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苦茶:為什麼要讀劉小楓

編者按:本文來源為苦茶博客,可參見閱讀原文處,轉載僅供學習參考,侵權請告知。

從大學讀到劉小楓的文章,到今天算來已經十四年了,每當殫思竭慮的時候,總是會讀一下他的文章,激勵自己要努力奮進。在今天將他三十年的足跡,又一一重溫後,開始思考劉小楓對於我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讀大學之初,正好趕上他的《拯救與逍遙》重版,雪白得封皮,讓我不忍翻閱,用厚厚的牛皮紙折好封皮,才開始翻閱這部作品。現在已經記不起來當時閱讀的記憶,模模糊糊中對於篇首關於詩人自殺的討論,讓我感覺到無與倫比得震撼。甚至有人說,他這篇文章宣告了海子的自殺、顧城的殺妻,是一篇具有預言性質的文章。我不知道,海子顧城是否讀過劉小楓這篇關於詩人自殺的討論,但顯然他對於王德威探討詩人之死,吳飛研究自殺,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我今天重新閱讀這部書的時候,已經不再是帶著崇拜的目光,而是用更加苛刻的眼神注視著這部著作,他的光環已經褪去,文字也不再令我激動不已,但是書中所談論的問題依舊刺激著我的思考,如何看待塵世的一切,當激情浪漫已經無法形成對於塵世的批判,神聖已經慢慢引退的時刻,我們又應該選擇怎樣的角度來看待世俗的世界。劉小楓說,他已經放棄了站在高處批判的視角,但我們是否也同樣放棄了高高在上的立場呢?

十年來的求學生涯,劉小楓是我閱讀史的一部分,除他之外我還接觸到錢穆、余英時、呂思勉、陳寅恪等很多學者。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我擴大自己眼界的過程。自己閱讀的過程,也經歷從快樂到痛苦的轉變。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的眼界一步步擴大,自己感覺到新鮮和新奇,各式各樣的知識都希望了解,每明白一個道理,總讓自己歡欣雀躍。特別是在閱讀劉小楓的作品時,看到德國哲學論著、神學論著、社會理論研究、施米特的政治法學、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他所涉及的領域之廣,讀得書之多,讓我這個初學者敬佩不已。雖然,今天重新翻閱的時候,感覺到《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理論緒論》都是學術綜述論著,而並非是理論的分析和討論,其實並不深刻。但是,他這些作品所打開的視野,則是我們受用不盡的。

對於我閱讀劉小楓,很多人不以為意,覺得劉小楓不過是二道販子,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這些看法,不無偏激之處,但是我總是想要為他進行辯護,包括由於媒體炒作,劉小楓又再一次成為媒體的焦點,引發廣泛的爭議,包括身邊很多朋友都對劉小楓進行近乎人身攻擊,而我卻再一次站出來為他辯護。有些時候,我也在懷疑自己是否吃錯藥了,為什麼要為他做辯護呢?想來想去,原因可能在於他不斷追求真理,讓我感到佩服,從而不相信一個追求真理的人,會墮落到為政治辯護的地步。

那麼,他是如何追求真理的呢?我在閱讀《詩化哲學》的時候,就能感覺到他對於啟蒙理性哲學的批判,他似乎是想要找尋一條我們所不熟悉的西方視野;進而在《拯救與逍遙》《走上十字架的真》中,他宣稱上帝的真理高於塵世之思,又足以加深我們對於西方世界的理解;在《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中,他進一步梳理了西方現代性社會理論的脈絡,並將中國問題納入到現代性的思考中,讓我們能夠有更加理性反思現代性的可能;至於在他走向了施米特和施特勞斯之後,更讓我們了解到西方當下也有反思現代性和自由主義的大師,這都是持續不斷地對現代性問題的思考,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在對於現代性問題的反思過程中,劉小楓從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並自己給自己的文集選取了《揀盡寒枝》的名字,大家應該熟悉蘇軾這首詞的後半句是「不肯棲」。一個不斷追求對西方認知的學者,又如何肯放棄自己一生的追求,而換得政治上的榮耀呢?三十年來,有多少學者放棄了自己的學術追求,轉身去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他們留給學術界的不過是最初的幾部作品,在學界就再無聲息了。可以說,學界中三十年來一直為追求學術,不斷開拓學術視野,引領學術研究的風氣的學者並不多,而劉小楓恰恰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員。他會為了政治而去放棄了自己追求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嗎?

說到這裡,還應該提到的是他的寫作,我大學以來十多年的閱讀史,讓我慢慢形成自己的閱讀品味,這讓我漸漸告別了自己年輕時的喜好,包括對於劉小楓先生文章的喜愛。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再重新閱讀劉小楓的過程中,也發現他的文章也存在某種不斷進化的傾向。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比如提到的《詩化哲學》《拯救與逍遙》《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大多是綜述性的研究,文章寫的縱橫捭闔,廣徵博引,令讀者炫目稱奇。當我們如果再平心靜氣閱讀這些作品後,就會發現劉小楓本人也不免留有八十年代學術的浮躁之氣。文章中引文生硬的解讀,行文肆意而難辨,文章冗長而難懂,不追求文章的清晰,反而追求字句的詩化,這都成為阻礙理解作品的障礙。但是,隨後他開始轉入個案研究,在《走上十字架的真》中對於舍斯托夫、卡爾巴特、舍勒的研究,都令人覺得耳目一新,同樣在《現代社會及其敵人》中對於施米特的研究和《施特勞斯的路標》中對於施特勞斯的研究,都呈現出細緻化的傾向,不再廣徵博引,反而細緻認真地解讀文本。人們不再驚詫於他的博學多識,轉而欽佩起他的好學深思。可以說,劉小楓對於寫作,就像對於西方思想的認知一樣,不斷追求精益求精,不斷進步前行。

以上就是我重新閱讀劉小楓所產生的思考,有些人問我為何要撰寫劉小楓的書評,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也許會有人說,上述的內容並不符合劉小楓本人的形象,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理想的化身,就像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也許並非真實的蘇格拉底,但卻寄託了柏拉圖心目中哲人的理想。同樣,我撰寫劉小楓的看法,與其說是要給劉小楓樹碑立傳,不如說我想要給自己樹立一個追求的目標,一個學習的榜樣,一個理想的哲人!或者,我是一個念舊的人,總是對於在年輕無知時,曾經指引過方向的學者,表達內心的一番敬意,至少他告訴了我一個理想的學者應該如何做,這讓我在面對現實的學術界時,能夠保持一副平和的心態,能夠安心讀書,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最後,我想會有人告訴我,真實的劉小楓是怎樣,告訴我真實的學術界,但無論塵世如何,人總應該保持一份感激和尊重,因為他曾經給過我指引,這就足夠了!)


推薦閱讀:

TAG:劉小楓 |