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性倫理學_

性倫理學目錄(按拼音排序)

  • >婚姻性愛原則
  • >私事原則
  • >生育原則
  • >無傷原則
  • >性禁規原則
  •   研究性道德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的學科。既是性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倫理學的分支學科。它研究各種性社會關係,概括總結一定社會的性道德原則和規範,用以指導人們的性意識和性活動。性倫理學作為人文科學之一,是人類關於性道德實踐的經驗積澱和智慧的結晶。

      性倫理學的宗旨

      性倫理學是一門研究性的道德的科學。它的使命,是以科學的形態再現人類的性道德,以理論思維的形式概括性道德現象的各個方面,並對這些現象進行規律性的研究,進而引導人類的性意識、性規範、性活動健康地向前發展。在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性倫理學已然提到議事日程。完成這一使命的關鍵在於把馬克思主義的性倫理思想與當代中國的性道德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向著這一目標邁進的過程中,馬克思和列寧的如下幾段話具有重要的研究導向的價值——男女之間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係。在這種自然的、類的關係中,人同自然界的關係直接地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係,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規定。因此,這種關係以一種感性的形式、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表明屬人的本質在何種程度上對人說來成了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屬人的本質。因而,根據這種關係就可以判斷出人的整個文明程度。 ——馬克思

      研究性倫理學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意義。其理論意義在於,性倫理學可以用科學的、理論思維的形式反映性道德現象,揭示性道德的起源、形成、發展、演變的規律及其本質、特眭和社會作用,使人們從理性上把握性道德的本質,預測性道德發展的趨勢,有效地發揮性道德的社會作用。其實踐意義在於,性倫理學可以根據一定社會和階級的利益,概括總結出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性道德原則和規範,用以指導規約社會成員的性意識、性行為,促進婚姻家庭的穩定和諧及社會的安定團結。

      發展史 性倫理學作為人類對自身性關係、性道德現象的理性思考,源於古代奴隸社會。

      在西方,人們對性道德的思考,有文字的記載可以追朔到公元前1l~前9世紀的古希臘荷馬時代。反映當時歷史、政治及社會生活的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中就表現了奴隸主階級歧視婦女,片面要求婦女守貞守節的性道德觀。古希臘許多思想家在自己的思想庫中都有對性道德的思考與論述。2400年前,在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劇作家之間還發生過一場關於愛情問題的辯論,其中有不少頗為深刻的思維成果。例如:斐德羅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最偉大的莫過於真正的愛人和真實的愛情。門第、財富、名譽或者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像愛那樣使人感到生命的價值,使人發揚高尚的爭勝心,並感到卑鄙行為的可恥。」包撒尼認為:「庸俗的愛情是沒有價值的、不和諧的、短暫的,可是德性的愛情卻是生死不渝的。」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進一步概括了愛情的內涵:「性愛是希望肉體長存的慾望的表現,這種以繁衍方式達到永生的慾望是動人的;靈魂的美比形體的美更聖潔,理智的產兒比肉體的產兒更崇高。」蘇格拉底的弟子、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圖則提出了遠離情慾和肉體關係的精神戀愛學,表達了一種禁欲主義的性倫理觀。古希臘時代關於性關係、性道德的理論思考,為西方性倫理學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來源,成為西方性倫理學的發端。

      中世紀的歐洲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基督教倫理學。基督教倫理學有兩大支柱:即「上帝中心論」和「禁慾論」。「上帝中心論」宣揚上帝是宇宙萬物的主宰,是至高、至美、至仁、至義的神靈。人們對上帝必須絕對信仰,頂禮膜拜,道德的全部價值在於服從上帝。「禁慾論」源於《聖經》的「原罪說」。據《聖經》記載,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違反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智慧果,發生了男歡女愛,因此,他們的子孫後代世世代代都帶有「原罪」。原罪說認為人的情慾是萬惡之源,人類必須遵從上帝的旨意,壓制情慾,忍受痛苦,恪守禁欲主義道德觀,才能藉以贖罪求得上帝的寬恕。因此,基督教倫理學可以看做以「上帝中心論」為內核的一種禁欲主義性倫理學。這種性倫理學隨著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納等神學家對基督教倫理學理論化、系統化的研究和著述,隨著《聖經》和基督教教義的廣為流傳,獲得了一定的獨立體系和理論形態。宗教性倫理學宣揚性禁錮、性神秘、性愚昧,它壓制人的正常生理機能,剝奪人們享受性愛的權利;它歧視婦女,違反人性,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的極大的痛苦,造成了歐洲中世紀社會生活的黑暗。

