則,肯定是「人脈基數」大了,你碰見「貴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盲目地追求「基數」,無疑是一種缺乏效率的人脈經營方式。而且,一味地抱著「多認識些人」的目的,肯定會交下一些良莠不齊的朋友,為自己增加負擔。  那該怎麼辦?答案還是那句話:把人脈和事業結合起來!一方面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精英,另一方面,努力結交精英人脈,並通過的人脈的力量,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實現良性循環在高陽發的小說《胡雪岩》中,作者借胡雪岩的口,道出了經營人脈的真諦:「自己是個半調子,哪裡來的朋友?」  而台灣的投資家楊耀宇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引起別人心中的渴望,就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人脈大磁場。」  楊耀宇本人,因為他有投資方面的知識,周圍的人都來向他諮詢,他又對這一點善加利用,於是建立一個廣大的人脈網路。  說到底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的是自己與對方互惠互利的「win-win」(雙贏)關係。如果不能建立這樣的關係,那麼就無法建立商務上的信任關係。  所以,在商務社會中,人脈的構成要素有以下幾點:  雙方願意進行「利益交換」;雙方的「期待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雙方願意長期來往,但不會把「關係」固定化。  如果打破了這個前提,商務人脈的關係是不能成立的。  的確,所謂「私人關係」的人脈,有時也是很珍貴的。如果我們在商業活動中使用私人關係的話,很多事都可以「開綠燈」。但是,這種「私人關係」的作用也是短時間內、很有限的吧。如果誰,一旦因為藉助「私人關係」往上爬,就會被別人貼上了「不勞而獲」的標籤。在職場人際圈子裡,他很有可能遭到團體的排擠。  只有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的「新手」,才會幻想通過「交情」或者「私人關係」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那些一流的人脈高手們,從來不把寶押在這個上面。  因為他們明白,所謂工作人脈,就是在自己所處的工作環境中,與對方共同成長,踏踏實實互相為對方提供利益。而私人的「交情」,與商業活動中有效的人脈,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不僅如此,越是重要的工作,處理人脈、關係等問題所佔的比重就越大。  據統計,管理人員的時間,平均有75%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而80%的企業,其60%以上的開支用在人力資源上。難怪曾任美國鐵路公司總裁的A·H·史密斯說:「鐵路的95%是人,5%是鐵。」  而被譽為「世界第一人脈專家」,暢銷書《與鯊魚共泳》的作者哈維·麥凱則認為,建立與維繫人脈,是最被低估卻最為重要的管理技巧。  西方人已經將熱衷於人脈積累,擅長人脈打理的人稱為「脈客」。在英文中,使用人脈、經營人脈的行動被稱為「man keep」,這個詞引入華人圈後,被形象地譯為「脈客」。  很多中外企業精英,都兼有「脈客」的身份。比如法國億而富(Total Fina Elf)機油的前總裁,他每年都定下目標,要與1000個人交換名片,並與其中的200個人保持聯絡,與其中的50個人成為朋友。  在台灣證券投資界,楊耀宇就是個將人脈競爭力發揮到極致的「脈客」。他從一個台灣南部的鄉下小孩,發展到「統一投資顧問」的副總,身價應該有近億台幣之高。談到自己是如何快速積累財富的,楊耀宇歸功於人脈。他說,「我的人脈網路遍及各個領域,上千、上萬條,數也駛清。有時候,我一通電話抵得上10份研究報告。」  而在國內,在我們身邊,那些和我們一樣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當中,情況又是如何呢?  其實早有人統計過,在國內的上班一族中,越是學歷高的人,越不是那麼看重人脈。根據調查小組的調查,他們發現,不同學歷的人對於「機遇」、「人脈關係」、「個人能力」的重視程度大相徑庭。  可見,在我國,擁有高等學歷的人,普遍不重視人脈,而是依賴人個的能力。越是學歷高,就越輕視人脈,同時越迷信個人能力。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在主動地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而正是這些人,往往能迅速培養起自己的關係網,然後迅速發展起來。  