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第一卻政治無知的韓信
說到韓信,筆者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代軍事奇才也。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然而,雖為漢初三傑,與蕭何張良的安享晚年不同,韓信卻不得善終,被蕭何及呂后所殺。身為漢朝的開國大功臣,為劉邦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勞,卻不能被容下,可謂是「兔死狗烹」。
韓信能成為「漢初三傑」之一,說明他的確有很大的本事,歷史上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同時,他被劉邦評價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用兵如神,被後人稱為「兵仙」、「戰神」。然而,一位英才卻黯然落下帷幕,身首異處,不得不歸咎於他的自負,或是政治上的無知。
成也蕭何--韓信大展拳腳,迎來人生的輝煌之期
韓信,一介平民出身,早年默默無聞,甚至在鄉里被鄉親們看不起,並受過胯下之辱。可這並沒有打擊韓信,他一如往前不拘小節忍辱負重,在全國爆發抗秦起義後,奮身投入其中。一開始並不是屬於劉邦部下,而是歸屬項羽、只可惜天意弄人,項羽不懂惜才,並且最終在垓下敗給韓信!而其中有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得蕭何舉薦。在劉邦軍中,韓信一開始同樣不受劉邦重視,直到結緣蕭何,韓信這顆金子終被發現。韓信在劉邦遷往漢中的途中,認為劉邦亦不會重用自己,便逃跑。蕭何知道後馬上追去,當時軍中許多人說丞相蕭何也逃跑了,把劉邦氣得半死。此時,劉邦正準備收復關中。當蕭何回來後,問蕭何為什麼那麼多大將不追卻追默默無聞的韓信。蕭何就向劉邦推薦韓信,稱他是漢王爭奪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將之材,應重用韓信。劉邦採納蕭何建議,七月,擇選吉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
從此,劉邦文依蕭何,武靠韓信,舉兵東向,爭奪天下。就這樣,在蕭何的引薦之下,韓信一下子從一名極小的官成為了一名大將,並在楚漢四年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為劉邦奪得天下。其一,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便詢問韓信有何妙計得以東進打敗項羽得天下。韓信一語中的,為劉邦羅列當時的形勢,述說項羽自身造成民心盡失以及點出劉邦的仁德,為劉邦定下了奪取天下的宏偉藍圖。此為著名的「漢中對」。其二,韓信帶兵一路與劉邦相互照應合作,在垓下之戰把項羽逼至絕路。韓信帶兵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殺死龍且。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一開始劉邦趁項羽軍隊疲憊,與韓信約定追擊項羽。可是,韓信沒有如約前往,導致劉邦被項羽打敗。韓信之所以沒有出兵,是在逼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於是,劉邦答應其請求,韓信出兵,圍項羽於垓下,並且動用四面楚歌的戰術,令楚軍軍心渙散,最終打敗項羽,項羽被迫自刎。韓信雖打敗項羽,如願當上齊王,可是逼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的事情卻在劉邦心中留下了芥蒂,並給自己日後的遭遇埋下了禍根。
敗也蕭何--韓信走上末路,全因自己政治的無知
早在韓信在打下齊國後,他手下的謀士蒯通勸他自立為王,認為韓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劉老三賞無可賞,所以韓信在劉邦手下只有死路一條。可是韓信卻拒絕了部下的請求。韓信始終認為,自己為劉邦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勞,劉邦怎麼也不會殺害自己。可是韓信不知道,由於自己政治上的無知,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禍患。上文也提到,在垓下之戰時,韓信竟然在劉邦危難之際逼迫他分封自己為齊王,韓信的想法很簡單,自己功勞最大,理應獲得最大最好的封地。可是,劉邦卻不這麼想。試想一下,在劉邦面臨生存威脅之時,不管什麼請求他都會答應,可是,在危難的時候逼迫劉邦,就有像趁火打劫的嫌疑,最終在劉邦的心理埋下除去陰影。畢竟,韓信太強大,一日不除,終究是塊心頭大石。韓信善於打戰,卻不善於揣度君主劉邦的心理,自負地表現出自己的無知的政治請求,不懂掩蓋鋒芒,焉能久活。
最後,劉邦統一天下之後,並沒有如約封韓信為齊王,而是為楚王,雖然也是一處大的封地,可是這裡並不是韓信一直苦心經營的地方,韓信在此力量極小,楚王只是一個名號並無實權。由此可見,劉邦已開始戒防韓信。最終,以韓信謀反為借口,被劉邦抓住,韓信氣憤地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可是劉邦因為舊情以及韓信的大功勞,不忍殺韓信。然而,呂后卻對他沒什麼感情,在劉邦帶兵外出呂后留守京城把持朝政之時,便懷疑韓信謀反,以蕭何的計謀把韓信騙入宮中,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韓信死,韓信三族亦被誅殺。
文/榕樹下的路人
推薦閱讀:
※韓信當如何保身?
※韓信將兵
※韓信因何謀反?
※一石三鳥:劉邦巧妙布局垓下之戰!
※韓信被殺謎團:加害他的兩個告密者是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