      資產階級在反封建鬥爭中,以自己的人性論為武器向宗教禁欲主義展開了猛烈進攻。他們指出:情慾是人的自然合理要求,享受性愛是人的自由和權利,並以此為理論內核形成了資產階級的性倫理學。資產階級性倫理學的產生,廓清了封建性道德迷霧,把兩性關係從宗教禁欲主義、蒙昧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而促進了對舊社會的變革,帶來了人性的解放。但是,資產階級性倫理學建立在資產階級人性論基礎之上,它錯誤地把人的自然屬性當做人的本質屬性,把人的性要求、性關係看做純自然的、不受社會約束的生物性要求和關係。因此,這種性倫理學一開始就包含著縱慾和蔑視社會規範的不良傾向,包含著不可克服的缺陷。

      資產階級現代性倫理學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代表人物是英國心理學家H.H.靄理士、奧地利精神病學專家S.弗洛伊德,英國哲學家羅素等人。他們從各自的學科領域對性道德問題進行了長期專門的研究。靄理士撰寫的《性心理學》、《性的道德》,弗洛伊德撰寫的《「文明的」性道德與現代人的不安》,羅素撰寫的《婚姻革命》、《我們的性道德》等許多著作,全面闡述了他們的性倫理觀,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論形態的資產階級現代性倫理學。

      資產階級現代性倫理學是以「性革命」的理論形式來表達的。「性革命」理論認為人的性慾要求是人的自然本能。宣洩性慾是人的正當要求應當給予滿足;它認為性結合應該絕對自由,凡是不生育的性行為與社會無關;它反對虛偽的性文化,反對對性的壓抑和神秘態度,主張開放性教育;它反對對男女兩性性道德的「雙重評價標準」,主張婦女的性解放。

      從「性革命」的理論內容和實踐效果看,「性革命」實際走上了二元化的道路。靄理士、弗洛伊德、羅素等思想家是以嚴肅科學的態度來討論性慾、愛情、婚姻、子女、性權利、婦女解放等問題的。他們一心要對傳統性倫理學進行革命,希望建立使人性,特別是使婦女得到自由解放的性倫理學,也確實提出一些有意義的性倫理思想。但是,他們的理論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沒有擺脫資產階級的人性論的束縛,過分誇大了屬於人的自然屬性的性慾成分,忽視了性的社會性特質。這一點被資產階級縱慾主義者和享樂主義者推崇和歪曲,成為他們實行性放縱、性自由的理論依據,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了種種危害和災難。這種社會實踐效果是性革命理論家和思想家始料不及的。

      在西方,人類對性道德問題的理論思考,最科學、最深刻、最完善的當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他們雖然沒有構建馬克思主義性倫理學體系,但在領導工人階級反抗剝削壓迫的革命中,他們始終沒有停止過對剝削階級腐朽性道德的揭露與批判,也始終沒有停止對無產階級先進性道德的張揚與總結。恩格斯撰寫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撰寫的《論離婚法草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及給燕妮、拉法格、考茨基的多篇信札和詩文,列寧與女革命家蔡特金關於性問題的談話,都全面闡發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愛情、婚姻、家庭、兩性關係、婦女解放和離婚問題的基本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性道德觀。應該指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研究人類兩性關係以及性道德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此,性倫理學的研究走上了科學的軌道,並孕育出了社會主義的性倫理學。

      在中國古代沒有作為獨立學科的性倫理學,但是關於兩性關係的倫理研究和道德思考卻自古有之。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許多關於愛情、婚姻和兩性關係的詩篇,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中國古人對性關係、性道德的理解和認識。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道德理論的發達時期,人們對性關係和性道德的認識也具有了明顯的理論特徵。《易?序卦》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措)。」

      兩性關係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關係和倫理關係,維繫著社會的根本秩序和道德秩序。因此,性道德和性倫理作為整個封建社會倫理思想的基礎而成為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並隨著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系統化的發展而具有了相當的理論形態。

      中國封建社會的性倫理觀是小農經濟和男性家長制的產物,它包含兩個基本理論內容:其一是宣揚性神秘、性禁錮;其二是宣揚「夫為妻綱」、男尊女卑。這種以性禁錮和男女不平等為基本理論特徵的封建性倫理觀,造成了中國幾千年的性保守、性愚昧、性落後狀態,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婦女的解放,抑制了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發揮,是應該堅決拋棄的封建糟粕。