與所以創業故事一樣,人脈運籌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其實貴人離你很近現在的你,也許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與成功人士之間相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你想認識「貴人」,可人家可能出則寶馬、賓士,入則是酒店、野墅,連打個照面都很難。  不過,對善於經營人脈的人來講,這個距離並非遙不可及。而當機會一旦落到他們的面前,他們就會牢牢抓住,用自己的真誠和付出,讓他們的人脈茁壯成長。  說到「貴人離你到底有多遠」,可以參考國外研究者的一個案例。  幾年以前,一家德國報紙協助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個試驗: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  幾個月後,報社的員工不僅找到了馬龍?白蘭度,而且他們發現,馬龍?白蘭度與烤肉店老闆,兩個人之間,只經夠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可以聯繫在一起了!  原來,烤肉店老闆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的親密女友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驚呼——哇!這個世界真的這麼小嗎?要知道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僅地球陸地面積,就將近1.5億平方千米。而地球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5億!這麼大的世界,這麼多的人口,一個人要聯繫到另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那簡直是大海撈針。  「尋找馬龍?白蘭度」的案例,用實踐證明了一個幾乎不可思議的理論: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可以通過個人的關係網聯繫起來,任意兩人之間的最短距離都不超過6個人!  這個理論叫做六度分離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叫「小世界理論」,是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提出的。  理論的核心內容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6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根據這個理論,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之間只隔著6個人,不管對方在哪個國家,屬哪類人種,是哪種膚色。  微軟公司的研究人員們,為證實這種理論,專門開展了實驗,他們隨意挑選了2006年的某月,記錄下當月所有通過微軟網路發送簡訊的用戶地址,分析了300多億條地址信息,最終統計得出:多達78%的用戶,僅通過發送平均6.6條簡訊,或者說通過6.6步,就可以和一個陌生人建立聯繫。  據說,有關這個理論的證明試驗仍然在繼續,很多機構也試圖通過實驗否定這個理論。不管最終「六度理論」能否成立,它至少說明一個道理:  原本很大的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小世界」,地球上的芸芸眾生雖然很多,但通過努力搭建「關係網」,他們中每個人,其實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朋友,不管他呆在鎂光燈照耀的舞台上,還是其實,「六度理論」所提供的,不過是一個科學統計上的平均數。誰也不清楚,我們到底需要幾位朋友的中間介紹,比如是四位、五位,還是七位、八位、才能碰上改變我們命運的「大人物」?但「六度理論」告訴我們,只要不懈地去做,不懈地去尋找,把經營人脈當成一件使命,貴人與你的距離,其實比你想像中要近得多!  當然,「六度理論」不是鼓勵你挖空心思去認識「名人」、「有錢人」。「名人」、「有錢人」未必對你的事業發展起作用,而改變你命運的人,很可能是位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就是說,每個人的人脈,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有一天,你幸運地拾到了比爾·蓋茨或是李嘉誠的《通訊錄》,也絕不會對你有什麼用處。因穩爾·蓋茨的貴人或是李嘉誠的貴人,並等於也是你的貴人。  你有你自己的特有的貴人,也許他遠在天邊,也許他近在眼前。如果你希望他早日出現,最重要的,你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經營人脈,並且鍥而不捨地做下去,把經營人脈,當做 「一輩子的事」來做。總有一天,他會悄然出現在你的面前近些年,職場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十幾歲比智力,二十幾歲比體力,三十幾歲拼專業,四十幾歲拼人脈。」然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四十歲的人脈,要靠從二十歲開始積累交際的一大訣竅就是主動。實際上,甚至可以說,交際並沒有什麼技巧,惟一要做的,就是主動、主動、再主動。不要害怕被拒絕,不要怕丟面子,只有主動地和人接觸,你總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正像有一句職場名言說的好:「若電話老是不響,你該打出去。很多時候,電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交往的過程中,不要怕「唐突」了別人,也不要患得患矢地在意別人的態度。記住,不要退縮,在人脈的問題上,永遠是「進一步海闊天空人脈,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耕耘在隨時隨地,而收穫在無意之間」。如果認不清這一點,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好人脈。經營人脈,是一輩子的事,也是為了將來打基礎的事  所以,經營職場人脈,一定要把握「順其自然」、「瓜熟蒂落」的原則。具體說來,可歸納為三項準則:  未雨綢繆,提早準備。人脈是一項「未來投資」,要提前進行「人脈儲蓄」,不能事到臨頭四處去「拉關係」。  與其刻意結識「大人物」,不如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杜絕「一次性」人脈。如果人和人之間,你幫了我,我幫了你,之後就再也沒有來往,這是最失敗的人脈。人脈,最關鍵的是隨時來往,隨時連絡。  幫助別人是「順手」的事情。只有心裡真正想著他人,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他人提供幫助。比如,下班之後,你告訴你的同事,哪裡有打折的商品,這對你是小事一樁,而你的的同事卻可能因此心頭一暖。  做人脈,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可怕。你只需從手頭的工作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幫助你遇到的每一個人,敞開心扉和每個人溝通,把「干好工作」與「維繫人脈」當做一件事來做,把與人溝通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長此下去,你一定能擁有適合你自己事業發展的人脈。  學習真正有用的人脈術  做人脈的本領,既有一個人的天賦有關,也是可以「學習」的。只要按照正確的「章法」來付出努力,不管你的職業履歷怎樣,你的性格、資質如何,誰都可以構職最合適自己的」的人脈、「幫你獲得最大機遇」 的人脈。  不過,令人遺憾是,當前社會上,雖然大多數人都很重視人脈,但是大多數人經營人脈的做法是盲目的。很多「流傳已久」的「關係經」、「人脈術」,往往未必有用處,也未必適合今天這個日新月益的社會。  而你,如果學到了真正有用的人脈經營術,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你已經在人脈的起跑線上領先了別人,你會以「事半功倍」的效率,快速成成為超級脈客  關於人脈,人們經常會講到這樣一個「傳聞」。據說比爾·蓋茨在20歲時,他簽定的第一份合同,來自IBM,而他的母親本來是IBM董事,是她把小比爾·蓋茨推薦給IBM董事長,才贏得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同。  這個故事可謂街坊盡知,也常常被人提起來證明人脈關係重要性。  然而,對普通人來講,指望老媽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比爾·蓋茨的這個例子,與其說是靠人脈成功,不如說是靠裙帶關係,對多數人來講沒什麼可比性和參考性。  