      在中國傳統性倫理觀中,也有以勞動人民和志士仁人的愛情婚姻生活實踐為基礎的經驗積累和優良道德的結晶,比如:反對等級門第觀念,追求平等真摯的愛情;男女雙方對愛情的互相忠貞不渝,對婚姻和兩性關係的嚴肅謹慎態度;女子對自己貞操的自重、自珍、自愛等。這些優秀的性道德成果,成為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中的重要內容。

      中國現代性科學、性道德的宣傳研究發生於20世紀初「五四」時期。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或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如魯迅、陳獨秀、李大釗、李達、胡適、陳望道等人在探索救國救民改造中國的社會實踐中,在新文化運動的大潮中,發起了一場性道德革命。他們著書立說,發表文章,批判封建的性道德,討伐吃人的舊禮教,宣傳性知識、性科學,倡導民主、平等、科學、進步的新型性倫理觀。特別是魯迅先生,於1909年8月,在當時到處充塞著封建性道德的中國,敢於應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之聘,登上講台講授生理課,傳播性科學、性文明,開中國現代性教育之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主義性倫理學逐漸形成。社會主義性倫理學是以馬克思主義性倫理觀為理論基礎,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男女平等為倫理出發點的新型性道德體系。它對人類歷史上一切有價值的性倫理成果採取了批判繼承的態度,又以其特有的階級屬性,嶄新的精神內質,積極的社會作用從本質上與歷史上一切剝削階級的性倫理學區分開來。社會主義性倫理學的宗旨是以科學的形態再現人類性道德,以理論思維的方式揭示性道德現象及其規律,並提煉概括出社會主義性道德原則和規範,用以指導戀愛婚姻家庭生活,引導人們的性意識、性行為健康發展。社會主義性倫理學是一種科學進步的性道德學說,它在促進婚戀家庭生活的美滿和諧,促進社會成員性道德的發展完善,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精神文明發展中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積極能動作用。

      研究領域 性倫理學是以性道德為研究客體的學科。性道德具有複雜的內部結構,是一個由性道德意識現象、性道德規範現象、性道德活動現象構成的有機複合體。性倫理學的研究領域就是以這3種現象的不同特質和內涵為基礎而展開的。

      性道德意識現象 指人們對一定社會性道德關係的心理感受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在長期的性道德實踐和研究探索中所形成的具有善惡價值取向的心理過程和理論體系,是性倫理學研究的首要領域。性道德的心理過程包括性道德觀念、性道德情感、性道德意志、性道德信念、性道德理想等,它們是以個體性道德意識的形式表現的。性道德理論體系包括性道德的起源和本質、性道德的結構和特徵、性道德的歷史演變及規律、性道德的社會功能和作用、性道德的社會調控和自然調控等內容,它們是以社會性道德意識的形式表現的。

      性道德規範現象指導人們性意識、評價人們性行為的善惡標準和具體尺度。它一方面是人們在長期的性道德社會實踐中積澱而成的、公認的習俗、慣例和傳統,另一方面是一定社會和階級的思想家根據自己的利益概括提煉出的調整兩性關係的指導原則和行為準則。性道德規範現象包括性道德基本原則、性道德普遍原則、性道德規範3個層次的內容。性道德基本原則是一定社會和階級的性道德對人們性意識、性行為的最基本要求,是處理兩性關係的根本指導性準則。它是從一定社會客觀存在的最基本的兩性利益關係中引申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某種性道德體系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是該種性道德體系的核心。綜觀人類社會,性道德體系有多種類型,但性道德基本原則只有兩種:一種是以男女平等為本質特徵;一種是以男女不平等為本質特徵。前者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關係在兩性關係中的集中表現,後者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剝削制度在兩性關係中的必然反映。性道德普遍原則是指人類在兩性關係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調整兩性關係的一般性、普遍性、具有相對概括性的指導準則。它是低於性道德基本原則的又一等次原則。性道德普遍原則主要包括:性禁規原則、生育原則、婚姻性愛原則、私事原則、無傷原則等。這些原則是對性道德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人類關於性道德認識的共同文明成果。但不同社會,不同階級的人對其賦予了不同的內涵和解釋,使其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顯示出階級性特徵來。

      性道德規範是調整兩性關係,判斷人們性意識、性行為是非善惡的具體規則和尺度。它受制於性道德基本原則和普遍原則,是性道德原則的補充和展開。相對於性道德原則來說,性道德規範是更具體、更豐富、更多樣化、更可直接比照的性道德準則。性道德規範所要研究的包括:擇偶和戀愛中的性道德、婚姻家庭關係中的性道德、婚外性關係與性道德、青少年兒童的性道德等。