當前,中國正在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卒,你每天遇見的,對你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都是一些陌生人。像比爾·蓋茨那樣,使用老媽媽的關係,只能證明裙帶關係在「熟人社會」中的重要性。而在今天這個「陌生人社會」,人脈的價值更顯得無比重要,同時,這個社會,也使得每個普通人都擁有了拓展自己人脈的機會。  在「陌生人社會」中,你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所有人脈,特別是和事業有關的人脈,與「人情」、與「關係」、與「交朋友」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抱著「多交朋友」的心態,未必能建立有益的人脈。  當然,做人脈,必然會應用到「交朋友」的技巧。擅長做人脈的人,肯定是天性愛交朋友、擅長交朋友的人。而愛交朋友、擅長交朋友的人,也一定會擁有利於自己事業發展的人脈。但必須清楚的是:經營職場人脈,與「交朋友」並不相同。雖然二者有些聯繫,甚至很近似,但二者是兩回事!  和「交朋友」比起來,經營職場人脈,有其特有的規則、特有的方式。當然,我們可以在職場中和別人「交朋友」,也可以和朋友互為「貴人」,互相提攜。但要記住:要想建立「為自己帶來最大機遇」的職場人脈,要想「事半功倍」地建立強大人脈,應該遵循建立職場人脈的特有法則。  那些事業成功的「聰明人」,他們在「如何為工作積累人脈」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要做的,就是徹底更新自己的舊觀念,去歸納總結他們的經驗,學習「事半功倍」的、真正有用的人脈經營術。  具體說來,科學經營職場人脈的方法,可歸納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把自己打造成為「價值符號」。  比起「如何認識貴人」,更有效的經營人脈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到「讓相關人士願意認識我」。於是,這就需要發掘自己的價值,需要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為自己建立一種可以廣泛宣傳的「可利用價值」,也就是自己的「有用性」,從而讓別人願意認識你。  也許現在的你依然「人微言輕」,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做人脈的第一步,就是讓你成為這些價值的「活解說」、「活名片」,並且,通過一定的技巧,讓你的價值更有效的傳播出去。  第二步:讓自己在圈子裡形成「口碑」。  在很多公司里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獲得提拔的,不一定是用數字、圖表來證明的「業績」最強的人,而是大家心裡覺得「這個人很能幹」的人。做人脈,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價值傳播出去,在相關的職業圈子裡,形成一種有利於自己的「口碑」,通過口口相傳,使自己的價值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  第冉:養成「關係型」人格  很多人格、性格特點,都有利於人脈的養成。大體說來,包括:永遠自信、高度的樂觀、喜愛和群體在一體、幫助別人的「癖好」、善於換位思考,等等。  這裡並不是讓每個都成為「人來瘋」,人的性格有內向、外向的區別,也無法強求其改變。但有一些利用人際關係的性格和素養,則是可以後天學習的。  第四步:讓人脈互利、互動  人脈不是收藏品,要動起來才能進一步擴展並發揮作用。我們不僅要通過人脈網路形成「共贏」,人脈資源本來,也是要實現共享的。  人脈有兩個根本特質,一個是「互動」,一個是「互利」。缺少這兩點,人脈就無法運轉起來。在歸納自己的價值並猾傳播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歸納周圍每個人的價值,並傳播到更大的範圍中去。這樣,就使得我們的人脈鏈像互聯網一樣發達。  第五步:靠做事,讓人脈「運轉」起來  建立人脈圈,必需與干工作、做事業「捆綁」在一起。一個人能力品級的提升,與人脈品級的提供是互動的。因工作環境而快速形成的人際關係鏈,質量高、穩固、實用性強,工作,是培育人脈圈最自然最重要的渠道。  不過,這五個步驟還需要不少具體的操作技巧,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而本書後面章節的任務,就是更為深入地向你介紹有關這幾個步驟的操作方法。  經營人脈的本質:傳播你的價值  經營人脈的第一步,就是讓自己成為「價值符號」。這裡的「價值」,也是「讓別人願意認識你的原因」。所以,在盤點人脈關係之前,我們應該先冷靜地問問自己:「你對別人有用嗎?」  如同建立品牌一樣,一個人與其匆忙花費精力漫無目的認識朋友,不如事先確定好自己的價值定位,然後針對目標顧客有針對性地傳播。  很少有人能和地位相差太遠的人建立真正的人脈關係。比如,就算我認識了李嘉誠,他也不會對我有興趣。人不可能一開始就擁有「被李嘉誠認識」的價值,但每個人,在人生的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價值。  當你還是一個大學生,你的價值可能在於你成績很棒,或者是足球踢得特別好,也可能是你長得很帥。工作後,或許你是一個電腦高手,或許是一個品牌專家,或者你在生產製造方面很有經驗。而工作後你進行的「職業規劃」,無非是提升你的「被僱傭價值」。  建立並標記自己的價值,這是經營人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關係到別人是否樂意認識你,哪一類人樂意認識你。  有些人雖然為了經營人脈去參加各種活動,但是公共場所很低調,不願意介紹自己,或者介紹自己時平淡無奇,如同「念名片」,就像走過場一樣。這樣一來,就導致了那種「活動參加了無數,可人脈並沒有拓展」的現象。  所以,經營人脈的關鍵,就是要善於向別人傳遞你的「可利用價值」,從而促成交往機會,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對方。  王先生是一位有前途的青年演員,他形象英俊,很有天賦,演技很不錯。但他剛剛開始在很多電視劇中「露臉」,只能出演一些重要配角。為了進一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他非常需要一個公共關係公司「包裝」他。比如,為他在各種報刊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關他的文章,但他目前既沒有錢更沒有機會。  後來,經過朋友介紹,他認識了莎莎。莎莎曾經在紐約的一家大型公共關係公司工作過好幾年,不僅熟悉業務,而且經常接觸媒體行業。幾個月前,她剛剛開辦了自己的公關公司,並且指望最終能夠打入有利可圖的公共娛樂領域。不過,因為她的事業剛剛起步,到目前為止,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員、歌手都不願與她合作。  王先生與莎莎認識以後,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他們立即達成了合作意向。王先生成了莎莎公司的代理人,而莎莎則為王先生提供「拋頭露面」所需要的種種經費。這樣,王先生就不必為自己的知名度花錢,而且隨著知名度的擴大,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片約。  同時,莎莎也藉助王先生的名氣,擴大了自己公司的影響,很快就有一些娛樂圈的名人主動找上門來。二人各取所需,他們的合作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牢固。  每個人的價值在不同人眼裡是不同的。一開始,在多數公關公司看來,王先生是沒有價值的演員;而在多數明星「大腕」眼中,莎莎的公司也是最沒有價值的公關公司。  每個人都有價值,只是有待「伯樂」的發現。可是假如你根本不去傳播自己的價值,又有誰會發現你的價值呢?  實事上,做人脈的過程,就有些像打造明星,就是讓你在自己的職業圈子裡成為「明星」。  這就要求,你在打造自己的「價值符號」時,一定要注意,你的價值一定要有三個特點:容易讓人注意,容易被傳播,容易被記住。  你也許要改變過去的做法了。過去,你參加一個活動時,對於主持人要求的「自我介紹」,常常是能應付就應付。你會認真的觀察別人,心中在琢磨:「哪個人我該主動認識一下?哪個人對我將來的發展有利……」  不過,現在你也許要改變認識了:要想有良好的職場人脈,你首先應該運用一定的技巧,把自己變成某種價值的「活名片」、「活標籤」。然後,讓你的價值更廣泛地傳播出去。而在本書第四章,將詳細地談論如何傳播我們自己的「個人口 把自己打造成「活名片」之後的第二步,就是要盡最大可能地,把自己的價值傳播出去。這個傳播個人「有用性」的過程,很像寫博客的過程。  前面我們介紹了日本企業家岩瀨大輔通供客為自己積累人脈、從而獲得成功的例子。實際上,博客不僅僅是經營人脈的一種工具,寫博客的過程與方法,其實很形象的說明了傳播自我、經營人脈的過程與方法。  當然,這裡不是叫大家都去開博客,而擴展人脈的方法,也不僅僅只有開博客一種。有些行業的人士,可能非常適合用博客去經營人脈,而另一些人使用博客,則可能效果欠佳。  那麼,做博客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是我們在經營人脈時可以參考的呢?  很多人稱,自己的博客是自己「日記本」、一個「內心的家」,他們不在意人氣的多少。