      性道德活動現象 指人們根據一定的性道德觀念、性道德原則和規範所進行的各種具有善惡意義的實踐活動。它包括性道德教育活動、性道德評價活動、性道德修養活動等內容。青少年兒童的性道德教育,對同居、獨身、同性戀的性道德評價,重婚納妾、賣淫嫖娼、強姦亂倫等性罪錯問題都是這一部分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 性倫理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從兩個層面上來把握,即社會科學的一般方法和性倫理學的特殊方法。

      一般方法 指在研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即使用歷史分析、階級分析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具體方法。

      歷史分析的方法是運用唯物史觀揭示性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道德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性道德是隨著人類經濟關係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現象,性道德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只有堅持歷史分析的方法,才能揭示性道德的本質、特點和社會作用,只有在歷史源流中才能找出性道德得以產生、發展、存在的科學依據。

      在階級社會中,性道德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從性道德的產生、作用、地位上看,無不打上深深的階級烙印。但是由於這種階級性轉化或者折射到男女兩性關係中,因此具有隱蔽性,容易被兩性關係的其他社會性所掩蓋。在研究性倫理學時,要把握階級分析的方法,看某種性道德是如何產生的,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其階級屬性和社會本質是什麼,從而從本質屬性上把握性道德。

      理論聯繫實際是社會科學研究中,也是性倫理學研究中必須堅持的重要方法。理論聯繫實際有較廣的含義,它要求在性倫理學研究中聯繫歷史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社會的、個體的性道德實際,要具體分析各種性道德現象,批判一切腐朽落後的舊道德,提高個體的性道德水平,改善整個社會的性道德風貌。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是性倫理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根本方法,也是實現性道德社會作用的有效途徑。

      特殊方法 包括價值分析方法和心理分析方法。

      價值分析方法是在性道德思想和行為評價、判斷、選擇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所謂「價值」就是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有意義性。價值分析方法就是把性意識、性行為按其對主體是否有意義劃分為有價值、無價值或有負價值3個價值等級。那種對個人、社會、婚姻、家庭有積極作用的性意識、性行為是有價值的,應予以肯定和支持;那種對個人、社會、婚姻、家庭無積極作用或帶來消極危害作用的性意識、性行為就無價值或有負價值,應予以否定和反對。通過價值分析和確定,激發人們的愛憎好惡情感,促使人們棄惡從善,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思想和行為。

      心理分析方法是性倫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個特殊方法。性倫理學要研究個體性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的形成和發展,要研究個人的性心理、性意識、性行為的發生和變化。這些都離不開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以及人們的性格特徵。特別是性道德活躍於人們私生活領域,心理活動尤為突出。因此,在性倫理學研究中要借鑒心理學研究方法,如進行心理諮詢、個別調查、直接觀察和心理實驗等,從而獲得比較真實可靠的材料,推動性倫理學研究準確深入地發展。

      現狀和展望 1981年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第5屆國際性學大會上,與會代表一致提出,2000年之前的性學研究目標,應該是建立一種系統化的性哲學體系。性倫理學作為倫理學的分支學科,應該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性倫理學尚處於開拓和初步發展階段。從國際範圍看,一些著名的性心理學家,如H.H.靄理士,S.弗洛伊德等人,在他們的著作中,都用了大量篇幅,專門論述了性倫理學問題。20世紀中葉的性學家構建了以「性革命」為理論特徵的現代性倫理學。近些年來以「性倫理學」為題目的專著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版。但是廣泛公認的性倫理學專著還未問世,完善公認的性倫理學體系尚未形成。在中國自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性倫理研究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一些倫理學家和倫理學工作者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和論文,批判封建的、資產階級的腐朽性道德觀,宣傳社會主義性道德價值觀,初步構建了社會主義性倫理學的理論體系。但是也應該看到,作為一門完整系統的科學體系,社會主義性倫理學還處於初創階段。在實踐中建立和完善其理論體系,豐富和充實其具體內容,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性倫理學,是面臨的重要倫理課題。性倫理學的宗旨

      性倫理學是一門研究性的道德的科學。它的使命,是以科學的形態再現人類的

      性道德,以理論思維的形式概括性道德現象的各個方面,並對這些現象進行規律性

      的研究,進而引導人類的


    推薦閱讀:

    《法華經》的倫理思想(義慧法師)
    推進網路倫理建設
    倫理起源
    范忠信:李庄案的法理與倫理反省(PPT)
    倫理 - > 偷心

    TAG: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