這類的博客,不是我們的研究對象。而那種「巧妙躥紅」的博客,卻完全可以給我們這些想拓展人脈的人上一課:  怎麼才能成為人氣博主呢?首先,我們在撰寫博客的時候,要有一個既獨特新穎、又容易廣泛接受的主題,然後不斷豐富內容。  第二步,我們會尋找其他能與自己的內容相近的、有吸引力的博客,互相訪問,相互切磋,組成「圈子」,針對同樣的主題,不斷深入討論。  在這個過程中,博客的訪問量會逐漸上升,會確立一種品牌效應。人們會說,「這個博客的內容非常好」,到後來,人們就會對你產生興趣,他們會關注你的博客,想知道「這個人最近又發生什麼事情了?」與此同時,你的文章會在各種各樣的博客中被引用、被推薦,甚至有朝一日,改變你命運的「貴人」也被你加在了好友中。  我們發現,人氣博客往往都有以下的特點:  博客的主題對於多數人來講,是非常「有用」的,或者非常能引起多數人的興趣。總之對多數人來說,有鮮明的「價值」;  博客主題很專一,並且博主很少改變主題,博客的文章內容也有連貫性;博主也很少改變自己的「昵稱」、博客名稱等,這樣就使得博客容易被人記住;  博主對自己的相關信息很開放,比如經常上傳照片,讓網友看到自己的「真面目」,經常展示自己工作、生活的「近況」……;  博主們自發地掌握了一些打造「個人品牌」的技巧。比如,有一位叫「小胖星」的博主,她的博客專門解講烹調技巧。於是她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商標」——一個像星星一樣的胖胖的笑臉。在博客的每張照片上,特別是美味佳肴的圖片上,都標誌著這個胖星星,自然,人們很快記住了這個博客和這個「微笑的星星」。  這些都是非常容易、不用花費什麼心思和精力的舉手之勞。實際上,經營人脈的做法,就是這麼簡單。對於想掌握好人脈的人來說,「訣竅」也不過如此。  首先,你要有一個簡練、吸引人、容易被記住又盡量固定的「標籤」,這個「標籤」必須和自己的工作價值息息相關。  比如,「我是一名電腦高手」、「我是位有潛力的品牌顧客」等等,讓你的「標籤」在工作圈子內被他人傳播;與此同時,你要展示出開放性,除非你要以「神秘」做為自己「價值標籤」,否則的話,你要主動向朋友暢開自我,這樣不僅使你易於親近,而且,你的個性特點會附著在你的「價值標籤」之上,被朋友們推廣到更大的範圍中。此外,你要隨時留心學習,向經營「品牌」那樣,像包裝明星那樣,在自己的職業圈子內把自己「一炮打響」。有句大家都熟悉的廣告語,「喝貝克,何必去德國?」這句廣告語自然膾炙人口,不過,它和我們要說的「經營人脈」有什麼關係呢?  的確,在市場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任何一種商品,比如貝克啤酒,都可以從世界的另一端來到你的身邊。  可人脈就不是了,它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有時,你踏破鐵鞋地苦苦尋找,卻從來不見它的「芳蹤」。可有時,它卻突然「幸運」地來到你身邊。  但這種「幸運」,其實也來自一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工作,並努力傳自己的工作價值,帶著自己的「價值符號」猾加進種種社交「圈子」。做人脈,需要你像一支「會走路的鮮花」,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讓自己散發出更濃郁的花香;另一方面,你不能靜等蜂蝶的到來,你要四處走動,並且用敏銳的洞察力,向「可能」有機遇的方向走動。  還是說說貝克啤酒,儘管在家門口也能喝到它,可有人就是願意去德國,在德國的環境、德國的文化中的品味貝克啤酒,那才是不一樣的享受。  同樣,現在讀MBA很時尚,國家很多學校都開設MBA課程,但是,還有很多人,非要去國外商學院讀個「洋MBA」。這又是為什麼呢?  洋MBA,自然讓那些「未來的商界精英」們動心,但是,金錢是個很大的問題,據統計,在美國的商學院攻讀兩年MBA大約要花10萬美元。對普通人來說,這實在是一筆昂貴的、咂舌的費用。而在國內,名牌高校的MBA也要花費三、五萬元人民幣至十多萬元人民幣不等,這同樣不是一個小數目  那麼,為什麼人那麼多人要上MBA?為什麼很多人一定上名校的MBA?為什麼人有一定要出國留洋去讀MBA?  很多人認為,讀MBA,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可以建立起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因為在就學期間,同學大都是頗有實力和決定性作用的人物,他們都是業內的佼佼者,這些關係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他們今後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這就會為你的事業帶來幫助。  全球排名前20名的MBA學校大都在美國、英國等國,但他們MBA教學的師資、設備、課程的先進性、新穎性以及實用性都大大勝出國內一籌。可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國外讀MBA不僅可以擁有國際學習的經歷,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可以擁有一批非同一般的人際關係。  在家門口讀MBA可以建立起實用的人際關係網。MBA學習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結識一批「人尖」—【行業的精英們可能都與你坐在同一個課堂上。如果沒有這一點人脈支持,MBA就會貶值很多,這就是名校MBA最大的魅力。一個世界級的人脈網是千金難買的財富。儘管這會花費很多金錢,犧牲很多與家人團聚相處的時間。  諾基亞、愛立信……越來越多的世界級知名企業都相繼開辦了MBA學習班,目標鎖定公司高級管理階層和政府要員。企業投入這麼大的精力和金錢,難道真的是僅僅為了讓員工們獲得一些先進的管理知識嗎?  如果單純是這樣,完全可以把他的員工送進學校,而不是自己辦班。究其原因,其實這是種新型的公關策略——建立一個強大的權力人際關係網。  「人脈這東西,其實就像炒股票,也要看『脈象』。人脈,也是買漲不買跌的。如果趕上牛市,大家都買你的人情。如果遇到熊市,你就只有被提現、遭擠兌的份。」  的確,一個沒有某方面業績的人,不可能憑空結交眾多「能幫上忙的朋友」。所以說,要想人脈好,自己先要成為了「潛力股」 上一節說到,如果想有好人脈,就要首先把自己打造成「潛力股」。  而為了進一步抓住機遇,當你處在人脈的「看漲」階段,你一定要抓住機遇,不要讓它白白溜走。  如果你想「跳槽」,最好選擇你的「人脈資源上升期」;如果你想實現職場上的升躍,一定要選擇你人脈的「看漲期」。  27歲的楊小姐,前一份工作是某公關公司的專員。如今,則是某知名鐘錶代理公司的公關經理。  說起楊小姐,還沒有來現在這個公司正式上班,公司就送給她一支市價20萬的名表,當作員工福利。不少人羨慕她能得到這個好職位,楊小姐則說,獲得職涯攀升的機會,連自己都覺得意外,因為是老闆主動找上她的。  原來,現在的老闆曾經是她過去的客戶,他很認同楊小姐的辦事能力。所以,一旦公司有缺,便將她列為候選人之一。  不僅如此,老闆之所以選中她,還曾征問垢位媒體記者的意見。  楊小姐過去的工作,經常與媒體接洽,她懂得花心思,會針對不同的媒體,提供多角度的新聞。她的這份努力,得到了讓記者們的肯定。所以,當有人問起楊小姐的工作能力,他們自然是多多美言了。  說到底,楊小姐的這次升職,看似是被動,其實是主動經營的。她是在一個「大家對她都很看好」的階段,抓住了「一閃即逝」機遇,順利實現了職業道路上的一個升躍。  再看看我們周圍那些成功的朋友,他們中,絕對不會有人在「誰都對他愛搭不理」的階段獲得了升職,也不會有人在「人們對他評價都很低」的狀態下被獵頭挖走。既便一個人再能幹,也不可能在人脈資源還非常不穩定的階段,順利實現職業的飛躍。  那麼,怎麼考察我們是否處在「人脈資源上升期」呢?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指標:  是否有越來越多的人向你發出工作邀請?  是否有人推薦你參加「交流會」? 是否有很多「圈子」請你加盟?  是否有些過去「見不到」的人,現在可以和他進行順暢的交流了?  是否感覺到,自己可以挑戰過去不能完成的工作了?  如果你目前的狀態,不符合上述指標,看來你還不算是支「潛力股」。那麼,奉勸你不要急於跳槽,而是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並猾參加同行之間的交流,多從中多獲得一些啟發,運用到你的工作中去。  如果你很符合上述指標,這說明,實現你事業飛躍的機會可能到了。這時的你,可以考慮參加公司內部的「升職評選」,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甚至可以主動向你的上司表明:你有能力承擔更重要的任務,請他重新考慮你的工作安排。  不要覺得「主動要官當」是件難為情的事,如果處在「人脈上升期」,這是很有把握成功的事情。但千萬不要盲目行動,你要做的,是等一切「水到渠成」之後,用「四兩拔千斤」的手段,比如給上司一個小小的提醒,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之所以要藉助「人脈上升期」,來完成自己事業上的「躍升」,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在我們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存在著「階梯式」的進步過程,而非「緩坡式」。也就是在不同層次的工作之間,沒有一個「平緩」的過渡——我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跳上去!要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  不僅如此,如果長期呆在同一個層次上,我們實力的增長就會停滯不前,隨著年齡的增長,實現這種「跳躍」就會越來越難。  所以,我們要隨著考察自己人脈資源的進展情況,看它是停滯,是僵持,是穩步擴張,還是突然飈升?根據這些情況,來判斷我們的職業層次,是不是該 「跳上去」?  而假如有一天,我們感覺到:自己的人脈管理,忽然變得順暢起來,好像一投「上升氣流」在催促我們。這時,很可能意味著我們實現「飛躍」的契機已經來到了!  不過,你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為了「跳槽」去參加交際活動!  要知道,參加相關的「圈子」、「派對」,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朋友,是為了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並為今後的發展創造機會。所以,在「圈子」、「派對」中聊到自己的工作時,你不要清易透露想「跳槽」,更不能在圈子裡上批評你現在的老闆,這會影響別人對你人品的看法。  你要盡量多給對方一些關於你工作的「正面」信息,比如,多聊一些你對於本行業的發展的認識,你自己事業的未來展望等等。多和對方交流經驗,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人脈的「上升氣流」也吹到你身邊。  原籍日本的渡邊女士,現在住在美國矽谷,以私人接受業務委託的形式,為日美兩國在技術方面的合作提供諮詢服務。  說起自己現在的工作方式,渡邊女士很幸福:「你知道嗎?我奮鬥了多少年,現在終於不用再回到公司當員工了!沒有了會議、沒有了上下班,自己的時間增加了!」  原來,渡邊女士精通美日兩國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知識,並且在兩個國家的技術人才中間都擁有豐富的人脈。於是,作為一名「不可替代的人才」,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工作,無拘無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很多大企業里,我們可能都會看到一些「不可替代的人才」,他們上班不用打卡,不穿著公司的「規定著裝」,可是公司卻為他們開著高薪。  他們可能平時顯得有些「自由」甚至「散鹵,對於接手的工作任務,他們總是不緊不慢的,看上去沒有一點壓力。他們既便到了辦公室,也看起來好像沒有在為公司做工作,總是不時與人打電話,或者在網上搜索信息。可一到關鍵時刻,他們總能拿出驕人的工作成績。  其實,他們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為他們擁有無敵的人脈資源。  在當今天時代,如果僅僅靠專業技能來比拼,幾乎沒有什麼人是不可替代的。因為今天這個時代中,信息傳播非常快,人們通過學習來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是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如果今天你在專業方面有所「領先」,明天就可以被別人「學走」,被別人「趕超」。  在法國曾出版過一本名為《小政治家必備》的書,書中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起碼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這樣,當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當起總理來,自然就容易記起你來,大有可能請你擔任一個部長的職位了。  這種經營人脈的手法,看起來不大高明,是一種 「笨辦法」。不過,它卻說明一個道理:不論方法的好壞,不論才智能的高低,只有猾地行動起來,你才能擁有良好的人脈!  而事實也證明明,「笨辦法」經常很有效。因為很多人在開展自己的事業時,急需要「人手」的他們,會首先想到自己「認識的人」。
推薦閱讀:

你的人脈取決於你的吸引力
職場人脈塑造要學會清點自己
一頓飯就能拓展人脈
人脈的積累。
有一本書叫,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脈課

TAG:做人 | 人脈 | 從零開始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